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的研究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育信息化,教育精准扶贫,教育公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2-26 10:23
巩彩红
新疆哈密市伊州区陶家宫镇中心小学 839000
【摘 要】教育信息化的广泛运用,为教育扶贫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它化解了传统教育中形式和方式的局限性,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更是能够突破空间的限制,使教育更加的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信息化被共享。而且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产物的出现,为教育扶贫从对象的选择、措施的制定、资源的配置等以及扶贫成效的检测都更加的精准,避免教育扶贫形式化造成资源的浪费。教育信息化2.0 计划更是为教育资源的共享跨出了重要一步,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教育精准扶贫;教育公平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纵观世界,我国的扶贫数量占据着世界扶贫数量的70% 以上,主要集中在落后偏远的农村地区,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问题。传统的扶贫模式多采用物资捐赠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问题。教育是阻隔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改变贫困地区人们的思想和能力,因此教育扶贫成为根本扶贫的重要方式,教育信息化助力精准扶贫,为教育扶贫找到了一条可行且高效的路径[1]。
一、教育精准扶贫
教育精准扶贫是教育扶贫与精准扶贫的综合体,教育扶贫是根本解决贫困的有效方法,但对于教育扶贫,同样需要做到精准。在以往的教育扶贫中,往往会出现教育扶贫目标、对象、模式的偏差,并没有依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是盲目地模仿、形式主义,对于教育扶贫并没有取得实质的进展。教育精准扶贫是教育扶贫推进过程中必然的结果,是扶贫工作需要重点关注和把握的方向,只有做到教育精准扶贫,才能有效发挥教育扶贫应有的作用。
二、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探究
(一)准确识别扶贫对象
我国的扶贫对象基数庞大且贫困原因多样复杂,在教育扶贫的开展过程中,对于扶贫对象的筛选和确定,缺少准确的信息,容易造成扶贫的混乱和扶贫对象的不精准。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把不同区域的贫困对象进行有效的整理和汇总,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方式对贫困对象有一个清晰地梳理和准确的判断,做到扶贫对象精准的确定。
(二)制定对应的扶贫措施
每个地区的贫困情况都是不一样,对应的扶贫方法也因此需要进行差异化处理,教育信息化的介入,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前期建立扶贫信息库,对实际的贫困情况做好精准地登记录入,成为真实有效的数据,在后期教育信息化的运用中,结合真实信息进行扶贫方案的选择和落实,为教育扶贫对象提供可行有效的扶贫政策和措施,使教育扶贫准确高效,加速扶贫成效的显现[2]。
(三)合理配置扶贫资源
教育扶贫的不断推进,实现有效扶贫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的短缺,有限的资源面对更大的扶贫对象和地区,难以实现贫困地区资源的完全配置。教育信息化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扩大资源的有效利用,相同的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同样的扶贫效果,另一方面,对于扶贫资源和扶贫对象,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数据库等的建立,对于贫困情况有一个更加准确的了解,进而也就可以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化的发挥资源的作用。
(四)监测扶贫全过程
教育信息库、大数据等平台的建立和使用,实现了贫困地区情况的汇总,为贫困方案的提供和推进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此外,教育信息库会因贫困地区贫困情况的改变而呈现动态的过程,这个动态的信息变化,会全部被收纳进入教育信息库,扶贫的决策者可以通过信息库数据的变化,监测到扶贫的全过程,对于扶贫过程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的跟进和改良。
(五)科学考核扶贫成效
扶贫效果优良与否,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传统的扶贫考核方法,总是难以顾及到扶贫效果的方方面面,导致对扶贫成效判断的不准确,对后续方法的选择和优化难以做到合理和完善。而教育信息化与扶贫的结合,能够利用大数据、信息库等平台完整地记录扶贫的所有内容,然后借助人工智能,结合扶贫取得的成效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对过往的扶贫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判断,为扶贫的后期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3]。
三、深化教育信息化2.0 促进公平教育
2013-2019 年以来,我们的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来改善农村的教学设施,由于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欠缺等原因,除教室等硬件以外的一些教学设施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运用,自网络诞生以来,知识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智能时代则是网络时代的延续,虽然目前我们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离全面了解还很遥远,但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者,必需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意识,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2.0 则是十九大之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产业,为了加速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公平而制定的教育资源共享计划,该计划中的 “三通两平台”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深化教育信息2.0 计划,加强该计划的部署,增加教育信息化教师的培训,综合提升教师整体信息素养,促进信息化2.0 的在教学中的运用,借助于网络与智能的手段,把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2.0 平台共享到资源比较匮乏的农村地区,让农村的孩子也能接收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教育公平,信息化2.0 计划的实施为公平教育的实现搭建完善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4]。
结束语
教育扶贫是贫困地区真正摆脱贫困的有效方法,只有通过教育改变贫困地区人的思想意识,才能真正的扶贫,所以教育精准扶贫是教育扶贫推行的目标,也是检测教育扶贫成效的标准之一。现阶段的教育扶贫在意识上与教育精准扶贫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思想上根植传统的教育观念,切实地做好教育精准扶贫,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落实是有效且正确的扶贫方向,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动力。
参考文献
[1] 穆惠涛. 习近平教育扶贫思想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9.
[2] 王凤领, 朱玉琴.“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路径与对策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45):1-3.
[3] 林裕如, 万力勇, 上官雨洁, 姚芳茜.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 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1):15- 19.
[4] 滕一霖, 宇美臻. 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策略与方法[J]. 现代教育科学,2019(03):6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