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粉就馍
- 来源:章回小说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凉粉,家庭,婚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2-02 13:40
(一)
李天德的凉粉摊,在这个山区小县的大街上真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人们来到这里,不由自主地都用目光搜寻着它。走近了,吃不吃凉粉是另回事,但都要站在一旁,驻足观望一番。看一看那抹洗得光洁闪亮的凉粉担子和洁白闪亮的坨子,闻一闻油泼辣子的清香和那股沁人心脾的芥末味儿,对着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的李天德寒暄几句,或是淡淡一笑,打个招呼,才慢慢地走开了。有的人走出老远了,还要扭回头来望一眼。
他二十多岁上挑起这副凉粉担子,一挑就是三十多个年头。他的凉粉摊子也就在这条大街上摆了三十多年。因为,他的家就紧挨着县城。城关中学围墙外面那个五分大的农家小院,就是他呱呱坠地的地方。爹妈死得早,上无兄弟,下无姐妹,就他独个。自小在泥里水里滚爬着,稍大些了,他才自谋生路,挑起了这副凉粉担子。有住在县城边上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每天都能出现在县城的大街上,结识着县城里各个单位的人。生意自然就一天比一天活泛起来。
李天德的凉粉摊,随着时间的变化,也慢慢地变得讲究起来。诸如,放凉粉的柜子,供买主吃粉的桌桌凳凳、盘盘碗碗,都是随着时代的脚步,步步更新。就连粉摊子上的帐篷,也是随着四季的更迭,变换着颜色、样式。一时,这个小小的凉粉摊子红火得令人眼馋。究其原因,当然是李天德苦心经营的结果,但知底细的人却说是李天德有个好老婆。老婆名叫翠枝,进家第四年生了个女儿起名朵朵,人们便都叫她朵朵妈。有这么个圆脸盘、慈祥和蔼的女人当助手,李天德的凉粉担子发得很快。人在红运里,日子过得相当快。一眨眼,多少个年头就甩到了脑后面。这一日,有人突然发现,李天德红光满面的脸庞上,眼角的笑纹明显地变深了。于是,便问,李氏,今年高寿多少?李天德猛听高寿二字,顿时吃了一惊。他涨红着脸,歪了下脖子,害羞似的咕哝道,不敢不敢,还高寿个啥?明年,虚岁才五十八呀,还是腊月二十六的生日,嘻嘻!还“高寿”哩!便对着问话的人笑笑。问话的人也笑笑,但心里真有点酸。真是苦日子催人老啊!眼见得记忆中那个黑乌乌的头顶,如今已落了一层霜,心中难免有些惆怅。他扭身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感叹道,老伙计,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有几句话想对你说说,不知可讲不可讲?李天德说,讲,咋不能讲哩!那人说,钱是人挣哩,只要有人,就能挣钱。但钱又是人花哩,光挣不花,有钱白搭!想开点吧,李氏,中午到对面饭店里吃碗小酥肉去,这是那里的特色菜,苦苦地干一辈子了,也享受享受现代的好生活。李天德忙说,不,不,我带着馍哩!饿了吃盘凉粉就馍,真是比坐那八八的酒席都美!说着还重重地咂了几下嘴。那人又说,我就不信,你那凉粉就馍,能比得上人家那八八席面?如果叫你白吃,你跑得肯定比兔子还快。一用钱买,就推三说四,说来总还是怕花钱嘛!李天德忙说,哪里哪里!一碗小酥肉能花几个钱啊!是我吃不惯那东西,要饱还是家常饭,吃了人肚子舒服。再说,咱摆个凉粉摊子能挣几个钱哩!还吃小酥肉?说着便独自笑一笑,顺口喊一声:凉粉噢,凉粉……
李天德晚上回到家,闲谈中便把白天听到的话给老婆学说了一遍。朵朵妈淡淡地一笑说,真是众人有眼啊!李天德却不高兴地说,有眼?都是红眼!咱个卖凉粉的,能挣几个钱!能赶上人家那些办厂子的企业家?……朵朵妈见丈夫嘴里带上了气,这个关于挣钱不挣钱的话题便没有继续下去。
(二)
夫妻之间,难得的是宽容和忍让。他俩结婚也二十四五个年头了,巷道里的人从没见过人家脸红脖粗地吵闹过。他们的家里,一年四季都充满着温馨和谐的气氛。这就多亏了朵朵妈。她待人心地宽阔,用温和与谦让营造了这样一个社会细胞,使他们家的墙壁上贴满了五好家庭、和睦人家之类的奖状。人们都知道,李天德的凉粉之所以能卖出名堂,就是因为有老婆这个好帮手。他打外围,出担卖粉;她守家务,揽了家里一切又苦又累的脏活儿。其他的家务事就不用说了,单就卖粉这一宗事,制粉坨子是她,配制调料是她,她常常半夜半夜地捣辣椒面儿、捣芥末面儿,那沉重的咚咚声,让左邻右舍都听得上了瘾。第二天早上,天不明,又要生火泼油辣子,烧火闷芥末面,赶李天德挑着凉粉担子,慢悠悠地走上县城大街,她已累得背疼腿酸,连连捶着腰,软塌塌地坐在炕沿上,半步也挪不动了,可是,没歇多会儿,便又忙着打扫院子去了。朵朵妈对此毫无怨言。她心甘情愿地承担着李家压在她身上的重担。她不仅没怨言,而且总是乐呵呵的,白净的圆脸盘上整天都是阳光灿烂笑纹绽放。这实在有点让邻舍们质疑,这么多年,一个锅里搅稀稠,多多少少就没有个盆碗相碰、勺子碰打锅沿的事儿?可是,没有。纵观当今的一些年轻夫妻,结婚之前,亲得简直能粘在一起,可是,婚后不多时便翻脸了,有的干脆分了手,再次见面,不成仇人,也是路人。因此,众乡亲对朵朵妈便有了神秘感。
不料,一次闲谈,朵朵妈无意间露出了真谛。她说,她上小学时,有个姓田的老师,很有见识。一次,他对学生讲,同学们,你们说说,在这个世界上,人们争争吵吵、打打闹闹,都是为着何来?说透了还不是都为了个钱字啊!所以,人与人之间,要想和睦相处,在单位要把权看淡些,在家里得把钱看淡些。能办到这个,单位安然,家里也就和睦。当时,朵朵妈才十一岁,扬起小脸坐在四年级的教室里。田老师的话,在她稚嫩的心田里奇迹般地扎下了根。做姑娘时,爸妈给她零花钱,她没有争过多少。对几个弟弟妹妹,她常舍得花自己的钱。所以,爸妈爱见她,姐妹们至今关系都很好。出嫁之后,虽说这个家是个两人世界,但她在钱上从不和丈夫计较。此时,丈夫的凉粉担子,日出日落,出出进进,每天都总有不少收入,但她从未盘查过丈夫收入的根底。大约是婚后三个年头多点吧,此时,她已怀上了朵朵,肚子渐渐隆起,走路也像鸭子似的屁股摆来扭去,行动确实有些困难。一天夜里,坐在炕上,她说,天德,这些时,我身子重了,实在帮不上你什么大忙,这就苦了你了。丈夫咧嘴笑了笑,说,没啥、没啥。她又说,马上,咱家就要添人进口了,家里的负担也就重了。你挑起凉粉担子,已好多年了,咱一共能积攒多少钱呢?不料,从来都是和颜悦色的丈夫,脸猛然虎了起来,半天才说,你盘根究底的问这个干啥?朵朵妈一时也答不上话来。丈夫为了缓和屋子里的气氛,顿了会,才又慢慢地说,别怕呀,你!靠这副担子,饿不着你娘儿俩!孩子生下,保你鸡蛋不少,奶粉不缺,七天让你吃只老母鸡,百日内把你养得白胖白胖的。他笑了笑,又皱了下眉头说,别听巷道里那些红眼病嚼舌根,说咱就能挣几七几八。一个小小的凉粉摊子,能有多少收入呢?勉强打发着过日子吧!老婆笑了笑,不自然地说,我是随便问一声,能是刨你的钱窝子?看你急的!她不由自主地笑着窝了他一眼,心里说,谁有心思刨你的钱窝子啊……从这次以后,李天德手里到底能攒多少钱,朵朵妈就再也没有问过。所以,家里的气氛一直是挺好的。好在丈夫也是个好心人,她和女儿的吃穿花销,都满足供给,一家人其乐融融,过着和睦温馨的日子。想不到今天晚上,丈夫主动地给她说起了外面人的议论,她便乘机劝导说,这些年,你挣了多少钱,只有你心中有数,只要咱一家人吃饱穿暖就行了,老把钱挂在嘴上干啥?
丈夫立即笑眯眯地说,是哩!是哩!
朵朵妈又说,你苦了多少年,眼下也是小六十岁的人啦!该吃该喝,也放开点,别老吃你那凉粉就馍呀!
李天德点点头说是哩!是哩!
妻子笑了下,又说,嘴上应付得倒不错,出了门,又是你那凉粉就馍,你就吃得不够吗?
李天德忙说,不够!不够!越吃越香美!……
朵朵妈撇了下嘴说,香美?真的香美吗?你是怕花钱呀!世界上钱多哩,你能攒多少啊!人的身子要紧!要紧呀!人要是受了损,还、还要那些钱干、干啥呀……她的话里带出了哭音。
李天德便低下头不吭声了。
(三)
日积月累,天天有进项,李天德靠卖凉粉手里确实是积攒了一疙瘩钱。这钱有多大的数目,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人有了钱,渐渐就会产生许多设想,并为自己的设想欢乐着也苦恼着。李天德这些时,就跌入了这个设想的窝子里。人们看见,他坐在凉粉摊子后面,常常呆愣愣地走神儿。同时,还闹出了个笑话。有次,一个中年妇女在他的摊子上吃了一碗凉粉,付钱时,他竟然推着人家的手,连声说,亲家母,亲家母!你吃碗凉粉,还能要你的钱?亲家母……啊!当他啊了这一声之后,才知道自己看错了人,那中年女人扔下钱,涨红着脸,小声骂他是流氓。李天德弄个大红脸,只有低下头装痴熊。他为啥会把这个中年女人叫亲家母呢?其原因就在她的心肝宝贝女儿朵朵身上。
他俩一生只有朵朵这么个女儿。朵朵之后,他很想能有个男的跟上来,将来好续上李家的香火。不料,几番努力,均未见效,他终生成为憾事。朵朵就成了开在他心头的一朵花。满园里就这一朵花,为老人的实在难招架。他拿不定主意是让这朵花嫁出去,还是招个女婿进门来?为此事,实在没有少费脑筋。夜里睡在炕上,他和老婆常常半夜半夜地叨咕这事,可是不论咋样叨咕,在他这个家里,眼下明显地摆着两条路。二者必居其一,就看你选择哪条路。朵朵妈的想法是不让女儿离开家,要入赘个女婿进门,来承揽李家这份家业。李天德不乐意,一想到要让外姓人进门,立刻就像被针猛扎了一下似的,疼得他倒吸冷气,疼过之后,满身冒冷汗。他想,几十年来,自己省吃俭用攒下这一疙瘩钱,就能一下子落入外姓人之手?他想让朵朵嫁出去,即使陪上一些嫁妆,也不过是个小数目,大多数钱还握在自己手里。朵朵妈一听,先笑了。笑过之后,大声说,钱能是人的命啊!为了抓在手里这一疙瘩钱不给外姓人,就舍得把女儿送出门!我要问你,你这样抓,能抓多少年?再抓五十年总可以了吧?下一步呢?嗯?下一步呢?朵朵妈连声追问他,追得他仿佛退到了墙根,退得脊背贴在墙上,没了去路。李天德这才来了个缓兵之计,说,咱听朵朵的。朵朵说咋,咱就、就咋!
朵朵咋肯轻易出这个口?这女儿不只模样长得像朵花,而且品行端庄,出言谨慎,村里村外,好多人家都想让朵朵嫁给自己的儿子,为自家生男育女传宗接代。一辈好女人,三辈好子孙,谁不往下一代人身上想呢?这时的朵朵心里也挺乱。每当爹妈向她征求意见时,她总是把好看的嘴儿一咧,说句我不知道,立即轻轻地摇几下头,走开了。李天德犯了难,他和妻子每天都在想这事。有道是女大不中留。女娃到了二十岁,变得就格外快。小腿粗了,屁股圆了,脸儿红是红,白是白,亮得放光。过了二十岁,就是二十一岁,二十一岁之后,二十二、二十三就跟着来了。李天德实在怕过年,过一年,他肩膀上就像加了一块砖。如今,朵朵已经二十三岁了,在农村里像她这样大的姑娘,不少人都已抱上了孩子。李天德和妻子急得忘了东西南北,昏昏沉沉中,他想,或长或短,赶快给我做个了断!老天爷啊,我李天德实在有些受不了啦,你快帮我摘了这顶愁帽子吧!
