囹圄中成长的中兴帝王(下)

  • 来源:章回小说
  • 关键字:汉昭帝,刘病,帝王
  • 发布时间:2013-11-08 14:26

  四 刘贺为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只能任凭别人摆布

  刘病己在许家渐渐舒坦自在,便潜心学习儒家经典,交结各类朋友,日子过得轻松平静,像草丛中的一条小溪,安静地缓缓流淌着。外面的世界也按照自身的轨迹运行着。

  汉昭帝刘弗陵突然病逝,年仅二十一岁,还没有子嗣可以继位。执掌军政大权的大将军霍光与朝廷重官紧急磋商新皇帝人选。许多人主张广陵王刘胥继承大位,其理由是他为汉武帝刘彻现存儿子中年龄最大的。但此人游手好闲,力大如牛,喜欢招摇显摆自己的力气,有一次空手与一只熊搏斗,被熊爪抓伤胸口,差点一命呜呼。刘彻生前最不喜欢这个四肢发达的儿子。霍光对他也没有好感,所以他对大家的提议未加表态。

  宫中禁卫何为看准了霍光的心思,见机行事,上书说:选君王应该以适合为标准,所以古贤人有废长立幼的先例,比如周文王舍弃长子而立次子姬发,姬发果然不负期望而成为一代明君。此奏章深合霍光的想法,当即将它拿给宰相杨敞等人传阅。何为因此提议而被提拔为九江郡太守。

  否掉了刘胥,可皇位不能久空无主,这时有人提出立刘彻的孙子昌邑刘贺。霍光对此人不了解,也就无恶感,当即表示同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就是这样,离得近了也容易将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对方,从而形成对自己不利的决断。而对于不了解的人,虽然说不出其好来,但也说不出不好的地方,反而易相信对方的优点,正所谓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霍光上报十五岁的上官皇后批准,派人去昌邑迎接刘贺继位。

  其实刘贺并非什么好鸟。他在自己的封国里懒于国事,行为放荡,贪图享乐,唯一的优点是不凶恶残暴,对下属的诤谏有时还能倾听,但只是表面应允,过后依然我行我素。王宫禁卫龚遂忠诚厚道,做人做事原则性很强,常引经据典向刘贺阐述道理,分析祸福,有时甚至流泪涕泣,以膝代足,长跪不起,规劝刘贺改掉不良行为,以免遭覆亡横祸。刘贺往往是听着听着就心生烦躁,便捂住耳朵逃掉。他对别人说:这混蛋专门揭别人疮疤,早晚有一天把我惹急了,一刀宰了他。

  一段时间内,刘贺的王宫内怪事不断,有一次刘贺的座位上竟然有一摊污血。龚遂说:明知道我所说的会惹大王不高兴,但我的忠心又让我不得不说,种种不祥征兆表明灾难越来越近,盼望您能内心觉悟,诚心检讨,痛改前非,以保安宁。然而刘贺并不在意。

  就在此时,汉昭帝刘弗陵逝世,上官皇后征召刘贺继大统的诏书颁到。诏书到达时,正值初夜,刘贺命张灯结彩,连夜庆贺,全王宫内一片欢腾。首府警备官王吉紧急写一份报告给刘贺,说:大王您因叔父逝世而被征召,应仿效先人,日夜哭泣,深表悲哀;继承皇位后,也应该依靠霍光,多听他的意见,不可随意发号施令。

  刘贺说:你们就会教我玩弄虚情假意的招数。然后便对这些劝说置之不理。

  在去往首都长安的路上,刘贺不断向沿途郡州索要珍奇玩物。许多官员对这位未来的皇帝不敢怠慢,尽力投其所好。刘贺在一州府玩弄一美女后,仍意犹未尽,爱不释手,于是命人将此美女悄悄藏在行李车上,供他沿途享乐。到达长安东外门时,龚遂对他说:按规矩,奔丧而来,望见长安便要哭泣,现已经到达东门,应该赶紧遵守这规矩。刘贺说:哪来的这么多臭规矩,我嗓子痛,哭不出来。到达内门,龚遂再次提醒他,他说:内门外门还不都一样,到灵堂再说。

  是日,刘贺接受皇帝玉玺,登基继位。当上皇帝的刘贺更加肆无忌惮,比当亲王时更加淫乱荒唐,大肆提拔跟随过他的昌邑国的官员,且处理问题一意孤行,对霍光的意见很少采纳。这让霍光痛心疾首,大失所望,几次旁敲侧击地规劝无效后,便有了趁其羽翼未丰予以更换之意。

