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音准训练的有效性策略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音准训练
  • 发布时间:2024-05-27 15:00

  黄婕(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

  摘要:近年来,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宣传推广,提高了对学生全面发展重视程度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是小学阶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而合唱音准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合唱音准训练,既能促进学生掌握音乐合唱技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针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音准训练的重要性和现状展开讨论,探究小学音乐课堂合唱音准训练的有效策略,期望对小学音乐教师有所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音准训练

  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课堂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常见环节,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普遍存在对合唱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师综合素养不高、学生合唱音准练习方式不科学等问题,降低了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质量和学生音准训练的效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问题亟待改进。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音准训练的重要性

  1.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合唱音准训练主要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练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合唱实践技能、技巧,循序渐进地提高音准,从而增强合唱的自信心,也能对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针对性调整,改进音乐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增强音乐学习的自信。

  2.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合唱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用耳朵聆听音乐,用心感受音乐的韵律节奏,还需要用眼睛看指挥和乐谱,以此达到合唱的协调、顺利。系统的合唱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真切情感,还能培养学生优美、富于乐感的歌唱技能。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视唱练耳训练,能充分促进学生眼、耳、口、脑的协调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反应能力,在体验平衡、和谐的声部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多声思维,由此帮助学生鉴赏器乐作品,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合唱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促进自身的声音与其他学生的声音相融合,还需要学会倾听其他学生的声音,对自身声音进行有效调整,达到心灵上的契合,才能将合唱歌曲唱好。学生在不断与其他声部配合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从集体的角度思考、调整自己的音色,使整个音响效果更加和谐,这个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音准训练现状分析

  1. 对合唱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小学生的音乐天赋和音乐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部分教师认为开展合唱教学难度较大,学生的能力发挥将对合唱教学的质量产生影响,回避了开展合唱教学的环节。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的课堂中以独唱或者集体齐唱的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导致一些班级在唱歌时出现“喊唱”的现象,在演绎二声部合唱歌曲时,唱着唱着就会变成单声部,教师没有及时调整,直接省去二声部,把合唱歌曲当作单声部歌曲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2. 音乐教师综合素养不高

  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存在综合素养不高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声带将发生变化,学生在进行合唱时容易出现嗓子疲劳的问题。教师需要依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但是,目前部分教师调整教学环节的能力不强,导致学生的学习心理受到了影响。第二,对于学生的差异性认识存在不足,不能正确认识学生在合唱教学中跑调的问题,不能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三,有些学校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音乐教师聘任制度不完善,导致音乐教师综合素养无法满足学生音乐学习的需要。第四,教师自我提升意识不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音乐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不足以支撑其开展相关的合唱教学工作。

  3. 学生合唱音准练习方式不科学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合唱音准训练存在不足。第一,音乐课程安排相对较少,不足以支撑教师开展音准针对性训练,不能对学生的乐谱理解和音调记忆产生影响。第二,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能完整演唱一首歌曲上,忽视音乐技巧的学习和引导,导致学生出现只掌握课堂教学歌曲的问题,对音乐歌曲的学习存在固定性,歌曲学习举一反三能力较差。第三,没有系统的训练,学生的音准差异较大。一些音准差的学生容易被干扰,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去寻找“准确”的声音作为依靠,一旦这些学生周围没有稳定的依靠时,他们就会不知所措,出现音准问题。第四,教师忽视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对音乐节奏开展针对性训练的力度不够,忽视了学生心理对音乐合唱学习的影响,导致学生出现跑调的问题。

  三、小学音乐课堂合唱音准训练的有效策略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需要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系统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制订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能有效提升学生音准和乐感的教学计划,对学生开展合唱音准针对性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合唱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教授学生乐谱和音调记忆的方法

  音乐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合唱音准训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性教学,奠定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第一,教师需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听力敏感度。在开展音乐教学之前,引导学生识记乐谱,并开展适当的音准教学和听觉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准认识,尽可能减少音准认识误区。例如,在开展音乐教学之前,教师让学生区分音符排列,并通过乐器按键让学生说出正确的音调,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觉敏感性。第二,在识记基础的音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乐谱识记,不断积累知识,循序渐进地提升音乐技能。教师可以列举简单的音乐案例,深化学生对乐谱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引导学生选用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进行实践练习,用录音设备记录自己演唱的歌,逐步改正不足,提高对音准的把握度。

