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可以从小读到老的书

  • 来源:书屋
  • 关键字:安徒生,童话,经典
  • 发布时间:2012-05-08 16:27

  卡尔维诺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重温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安徒生童话就是这样一本书。

  年幼的时候,为我们熟悉和喜欢的安徒生童话只不过十来篇,收在这里的有二十五篇,而安徒生生前自己手定的童话全集有一百五十六篇,按当今专家的计算,则多达两百多篇。

  年幼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童话书分两种:一种是原本在民间口口相传,后经作家或学者采集而成书的民间童话,如贝洛童话、格林童话;一种是反映了作家个人的想象力和生命体验的个人创作童话,如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的个性特征用一个句子来概括,即:他既是孩子,又是诗人。用他的朋友的一句话来说:他半是孩子,半是上帝。当我们重读安徒生,我们就能够理解,安徒生对童年的尊重既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在一个日益忽视内心的纯真的时代,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具有重要的安抚和启示的意义。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介绍“童话”这一文体时写道:“艺术童话大师,其作品与民间故事一样不衰的,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周作人则称:“文学的童话到了安徒生已达绝顶,再没有人能够及他。”又说:“其所著童话,即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而以诗人之笔写之,故美妙自然,可称神品,真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也。”

  安徒生所使用的语言具有一种征服一切读者的魔力——它是动态的、口语化的、具有现场讲述感的、童年视角的,然而,他丝毫不回避人生的一切重大主题以及他个人的情感与经验,这就使得他的童话获得了情感的深度和思想的深度。

  安徒生在最初创作这些故事的时候,他就认为童话是孩子和大人都可以读的东西。他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时候,王公贵族和社会名流均以能邀请到安徒生讲故事为荣。而安徒生的听众中,有大人,有孩子,有老人,有女子,有大文豪,也有目不识丁的布衣。早在安徒生初发表童话的时候,他的精神导师——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就预言:“如果说你的小说使你成名,童话将使你不朽!”事实证明,这些具有卓越想象力的故事,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记忆和词汇。

  《小意达的花儿》告诉我们,唯有童年的眼睛才能够看见花的舞会。《豌豆上的公主》神秘、荒诞、夸张,然而,实在没有其他任何故事能把一个人的敏感写到这样深切的程度。豌豆公主正是安徒生自己的写照,安徒生说:“我像一潭水,一切细微的动荡都在我的身上反映出来。”

  在《拇指姑娘》中,与拇指姑娘相对照的形象是癞蛤蟆、金龟子小姐们、鼹鼠和田鼠。金龟子小姐们说:“她连触须都没有!”“她的腰太细了——呸!她完全像一个人——她是多么丑啊!”这种因个体的差异而无法彼此真正理解的关系也体现在鼹鼠、田鼠对于燕子的态度上。然而,当田鼠和鼹鼠鄙薄冻僵在地道里的燕子时,拇指姑娘一句话也不说,不过,当他们两个把背掉向这燕子时,拇指姑娘就弯下腰来,亲吻它,拥抱它,为它盖被,终于救活了这位比她自己的体型要大得多的鸟儿。在《丑小鸭》中,安徒生将生存的异化处境突显到了极致,从而强调了:天鹅蛋生在养鸭场,是个体成长必经的考验。小人鱼是“那么地沉默而富于深思”,她不但承受双脚踩在刀尖上的感觉,也承受“无法言说”的痛苦;当她选择为爱而化为泡沫,她深沉的爱、她所受的苦、她的牺牲精神以及为求得一个灵魂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使得全世界人为之流泪,为之震撼,她也因此而超升到更高的生命境界里去。

  安徒生说,我自己就是我的童话的最好注脚。事实上,小人鱼、小锡兵、丑小鸭等都是安徒生的自传性形象,而雏菊、夜莺、蝴蝶、甲虫等形象均可看出安徒生自己的影子。这些童话形象流传久远,感人至深,是因为作家把自己的成长经历、爱情遭遇和精神体验写入其间。更重要的是,安徒生具有无与伦比的赋予自然物以生命和灵魂的杰出才华。他笔下的小人鱼、拇指姑娘、丑小鸭、雏菊、蝴蝶、锡兵、陀螺、球和雪人等,无论是神话人物还是动物、植物或静物,一经安徒生的描绘,其内在的生命力和传奇经历就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然而,在安徒生的笔下,故事中奇迹的发生很少倚赖魔法和神奇物,而倚赖人物的内在品质。在《野天鹅》、《拇指姑娘》、《丑小鸭》、《小人鱼》、《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故事中,安徒生强调了单纯的心灵能生发出罕见的力量,从而使我们深信,“寻求者得救”非倚赖神迹,而倚赖内心的信仰和坚定品质——艾丽莎、拇指姑娘、小人鱼、丑小鸭以及卖火柴的小女孩,他们是那么谦卑,那么善良,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始终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所经受的磨难,使得它们从自身的局限性中超升出来,成为人类圣洁心灵的恒久象征。

