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拼“十二五”资本成给力武器
- 来源:汽车观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热拼,十二五,资本,武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4-18 15:39
“十二五”将汽车企业的胃口撑大了。一纸规划、一堆文件,还有那些雄心,让中国的汽车企业在一个又一个数字的指引下做大做强。
回眸“十一五”期间,中国虽然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为各家跨国公司所看重,但销量增长难掩能力欠缺,中国汽车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技术空心化依然存在,大跃进式的新能源汽车战略背后,技术水平差距还很明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走在“十二五”的大道上,自主创新、新能源、兼并重组仍然是老掉牙的话题,而中国车企在面临庞大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一系列的蓝图或许会成为首选的捷径。
车企五年“胃口”猛增
2009年以来,购置税优惠政策、汽车下乡补贴、以旧换新补贴等多项措施的出台有效刺激了行业销量的增长,这些政策在2010年底已经到期。2011年,除节能惠民工程补贴外,其余政策能否延续并保持同样的力度不确定性很大,是影响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幸运的是,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一股春风又向汽车行业刮来。一份关于汽车产业的“十二五”规划正在由工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紧张制定中,这份规划的目标是将中国由汽车大国打造成为汽车强国。根据汽车业“十二五”规划,小型化和汽车电气化是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两大方向,而其中,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国家振兴经济和转变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
实际上,各个车企对自身在“十二五”规划的期望都相当大,其预期的数据甚至令人有些不敢相信。据不完全统计,多数车企希望到2015年产销翻两倍甚至三倍。据了解,在“十二五”期间,上汽的发展目标是达到年产销整车600万辆;一汽集团规划到“十二五”末期将达成产销500万辆,销售额过6000亿元;长安“十二五”目标规模将超500万辆;北汽集团计划在2015年实现产销300万至350万辆的目标;广汽集团计划2015年产能扩充到300万辆,销售收入达4000亿元;吉利汽车表示要在2015年实现200万辆产销量;奇瑞希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每年整车总销量200万辆,到2015年实现每年新能源汽车销量5万辆的目标,创销售收入超900亿元……
此外,进口车企业对中国市场也普遍较为乐观。三菱汽车销售(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饭田健治认为,“三菱汽车进口车2011年预计增长150%。”一个又一个惊人的数字似乎将2010年底被政策猛击时的悲惨一举推翻,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斗志昂扬的车企。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完成这一宏伟目标的难度相当大,企业的资金实力将面临严峻考验。
这些预期的背后还需要烧掉多少资金,还需要圈多少银两,相信对于每一个车企而言,现在都是一笔算不清的账。
不可否认,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无疑给众多车企来带了机会。更确切地说,跟着政策走,总会有赚不完的银子。但是业内的担心更是不绝于耳,在国元证券看来,从
2009年开始的行业高增长,促使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预计2011年开始部分产能开始释放,如果需求增速低于产能释放增速,产能利用率将下降,预计产能利用率下降在5个点以内。由于部分整车企业采取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方式,因此一方面新增产能导致整车厂家固定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导致竞争加剧,营业费用上升。因此,在“十二五”开局之际,汽车企业面临的不仅仅的是机遇,还有更多的挑战。
资本市场乃“救命稻草”
这些车企似乎都希望在未来五年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庞大的“胃口”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为支撑,这个吃出来的胖子肯定也是虚弱多病的。显然,资金对于车企未来五年的发展尤为重要。
在国元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闻祥看来,“十二五”是中国汽车产业从做大到做强的关键时期,规划提及的发展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提高自主品牌国内市场份额;其次是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第三是鼓励汽车业兼并重组。的确,这三点都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同,但不论是自主品牌的发展,还是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再或是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需要的都是资金,而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无疑成为最基本的思路。
尽管渤海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冯冲对此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但是也有他担忧的地方。就提高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来看,受益的主要还是龙头企业,毕竟中国的自主品牌还有一段
很长的路要走。对于以吉利汽车、奇瑞汽车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来说,品牌提升和战略转型也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这些企业在没有充分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储备的情况下,选择了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以低价占领市场起步。如今这些企业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在中国车市一片大好之际正是品牌提升和转型的最佳机会,因此,上市成为他们解决资金问题的必然选择。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显然是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强力打压房地产业的时候,也就宣告以房地产为龙头的传统GDP增长模式将会逐渐淡出。那么,必须要培育和扶植新兴产业来替代传统产业。从这个角度来说,新能源汽车首屈一指。但目前,新能源汽车还仅仅处于产业化过渡阶段,完全产业化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也同样是国海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王清涛为之忧虑的地方,他对记者表示,“从近两年的发展来看,市场对于新能源的认可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因此,新能源汽车对于汽车整体行业的提振作用有限。”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该产业链上还会延伸出电池、电站、电机等企业,他们也能从中受益。就目前来看,比亚迪是惟一一个又生产电池和汽车的企业,其他的诸如