  2. 开展多样化合唱教学活动

  合理、有效的合唱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合唱技巧,认识自身不足,对促进学生音准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教师可以借助钢琴、小提琴、吉他、竖笛、口琴、鼓等多种乐器辅助开展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合唱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通过乐器的使用提高学生对音准的认识。第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对课堂所学歌曲进行情境创设,为学生播放相关图片、视频,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中;可以深入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歌曲学习中联系相关内容创设学习情境,从而促进学生正确把握歌曲的音调。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准,如让学生认真倾听钟表指针和整点报时的声音,分析音准的高低,或通过乐器的音调,让学生找到相邻的音调,以此在提高音乐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相关的音调知识。第三,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微课开展相关合唱音准训练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优秀的音乐合唱作品,提升学生对合唱旋律和优美画面的真实主观感受,同时举办小组竞赛,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我改进意识,促进学生对合唱歌曲的练习,以此提高教师开展音准训练的效率。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习惯

  在合唱时,学生的肢体动作、唱歌姿势、发声位置等因素均会对学生的合唱音准产生影响。为此,教师需要着重对学生的合唱习惯进行培养,以此促进学生精准掌握合唱音准,并将相关的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合唱训练过程中。第一,训练学生的唱歌姿势。在进行合唱训练时,学生需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并放松面部肌肉。第二,纠正学生的发声位置。通常情况下,学生多为嗓子发音,实际上应该是腹部发音。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发声位置进行正确指导并组织学生适当练习,避免学生出现前气不足、音乐断断续续的问题。第三,提高学生的气息掌握能力。学生的声带处于不断发育、变化的过程中,不正确的合唱习惯可能造成学生声带疲劳的问题。在开展合唱音准训练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掌握气息的方法和控制声音的有效措施,尽量在发声练习时让每个音都搭着气息歌唱,帮助学生掌握合唱技巧。此外,教师可以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训练,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准确找到正确的合唱技巧,提高学生合唱歌曲的表现力和音乐水平。

  4. 利用手势帮助学生掌握音准

  有效的手势和节奏引导能帮助学生准确找到音准,这是开展合唱音准训练的有效措施。目前,柯尔文手势是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势,包括了七种不同的手势,主要是通过摆放手势在空间内不同的高度位置,显示音阶中音调的高低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练习音阶,唱准音阶中的每个音,运用于合唱教学音准训练中具有较大的价值。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柯尔文手势指导学生开展合唱音准训练,同时将手势的具体含义教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际的合唱中便能通过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合唱音准。

  5. 优化教学环节

  相关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与不断优化,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针对学生的合唱音准训练,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计以下环节,提高学生的音准训练效果。第一,朗读歌词环节。在学习一首歌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读清歌词,同时熟练或记忆歌词的具体内容,避免合唱时因为歌词不明确而破坏合唱歌曲的美感。第二,重视学生听歌曲的环节。教师可以设置学生欣赏歌曲环节,特别注意合唱部分,对学生多声部合唱兴趣进行针对性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断建立内心听觉,以此促进学生乐感和音准水平的提高。第三,重视学生实践环节,让学生多练习。教师在课堂上要预留练习时间,帮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调整、针对练习。课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歌曲,并照着乐谱多加练习,不断熟练,改正不足,提高学生的音准训练效果。

  6. 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

  音乐教师是学生合唱音准训练的重要构成,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学生音准训练的成果具有重要影响。为此,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为学生音准的提升和音乐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一,需要加强对教师的能力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工作,采用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并搜集、筛选、整理合唱音准训练和音乐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教学案例,形成系列专题,引导教师学习、评论,以促进自身教学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第二,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自身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此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学习专业的课程知识,运用于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综合素养。第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教学方案,并不断优化更新,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构成,合唱音准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对培养学生的音准和乐感具有重要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为此,教师需要提高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发现问题并不断优化,教授学生乐谱和音调的记忆方法,为学生学习合唱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开展多样化合唱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环节设计,为学生合唱音准训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习惯,利用手势帮助学生掌握音准,以此提高学生的合唱音准训练效果,促进学生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张兴利. 小学音乐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探究[J]. 家长,2019(18):156-157.

  [2] 赵健美. 探究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4):191-193.

  [3] 罗玲. 小学合唱教学中学生音准培养方法探索[J]. 学苑教育,2020(20):78.

  [4] 朱卿. 小学音乐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路径[J]. 知识文库,2022(14):88-9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