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娘
四川省宁南县民族小学 615400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还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小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数学课堂相对枯燥,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主要从生活化、游戏、情境创设等方面入手,效果较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兴趣培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实用性、应用性在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相比,缺乏趣味性。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如果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很容易因为不喜欢数学而出现厌学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个数学老师的职责。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不错。
一、数学与生活结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能够解决很多生活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中和小学生结合最紧密的数学知识就是买东西,小学生大多有零用钱,他们也喜欢买零食。在购买东西的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到认识钱、计算等数学知识。在教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从超时买了很多两元内价位的零食,每种零食上标上了价格,再要求每个学生准备2 元零用钱用来购买喜欢的零食。如果能够准确计算出找零是多少,零食就作为奖励。孩子们刚开始有点不相信,我让班长来“买”零食,在展台上展出零食的价格,班长自己在计算找补的时候,其他学生也在计算,如果班长算出来准确,零食就归他了。班长平时经常和妈妈到超时买东西,这种小问题没有难倒他,很快获得了奖励。其他同学纷纷找到自己的零食,计算给我看,正确的孩子满满的幸福,算错了的学生有小小的失落。我鼓励孩子们不要气馁,周末多和妈妈逛逛超时、买买菜,自然就会计算了。这个知识点的小测试,比其他知识点掌握得更好。家长反映,孩子们在家里有了参与意识,只要是家里买东西,都能积极主动进行计算。这种让学生自主参与、出错改错的生活化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远比出题让学生反复计算掌握得更牢固。
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兴趣极大地被调动起来。
二、数学与游戏结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小学还处于儿童时期,孩子们的天性是爱玩。课堂教学中将书写知识与游戏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20 以内的加减法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如果出题让学生做,学生会感到很枯燥。我把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组,每组20 人,多余的人平均分到两个小组当评委,设计了“公交车上几个人的游戏”。每个小组分成两拨人,一拨是坐在车上的,一拨是上车的。车上的人可以随时下,车下的人随机上。第一个同学问“公交车上几个人?”所有人回答。第二个同学开始设计问题:上来(下去)几个人,还剩几个人?第三个同学回答,由评委和其他同学共同监督,回答正确出题给第四个同学,回答错误取消出题资格,自动轮到最后一个作为处罚。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游戏,我让学生把这个游戏拓展到放学回家的路上,坐公交车实地进行计算。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家里和数字有关的活动,分水果、摆碗筷等都可以设计成为数学游戏,和家人玩或者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玩。
学生在游戏中不仅收获了乐趣,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游戏与数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爱上游戏的同时,爱上数学。
三、数学与情境创设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就是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不强,灌输式的教学让他们反感,甚至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知识能力,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多边形这个内容的时候,我找了一些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玩具,设置了找类别图形的活动。每人只能拿一个玩具,站在我指定的地方,让学生观察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找到了三角形、四边形的特点,然后再调换,认识图形。这种情境教学的方法,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他们通过自主思考、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情境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在交流与实际操作中接受更多的知识点,让冰冷的数字、图形活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就能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对新事物特别感兴趣,除了以上几种常见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外,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弥补单纯的讲授式教学中学生理解困难的不足。教学中不仅要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树芹. 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为例[J]. 第二课堂 (D),2023(06):47.
[2] 严琦斌.“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 小学生( 下旬刊),2023(06):70-72.
[3] 林惠英. 实施学情前测,提升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1):68-7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