这天后晌,他一从街上卖凉粉回来,妻子就喜滋滋地告诉他,这下,你的那顶愁帽子该摘掉了!他眼睛一亮,忙问,啥事?妻子说,咱家还有啥事呢?朵朵要把女婿引进门了。李天德又问,谁说的?妻子白了他一眼,说,这事儿,谁说了能算呢?咱那宝贝女儿嘛!李天德啊哟一声,忙问,谁家的娃?妻子说,南里村孙厚生家的三小子嘛,名叫民权。李天德翻着眼珠想了会儿,说,我在县城街上好像见过这娃。他低头又想了会,才猛然大声问,娃他妈、他妈是谁呢……妻子忙说,就是那个叫牛琴琴的高个儿女人嘛。李天德猛地一拍巴掌,吼,这是个大大的难缠货!咱能和她做亲家?不成!不成!咱不能和她作亲家!妻子说,听说咱朵朵和这娃暗里已好上一年多了,你能割得断这关系?再说,当今娃娃们的婚事,能是咱俩说不干就不干的事儿吗?李天德慢慢地点点头,不再吭声。从此,他的头上却又加了另外一顶愁帽子。明知当今这情况改变不了,可是他总说不满意那女人,不愿和那女人结在一株瓜蔓子上。渐渐地便在他的眼前出现了幻觉,常把一些年龄与牛琴琴相仿的女人当做牛琴琴。这才发生了他把那女人叫亲家母的笑话。笑话发生在稠人广众之中,像在大街上洒了一把灰,眨眼之间,就不知被风刮到什么地方去了。吹到女儿耳里,朵朵咬着嘴角吃吃地笑;吹到朵朵妈耳里,她撇着嘴儿笑弯了腰;吹到一些熟人的耳里,不少人便来到他的凉粉摊边,故意和他逗趣,大声喊,亲家,来盘凉粉,芥末调得重重的,要钱不要?每当这时,李天德便扭过脸,紧闭着嘴,一声不吭,他的脸上热辣辣的像挨了谁一巴掌。
(四)
自从朵朵的婚事向爸妈公开以后,李天德整天都是阴沉着脸,没有一丝笑颜。他实在想打断女儿和民权的这桩婚事,便推说他和民权妈有意见,亲家之间坐不到一条板凳上,往后怎么来往!他对朵朵妈明确地表白了这个意见。朵朵妈却说,民权是民权,他妈是他妈,咱和人家娃一块儿过日子,关他妈啥事!说不到一块儿不说算啦,还坐到一条板凳上干啥?咱这是摘花哩,又不是买园哩,只要娃好,就成!拉那么远干啥!李天德咕哝道,民权是人家身上跌下的一块肉,打断了骨头也连着筋哩,远什么呀远!哪里能是什么花儿呀园儿呀!所以,这事儿不行,不行,就是不行!妻子沉下脸说,你不行自己不行去吧!眼下,还能是前些年,儿女的婚事就捏在爸妈手心?哼!还想学戏台上那个法海哩!李天德在妻子跟前碰了钉子,一时被打哑了。闷着头过了几天,他才转弯抹角地把话给朵朵挑明了。朵朵一听,就咯咯咯地笑。笑罢,才说,爸,你怎么还是个鸡肠小肚啊!人家民权妈都不计较那事了,你还计较个啥!那年,在县城大街上吵架的事,不就是为了一碗凉粉钱嘛!人家说,她明明把钱给了你,你却说没有,这是你的不对,你还计较这个干啥呀!李天德大声说,我就要计较这个!由小事看到大事嘛!朵朵不由得放大声音说,一碗凉粉能看到啥个大事呀!李天德的声音也放大了,吼,她王八日的不给这两块钱,能走得了么……他的话还没落音,朵朵就不高兴地身子一扭,跑到院子里去了。
女儿和民权的婚事,随之搁浅了。一连半个多月没见啥动静,朵朵妈急得舌头上冒出几个豆大的泡,整天咝溜咝溜地疼得揪心。李天德以为这门亲事吹了,便喜眉笑眼地乐和起来。这些天,他担着凉粉担子出门时,总要唱几句蒲州梆子。朵朵妈在他的背后,撇着嘴对着空中戳几下,骂声老不死的,便扭身坐在炕沿上生起闷气来。
其实,李天德是打心眼里不同意给朵朵招亲的,而妻子却是十分想入赘个女婿进门。一辈子没红过脸的两口儿,在这个事情上,却是根本对立着。虽没有唇枪舌剑地大吵起来,但暗地里都在使着劲,不料,朵朵却遂了妈的愿,李天德气得嘴都歪了。急中生智,他才提出过去和民权妈发生的那件事,这明显的是在找个借口,给女儿招亲的事使绊子。在他的内心里也认为那么屁大个事,能有啥哩,想不到却真的起了大作用,他想,要是真的断了这条路,自己就赶紧给女儿找婆家。这样,握在自己手里这一疙瘩钱,就进了保险柜。
李天德快活了没多时,一日后响,他挑着凉粉担子回家来,眼前看到的事情,使他的脸色苍白,头轰地一下,差点晕了过去。那天,他的粉卖得特别快,挑着担子往回走时,禁不住又唱起了蒲州梆子。他一句还没有唱完,猛听得背后有人叫爸,忙扭转身来,原是朵朵。朵朵喜滋滋地相跟着一个圆脸盘小伙子站在他面前。小伙子和朵朵的人样挺般配。李天德见他有点面熟,但却不知他是谁。他的眼珠正在一左一右地忽悠着,朵朵就大声说,爸,这就是民权嘛……
民权?李天德惊叫一声,嗓子立刻就沙哑了起来,民……权?
小伙子恭恭敬敬地对着李天德点了下头,说,大伯,是我。我叫民权。
李天德不由自主地左右看着,嘴里咕哝道,民权?民……权?咱不是……咱不是……”
朵朵忙说,爸,你这是咋了?咋了呀?人家是专门来看您、您的。
民权在一旁插嘴道,半个多月前,我就说来看您,可是,村委会叫我出去学习修剪果树的技术,昨天后晌才回来。
李天德连忙说了两声好,便扭转身子往回走,两条腿一时变得像有千斤重,挪动一步得费很大的劲儿。
晚饭时,李天德没有吃饭就躺在了炕上。朵朵妈知道他害的什么病,只顾了忙着招呼女婿,连碗开水也没给他端。第二天,李天德破例地没出担子。第三天清晨,他早早地就挑着凉粉担子出了门。几十年来,他甚时候空过一天呢?空一天有一天的话说,他舍得吗?
(五)
两个月后,李天德家响起了欢乐的唢呐声,民权入赘到了他的家。
老房子里进了新人,屋里屋外也随之有了新的气氛。李天德照样挑着凉粉担子进进出出,一天也怕脱空。只是回到家里,坐在饭桌前吃饭时,他总觉得有点拘谨。其实也不奇怪,这和新媳妇进了婆家门,害得老公公立无立的地方、坐没坐的窝儿一样;素昧平生的人猛然凑合在一个家,确实有个磨合的过程。李天德和入赘的女婿磨合不到一个月,他竟然对他发生了兴趣,坐在一起,那种拘谨的气氛也渐渐消失了。民权给他端水、端饭,帮他干零碎活儿,他满心喜欢满脸笑,深感家里有个小伙子,自己的身上也增添了劲头,挑着担子到大街上卖凉粉,迈的步子大了,声音也特别响亮。
众人有眼。左邻右舍一声响地都说,李天德家这下要大发了。除了一副日不脱空的粉担子而外,又加了个小伙子,这真是如虎添翼,还能不发?这话从村里传到村外,传到县城的大街上,人们一见李天德,都要大声喊,李氏,恭喜呀!要大发了哇!李天德仰起脸,连忙摆摆手说,兄弟,别听人们胡说,能有碗稀米汤喝就不错了,大发个啥呀!听的人哪里肯信,连连摇着头,笑着走远了。让众人这样声张着,李天德的心里实在觉得不是个味道!
有道是人言可畏。村里的议论渐渐传到了城里的大街上,大街上的议论,很快地又返回到了村里。城乡的议论,打着漩涡。一时,李天德这个家就在人们议论的漩涡中打转转。有个名叫李三的老哥们儿,夜里便来规劝李天德,说,老奴才,把你那凉粉担子扔了吧!世界上的钱,你还挣得完啊!李天德便连忙说,哪里哪里!能挣多少钱啊?一个卖凉粉的!你看,眼下屋里又添了一口人,多了一张嘴,扔掉凉粉担子,一家人喝西北风去?李三笑着摇摇头,说,看看看,又哭开穷啦!我是外人?你家的账就在我肚里装着,你手里抓着的钱,眼下恐怕在这上面转哩!李三伸出五个指头,在脸前转了转,咋样?有这个数吧?这一转转得李天德从座位弹了起来,他扑上前要捂李三的嘴。李三拨开他的手,笑着说,怕啥!怕啥!怕人吃大户向你张口么?别怕,咱保证不借你一分一文!话毕,便哈哈一笑走出了门。
李天德呆呆地盯着门口,张开的嘴半天合不拢。真是家有金银,外有斗秤啊,这个李三!李天德的额角上沁出了一层细碎的汗珠子。
李天德天天想挣大钱,可是又怕人说他有钱。他怕露富,衣服穿得不能再穿了却还不愿下身。村里人或娶媳妇或盖新房,免不了跑来向他借点钱,他摊开双手,说,借钱?你看咱这身穿戴像有钱的主儿嘛!卖个凉粉,能糊住一家人的口就算不错了!我也正准备借点钱,把院子里的台阶拾掇一下,看咱这家真正的成了贫民窟啦,还有钱借人吗……听他一诉苦,借钱的人只好尴尬地笑笑走出门。走远了,才回过头骂道,这个王八日的还装穷哩,是想吃村里的救济啦!李天德自以为得计,总是这样打发着上门求助的邻舍亲朋。想不到李三却向他伸出五个指头,说他手里有这么多钱。这个五,是五十?还是五百?五千?五万?五十万?天呀,李三这话要是让朵朵女婿知道了,我这个家,还怎么安宁下去。盘古至今,一些家庭弄得挺乱,乱就乱在了钱上。唉,这个钱呀!
次日,晚饭后,李天德早早地拉亮电灯,又在炕桌上放了一包两块钱一包的烟。此时,正当农历三月天,屋子里不冷不热,充满着一片温馨的气氛。李天德今天的心情似乎特别好,他的脸颊一片潮红,看去很有精神。他透过玻璃窗,看见了民权的身影,便连忙喊他进来。民权的圆脸盘,不多会便出现在李天德面前。年轻人的脸上依然保留着新婚的喜气,他恭恭敬敬地站在李天德面前,笑嘻嘻地问,爸,有事儿?
