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
- 来源:今日健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儿童,预防接种,护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30 15:39
宋艳杰
(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滨河卫生院 吉林农安 130200)
摘要: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儿童群体由于身体机能的发展还不完善,对各种病菌的抵抗能力较差,更容易被传染病侵袭,因而按照国家规定完成疫苗接种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面对接种工作的配合度往往并不高,这就需要预防接种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儿童顺利完成疫苗的接种。与此同时,严格规范执行操作,针对儿童的家长提供相应的指导,采取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实现安全接种。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护理
儿童预防接种是对儿童传染病进行预防控制的有效手段,为儿童的健康安全提供了极大的保障[1]。护理人员是预防接种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在接种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规范的执行护理操作。那么,预防接种过程中护理人员具体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如下。
1 建立档案
负责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机构应为管辖范围内的每一名新生儿建立档案,并将预防接种证发放给家长,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对计划免疫重要性的认识。档案建立后,医疗机构中的医护人员要对儿童的健康档案进行定期检查,掌握其预防接种情况。
2 创建良好的接种环境
预防接种门诊应有基本的登记处、候诊室、接种室及留观室配置,并配备专门的护理人员在各处进行指导;保持各处环境的干净卫生,督促相关人员每天打扫,并经常性的开窗通风;考虑到前来接种的儿童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特别是医院、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会有强烈的紧张和恐惧感,护理人员可对接种场所进行布置,结合儿童的爱好和兴趣特点,张贴一些图片、画报,播放一些动画节目等,尽可能将接种场所变得温馨,减轻儿童的陌生和恐惧感;此外,护理人员要始终面带微笑,热情的对待儿童,亲切的与儿童交谈,拉近与儿童间的距离,提高儿童的信任感,缓解其紧张、害怕等情绪。
3 系统护理干预
(1)接种前:接种前,护理人员要先安抚好儿童,减轻儿童的紧张和恐惧感。对于配合度不高的儿童,可通过一些其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转移其集中于打针这件事情上的注意力。并就儿童近期的身体状况、过敏史情况以及禁忌证等向家长问询,在无法得到明确信息的情况下,则需要进行常规的检查,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才可执行接种操作,以避免接种后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2]。接种前,要将所接种的疫苗种类、作用、禁忌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向儿童家长说明,提高家长的认识,若儿童存在免疫缺陷、心肝肾疾病、过敏性疾病等不宜接种的情况,不可强行接种,应向家长解释不宜接种的原因,获得家长的理解。(2)接种时:接种时,护理人员要戴好口罩,对所接种的疫苗的名称、批号、有效期等进行核对,观察安瓿是否有裂痕,并对冷藏包内的排冰进行及时更换,保证疫苗及一次性注射器质量。不同年龄的儿童以及不同的接种部位所使用的注射器不同,护理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对注射器进行合理选择,使用适宜的注射器执行接种操作以确保接种对象的安全。准备好注射器和疫苗后,就要对儿童需要注射的部位进行检查,确认无炎症瘢痕及硬结后,使用75%酒精对选定的部位进行消毒,消毒的直径应在5cm 以上,消毒后开始接种,过程中对儿童进行安抚和鼓励,注射完毕后,将针头拔出,并立即使用无菌棉签对针眼处进行按压,按压5 分钟左右,以防出血。接种过程中,应随时做好急救处理的准备,将氧气袋及各种急救物品、药品摆放在合适的位置,观察儿童如果在注射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出汗等症状,立即让其平躺,并将其头部放低,给予吸氧,并为其提供适量的糖水,指导其服用后,观察一段时间内,通常短时间内就可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如果接种儿童出现过敏性休克,需要提高重视,立即向医生说明情况,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3)接种后:接种后,叮嘱家长陪同儿童留院观察30 分钟,在此期间,如儿童出现异常反应,护理人员要予以及时的处理,在确保儿童无异常后方可让其离开。离开前向家长说明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接种后24 小时内不能洗澡,以防接种部位出现感染,影响疫苗效果[3];让儿童充分休息,不宜剧烈运动;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瘙痒的情况,观察若儿童用手抓,要及时制止;对儿童的体温进行密切监测,有些儿童在接种后会出现发热症状,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如果体温不超过38.5 ℃,可使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则要遵医嘱服用退烧药。除了发热症状外,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也是常见的症状,一些局部的症状如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硬结等均不必过于担心,将各种症状的有效处理方法向家长说明,以便于在症状出现时,家长有能力进行相应的处理,帮助儿童缓解症状,减轻不适感。如果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比较严重,要及时前往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针对需要多次注射的疫苗,在完成每一次注射后,都要将下次注射的时间告知家长,并叮嘱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带儿童完成疫苗的注射,以达到有效的预防接种效果。接种完成后,对使用过的接种工具及废弃物品等要规范处理,安全回收并销毁,以避免交叉感染情况发生。
总之,按照国家计划免疫要求完成疫苗接种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途径。本院预防接种门诊多年来始终按照规定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并对前来接种的儿童家长进行积极的宣教和指导,多年来未出现接种意外事件,而且使管辖区域内的儿童家长掌握了更多有关于预防接种的知识,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使他们更加积极的带领儿童到院完成接种任务,有效控制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接种工作中,护理人员积极承担责任,规范执行相关操作,对儿童及其家长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指导,有力保障了接种工作的顺利完成,与此同时,使得接种的安全性大大提升,减少了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即便是在儿童出现不良反应后,也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
参考文献:
[1]卓彦辰.论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引文版) 医药卫生,2022(2):0141-0144.
[2]陈苑萍.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的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12):0137-0140.
[3]范玲玲.预防接种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实践体会[J].大健康,2020(01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