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加减乘除法” 答好“双减满分卷”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学生,学习,兴趣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2-20 14:27
何小奇 田引娣
陕西省千阳县城关镇元明寺小学 721100
“双减”大背景下,作业管理成为“五项管理”的重中之重,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作业提质增效,成为构建高质量体系和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题中之意。我校坚持“一切为学生发展而工作”理念,创新作业管理“加减乘除”工作法,构建从作业设计到完成到评价的全链条管理体系,让作业育人实效倍增。
一、明用“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没有丝毫兴趣和欲望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的要求,设计一些特色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愿做”变为“爱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录制视频讲题、创意手工制作、自制教学具、自制数学思维导图、但愿知识总结小报、寻找身边的运动现象等对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改革,加强作业设计的灵活性、趣味性及实践性,有效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活用“减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1、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明确了学生的作业时限,小学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布置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做作业时间每天不超过0.5小时,五、六年级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年级每天不超过1.5小时;如学校实行了课后服务,小学3-6年级原则上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每周有一天的无作业日,初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时间控制在50分钟以内。《通知》要求,学校要对各年级各学科作业布置加强管理与指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不得超量布置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落实“双减”,首要任务是做好减法,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为此,学校本着减量、提质、增效的目的,积极优化作业设计和作业管理,切实减轻了学生负担,为其提供了一条绿色成长通道。
优化作业设计形式。学校要求教师秉持“少作业,多自主”的原则,按照“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设计作业。“基本作业”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精心分层,让学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弹性作业主要是一些实践类、表达类、活动类、互动类的作业,学生可根据情况自主选做。
提高作业管理质量。学校要求教师将作业设计作为教研重点,实行“商后再研,研后再选,选后再定,定后再亮,亮后再做,做后再批,批后再导,导后再记”的闭环管理模式。各学科组针对以往作业存在大量重复、缺乏系统的问题,开展了广泛的集体教研,注重将单元作业与课时作业有机融合,有效增强了作业的整体性、递进性和前后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科作业资源库。学生作业完成后,学校要求教师全批全改,体现“符号化、区别化、修正化”,并通过集体讲评、答疑辅导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反馈,强化对学习困难生的帮扶。
此外,教师还会根据学生实践反馈,在闭环管理中不断修正作业资源库。
三、善用“乘法”,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1、努力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让学校成为开展育人活动、托管
服务最理想、最放心的场所,切实为家长解除假期孩子“看护难”的后顾之忧。
2、深入推进以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学龄段学生特征,全
面开展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互动式学习,构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适合学生成长特征的新时代育人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市县名师工作室、名校+,立足课堂,发挥自身才能,向40分钟要效率;要认真研读教材,精细备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要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多样性评价,助力广大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四、 提升服务水平,做好“除”法文章
1、扫除学生学习障碍
充分发挥学校课后服务主阵地作用,根据学生需求,开设尽可能多的课后服务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阔视野、强化实践、提升能力,同时开展培优辅弱课程,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2、消除家长额外负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强调,批改作业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必须亲自布置学科作业、组织学生完成作业、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严禁任何教师强制或变相强制家长、学生代改作业,坚决杜绝“将学生作业(含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各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委会,学校教师要通过家访、家长微信群、QQ群等途径,切实引导家长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密切配合学校,形成育人合力,有效促进学校教育又快又好发展。
总之,“双减”是关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这一时代命题,元明寺人将用智慧、魄力和耐力做出回答,做好“加减乘除法”,答好“双减满分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