李天德笑了下说,事儿倒没有,是我想和你坐一坐。
民权淡淡地笑了一下,便坐在李天德对面的一把红色的折叠椅上。
李天德慢悠悠地说,在世界上,国有国情,家有家情,一个村子有一个村子的情况。咱这个村子,村风还是不错的,年轻人也都正干,多年来都没有发生过让公安局操心的事儿。只是人们口敞,说话没门槛,坐在一起,不是东家长,就是李家短。特别是眼下,钱把人的心眼糊了,不是议论这家有钱,就是议论那有家钱,唉,都是土眉土眼的庄稼人,小打小闹的,能比得上人家那些大企业家牙缝里那一些嘛,还能说是有钱啊!你才来咱村,人生地不熟,免不了有些人在你跟前胡叨叨。别听他们那一套!当今的一些人,那嘴还叫个嘴吗!想放啥就放啥!个个都是管撂不管接,把你撂到空了,他却跑远了,管你摔在地上,摔成肉饼、摔成碎块儿呢!真格的大大不负责任!咱决不能听那些人的话,咱这家,是穷家,我挑了几十年凉粉担子,一家人才勉强活到现在。你来咱家,我满心喜欢,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能有几天盼头哩!要说盼头,就是盼你。希望就在你身上,朵朵是个女娃子,这担子就全在你身上了。我要是人家那些有钱的,还能给你助一把力,唉,不就是一个卖凉粉的么!能把朵朵给你养活来,就算不错了……
民权低着头,认真地听着。渐渐地他才品出了爸话中的味道,便咧开嘴嘻嘻地笑了。
(六)
眨眼之间,民权和朵朵到省城打工,就快两年了。李天德依然挑着他的凉粉担子,进进出出。这个家,走了女婿女儿,又变成了两口之家,但他并不觉得寂寞,反而心里觉得踏实和愉快。一是家里的人少了,在外的人却多了,连省城也有了自己的根,这两条根扎进那繁华世界的土壤里,他心里觉得踏实;二是,家里就他和朵朵妈,老两口,一个打内,一个跑外,配合实在默契。再加上李天德这个老把式的凉粉已经出了大名,营业额大增,过去一天卖两坨粉,现在四坨、五坨常常不够卖。每天,李天德挑着粉担往回走,担子底层就压着一个脏不拉叽的布口袋,口袋里塞着一大把揉得又脏又软的人民币。李天德边走,边盯着眼前的担子,那个圆囊囊的布口袋,像一个发动机,使得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挑着担子走得风快,没有一点疲乏的感觉。再加上两个年轻人,身虽在外,但对老人十分孝敬,动不动就给他老两口汇点钱回来,还常常捎点城市里才有的花样糕点,让老人尝鲜,捎点时髦穿戴让二老打扮自己。李天德的心里说不上有多么高兴。可是,他却是老不变样,捎回的时髦衣服他都入了柜,身上还是他春夏秋冬穿了多年的那一身。那件变了色的大棉袄,少说也有十年了,但都还穿着。到了中午,坐在大街边吃碗凉粉就馍,一顿饭就算交代了。凉粉是现成,大蒸馍是老伴蒸的。李天德越过越高兴,觉得这样的日子真是天堂上的日月,每天,分文不花,他还能挣钱。能挣钱他就比什么都高兴。李天德的痛快日月,邻舍们早看在了眼里,大伙背地里都为他算账,算着算着,不敢算了,随之惊呼道,好家伙呀啊!这样再过两年,李天德的钱就多得放不下了。于是,有人就想开他的玩笑。但一般人还不敢上手,怕老汉翻了脸,让你下不了台。于是,有人便推举出李三。一天下午,李天德挑着粉担子进村来,他悠悠自得、喜气洋洋的样子,让人们真不知道他今天又进账了多大的数目。当他挑着担子就要走过巷口时,猛然,李三站起来,说,兄弟,老哥有件事,想请你帮个忙。李天德立刻站住了脚,说,说说看,啥事呢?看我帮得了嘛!李三说,向你张个口,求你帮帮忙。李天德的身子不由得微微抖动了一下。李三立刻笑了,说,近日,我想外出办点事,手头紧,想向你借点钱。李天德忙说,借钱呀?你算走错门儿了。这几天,我也正准备向人错钱哩……借钱干啥?我觉得胃口不太好,想到北京查查病。当今的医院敢进吗?特别是北京城的一些医院,进去花的能是小数目?所以嘛,老哥啊,另有了啥事咱再说。你和我是啥关系呢,帮不帮谁,还能不帮你呀……当今的人们嘴巴子都武装得挺过关。李天德说得旁边的人哈哈哈一个劲地笑,他也在众人的笑声中乘机离开了大伙。人们的目光一直把他送到他的家门口,眼见得他开了门,走了进去。但人们的目光还一直盯着他的家门,仿佛是要从这里盯出个什么来。
这年过春节前,才进腊月,民权和朵朵早早地就回来了。在外打工,也真的能出息人。民权白了,胖了,人也活泛了。朵朵的脸儿历来就好看得像一朵花,这会儿滋润得成了带水的芙蓉。只是她不再像过去那样麻利了,肚子渐渐隆起,走起来像鸭子似的屁股一扭一扭。人们这才知道朵朵有了喜。她从巷道里走过去时,人们有的盯着她的肚子,有的看着她的屁股,但心里都在想,李天德真是走在了红运里,远近的财路大开,又要添人进口,抱孙子了,真是要大发了、大发了呀!
要大发了的李天德家,过春节也真的大变了样。往年过春节时,李天德只在大门上贴两条红色的对联,又窄又小。这都不用花钱买,是他在县城大街上向熟人要来的。李天德笑着想,咱分文不花,谁也没把咱挡在年那面呀?今年过春节,确是大变了样,民权先是把门边的土墙换成砖墙,又将大门油漆得乌黑闪亮,门的两边,全年红的对联又长又宽,金字闪闪放光。门上贴着桌面大的两个门神,秦琼和敬德似乎比过去更加威武。当门顶上,悬挂着两个大纱灯,从腊月月尽到正月二十,每晚早早地灯就亮了。他家门前,红光一片。夜深了,还有孩子们在这里嬉闹,还有老人们在这里闲谈。李天德显得异常兴奋,从门里进进出出,碰见同辈的人,便说,看娃们过个年,把这里搞成啥啦!同辈人便说,这样好嘛!苦苦地干一年啦,该风光风光啦!李天德忙说,不管他们咋风光,我是没花一文钱啊!谁还有钱干这个啊……
过大年,人闲。彼此串门儿的很多。你来我往,一坐大半天。夜深了,村子里还隐隐约约有笑语声飘来。民权自觉和村里人的关系还隔着一层。他得空儿就到一些年轻人的家里去闲坐,听听村子里的家长里短,拉拉打工时的外面世界,慢慢地就和人们靠近了。有几个年轻人,还跑来请民权到家里坐坐,坐坐就是吃点喝点。前后共有五家儿,民权都去了。请咱是看得起咱,还能不去啊!一连吃请了五家之后,夜里睡下,他和朵朵商量,咱是不是也请请人家?朵朵说,我也在想这个事。人家能看起咱,咱就能没个心呀!这心意得表一表哩!往后的日子长着哩!邻家壁舍的,谁敢说不用谁呀,这关系得巩固哩!咱也弄几个菜,请请人家。民权说,就这五家?朵朵笑了下说,能这么公道啊!能只是吃谁家还谁家吗!咱不会把圈子放得大一些?五个人是请,十个八个人也是请。咱把菜做得美美的,把在省里学王师傅的那两道拿手菜也搬回来。小两口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次日早饭时,朵朵出面,先请示妈,妈答得挺痛快。又请示爸,爸虽说应了,但还支吾了半天,才点的头,并且咂了咂嘴说,请,请吧!唉,不过,年轻人到了一块,说话就没边没沿儿了!朵朵妈笑着说,到时你招呼着让他们在‘沿’儿里面说,还不行吗?李天德禁不住笑了一声。
民权满共请了九个年轻人,只来了八个,有个小伙子去丈人家没有回来。十座的大圆桌,加上民权和他老丈人,可好满员。但到了吃饭时,李天德死活不入席,年轻人都拥到他身边来请他。他笑了笑说,不,不,我不坐。有个年轻人说,咋的不坐呢?大叔。是怕我借你的钱?这句话正说到了老汉的病上,他立刻涨红了脸,说,我哪里有钱借你呀?只是,我不在场,你们同年等辈坐在一起,说话方便些。我这里就免了吧!说着,便先自走出了屋门。几个年轻人都说,还是老叔想得多!便笑着入了席。
席面就设在西小厦里。这是民权过来前才匆匆收拾起来的。间口不大,倒还新着。民权和朵朵不愧是在外边大企业里打了两年工,屋子里布置得挺现代,再加上围在圆桌边那一圈年轻英俊的脸,使得这里像春日的田野一样生气勃勃。朵朵身子重了,她只在灶房里掌勺炒菜,朵朵妈喜滋滋地端着盘子,送进去、退出来,步子格外地轻盈。李天德在自己的屋子里坐了会,便心不在焉地来到院子里,走过来,走过去;又走过去,走过来。拽长耳朵,听里边的年轻人在谈论什么。他听了很一会,也没有听出个啥,只听到一片哈哈哈笑声。年轻人身上总伴随着玩笑,他皱了下眉头,正准备回房休息,猛听得一阵笑声过后,有个声音闷闷的小伙子说,民权,你真有福气。咱那天德大叔,打闹了几十年,手里有一把货哩,可他一辈子勤劳节俭,挑个粉担……李天德的身子不由得抖动了一下,心里骂道,这个小家伙,简直是胡说,我、我手里有、有什么货呀!再往下听,又是一片哈哈的笑声。他知道这个说话的年轻人,名叫狗剩,曾经向他借过钱,他没借。这狗日的,热饭还占不住你的冷嘴,不好好吃饭,倒在我女婿跟前揭我的底,干毬个啥呀!真是怕个啥,偏有啥,他生气地一扭身子,回自己屋里去了……
(七)
过罢正月十五,庄稼人像听到上工的号令似的,便各自忙开了自家的活儿。李天德照样挑着凉粉担子上了县城大街。此时,天气还冷,行人稀少,他缩着脖子,坐在三面不透风的帐篷里,手伸在蜂窝煤炉子上烤火取暖。一旦有人要吃炒粉,这里便吱啦啦一声,飘起了钻鼻子的油烹大蒜的香味。上午的买主不多,稀稀落落的,过很长时间才会来一个。李天德手放在蜂窝煤炉上,禁不住直打呵欠,眼角上随着流下泪来。他实在是太累了,朵朵妈劝他出担子迟点,他却是踩着钟点过日子。早上九点半,准要走出门。朵朵妈说,去这么早,能有多少买主啊?李天德说,有一个,算一个。宁叫咱等买主,还能叫买主等咱?你以为挣这几个钱,就那么容易吗!
看见爸出了担子后,民权走进妈房里,进门就说,有件事,我想先和您商量一下。朵朵妈望着民权的脸,微微地点了点头。民权说,咱这村里,近几年的变化好大啊!不少家儿,都盖了新房。像咱家这样的房子,村里已没几家了。所以嘛,我想把咱家的新房子也盖了。妈一拍掌,笑着说,好嘛!这正合我的心思。咱家里有了你,这面貌早该变一变啦!民权说,咱村规划的新农村,是在村西沿汽车路那一片地上。我已在那里报了个院基,三分大。地钱三万元,我已经付了。可是,要盖起两层楼,手头的钱还差得多,所以,我想……妈问,咋?民权笑了下,说,向爸张下口,让他拿出点钱。村里人都说爸手里有钱哩!您看这么样可以吗?妈说,可以。咋不可以哩!咱家里的钱都捏在他手哩!民权又笑着问,妈,你没意见吧?妈说,没有!没有!民权笑着说,那我就向爸开口要了。妈说,开吧!怕啥的!民权咬着嘴角,吃吃吃地笑了一阵,连声说,好,好,好!扭身走了出去。
当晚,饭毕。李天德坐在炕上,眯着眼休息,脑子里还回想着今天在县城大街上卖粉的事儿。满共卖了多少碗?凉的多少?炒的多少?有没有漏收的钱?有没有收下假币?这个月的收入,能不能上了三千块?想到这里,他的思想便又集中在了假币上,他实在想买银行里那么个验钞机,只要它是假货,放在里面,就现了原形。当今,弄假的人多,咱只要能有这家伙,看他往哪里跑?咱就再也不怕上当受骗了!李天德想得高兴了,独自嘿嘿地笑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民权进了爸的房门。他见爸的神情挺好,心想,今天这事儿有门!过去,和爸坐在一起,爸脸色总是沉沉的,他的心里总像有什么事缠绕着。民权张口在他跟前说个什么觉得很难出口,入赘的女婿总不如亲生的儿,民权为此常难受得心里像有一股又一股的苦酸水直往上翻。有时,他实在后悔走这一步路。唉,要不是朵朵,他咋能进了这个家?如今,见老人家情绪挺好,他的心里便也成了万里晴空。一坐下,他就笑着说,爸,您苦苦地干了一辈子,咱这个家也没大变了样。如今,咱村好多人家都建了新房,我也想在今年把咱家大变个样子。
李天德敛了笑容,略顿了会儿,才说,变,变嘛!不过,这得钱过手哩!能是说一说的事?
民权忙笑着说,我就是给您说这个事哩。您老如果手头方便,就拿出一些钱来,支持一下我吧。
李天德的两片嘴唇立刻紧紧地嘬在了一起。他的脸色,也跟着涨红了。良久,才说,不,不方便!哪有钱哩……
老汉的话刚出口,已在门外听了一阵子的朵朵妈立刻扑了进来,进门就指着老头子嚷,不方便,没有钱,是不是?我问你,啥时候才能方便、才能有钱呢?几十年来,你挑着凉粉担天天在大街上挣钱,我没伸手向你要过一分一文,你把钱都干了啥呢?干了啥呢?说呀!是嫖了婆娘,还是抽了大烟呀……
这时,朵朵拖着个重身子匆匆地进了门。她上去就捂妈的嘴,说,妈,妈!看你说得难听死啦!爸能是那样的人吗……
朵朵妈推开女儿的手,挣扎着冲到老头子跟前,指着老头子的脸说,今天,你得把话给我说清楚。到你李家这几十年,我没和你争过分文,整天给你当下手,当烧火做饭的婆娘,盘儿上盘儿下的侍候你。我在你家吃这样的苦,每个月不给我八百元,也得给我三百、五百!算一算多少年、多少月啦!你把这一疙瘩钱给我开了,我支持娃们给咱家搞建设!搞建设!