  霍光与亲信田延年、张世安私下密谋,立即得到他俩的拥护,于是派田延年向宰相杨敞报告。杨敞听说要废黜皇帝,当即吓得呆傻在那里,大汗淋漓浸透衣衫,张嘴结舌,只能发出啊、啊的声音,不能表示意见。这时,刚好田延年内急要去茅厕方便,一直在东厢房听他们谈话的杨敞夫人趁机出来,对夫君说:这等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大将军运筹已定,现派人在举事前通知你,说明对你的信任,同时也是对你的考验,如果你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我们全家就要有灭顶之灾了。杨敞惊悟,待田延年回来后,马上表示愿与大将军霍光同心协力,一切听从霍光的安排。

  霍光迅速布置妥当,在未央宫召集朝廷重臣会议。霍光开门见山说:当今皇帝临危受命,却不思治国安邦,昏聩淫乱,势必危害国家,我们这些国家栋梁应该怎么办?此言一出,犹如晴天霹雳击中头顶,众官员霎时变成一堆木偶,面无人色,噤若寒蝉。

  田延年见状,倏地站起身来,手握剑柄,大声喝道:先帝托孤于大将军,是认为将军忠诚不渝,有能力上保朝廷稳定,下保百姓平安,而今一群从昌邑来的为非作歹之徒将朝廷闹得乌烟瘴气,汉朝江山危在旦夕。如果放任此形势发展,朝廷动荡,百姓罹苦,将军将难辞其咎,又有何颜面见先帝于地下?所以今天的会议,必须拿出果断措施,在座的有谁执迷不悟,不拥护响应,应当格杀勿论。

  霍光起身道歉说:九卿责备我的话是对的,我不该瞻前顾后,计较个人得失,应以天下为己任,主动承担维护先帝基业的重任。

  众官员见此情景,知已无力更改,只有顺应时势才是明智之举,于是一齐叩头说:国家命脉全在将军之手,请将军颁发命令吧。

  霍光随即率文武百官朝见上官皇太后,报告刘贺种种不道事实,证明他没有资格继续当皇帝,应该予以废黜。上官太后虽为妇人,却是识时务之人,当即批准说:可以。

  霍光得令即解下刘贺佩戴玉玺的四色佩带。刘贺被突其来的变故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只能任凭别人摆布。霍光扶刘贺下殿,直出金马门,文武百官在后相送。刘贺的黄粱美梦此时似乎有所醒悟,向西拜辞说:我太愚蠢,实不能担当国家大事。霍光一直送刘贺到住处,然后满怀歉意道:大王自绝于天,我只能辜负大王,而不敢负国。我不能长在你左右伺候,还愿大王自爱保重。说着,甚为感伤,泪流满面而告辞。

  刘贺在位二十七天即被贬回昌邑。

  五 刘病已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索性披衣起身,仰望天空

  撵走了刘贺,可皇位总得有人坐。霍光与要臣们商议继位人选。由于有了上次的教训,霍光等人遴选起来越加谨慎,反复掂量,不敢贸然决定。霍光清楚如果罢黜皇帝的一幕再重演一次,人们就会怀疑他居心叵测,觊觎大位,这与他祖祖辈辈为臣之道是背道而驰的。

  这时,光禄大夫丙吉上书给霍光说:武皇帝的曾孙刘病已曾被宫廷和他的外曾祖母收养,我以前在郡邸监狱见过他,今年恐怕有二十多岁了。听说他精通儒家经典,聪明睿智,行为善良。建议将军对他进行考察,再进行测卜,看能否担当大任。

  丙吉的建议初始令霍光感到荒唐透顶,但沉下心来冷静深思,却有柳暗花明的感觉,觉得这不失一条妙计。近日来,他昼思夜想,仔细研究在位的亲王,大都富贵太久,贪图享乐,不堪重任,没有一个合适人选。这让他头昏脑涨,心烦意乱。而丙吉提出的刘病已出身清苦,经历坎坷,被扶上高位后一定会倍加珍惜,轻易不会肆意妄为,且其周围无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门客亲信乱出主意,相互呼应。即使其当上皇帝后发生变化,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左右、控制其言行。

  于是霍光与宰相等人联名上奏上官太后,推荐刘病已为皇帝继承人。上官太后下诏:可以。

  刘病已遂被接至宫中,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奉上皇帝玉玺。刘病已于是坐上了皇帝宝座,为汉宣帝。尊上官太后为太皇太后,封妻子许平君为婕妤,为妃嫔之首。

  刘病已继位,按惯例要前往汉高祖刘邦祭庙晋谒,霍光陪同。他虽已位极至尊,但对这位重权在握过去只能远远仰视的大将军仍心存畏惧,浑身极不自在,犹如芒刺在背。

  刘病已突然平步青云,蹿升到人间最高位,这是他即使不分昼夜地睡大觉也不会梦见的事情。最初他得知自己将成为皇帝时,第一感觉不是兴奋,不是惊喜,而是恐惧。他觉得这消息像黑乎乎的翻滚而至的乌云,不知里面裹挟着的是惊心动魄的闪电,还是倾盆如注的暴雨。他本能地想退缩进自己原来平静安稳的生活,但事态的发展已非他所能控制。他像掉进了巨大的漩涡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木偶般懵懵懂懂,晕晕乎乎被一只不属于他的无形之手摆弄着,一切身不由己,不知下一刻将发生什么。直到坐在金銮殿的宝座上,俯视跪拜的群臣,他的惊魂才稍稍有所安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病已骨子血脉中的帝王之气被一点点激发出来,加之他天资聪颖,勤于学习,善于审时度势,渐渐便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