  《打火匣》、《玫瑰花精》是传奇,连同《皇帝的新装》、《小鬼和小商人》、《园丁和主人》等均包含了安徒生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观察。

  那位爱穿新衣的皇帝,终因不穿衣服在大街上举行游行大典,而被万人所笑,为万人所不齿,故声名远扬,万人皆知。然而,我却不但同情他,甚而生出几份喜欢来。想想看,一位发痴的皇帝,他的爱好只在穿漂亮的衣服,这实在并不算一件多么“骄奢淫逸”的事情,倒称得上是一个可爱的缺点。何况安徒生也说了,“在他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很轻松,很愉快,每天有许多外国人到来”。这样看来,这个皇帝所治理的国家也并不见得有多糟糕,反倒衬出一种太平感觉。实际上,安徒生的这个故事,旨在深刻剖析人性。这国王的显赫身份无非制造一种更富戏剧性的效果罢了。皇帝的随从和大街小巷的所有老百姓们推波助澜,仅仅是因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害怕自己是一个例外——一个被众人指认的傻瓜。设若我们是其中的一员,也必定暗自思量:“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继而煞有介事地称赞:“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安徒生极写皇帝的丑,所针对的却是芸芸众生和普遍人性。并且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并不比这戏剧场上的任何一个角色来得高明。因此,这部戏才强烈地震撼了我们。

  在《小鬼与商人》中,小鬼在诗集与粥之间难以取舍,隐喻了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精神与物质的取舍两难。《皇帝的新装》颂扬的是天真的孩子,《园丁和主人》则颂扬了纯朴的普通人。

  至于《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恋人》、《蝴蝶》、《雪人》则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爱情主题。其中每一篇都写得非常精彩。

  《安琪儿》、《世上最美丽的一朵玫瑰》具有显而易见的宗教主题。

  因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对安徒生童话的宗教主题的理解也许略有隔膜。但我们却能够感觉到安徒生的确是一个具有深沉的宗教情怀的作家。他深谙艺术的奥秘是爱。他的作品流露出深广的悲悯情怀,悲悯即同情,即爱,即宽容。他同情在火光中看见幸福生活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同情什么衣服也没有穿的皇帝,也同情那时时刻刻寻找自我安慰的小甲虫。同时,他相信没有什么人会永坠地狱,也没有不会悔悟的心。他颂扬爱,颂扬纯真事物,颂扬超越性的境界,他关注弱者,关注纯朴、善良的底层人,安徒生的宗教情怀和悲悯情怀正是童话精神的一种体现。这一点,正是安徒生为世世代代的作家和学者所崇敬的原因。瑞典戏剧家斯特林堡说:“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我了解到另一种世界的生活,一个公正和富有同情心的黄金时代。”余秋雨则说:“他是一个永恒的坐标,审核着全人类的文学在什么程度上塑造了世道人心。”

  而《凤凰》、《天鹅的窠》、《最难使人相信的事》将使我们看到,在安徒生笔下,童话的内容和形式具有无限可能性。

  事实上,我们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这样一部作品集。我们需要的不是概括,而是用心灵去感受。当小人鱼向上帝的太阳举起光亮的手臂,当丑小鸭振翅飞向天空中那些美丽而高贵的鸟儿,当卖火柴的小女孩依偎着奶奶在光明和快乐中越飞越高,当小孩子无所顾忌地高声喊出:“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当夜莺的歌声驱赶了死神,当焚烧艾丽莎的柴火生根、发芽、长枝、开花……——这时候,我们的心灵是否变得更纯洁,也更强大?当皇帝穿着空空如也的衣服游大街,当鼹鼠鄙薄蓝天、花朵和歌声,当母鸡和猫攻击丑小鸭想游泳想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的愿望,当甲虫也想钉金马掌,当小鬼既想要抢救那本诗集又想要那碗粥——这时候,我们是否对自我的认知更深刻?而对人性的阴暗面更警醒?

  童话是象征、隐喻的艺术,安徒生把深沉的人生体验与感悟寄寓在小小的童话体裁里,他的才华恰如丹麦安徒生研究中心的著名学者约翰·迪米留斯所言:“他在他的童话里,记载了生命的伟大主题。他把我们通常要很久很久才能体会和理解的一切集中在一个关键的焦点上。”这些“伟大的主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感悟,去理解。

  (《安徒生童话》,燕山出版社即出)

  李红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