李天德气得脸成了猪肝,满头上都是汗珠子。
民权看了下爸的脸,连忙把妈往门外推,边推边说,妈,咱不说这事啦!怨我多嘴!多嘴!他顺手在自己的脸上打了一巴掌,走到门外时,不由得呜地哭出了声。
(八)
多么温馨和谐的一个小家,为了钱,一家人吵翻了。昔日祥和的小院上空,而今浓云密布,压得人呼吸也感到了困难。一家人东扭西裂,吃饭也坐不到一块儿,李天德总是沉着脸,眉眼连抬也不抬一下,心里肯定不会好受。但是,无论怎样难受,他照样天天出担子,一天不肯脱空。朵朵妈得空儿就呆愣愣地坐在炕上,这会儿又想起了当年小学的田老师,他那在家里把钱看淡点的教诲,确是句至理名言。几十年来,自己家能够一直平静得像一潭湖水,就是因为她从不和老头子在钱上计较。只要有吃有喝,要那么多钱干啥呀!这是她的想法。所以,这几十年里夫妻关系相当和谐,只是这个老头子却是把钱捏得太紧了。捏了几十年,捏得女儿也大了,女婿也有了,女儿都快给你生孙子了,还捏、还捏!你若要能松松手,给娃们拿出点钱来,哪里会出现这景况呢?唉,这个钱呀!这时,更使她揪心的是民权。和老头子在钱上卡了壳后,第二天早晨,他就回了自己的家。走时,他仍笑笑地向妈道别,但朵朵妈见他眼睛胀红,夜里肯定流过泪颗儿,便一再嘱咐他,去看看早点回来、早点回来!民权虽说仍响响亮亮地答应了,可是,五天都过去了,却还不见他的面!朵朵的预产期就在这几天,他若回不来,这该咋办呀!为此,朵朵妈急得像蚂蚁掉在热鏊子上,从家里跑出去又跑进来,屁股刚挨住炕沿却又噔噔噔地跑到了门外边,踮起脚,手搭在眼眉上,朝着远处瞭望。又过了两天,民权才回来了。
二月二的中午,朵朵生了。龙抬头的日子,生了个男娃。该多吉祥呀!那脆亮的哇哇声,像春雷滚过一样,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喜色。民权笑了,朵朵笑了,脸沉了十多天的妈也笑了。爸后晌回来,放下担子,就带着一串响亮的嗬嗬声,站到了朵朵的窗外边,问长问短。问了很一会,便说朵朵,叫你妈出来一下。朵朵妈闻声,脸颊红喷喷地走出来,问,咋哩嘛?老头子顺手递过去一沓票子,说,这是一千元,是我给娃的见面礼。朵朵妈接住钱,扭身又回到了朵朵的屋子。这时,听得朵朵在屋里笑着大声说,爸,我长这么大,也没有花过你这么多钱呀!老头子笑着说,死女子,就算是这样吧!你说你是喝西北风长大的,爸也能担当得起!屋里屋外顿时响起了一片笑声。
家里添了个小宝贝,村喜、巷喜,一家人笑脸对笑脸,家里家外笑声连笑声,远远近近的乡亲们前来贺喜的像蚂蚁搬家似的一个连着一个。他一家人先是张闹着吃展腰面,接着又忙起了满月酒。干这些事,朵朵妈就在家里挂了帅。民权骑着摩托车进进出出跑个不停点。李天德老汉腿上显得格外有劲头,照样日不脱空地出担子,碰见人也只是个笑。人显得年轻了,腿也更利索了,每天颠过夜才入睡,第二天,又准时准点地上了班。朵朵心疼爸,喊道,爸,你歇上两天吧,看你的两个眼睛红成啥了!爸忙说,不打紧!不打紧!他揉揉眼睛连忙笑着避开了女儿的视线。
李天德老汉毕竟已是六十大几的人了,总以为不打紧的他,这天后晌,他挑着担子回村时,头蓦地轰了一下,连人带担子,倒在了汽车路边。等人们把他抬回家时,就已经不省人事,只剩下一口悠悠气了。
李天德一动不动地躺在炕上整整两天了,却还没醒过来。朵朵妈在他的枕头边,长声、短声、大声、小声,叫死叫活,叫不醒他。邻舍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来到他的炕边,皱着眉头看一会儿,便咂咂嘴,无可奈何地走开了。有几个知己的,便对在朵朵妈的耳朵上,小声说,得、得准备后事哩!唉,谁都有这么一天哩……朵朵妈含着泪点了点头,紧紧地咬住了嘴唇。
第三天上午,朵朵的孩子猛然哭起来。新生婴儿的啼哭声,像催生针似的,一下把李天德老汉催醒了。他忽地睁开眼问,娃怎么哭了?
朵朵妈立刻惊呼道,啊呀!你、你可醒来啦!又对着窗子喊,民权呀!朵朵呀!快来看呀,你爸醒来了!
先跑进来的是民权。不多会朵朵便急匆匆扣着衣扣跑进来了。
李天德左右看了看,惊呼道,天啊!我怎么睡在炕上啊,咱的粉担子哩?
妻子哭着说,还粉担子哩,你不省人事已经两天两夜啦!真格的怕死人啦!
李天德笑了下说,怕个啥呀!不怕!不怕!
朵朵妈哭着说,不怕就好!就好!
李天德声音梗梗地说,你们看,我这不是好好的了吗!
猛然他的双手在胸前抓了几下,喊,我——饿,我——饿,我饿死啦!
朵朵妈说,已经两天三夜没吃东西了,能不饿啊!你、你想吃点啥呢?
李天德说,凉粉就——馍!
朵朵妈不由自主地轻声笑了下,说,还吃这个呀?
李天德果断地说,就吃这!这!美!美!
朵朵伏在爸的耳朵边,小声说,爸,给你弄点萝卜丝汤,热乎乎地喝上一碗吧!
李天德摇摇头说,不!不!
朵朵妈连忙下了炕。不多会,便从灶房里端来一盘凉粉和几片切得薄薄的白馍片儿。朵朵连忙扶爸爸坐起来。李天德双手接过老伴端来的凉粉,抓起馍片,就大口吃起来。吃完馍,又将那盘凉粉吃了个精光,手在嘴上重重地抹了一把说,吃好啦!这下吃好啦……他正兴冲冲地说着,猛然咚一声,仰面倒在了炕上,脸立刻变了颜色。
朵朵妈一看情况不妙,便连忙伏下身子喊,啊呀!这是咋了?这是咋了?老天爷呀!这是咋了呀?
李天德直挺挺地躺着,像一轱辘木头。
民权和朵朵趴在爸身上大呼小叫,他却仍然紧紧地闭着眼睛。
朵朵妈又伏在他的耳朵边,哭着问,咱、咱和人家还、还有没有啥银钱上的手续?
老头子的脸立刻涨红了,用了好大的劲,才喊了个没字,像牛吼。
朵朵妈哭了,说,你就舍得扔下我娘儿俩不、不管啊?
李天德一动不动,半声不吭,眼角滚下两行泪来。
朵朵妈又问,几十年、年了,你手头就能没个积蓄?
过了很一会,他才又胡乱地呜了一声,随即,手便吃力地慢慢往起抬。朵朵妈和女婿、女儿的目光,连忙紧盯过去,不料,手刚动起却又猛然垂落下来。朵朵妈和女婿、女儿禁不住都尖叫了一声。这时,爸的眼睛睁了个小缝,眼珠忽悠了两下,他说不出话来,只是死死地盯着朵朵妈的脸。他紧皱眉头,脸上痛苦地抽搐了几下,又恋恋不舍地瞟了老伴一眼,手又吃力地往起抬,接着又伸展开五个指头。她不懂其意,用目光向女婿、女儿求助。这时,他俩也正在注视着爸的这只手。爸的手却猛然无力地垂落下来,接着,头一歪,脸成了一张白纸……
(九)
殡埋了李天德后,民权觉得自己的肩头似乎放上了一副千斤重担。这个家的天,今后,就全靠他撑了。他觉得心情十分沉重,但表面上还是很冷静。妈蜷缩在炕上,水米不沾牙已经几天了。朵朵才坐了月子,身子挺虚弱,他还得装出笑脸安慰她们。朵朵的一天几餐饭,都是他趴在锅灶上做出来的。干完这些,他又抽空儿整理这个杂乱的家,从爸妈的屋子,一直整理到东边的厢房。厢房边还有一个东小间,是个放杂物的又黑又脏又乱的地方。他也想把这里整理出来,将来好派个用场。到了门前,才发现门上还吊着把铁锁子,铁锁子已生了锈,这把锁子恐怕已有三十多岁了。他眼睛凑在门缝往里看,里面黑洞洞、乱糟糟。他的心里觉得挺烦乱,回到妈屋里向妈要钥匙。妈哭了,说,我哪能有钥匙啊!那间门上的钥匙,几十年来都是你爸掌着!砸、砸了它吧!
民权一声不吭地从妈屋里走出来,顺手在门后边掂了把斧头,一声巨响,锁子便落在了地上。民权轻轻地推开这个双扇小黑门,脚放在门槛上停留了很一会,才迈开步子,慢慢地往里面走。
小屋里,杂七杂八的老朽东西遮住了地面。民权掀开挡在路上的这把老掉牙的纺花车子,又挪开那架蒙着厚厚一层尘土的织布机和那些烂锨、烂钁、磨得锄板仅有两寸长的锄头、棍棍棒棒,才看见墙角里放着的这个大缸。缸的表面倒是还闪着亮光,只是,缸的上面,放着一大卷发了黑的烂棉套,取开棉套,才露出缸盖。掀开这个圆圆的木盖,缸里面又是叫不上名堂的杂乱东西。民权伸直腰,慢慢地喘了口气,才鼓足劲儿,把这些杂乱的东西抱起来,扔在地上。突然,他的眼前一亮,看见了挡在缸当中的洋铁板。这洋铁板,看来也有岁数了,上面锈斑点点,像长满雀斑的人脸,早已没了光泽,不过,看去倒还结实。民权盯着这洋铁板,心头顿时产生了神秘感。他索性咧开嘴,笑了下,双手伸进缸里,去掀这块洋铁板,一下子把它举了老高。再往缸里看去,他吓得立刻叫起来。原来,洋铁板下面是多半缸花花绿绿的人民币。颜色驳杂、大小不一,面值有大有小,一层一排放得格外整齐。民权盯着这些票子看了很一会,猛然,像从梦中惊醒似的,跑到门边,探身门外,大声喊,妈!朵朵!朵朵!快来!快来看、看呀!他的嗓子已经沙哑了。
听见民权的惊叫声,妈急忙从屋里出来了。朵朵也掩住怀从屋里跑了出来。她跟在妈的背后,一迭连声地问,咋了?咋了?听你那声音,真要把人吓死哩!
民权站在门边,傻傻地笑着。待妈和朵朵走到跟前,他才说,你们进去看吧!
妈走到缸边一看,心里立刻亮了。她开口就骂死去的老头子,好个守财奴啊!守财奴!你真是活不为人死为人!亲戚朋友向你借钱,你哭得比借钱人还恓惶!娃们向你要点钱,你沉着脸,难受得像要你的命!家里的花销你抓得死紧,只怕浪费了一分一文。你却把钱攒在了这里,你、你咋不带走哩!哼!咋不带走哩!你这个守财奴,啊,守财奴呀……
朵朵眼泪哗哗地说,妈呀,你别再数说爸啦!爸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哩!记得,小时候,他就对我说,我爷爷去世前,穷得手里连一分钱也没有,真是受死了人间罪啦!他还说,人的手里得攒点钱,儿有女有,不如我有,左手有,不如右手有!看来,爸是怕哩、怕哩啊!
