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危机与自知危机

  • 来源:书屋
  • 关键字:无知,自知,危机
  • 发布时间:2012-05-08 15:24

  危机是忧患意识下的产物,无论是个体还是整个民族和国家都会在发展的道路上遭遇危机,可是这并不代表人们偶遇危机却能够洞察危机,因为危机极具有潜伏性和隐蔽性。如果生命个体不能够以谦卑平和的心态时刻反省克己和辩证思考发展的前景,而是以狂妄自大、恃才傲物的姿态,那么人们是根本发现不了危机的征兆,也根本无法取得长足进步的。

  在和平年代如果没有危机感,华丽的虚荣盛况和繁华的海市蜃楼的假象就会不期然的侵埋人们的理性,当生命个体无知生命的意义、无知世界的悄然变化、茫然无知未来的发展方向时,生活、生产效率很明显就会下降。在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危机是找不到危机的根源,不能自知危机;而危机所能够威慑和带来的最可怖的后果就是让人无知危机,失去理性。

  西方著名的未来学研究团队罗马俱乐部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和所面临的增长极限,目的是为了敲响盛世警钟,让人类有所醒悟,有一种危机意识和生活的紧迫感。面临世界系统持续增长和全球发展颠簸失衡的状态,要想认识整个世界和地球的负荷极限,其实按道理来说是相对轻松和容易的,但罗马俱乐部的研究表明,想象和现实差距很大,事实并非如预期一样。

  《增长的极限》是站在一个全球的高度,高屋建瓴地统观整个宇宙的存亡和复归,不断研究指数增长的奥秘和极限,但我们知道一门问题研究学的不断扩展,光凭借统计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数字只能够说明浅层次表象的问题,只能让研究主体的混沌意识开始朝着清醒的方向萌芽。何博传先生用辩证批评的眼光看中国发展中存在问题,他倾其一生在不断思考着中国的未来。

  读程超泽《走出山坳的中国》,可以发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崛起和腾飞是不能睡在摇篮里唱着摇篮曲而能够实现的,只有清醒地认清中国的国情和面临的世界发展大势,才能够如何博传先生所说的那样使问题成为带人走出困境的最好的向导,使危机成为教人进行创造的最好老师。

  自知危机事实上不是让大家成日价诚惶诚恐,也不是说让人类守着世界末日的悲观主义的心情而裹足不前。危机事实上是意味着转机,危机事实上也是意味着希望。当人类已经明确的意识到生存的困境和发展道路上潜藏的危机的时候,尽快想出解决危机或者弱化危机的办法才是求生存、求发展最为关键的当务之急。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解决危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透视现实的方法维度。舒尔茨认为人的知识、技能、健康等元素是一种现实存在的资本形态,而教学、科研及相关活动就是生化新型资本的行业;认为现代社会的贫富差距实质上是人的能力的差距,认为改善穷人福利的生产决定性的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的提高和知识的进步。当我们明晰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的核心观点后,关于劳工迁移、高教育成本投资、教育经济效益所带来的生产性回报等等就在某种程度上解答了自知危机的后遗症,即过度忧患而盲目无措。

  现代化始终是在朝前发展的,人力资本的投资生产所产生的现实回应就是让人口的数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对生态危机的大爆炸有一定程度的延缓作用。在人口数量得以控制的基础上,人口质量的有效保证是面对危机、解决危机最为关键的要素。如何提高人口质量,如何使人类的知识、技能、智慧和素质等人力资本投资所积累起来的财富获得最优化的回报,就是解决危机的上上良策。自知危机意味着自我反省,解决危机意味着在自我反思中能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面对改革发展所遭遇的瓶颈,面对瓶颈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境,面对物质垃圾和贫困、愚昧、官僚主义的污染,人类的自制和自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舒尔茨所说的那样,希望源于失望,奋起源于忧患,有饥饿感的人一定消化得好,有紧迫感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的人一定进步快,所以,无知危机是最愚蠢的生存状态,自知危机是最聪明的生活状态。

  易哲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