上海汽车、长安汽车等生产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电池都是从海外进口,成本较高。如果说未来新能源汽车能产业化,不排除中国的汽车企业以参股或者控股的方式与电池企业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最后,也是最为吸引人的就是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与上市,不论是对于资本市场还是对于车企来说,这一点都十分诱人。一方面,资本市场多了一个耀武扬威的利器,另外一方面,汽车企业也能利用资本市场放大资金使用量,尽情地将企
业做大做强。
2010年车企重组上市的序幕就开了个好头,两家曾自称不缺钱的中国汽车集团相继宣布2011年回归A股。2010年8月,广汽集团刚在香港借壳上市,而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表示,2011年将在A股上市。无独有偶,2010年10月16日,长城汽车在香港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上海发行A股的方案,预计最多发行1.217亿股A股,约占扩大后股本的10%。所筹资金用于生产20万台的乘用车、提升集团整体技术研发上。这两个响炮掀起了一波回顾A股的热潮,使得一些尚未实现整体上市的国内汽车集团也掀起了上市热。据知情人士透露,一汽集团整体上市,北汽股份的借壳;奇瑞汽车IPO上市;华晨和长城汽车的回归;长安汽车的A股增发和重组;重汽和潍柴欲进入客车领域的收购整合等等,都可能是2011年资本市场的大戏。
就拿一汽集团来说,从2007年就已经开始筹备整体上市的步伐,但是由于该企业股权结构较为负责,需要将不少资产进行剥离,据知情人士透露,其资产已经剥离得差不多,离整体上市的进程不会太远。当然,一汽集团只是汽车企业整体上市的一个缩影,中国的许多汽车企业都只有一部分资产上市,而且是货车、客车企业偏多,而轿车企业偏少,未来这些企业将资产打包上市的可能性还很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于汽车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融资表示担忧,国海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王清涛对记者表示,在很大程度上融资还得看二级市场的情况,如果说二级市场整体表现良好,借助二级市场融资当然不错,但是如果二级市场走势并不乐观,那么借助于别的融资渠道也未尝不可。更何况在“十二五”期间,汽车产能的平均增幅大约在30%~50%之间,车企的资金应该能满足基本的需要。
尽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不管怎样,汽车行业本来就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前期需要庞大投资,而在中国市场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公司滚动发展,很可能错失中国汽车市场的黄金时期。
“十二五”掘金汽车股
在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汽车股已经迎来了一波不小的涨幅。近1个月以来的汽车板块走势明显强于大盘,从2011年1月4日起至2月14日,万得统计数据显示,汽车及零部件板块上涨12.04%,而同期上证综指上涨2.46%,深成指上涨1.27%,汽车板块已经大幅超越整体市场。但不少业内人士预计,由于2011年汽车市场面临的增幅大
幅下滑的风险,本轮大幅上涨之后,后市面临一定的压力。在国元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闻祥看来,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主要是在2011年一季度,之后将会回归到理性增长,整车行业的增幅将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
而从细分行业中看,国元证券将其景气度由高到低进行了排序,依次是SUV/MPV、轿车行业、大中客行业、重卡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因而受产能利用率的影响较小,盈利较整车企业会稳定增长,关注配套能力强或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研发的企业。
根据西部证券的判断,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整体仍继续保持着较平稳的发展态势,行业景气程度并未因为2010年底扶持政策的退出而出现明显下滑,全国汽车销量水平持续保持高位运行。从1月份汽车及配件板块的整体估值来看,市盈率仍处于14倍左右的历史低位,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未来有望随大盘继续走强。
由此,汽车板块在2011年还是很有看点,低估值的一线汽车股仍具有较大的投资机会。但是具体到个股,国海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王清涛表示,受益保障房建设、十二五开局之年基建投资高峰及排放标准由国Ⅲ切换到国Ⅳ等因素影响,2011年中重卡销量仍将继续上行,增长15%左右。怀柔二工厂在2011年将会建成投产,福田重卡产能有望得到有效释放,达到13万辆~14万辆,较2010年增长30%左右。因此,福田汽车给予“买入”评级并不为过。此外,福田汽车也算得上是新能源汽车中的亮点,毕竟他是较早进入新能源客车领域的龙头,凭借与各地政府与公交公司、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的高校、新能源汽车上游电池界及电机电控厂商等各方面的良好合作关系,将攫取30%的新能源客车市场份额。
不过在新能源领域,中信证券行业研究员李春波认为,国家推出“十城千辆”计划,重点发展公交、公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中通客车公司的“串联混合动力客车产品开发”和奥运用纯电动客车整车研发项目是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此外,安凯客车、长安汽车也可重点关注。而在重卡行业,2010年重卡行业高增长使得未来销售有所透支,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工程车的拉动力度会减弱,高铁线路的开通使得普通铁路的货运能力予以提高因为铁路运输在成本上占据优势,影响货物物流对重卡的需求。因此,目前重卡行业增速正在放缓,行业处于调整期。在国元证券看来,2011年基于2010年的高基数,行业增长不确定较大,但可关注该子行业结构性机会。上市公司中,中国重汽和潍柴动力可谓是重卡行业的龙头。当然,除了整车企业之外,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机会也不可小视。
业内人士指出,在“十二五”期间,不排除整车企业并购收购零部件企业的可能,或者说整车企业同零部件企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毕竟他们两者相辅相成,没有整车企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没有好日子过。
因此,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国元证券建议关注配套能力强或有新技术研发的上市公司。比如华域汽车因主要配套于上海汽车,配套能力强,业绩稳定;亚太股份、松芝股份、威孚高科等有不断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开拓新市场,会获得超越于行业的增长。总之,整车企业也好,零部件企业也罢,在“十二五”开局之际,也会各有各的玩法,各有各的造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