民权沉着脸没吭声。听朵朵说罢,他对着这个大缸,恭恭敬敬地作了个揖,又慢慢地磕了三个头……
民权和妈整整花了两天时间,才把这多半缸票子清理出来。除去其中已在社会上停止流通的,还有那些又脏又破认不出眉眼的票子,共整理出三十二万二千三百五十五元六角八分。
好大的数目!这是李天德的血,李天德的肉,李天德的心,李天德的肝!是李天德一毛一分、一块两块积攒起来的,如果,他不离开这个世界,这个数目,还会一天天增长、增长……
于是,在民权新买的那块院基上,一座设计新颖大方的两层小楼冒了出来。
于是,在村子南边,民权又建起了一座能储存八十万斤苹果的大果库。之后,李天德的坟墓前,又竖起了一座大碑楼。碑上的碑文,是民权遍访乡亲们以后,自己用十天的时间,执笔写就的。乡亲们看后眼圈不由都红了,还有人哭出了声。立碑那天,正是李天德的周年。村里人为了支持这个入赘的女婿,特送了一个唢呐班子。唢呐吹得挺来劲,李天德的碑楼前像办喜事一样热闹。朵朵和她妈也抱着孩子参加了,个个人都是喜脸儿。当乡亲们的目光投向民权时,却见他端端正正地立在碑楼前,滚了满脸的泪珠儿……
责任编辑 成 林
插图 薛尧
作者:杜曙波
……
李天德的凉粉摊,在这个山区小县的大街上真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人们来到这里,不由自主地都用目光搜寻着它。走近了,吃不吃凉粉是另回事,但都要站在一旁,驻足观望一番。看一看那抹洗得光洁闪亮的凉粉担子和洁白闪亮的坨子,闻一闻油泼辣子的清香和那股沁人心脾的芥末味儿,对着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的李天德寒暄几句,或是淡淡一笑,打个招呼,才慢慢地走开了。有的人走出老远了,还要扭回头来望一眼。
他二十多岁上挑起这副凉粉担子,一挑就是三十多个年头。他的凉粉摊子也就在这条大街上摆了三十多年。因为,他的家就紧挨着县城。城关中学围墙外面那个五分大的农家小院,就是他呱呱坠地的地方。爹妈死得早,上无兄弟,下无姐妹,就他独个。自小在泥里水里滚爬着,稍大些了,他才自谋生路,挑起了这副凉粉担子。有住在县城边上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每天都能出现在县城的大街上,结识着县城里各个单位的人。生意自然就一天比一天活泛起来。
李天德的凉粉摊,随着时间的变化,也慢慢地变得讲究起来。诸如,放凉粉的柜子,供买主吃粉的桌桌凳凳、盘盘碗碗,都是随着时代的脚步,步步更新。就连粉摊子上的帐篷,也是随着四季的更迭,变换着颜色、样式。一时,这个小小的凉粉摊子红火得令人眼馋。究其原因,当然是李天德苦心经营的结果,但知底细的人却说是李天德有个好老婆。老婆名叫翠枝,进家第四年生了个女儿起名朵朵,人们便都叫她朵朵妈。有这么个圆脸盘、慈祥和蔼的女人当助手,李天德的凉粉担子发得很快。人在红运里,日子过得相当快。一眨眼,多少个年头就甩到了脑后面。这一日,有人突然发现,李天德红光满面的脸庞上,眼角的笑纹明显地变深了。于是,便问,李氏,今年高寿多少?李天德猛听高寿二字,顿时吃了一惊。他涨红着脸,歪了下脖子,害羞似的咕哝道,不敢不敢,还高寿个啥?明年,虚岁才五十八呀,还是腊月二十六的生日,嘻嘻!还“高寿”哩!便对着问话的人笑笑。问话的人也笑笑,但心里真有点酸。真是苦日子催人老啊!眼见得记忆中那个黑乌乌的头顶,如今已落了一层霜,心中难免有些惆怅。他扭身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感叹道,老伙计,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有几句话想对你说说,不知可讲不可讲?李天德说,讲,咋不能讲哩!那人说,钱是人挣哩,只要有人,就能挣钱。但钱又是人花哩,光挣不花,有钱白搭!想开点吧,李氏,中午到对面饭店里吃碗小酥肉去,这是那里的特色菜,苦苦地干一辈子了,也享受享受现代的好生活。李天德忙说,不,不,我带着馍哩!饿了吃盘凉粉就馍,真是比坐那八八的酒席都美!说着还重重地咂了几下嘴。那人又说,我就不信,你那凉粉就馍,能比得上人家那八八席面?如果叫你白吃,你跑得肯定比兔子还快。一用钱买,就推三说四,说来总还是怕花钱嘛!李天德忙说,哪里哪里!一碗小酥肉能花几个钱啊!是我吃不惯那东西,要饱还是家常饭,吃了人肚子舒服。再说,咱摆个凉粉摊子能挣几个钱哩!还吃小酥肉?说着便独自笑一笑,顺口喊一声:凉粉噢,凉粉……
李天德晚上回到家,闲谈中便把白天听到的话给老婆学说了一遍。朵朵妈淡淡地一笑说,真是众人有眼啊!李天德却不高兴地说,有眼?都是红眼!咱个卖凉粉的,能挣几个钱!能赶上人家那些办厂子的企业家?……朵朵妈见丈夫嘴里带上了气,这个关于挣钱不挣钱的话题便没有继续下去。
(二)
夫妻之间,难得的是宽容和忍让。他俩结婚也二十四五个年头了,巷道里的人从没见过人家脸红脖粗地吵闹过。他们的家里,一年四季都充满着温馨和谐的气氛。这就多亏了朵朵妈。她待人心地宽阔,用温和与谦让营造了这样一个社会细胞,使他们家的墙壁上贴满了五好家庭、和睦人家之类的奖状。人们都知道,李天德的凉粉之所以能卖出名堂,就是因为有老婆这个好帮手。他打外围,出担卖粉;她守家务,揽了家里一切又苦又累的脏活儿。其他的家务事就不用说了,单就卖粉这一宗事,制粉坨子是她,配制调料是她,她常常半夜半夜地捣辣椒面儿、捣芥末面儿,那沉重的咚咚声,让左邻右舍都听得上了瘾。第二天早上,天不明,又要生火泼油辣子,烧火闷芥末面,赶李天德挑着凉粉担子,慢悠悠地走上县城大街,她已累得背疼腿酸,连连捶着腰,软塌塌地坐在炕沿上,半步也挪不动了,可是,没歇多会儿,便又忙着打扫院子去了。朵朵妈对此毫无怨言。她心甘情愿地承担着李家压在她身上的重担。她不仅没怨言,而且总是乐呵呵的,白净的圆脸盘上整天都是阳光灿烂笑纹绽放。这实在有点让邻舍们质疑,这么多年,一个锅里搅稀稠,多多少少就没有个盆碗相碰、勺子碰打锅沿的事儿?可是,没有。纵观当今的一些年轻夫妻,结婚之前,亲得简直能粘在一起,可是,婚后不多时便翻脸了,有的干脆分了手,再次见面,不成仇人,也是路人。因此,众乡亲对朵朵妈便有了神秘感。
不料,一次闲谈,朵朵妈无意间露出了真谛。她说,她上小学时,有个姓田的老师,很有见识。一次,他对学生讲,同学们,你们说说,在这个世界上,人们争争吵吵、打打闹闹,都是为着何来?说透了还不是都为了个钱字啊!所以,人与人之间,要想和睦相处,在单位要把权看淡些,在家里得把钱看淡些。能办到这个,单位安然,家里也就和睦。当时,朵朵妈才十一岁,扬起小脸坐在四年级的教室里。田老师的话,在她稚嫩的心田里奇迹般地扎下了根。做姑娘时,爸妈给她零花钱,她没有争过多少。对几个弟弟妹妹,她常舍得花自己的钱。所以,爸妈爱见她,姐妹们至今关系都很好。出嫁之后,虽说这个家是个两人世界,但她在钱上从不和丈夫计较。此时,丈夫的凉粉担子,日出日落,出出进进,每天都总有不少收入,但她从未盘查过丈夫收入的根底。大约是婚后三个年头多点吧,此时,她已怀上了朵朵,肚子渐渐隆起,走路也像鸭子似的屁股摆来扭去,行动确实有些困难。一天夜里,坐在炕上,她说,天德,这些时,我身子重了,实在帮不上你什么大忙,这就苦了你了。丈夫咧嘴笑了笑,说,没啥、没啥。她又说,马上,咱家就要添人进口了,家里的负担也就重了。你挑起凉粉担子,已好多年了,咱一共能积攒多少钱呢?不料,从来都是和颜悦色的丈夫,脸猛然虎了起来,半天才说,你盘根究底的问这个干啥?朵朵妈一时也答不上话来。丈夫为了缓和屋子里的气氛,顿了会,才又慢慢地说,别怕呀,你!靠这副担子,饿不着你娘儿俩!孩子生下,保你鸡蛋不少,奶粉不缺,七天让你吃只老母鸡,百日内把你养得白胖白胖的。他笑了笑,又皱了下眉头说,别听巷道里那些红眼病嚼舌根,说咱就能挣几七几八。一个小小的凉粉摊子,能有多少收入呢?勉强打发着过日子吧!老婆笑了笑,不自然地说,我是随便问一声,能是刨你的钱窝子?看你急的!她不由自主地笑着窝了他一眼,心里说,谁有心思刨你的钱窝子啊……从这次以后,李天德手里到底能攒多少钱,朵朵妈就再也没有问过。所以,家里的气氛一直是挺好的。好在丈夫也是个好心人,她和女儿的吃穿花销,都满足供给,一家人其乐融融,过着和睦温馨的日子。想不到今天晚上,丈夫主动地给她说起了外面人的议论,她便乘机劝导说,这些年,你挣了多少钱,只有你心中有数,只要咱一家人吃饱穿暖就行了,老把钱挂在嘴上干啥?
丈夫立即笑眯眯地说,是哩!是哩!
朵朵妈又说,你苦了多少年,眼下也是小六十岁的人啦!该吃该喝,也放开点,别老吃你那凉粉就馍呀!
李天德点点头说是哩!是哩!
妻子笑了下,又说,嘴上应付得倒不错,出了门,又是你那凉粉就馍,你就吃得不够吗?
李天德忙说,不够!不够!越吃越香美!……
朵朵妈撇了下嘴说,香美?真的香美吗?你是怕花钱呀!世界上钱多哩,你能攒多少啊!人的身子要紧!要紧呀!人要是受了损,还、还要那些钱干、干啥呀……她的话里带出了哭音。
李天德便低下头不吭声了。
(三)
日积月累,天天有进项,李天德靠卖凉粉手里确实是积攒了一疙瘩钱。这钱有多大的数目,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人有了钱,渐渐就会产生许多设想,并为自己的设想欢乐着也苦恼着。李天德这些时,就跌入了这个设想的窝子里。人们看见,他坐在凉粉摊子后面,常常呆愣愣地走神儿。同时,还闹出了个笑话。有次,一个中年妇女在他的摊子上吃了一碗凉粉,付钱时,他竟然推着人家的手,连声说,亲家母,亲家母!你吃碗凉粉,还能要你的钱?亲家母……啊!当他啊了这一声之后,才知道自己看错了人,那中年女人扔下钱,涨红着脸,小声骂他是流氓。李天德弄个大红脸,只有低下头装痴熊。他为啥会把这个中年女人叫亲家母呢?其原因就在她的心肝宝贝女儿朵朵身上。
他俩一生只有朵朵这么个女儿。朵朵之后,他很想能有个男的跟上来,将来好续上李家的香火。不料,几番努力,均未见效,他终生成为憾事。朵朵就成了开在他心头的一朵花。满园里就这一朵花,为老人的实在难招架。他拿不定主意是让这朵花嫁出去,还是招个女婿进门来?为此事,实在没有少费脑筋。夜里睡在炕上,他和老婆常常半夜半夜地叨咕这事,可是不论咋样叨咕,在他这个家里,眼下明显地摆着两条路。二者必居其一,就看你选择哪条路。朵朵妈的想法是不让女儿离开家,要入赘个女婿进门,来承揽李家这份家业。李天德不乐意,一想到要让外姓人进门,立刻就像被针猛扎了一下似的,疼得他倒吸冷气,疼过之后,满身冒冷汗。他想,几十年来,自己省吃俭用攒下这一疙瘩钱,就能一下子落入外姓人之手?他想让朵朵嫁出去,即使陪上一些嫁妆,也不过是个小数目,大多数钱还握在自己手里。朵朵妈一听,先笑了。笑过之后,大声说,钱能是人的命啊!为了抓在手里这一疙瘩钱不给外姓人,就舍得把女儿送出门!我要问你,你这样抓,能抓多少年?再抓五十年总可以了吧?下一步呢?嗯?下一步呢?朵朵妈连声追问他,追得他仿佛退到了墙根,退得脊背贴在墙上,没了去路。李天德这才来了个缓兵之计,说,咱听朵朵的。朵朵说咋,咱就、就咋!
朵朵咋肯轻易出这个口?这女儿不只模样长得像朵花,而且品行端庄,出言谨慎,村里村外,好多人家都想让朵朵嫁给自己的儿子,为自家生男育女传宗接代。一辈好女人,三辈好子孙,谁不往下一代人身上想呢?这时的朵朵心里也挺乱。每当爹妈向她征求意见时,她总是把好看的嘴儿一咧,说句我不知道,立即轻轻地摇几下头,走开了。李天德犯了难,他和妻子每天都在想这事。有道是女大不中留。女娃到了二十岁,变得就格外快。小腿粗了,屁股圆了,脸儿红是红,白是白,亮得放光。过了二十岁,就是二十一岁,二十一岁之后,二十二、二十三就跟着来了。李天德实在怕过年,过一年,他肩膀上就像加了一块砖。如今,朵朵已经二十三岁了,在农村里像她这样大的姑娘,不少人都已抱上了孩子。李天德和妻子急得忘了东西南北,昏昏沉沉中,他想,或长或短,赶快给我做个了断!老天爷啊,我李天德实在有些受不了啦,你快帮我摘了这顶愁帽子吧!
这天后晌,他一从街上卖凉粉回来,妻子就喜滋滋地告诉他,这下,你的那顶愁帽子该摘掉了!他眼睛一亮,忙问,啥事?妻子说,咱家还有啥事呢?朵朵要把女婿引进门了。李天德又问,谁说的?妻子白了他一眼,说,这事儿,谁说了能算呢?咱那宝贝女儿嘛!李天德啊哟一声,忙问,谁家的娃?妻子说,南里村孙厚生家的三小子嘛,名叫民权。李天德翻着眼珠想了会儿,说,我在县城街上好像见过这娃。他低头又想了会,才猛然大声问,娃他妈、他妈是谁呢……妻子忙说,就是那个叫牛琴琴的高个儿女人嘛。李天德猛地一拍巴掌,吼,这是个大大的难缠货!咱能和她做亲家?不成!不成!咱不能和她作亲家!妻子说,听说咱朵朵和这娃暗里已好上一年多了,你能割得断这关系?再说,当今娃娃们的婚事,能是咱俩说不干就不干的事儿吗?李天德慢慢地点点头,不再吭声。从此,他的头上却又加了另外一顶愁帽子。明知当今这情况改变不了,可是他总说不满意那女人,不愿和那女人结在一株瓜蔓子上。渐渐地便在他的眼前出现了幻觉,常把一些年龄与牛琴琴相仿的女人当做牛琴琴。这才发生了他把那女人叫亲家母的笑话。笑话发生在稠人广众之中,像在大街上洒了一把灰,眨眼之间,就不知被风刮到什么地方去了。吹到女儿耳里,朵朵咬着嘴角吃吃地笑;吹到朵朵妈耳里,她撇着嘴儿笑弯了腰;吹到一些熟人的耳里,不少人便来到他的凉粉摊边,故意和他逗趣,大声喊,亲家,来盘凉粉,芥末调得重重的,要钱不要?每当这时,李天德便扭过脸,紧闭着嘴,一声不吭,他的脸上热辣辣的像挨了谁一巴掌。
(四)
自从朵朵的婚事向爸妈公开以后,李天德整天都是阴沉着脸,没有一丝笑颜。他实在想打断女儿和民权的这桩婚事,便推说他和民权妈有意见,亲家之间坐不到一条板凳上,往后怎么来往!他对朵朵妈明确地表白了这个意见。朵朵妈却说,民权是民权,他妈是他妈,咱和人家娃一块儿过日子,关他妈啥事!说不到一块儿不说算啦,还坐到一条板凳上干啥?咱这是摘花哩,又不是买园哩,只要娃好,就成!拉那么远干啥!李天德咕哝道,民权是人家身上跌下的一块肉,打断了骨头也连着筋哩,远什么呀远!哪里能是什么花儿呀园儿呀!所以,这事儿不行,不行,就是不行!妻子沉下脸说,你不行自己不行去吧!眼下,还能是前些年,儿女的婚事就捏在爸妈手心?哼!还想学戏台上那个法海哩!李天德在妻子跟前碰了钉子,一时被打哑了。闷着头过了几天,他才转弯抹角地把话给朵朵挑明了。朵朵一听,就咯咯咯地笑。笑罢,才说,爸,你怎么还是个鸡肠小肚啊!人家民权妈都不计较那事了,你还计较个啥!那年,在县城大街上吵架的事,不就是为了一碗凉粉钱嘛!人家说,她明明把钱给了你,你却说没有,这是你的不对,你还计较这个干啥呀!李天德大声说,我就要计较这个!由小事看到大事嘛!朵朵不由得放大声音说,一碗凉粉能看到啥个大事呀!李天德的声音也放大了,吼,她王八日的不给这两块钱,能走得了么……他的话还没落音,朵朵就不高兴地身子一扭,跑到院子里去了。
女儿和民权的婚事,随之搁浅了。一连半个多月没见啥动静,朵朵妈急得舌头上冒出几个豆大的泡,整天咝溜咝溜地疼得揪心。李天德以为这门亲事吹了,便喜眉笑眼地乐和起来。这些天,他担着凉粉担子出门时,总要唱几句蒲州梆子。朵朵妈在他的背后,撇着嘴对着空中戳几下,骂声老不死的,便扭身坐在炕沿上生起闷气来。
其实,李天德是打心眼里不同意给朵朵招亲的,而妻子却是十分想入赘个女婿进门。一辈子没红过脸的两口儿,在这个事情上,却是根本对立着。虽没有唇枪舌剑地大吵起来,但暗地里都在使着劲,不料,朵朵却遂了妈的愿,李天德气得嘴都歪了。急中生智,他才提出过去和民权妈发生的那件事,这明显的是在找个借口,给女儿招亲的事使绊子。在他的内心里也认为那么屁大个事,能有啥哩,想不到却真的起了大作用,他想,要是真的断了这条路,自己就赶紧给女儿找婆家。这样,握在自己手里这一疙瘩钱,就进了保险柜。
李天德快活了没多时,一日后响,他挑着凉粉担子回家来,眼前看到的事情,使他的脸色苍白,头轰地一下,差点晕了过去。那天,他的粉卖得特别快,挑着担子往回走时,禁不住又唱起了蒲州梆子。他一句还没有唱完,猛听得背后有人叫爸,忙扭转身来,原是朵朵。朵朵喜滋滋地相跟着一个圆脸盘小伙子站在他面前。小伙子和朵朵的人样挺般配。李天德见他有点面熟,但却不知他是谁。他的眼珠正在一左一右地忽悠着,朵朵就大声说,爸,这就是民权嘛……
民权?李天德惊叫一声,嗓子立刻就沙哑了起来,民……权?
小伙子恭恭敬敬地对着李天德点了下头,说,大伯,是我。我叫民权。
李天德不由自主地左右看着,嘴里咕哝道,民权?民……权?咱不是……咱不是……”
朵朵忙说,爸,你这是咋了?咋了呀?人家是专门来看您、您的。
民权在一旁插嘴道,半个多月前,我就说来看您,可是,村委会叫我出去学习修剪果树的技术,昨天后晌才回来。
李天德连忙说了两声好,便扭转身子往回走,两条腿一时变得像有千斤重,挪动一步得费很大的劲儿。
晚饭时,李天德没有吃饭就躺在了炕上。朵朵妈知道他害的什么病,只顾了忙着招呼女婿,连碗开水也没给他端。第二天,李天德破例地没出担子。第三天清晨,他早早地就挑着凉粉担子出了门。几十年来,他甚时候空过一天呢?空一天有一天的话说,他舍得吗?
(五)
两个月后,李天德家响起了欢乐的唢呐声,民权入赘到了他的家。
老房子里进了新人,屋里屋外也随之有了新的气氛。李天德照样挑着凉粉担子进进出出,一天也怕脱空。只是回到家里,坐在饭桌前吃饭时,他总觉得有点拘谨。其实也不奇怪,这和新媳妇进了婆家门,害得老公公立无立的地方、坐没坐的窝儿一样;素昧平生的人猛然凑合在一个家,确实有个磨合的过程。李天德和入赘的女婿磨合不到一个月,他竟然对他发生了兴趣,坐在一起,那种拘谨的气氛也渐渐消失了。民权给他端水、端饭,帮他干零碎活儿,他满心喜欢满脸笑,深感家里有个小伙子,自己的身上也增添了劲头,挑着担子到大街上卖凉粉,迈的步子大了,声音也特别响亮。
众人有眼。左邻右舍一声响地都说,李天德家这下要大发了。除了一副日不脱空的粉担子而外,又加了个小伙子,这真是如虎添翼,还能不发?这话从村里传到村外,传到县城的大街上,人们一见李天德,都要大声喊,李氏,恭喜呀!要大发了哇!李天德仰起脸,连忙摆摆手说,兄弟,别听人们胡说,能有碗稀米汤喝就不错了,大发个啥呀!听的人哪里肯信,连连摇着头,笑着走远了。让众人这样声张着,李天德的心里实在觉得不是个味道!
有道是人言可畏。村里的议论渐渐传到了城里的大街上,大街上的议论,很快地又返回到了村里。城乡的议论,打着漩涡。一时,李天德这个家就在人们议论的漩涡中打转转。有个名叫李三的老哥们儿,夜里便来规劝李天德,说,老奴才,把你那凉粉担子扔了吧!世界上的钱,你还挣得完啊!李天德便连忙说,哪里哪里!能挣多少钱啊?一个卖凉粉的!你看,眼下屋里又添了一口人,多了一张嘴,扔掉凉粉担子,一家人喝西北风去?李三笑着摇摇头,说,看看看,又哭开穷啦!我是外人?你家的账就在我肚里装着,你手里抓着的钱,眼下恐怕在这上面转哩!李三伸出五个指头,在脸前转了转,咋样?有这个数吧?这一转转得李天德从座位弹了起来,他扑上前要捂李三的嘴。李三拨开他的手,笑着说,怕啥!怕啥!怕人吃大户向你张口么?别怕,咱保证不借你一分一文!话毕,便哈哈一笑走出了门。
李天德呆呆地盯着门口,张开的嘴半天合不拢。真是家有金银,外有斗秤啊,这个李三!李天德的额角上沁出了一层细碎的汗珠子。
李天德天天想挣大钱,可是又怕人说他有钱。他怕露富,衣服穿得不能再穿了却还不愿下身。村里人或娶媳妇或盖新房,免不了跑来向他借点钱,他摊开双手,说,借钱?你看咱这身穿戴像有钱的主儿嘛!卖个凉粉,能糊住一家人的口就算不错了!我也正准备借点钱,把院子里的台阶拾掇一下,看咱这家真正的成了贫民窟啦,还有钱借人吗……听他一诉苦,借钱的人只好尴尬地笑笑走出门。走远了,才回过头骂道,这个王八日的还装穷哩,是想吃村里的救济啦!李天德自以为得计,总是这样打发着上门求助的邻舍亲朋。想不到李三却向他伸出五个指头,说他手里有这么多钱。这个五,是五十?还是五百?五千?五万?五十万?天呀,李三这话要是让朵朵女婿知道了,我这个家,还怎么安宁下去。盘古至今,一些家庭弄得挺乱,乱就乱在了钱上。唉,这个钱呀!
次日,晚饭后,李天德早早地拉亮电灯,又在炕桌上放了一包两块钱一包的烟。此时,正当农历三月天,屋子里不冷不热,充满着一片温馨的气氛。李天德今天的心情似乎特别好,他的脸颊一片潮红,看去很有精神。他透过玻璃窗,看见了民权的身影,便连忙喊他进来。民权的圆脸盘,不多会便出现在李天德面前。年轻人的脸上依然保留着新婚的喜气,他恭恭敬敬地站在李天德面前,笑嘻嘻地问,爸,有事儿?
李天德笑了下说,事儿倒没有,是我想和你坐一坐。
民权淡淡地笑了一下,便坐在李天德对面的一把红色的折叠椅上。
李天德慢悠悠地说,在世界上,国有国情,家有家情,一个村子有一个村子的情况。咱这个村子,村风还是不错的,年轻人也都正干,多年来都没有发生过让公安局操心的事儿。只是人们口敞,说话没门槛,坐在一起,不是东家长,就是李家短。特别是眼下,钱把人的心眼糊了,不是议论这家有钱,就是议论那有家钱,唉,都是土眉土眼的庄稼人,小打小闹的,能比得上人家那些大企业家牙缝里那一些嘛,还能说是有钱啊!你才来咱村,人生地不熟,免不了有些人在你跟前胡叨叨。别听他们那一套!当今的一些人,那嘴还叫个嘴吗!想放啥就放啥!个个都是管撂不管接,把你撂到空了,他却跑远了,管你摔在地上,摔成肉饼、摔成碎块儿呢!真格的大大不负责任!咱决不能听那些人的话,咱这家,是穷家,我挑了几十年凉粉担子,一家人才勉强活到现在。你来咱家,我满心喜欢,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能有几天盼头哩!要说盼头,就是盼你。希望就在你身上,朵朵是个女娃子,这担子就全在你身上了。我要是人家那些有钱的,还能给你助一把力,唉,不就是一个卖凉粉的么!能把朵朵给你养活来,就算不错了……
民权低着头,认真地听着。渐渐地他才品出了爸话中的味道,便咧开嘴嘻嘻地笑了。
(六)
眨眼之间,民权和朵朵到省城打工,就快两年了。李天德依然挑着他的凉粉担子,进进出出。这个家,走了女婿女儿,又变成了两口之家,但他并不觉得寂寞,反而心里觉得踏实和愉快。一是家里的人少了,在外的人却多了,连省城也有了自己的根,这两条根扎进那繁华世界的土壤里,他心里觉得踏实;二是,家里就他和朵朵妈,老两口,一个打内,一个跑外,配合实在默契。再加上李天德这个老把式的凉粉已经出了大名,营业额大增,过去一天卖两坨粉,现在四坨、五坨常常不够卖。每天,李天德挑着粉担往回走,担子底层就压着一个脏不拉叽的布口袋,口袋里塞着一大把揉得又脏又软的人民币。李天德边走,边盯着眼前的担子,那个圆囊囊的布口袋,像一个发动机,使得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挑着担子走得风快,没有一点疲乏的感觉。再加上两个年轻人,身虽在外,但对老人十分孝敬,动不动就给他老两口汇点钱回来,还常常捎点城市里才有的花样糕点,让老人尝鲜,捎点时髦穿戴让二老打扮自己。李天德的心里说不上有多么高兴。可是,他却是老不变样,捎回的时髦衣服他都入了柜,身上还是他春夏秋冬穿了多年的那一身。那件变了色的大棉袄,少说也有十年了,但都还穿着。到了中午,坐在大街边吃碗凉粉就馍,一顿饭就算交代了。凉粉是现成,大蒸馍是老伴蒸的。李天德越过越高兴,觉得这样的日子真是天堂上的日月,每天,分文不花,他还能挣钱。能挣钱他就比什么都高兴。李天德的痛快日月,邻舍们早看在了眼里,大伙背地里都为他算账,算着算着,不敢算了,随之惊呼道,好家伙呀啊!这样再过两年,李天德的钱就多得放不下了。于是,有人就想开他的玩笑。但一般人还不敢上手,怕老汉翻了脸,让你下不了台。于是,有人便推举出李三。一天下午,李天德挑着粉担子进村来,他悠悠自得、喜气洋洋的样子,让人们真不知道他今天又进账了多大的数目。当他挑着担子就要走过巷口时,猛然,李三站起来,说,兄弟,老哥有件事,想请你帮个忙。李天德立刻站住了脚,说,说说看,啥事呢?看我帮得了嘛!李三说,向你张个口,求你帮帮忙。李天德的身子不由得微微抖动了一下。李三立刻笑了,说,近日,我想外出办点事,手头紧,想向你借点钱。李天德忙说,借钱呀?你算走错门儿了。这几天,我也正准备向人错钱哩……借钱干啥?我觉得胃口不太好,想到北京查查病。当今的医院敢进吗?特别是北京城的一些医院,进去花的能是小数目?所以嘛,老哥啊,另有了啥事咱再说。你和我是啥关系呢,帮不帮谁,还能不帮你呀……当今的人们嘴巴子都武装得挺过关。李天德说得旁边的人哈哈哈一个劲地笑,他也在众人的笑声中乘机离开了大伙。人们的目光一直把他送到他的家门口,眼见得他开了门,走了进去。但人们的目光还一直盯着他的家门,仿佛是要从这里盯出个什么来。
这年过春节前,才进腊月,民权和朵朵早早地就回来了。在外打工,也真的能出息人。民权白了,胖了,人也活泛了。朵朵的脸儿历来就好看得像一朵花,这会儿滋润得成了带水的芙蓉。只是她不再像过去那样麻利了,肚子渐渐隆起,走起来像鸭子似的屁股一扭一扭。人们这才知道朵朵有了喜。她从巷道里走过去时,人们有的盯着她的肚子,有的看着她的屁股,但心里都在想,李天德真是走在了红运里,远近的财路大开,又要添人进口,抱孙子了,真是要大发了、大发了呀!
要大发了的李天德家,过春节也真的大变了样。往年过春节时,李天德只在大门上贴两条红色的对联,又窄又小。这都不用花钱买,是他在县城大街上向熟人要来的。李天德笑着想,咱分文不花,谁也没把咱挡在年那面呀?今年过春节,确是大变了样,民权先是把门边的土墙换成砖墙,又将大门油漆得乌黑闪亮,门的两边,全年红的对联又长又宽,金字闪闪放光。门上贴着桌面大的两个门神,秦琼和敬德似乎比过去更加威武。当门顶上,悬挂着两个大纱灯,从腊月月尽到正月二十,每晚早早地灯就亮了。他家门前,红光一片。夜深了,还有孩子们在这里嬉闹,还有老人们在这里闲谈。李天德显得异常兴奋,从门里进进出出,碰见同辈的人,便说,看娃们过个年,把这里搞成啥啦!同辈人便说,这样好嘛!苦苦地干一年啦,该风光风光啦!李天德忙说,不管他们咋风光,我是没花一文钱啊!谁还有钱干这个啊……
过大年,人闲。彼此串门儿的很多。你来我往,一坐大半天。夜深了,村子里还隐隐约约有笑语声飘来。民权自觉和村里人的关系还隔着一层。他得空儿就到一些年轻人的家里去闲坐,听听村子里的家长里短,拉拉打工时的外面世界,慢慢地就和人们靠近了。有几个年轻人,还跑来请民权到家里坐坐,坐坐就是吃点喝点。前后共有五家儿,民权都去了。请咱是看得起咱,还能不去啊!一连吃请了五家之后,夜里睡下,他和朵朵商量,咱是不是也请请人家?朵朵说,我也在想这个事。人家能看起咱,咱就能没个心呀!这心意得表一表哩!往后的日子长着哩!邻家壁舍的,谁敢说不用谁呀,这关系得巩固哩!咱也弄几个菜,请请人家。民权说,就这五家?朵朵笑了下说,能这么公道啊!能只是吃谁家还谁家吗!咱不会把圈子放得大一些?五个人是请,十个八个人也是请。咱把菜做得美美的,把在省里学王师傅的那两道拿手菜也搬回来。小两口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次日早饭时,朵朵出面,先请示妈,妈答得挺痛快。又请示爸,爸虽说应了,但还支吾了半天,才点的头,并且咂了咂嘴说,请,请吧!唉,不过,年轻人到了一块,说话就没边没沿儿了!朵朵妈笑着说,到时你招呼着让他们在‘沿’儿里面说,还不行吗?李天德禁不住笑了一声。
民权满共请了九个年轻人,只来了八个,有个小伙子去丈人家没有回来。十座的大圆桌,加上民权和他老丈人,可好满员。但到了吃饭时,李天德死活不入席,年轻人都拥到他身边来请他。他笑了笑说,不,不,我不坐。有个年轻人说,咋的不坐呢?大叔。是怕我借你的钱?这句话正说到了老汉的病上,他立刻涨红了脸,说,我哪里有钱借你呀?只是,我不在场,你们同年等辈坐在一起,说话方便些。我这里就免了吧!说着,便先自走出了屋门。几个年轻人都说,还是老叔想得多!便笑着入了席。
席面就设在西小厦里。这是民权过来前才匆匆收拾起来的。间口不大,倒还新着。民权和朵朵不愧是在外边大企业里打了两年工,屋子里布置得挺现代,再加上围在圆桌边那一圈年轻英俊的脸,使得这里像春日的田野一样生气勃勃。朵朵身子重了,她只在灶房里掌勺炒菜,朵朵妈喜滋滋地端着盘子,送进去、退出来,步子格外地轻盈。李天德在自己的屋子里坐了会,便心不在焉地来到院子里,走过来,走过去;又走过去,走过来。拽长耳朵,听里边的年轻人在谈论什么。他听了很一会,也没有听出个啥,只听到一片哈哈哈笑声。年轻人身上总伴随着玩笑,他皱了下眉头,正准备回房休息,猛听得一阵笑声过后,有个声音闷闷的小伙子说,民权,你真有福气。咱那天德大叔,打闹了几十年,手里有一把货哩,可他一辈子勤劳节俭,挑个粉担……李天德的身子不由得抖动了一下,心里骂道,这个小家伙,简直是胡说,我、我手里有、有什么货呀!再往下听,又是一片哈哈的笑声。他知道这个说话的年轻人,名叫狗剩,曾经向他借过钱,他没借。这狗日的,热饭还占不住你的冷嘴,不好好吃饭,倒在我女婿跟前揭我的底,干毬个啥呀!真是怕个啥,偏有啥,他生气地一扭身子,回自己屋里去了……
(七)
过罢正月十五,庄稼人像听到上工的号令似的,便各自忙开了自家的活儿。李天德照样挑着凉粉担子上了县城大街。此时,天气还冷,行人稀少,他缩着脖子,坐在三面不透风的帐篷里,手伸在蜂窝煤炉子上烤火取暖。一旦有人要吃炒粉,这里便吱啦啦一声,飘起了钻鼻子的油烹大蒜的香味。上午的买主不多,稀稀落落的,过很长时间才会来一个。李天德手放在蜂窝煤炉上,禁不住直打呵欠,眼角上随着流下泪来。他实在是太累了,朵朵妈劝他出担子迟点,他却是踩着钟点过日子。早上九点半,准要走出门。朵朵妈说,去这么早,能有多少买主啊?李天德说,有一个,算一个。宁叫咱等买主,还能叫买主等咱?你以为挣这几个钱,就那么容易吗!
看见爸出了担子后,民权走进妈房里,进门就说,有件事,我想先和您商量一下。朵朵妈望着民权的脸,微微地点了点头。民权说,咱这村里,近几年的变化好大啊!不少家儿,都盖了新房。像咱家这样的房子,村里已没几家了。所以嘛,我想把咱家的新房子也盖了。妈一拍掌,笑着说,好嘛!这正合我的心思。咱家里有了你,这面貌早该变一变啦!民权说,咱村规划的新农村,是在村西沿汽车路那一片地上。我已在那里报了个院基,三分大。地钱三万元,我已经付了。可是,要盖起两层楼,手头的钱还差得多,所以,我想……妈问,咋?民权笑了下,说,向爸张下口,让他拿出点钱。村里人都说爸手里有钱哩!您看这么样可以吗?妈说,可以。咋不可以哩!咱家里的钱都捏在他手哩!民权又笑着问,妈,你没意见吧?妈说,没有!没有!民权笑着说,那我就向爸开口要了。妈说,开吧!怕啥的!民权咬着嘴角,吃吃吃地笑了一阵,连声说,好,好,好!扭身走了出去。
当晚,饭毕。李天德坐在炕上,眯着眼休息,脑子里还回想着今天在县城大街上卖粉的事儿。满共卖了多少碗?凉的多少?炒的多少?有没有漏收的钱?有没有收下假币?这个月的收入,能不能上了三千块?想到这里,他的思想便又集中在了假币上,他实在想买银行里那么个验钞机,只要它是假货,放在里面,就现了原形。当今,弄假的人多,咱只要能有这家伙,看他往哪里跑?咱就再也不怕上当受骗了!李天德想得高兴了,独自嘿嘿地笑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民权进了爸的房门。他见爸的神情挺好,心想,今天这事儿有门!过去,和爸坐在一起,爸脸色总是沉沉的,他的心里总像有什么事缠绕着。民权张口在他跟前说个什么觉得很难出口,入赘的女婿总不如亲生的儿,民权为此常难受得心里像有一股又一股的苦酸水直往上翻。有时,他实在后悔走这一步路。唉,要不是朵朵,他咋能进了这个家?如今,见老人家情绪挺好,他的心里便也成了万里晴空。一坐下,他就笑着说,爸,您苦苦地干了一辈子,咱这个家也没大变了样。如今,咱村好多人家都建了新房,我也想在今年把咱家大变个样子。
李天德敛了笑容,略顿了会儿,才说,变,变嘛!不过,这得钱过手哩!能是说一说的事?
民权忙笑着说,我就是给您说这个事哩。您老如果手头方便,就拿出一些钱来,支持一下我吧。
李天德的两片嘴唇立刻紧紧地嘬在了一起。他的脸色,也跟着涨红了。良久,才说,不,不方便!哪有钱哩……
老汉的话刚出口,已在门外听了一阵子的朵朵妈立刻扑了进来,进门就指着老头子嚷,不方便,没有钱,是不是?我问你,啥时候才能方便、才能有钱呢?几十年来,你挑着凉粉担天天在大街上挣钱,我没伸手向你要过一分一文,你把钱都干了啥呢?干了啥呢?说呀!是嫖了婆娘,还是抽了大烟呀……
这时,朵朵拖着个重身子匆匆地进了门。她上去就捂妈的嘴,说,妈,妈!看你说得难听死啦!爸能是那样的人吗……
朵朵妈推开女儿的手,挣扎着冲到老头子跟前,指着老头子的脸说,今天,你得把话给我说清楚。到你李家这几十年,我没和你争过分文,整天给你当下手,当烧火做饭的婆娘,盘儿上盘儿下的侍候你。我在你家吃这样的苦,每个月不给我八百元,也得给我三百、五百!算一算多少年、多少月啦!你把这一疙瘩钱给我开了,我支持娃们给咱家搞建设!搞建设!
李天德气得脸成了猪肝,满头上都是汗珠子。
民权看了下爸的脸,连忙把妈往门外推,边推边说,妈,咱不说这事啦!怨我多嘴!多嘴!他顺手在自己的脸上打了一巴掌,走到门外时,不由得呜地哭出了声。
(八)
多么温馨和谐的一个小家,为了钱,一家人吵翻了。昔日祥和的小院上空,而今浓云密布,压得人呼吸也感到了困难。一家人东扭西裂,吃饭也坐不到一块儿,李天德总是沉着脸,眉眼连抬也不抬一下,心里肯定不会好受。但是,无论怎样难受,他照样天天出担子,一天不肯脱空。朵朵妈得空儿就呆愣愣地坐在炕上,这会儿又想起了当年小学的田老师,他那在家里把钱看淡点的教诲,确是句至理名言。几十年来,自己家能够一直平静得像一潭湖水,就是因为她从不和老头子在钱上计较。只要有吃有喝,要那么多钱干啥呀!这是她的想法。所以,这几十年里夫妻关系相当和谐,只是这个老头子却是把钱捏得太紧了。捏了几十年,捏得女儿也大了,女婿也有了,女儿都快给你生孙子了,还捏、还捏!你若要能松松手,给娃们拿出点钱来,哪里会出现这景况呢?唉,这个钱呀!这时,更使她揪心的是民权。和老头子在钱上卡了壳后,第二天早晨,他就回了自己的家。走时,他仍笑笑地向妈道别,但朵朵妈见他眼睛胀红,夜里肯定流过泪颗儿,便一再嘱咐他,去看看早点回来、早点回来!民权虽说仍响响亮亮地答应了,可是,五天都过去了,却还不见他的面!朵朵的预产期就在这几天,他若回不来,这该咋办呀!为此,朵朵妈急得像蚂蚁掉在热鏊子上,从家里跑出去又跑进来,屁股刚挨住炕沿却又噔噔噔地跑到了门外边,踮起脚,手搭在眼眉上,朝着远处瞭望。又过了两天,民权才回来了。
二月二的中午,朵朵生了。龙抬头的日子,生了个男娃。该多吉祥呀!那脆亮的哇哇声,像春雷滚过一样,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喜色。民权笑了,朵朵笑了,脸沉了十多天的妈也笑了。爸后晌回来,放下担子,就带着一串响亮的嗬嗬声,站到了朵朵的窗外边,问长问短。问了很一会,便说朵朵,叫你妈出来一下。朵朵妈闻声,脸颊红喷喷地走出来,问,咋哩嘛?老头子顺手递过去一沓票子,说,这是一千元,是我给娃的见面礼。朵朵妈接住钱,扭身又回到了朵朵的屋子。这时,听得朵朵在屋里笑着大声说,爸,我长这么大,也没有花过你这么多钱呀!老头子笑着说,死女子,就算是这样吧!你说你是喝西北风长大的,爸也能担当得起!屋里屋外顿时响起了一片笑声。
家里添了个小宝贝,村喜、巷喜,一家人笑脸对笑脸,家里家外笑声连笑声,远远近近的乡亲们前来贺喜的像蚂蚁搬家似的一个连着一个。他一家人先是张闹着吃展腰面,接着又忙起了满月酒。干这些事,朵朵妈就在家里挂了帅。民权骑着摩托车进进出出跑个不停点。李天德老汉腿上显得格外有劲头,照样日不脱空地出担子,碰见人也只是个笑。人显得年轻了,腿也更利索了,每天颠过夜才入睡,第二天,又准时准点地上了班。朵朵心疼爸,喊道,爸,你歇上两天吧,看你的两个眼睛红成啥了!爸忙说,不打紧!不打紧!他揉揉眼睛连忙笑着避开了女儿的视线。
李天德老汉毕竟已是六十大几的人了,总以为不打紧的他,这天后晌,他挑着担子回村时,头蓦地轰了一下,连人带担子,倒在了汽车路边。等人们把他抬回家时,就已经不省人事,只剩下一口悠悠气了。
李天德一动不动地躺在炕上整整两天了,却还没醒过来。朵朵妈在他的枕头边,长声、短声、大声、小声,叫死叫活,叫不醒他。邻舍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来到他的炕边,皱着眉头看一会儿,便咂咂嘴,无可奈何地走开了。有几个知己的,便对在朵朵妈的耳朵上,小声说,得、得准备后事哩!唉,谁都有这么一天哩……朵朵妈含着泪点了点头,紧紧地咬住了嘴唇。
第三天上午,朵朵的孩子猛然哭起来。新生婴儿的啼哭声,像催生针似的,一下把李天德老汉催醒了。他忽地睁开眼问,娃怎么哭了?
朵朵妈立刻惊呼道,啊呀!你、你可醒来啦!又对着窗子喊,民权呀!朵朵呀!快来看呀,你爸醒来了!
先跑进来的是民权。不多会朵朵便急匆匆扣着衣扣跑进来了。
李天德左右看了看,惊呼道,天啊!我怎么睡在炕上啊,咱的粉担子哩?
妻子哭着说,还粉担子哩,你不省人事已经两天两夜啦!真格的怕死人啦!
李天德笑了下说,怕个啥呀!不怕!不怕!
朵朵妈哭着说,不怕就好!就好!
李天德声音梗梗地说,你们看,我这不是好好的了吗!
猛然他的双手在胸前抓了几下,喊,我——饿,我——饿,我饿死啦!
朵朵妈说,已经两天三夜没吃东西了,能不饿啊!你、你想吃点啥呢?
李天德说,凉粉就——馍!
朵朵妈不由自主地轻声笑了下,说,还吃这个呀?
李天德果断地说,就吃这!这!美!美!
朵朵伏在爸的耳朵边,小声说,爸,给你弄点萝卜丝汤,热乎乎地喝上一碗吧!
李天德摇摇头说,不!不!
朵朵妈连忙下了炕。不多会,便从灶房里端来一盘凉粉和几片切得薄薄的白馍片儿。朵朵连忙扶爸爸坐起来。李天德双手接过老伴端来的凉粉,抓起馍片,就大口吃起来。吃完馍,又将那盘凉粉吃了个精光,手在嘴上重重地抹了一把说,吃好啦!这下吃好啦……他正兴冲冲地说着,猛然咚一声,仰面倒在了炕上,脸立刻变了颜色。
朵朵妈一看情况不妙,便连忙伏下身子喊,啊呀!这是咋了?这是咋了?老天爷呀!这是咋了呀?
李天德直挺挺地躺着,像一轱辘木头。
民权和朵朵趴在爸身上大呼小叫,他却仍然紧紧地闭着眼睛。
朵朵妈又伏在他的耳朵边,哭着问,咱、咱和人家还、还有没有啥银钱上的手续?
老头子的脸立刻涨红了,用了好大的劲,才喊了个没字,像牛吼。
朵朵妈哭了,说,你就舍得扔下我娘儿俩不、不管啊?
李天德一动不动,半声不吭,眼角滚下两行泪来。
朵朵妈又问,几十年、年了,你手头就能没个积蓄?
过了很一会,他才又胡乱地呜了一声,随即,手便吃力地慢慢往起抬。朵朵妈和女婿、女儿的目光,连忙紧盯过去,不料,手刚动起却又猛然垂落下来。朵朵妈和女婿、女儿禁不住都尖叫了一声。这时,爸的眼睛睁了个小缝,眼珠忽悠了两下,他说不出话来,只是死死地盯着朵朵妈的脸。他紧皱眉头,脸上痛苦地抽搐了几下,又恋恋不舍地瞟了老伴一眼,手又吃力地往起抬,接着又伸展开五个指头。她不懂其意,用目光向女婿、女儿求助。这时,他俩也正在注视着爸的这只手。爸的手却猛然无力地垂落下来,接着,头一歪,脸成了一张白纸……
(九)
殡埋了李天德后,民权觉得自己的肩头似乎放上了一副千斤重担。这个家的天,今后,就全靠他撑了。他觉得心情十分沉重,但表面上还是很冷静。妈蜷缩在炕上,水米不沾牙已经几天了。朵朵才坐了月子,身子挺虚弱,他还得装出笑脸安慰她们。朵朵的一天几餐饭,都是他趴在锅灶上做出来的。干完这些,他又抽空儿整理这个杂乱的家,从爸妈的屋子,一直整理到东边的厢房。厢房边还有一个东小间,是个放杂物的又黑又脏又乱的地方。他也想把这里整理出来,将来好派个用场。到了门前,才发现门上还吊着把铁锁子,铁锁子已生了锈,这把锁子恐怕已有三十多岁了。他眼睛凑在门缝往里看,里面黑洞洞、乱糟糟。他的心里觉得挺烦乱,回到妈屋里向妈要钥匙。妈哭了,说,我哪能有钥匙啊!那间门上的钥匙,几十年来都是你爸掌着!砸、砸了它吧!
民权一声不吭地从妈屋里走出来,顺手在门后边掂了把斧头,一声巨响,锁子便落在了地上。民权轻轻地推开这个双扇小黑门,脚放在门槛上停留了很一会,才迈开步子,慢慢地往里面走。
小屋里,杂七杂八的老朽东西遮住了地面。民权掀开挡在路上的这把老掉牙的纺花车子,又挪开那架蒙着厚厚一层尘土的织布机和那些烂锨、烂钁、磨得锄板仅有两寸长的锄头、棍棍棒棒,才看见墙角里放着的这个大缸。缸的表面倒是还闪着亮光,只是,缸的上面,放着一大卷发了黑的烂棉套,取开棉套,才露出缸盖。掀开这个圆圆的木盖,缸里面又是叫不上名堂的杂乱东西。民权伸直腰,慢慢地喘了口气,才鼓足劲儿,把这些杂乱的东西抱起来,扔在地上。突然,他的眼前一亮,看见了挡在缸当中的洋铁板。这洋铁板,看来也有岁数了,上面锈斑点点,像长满雀斑的人脸,早已没了光泽,不过,看去倒还结实。民权盯着这洋铁板,心头顿时产生了神秘感。他索性咧开嘴,笑了下,双手伸进缸里,去掀这块洋铁板,一下子把它举了老高。再往缸里看去,他吓得立刻叫起来。原来,洋铁板下面是多半缸花花绿绿的人民币。颜色驳杂、大小不一,面值有大有小,一层一排放得格外整齐。民权盯着这些票子看了很一会,猛然,像从梦中惊醒似的,跑到门边,探身门外,大声喊,妈!朵朵!朵朵!快来!快来看、看呀!他的嗓子已经沙哑了。
听见民权的惊叫声,妈急忙从屋里出来了。朵朵也掩住怀从屋里跑了出来。她跟在妈的背后,一迭连声地问,咋了?咋了?听你那声音,真要把人吓死哩!
民权站在门边,傻傻地笑着。待妈和朵朵走到跟前,他才说,你们进去看吧!
妈走到缸边一看,心里立刻亮了。她开口就骂死去的老头子,好个守财奴啊!守财奴!你真是活不为人死为人!亲戚朋友向你借钱,你哭得比借钱人还恓惶!娃们向你要点钱,你沉着脸,难受得像要你的命!家里的花销你抓得死紧,只怕浪费了一分一文。你却把钱攒在了这里,你、你咋不带走哩!哼!咋不带走哩!你这个守财奴,啊,守财奴呀……
朵朵眼泪哗哗地说,妈呀,你别再数说爸啦!爸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哩!记得,小时候,他就对我说,我爷爷去世前,穷得手里连一分钱也没有,真是受死了人间罪啦!他还说,人的手里得攒点钱,儿有女有,不如我有,左手有,不如右手有!看来,爸是怕哩、怕哩啊!
民权沉着脸没吭声。听朵朵说罢,他对着这个大缸,恭恭敬敬地作了个揖,又慢慢地磕了三个头……
民权和妈整整花了两天时间,才把这多半缸票子清理出来。除去其中已在社会上停止流通的,还有那些又脏又破认不出眉眼的票子,共整理出三十二万二千三百五十五元六角八分。
好大的数目!这是李天德的血,李天德的肉,李天德的心,李天德的肝!是李天德一毛一分、一块两块积攒起来的,如果,他不离开这个世界,这个数目,还会一天天增长、增长……
于是,在民权新买的那块院基上,一座设计新颖大方的两层小楼冒了出来。
于是,在村子南边,民权又建起了一座能储存八十万斤苹果的大果库。之后,李天德的坟墓前,又竖起了一座大碑楼。碑上的碑文,是民权遍访乡亲们以后,自己用十天的时间,执笔写就的。乡亲们看后眼圈不由都红了,还有人哭出了声。立碑那天,正是李天德的周年。村里人为了支持这个入赘的女婿,特送了一个唢呐班子。唢呐吹得挺来劲,李天德的碑楼前像办喜事一样热闹。朵朵和她妈也抱着孩子参加了,个个人都是喜脸儿。当乡亲们的目光投向民权时,却见他端端正正地立在碑楼前,滚了满脸的泪珠儿……
责任编辑 成 林
插图 薛尧
作者:杜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