  新皇帝正式登基后,霍光便在金銮殿上以最隆重的礼节,以头触地,欲交回主持中央的大权。至此,皇位空缺近三十天,在霍光的主持下,全国上下安定,可见霍光的威望和能力。刘病已深知自己现在不足以掌控中央大权,立即谦让,不肯接受,下令:以后凡国家大事,都须先经过霍光裁定,再转报皇帝。

  霍光家族除霍光执掌军政大权外,其儿子、女婿与众多亲属均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盘根错节结为一体,势力强大,无人可与之抗衡。刘病已清楚地看清此形势,知道载舟覆舟的道理,加之他能登上宝座,全是霍光所赐,所以对霍光既感激又畏惧。每次见到霍光都低眉敛目,特别谦恭,仿佛霍光为皇上,其为臣子。

  刘病已皇位已定,谁为皇后便被提上议事日程。许平君虽是他的发妻,且为他生子刘爽,但按众多人的观念,她出身低微,其父是卑贱的狱吏,且受过宫刑,难以与天子相配,不能贵为国母。恰好,霍光有一小女儿霍成君,年龄适合,尚待嫁。霍光的妻子吴显便亲自谋划,找几个亲信臣工,让他们联络众公卿推荐霍成君为皇后。她的如意算盘是:女儿成了皇后,生子便为太子,以后便是皇帝,可保霍家富贵长久。而众大臣也一致认为霍成君出身高贵,受过良好的教育,是皇后的最佳人选。上官太皇太后是霍成君的姨妈,对立霍成君为皇后也非常同意。大家意见趋同,只差未联名正式向皇帝提出。

  刘病已得知众大臣将推荐霍光女儿为皇后,立即陷入两难的苦恼中,一方面他不肯忘记岳父母及结发妻子对他的恩情;另一方面他担心拒绝霍家这桩婚姻就有可能触怒以霍光为首的一大群有权势的官员,而以自己现在的力量是不足以与之相抗衡的。真的对峙起来,失败的只能是自己,没有一丝侥幸取胜的可能。短命皇帝刘贺的前车之鉴,想起来都让人心惊胆战。

  是夜,刘病已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索性披衣起身,仰望天空。那满天闪烁的星斗,让他想起小时候孤苦无助时,常仰卧野外与星月为伴,向其诉说心中的烦恼。瞬间,往事如潮,汹涌而至,想当初,自己颠沛流离,落魄绝望,为斗米折腰,是许家收留自己,而妻子不嫌落魄,下嫁自己,相濡以沫,痴心相伴……那一幕幕场景清晰而深刻地在脑中闪过,让他肺腑激荡,热泪肆流。他长叹一声,喃言:罢了,罢了。暗下决心:宁弃龙椅,也不能辜负结发妻子的一往情深。

  第二天一大早,汉宣帝刘病已发了一道诏书:我在贫微时曾有一把旧剑,现在我十分想念它,希望众爱卿替我把它找回来。大臣们接诏书感到莫名其妙,仔细推敲明白了这是皇帝不忘旧情的暗示,同时通过此诏感觉出刘病已并非寻常昏庸之辈,有智慧还执着,也为他所显露出人性光泽的一面所打动。大臣们思忖如果再强行推荐霍成君,恐非明智之举,可能会为自己的前途甚至身家性命埋下隐患,于是见风使舵,联合奏请晋封许平君为皇后。

  刘病已正式封许平君为皇后。戴上炫目后冠,披上华丽凤帔的许平君兴高采烈,感恩涕零,更让她感动和欣慰的是从中看出了夫君对她的深情厚意,没有因地位骤变而薄情寡恩。她觉得曾经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在这一刻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她对服侍她的宫女说:就是即刻死了也值了。宫女忙言:娘娘不可说这不吉祥的话。

  按当时朝廷惯例,皇后的父亲应该封为侯爵。刘病已要封岳父许广汉为侯时,却遭到霍光的反对,认为许广汉受过腐刑,不能享受如此尊荣。这是霍光借此事表达了对封后一事的不满。刘病已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也就不再争取,顺从了霍光的意见。

  六 一向自诩忠心耿耿的霍光闻听妻子背着他竟犯下如此大罪,怒发冲冠

  时光如水,哗哗啦啦地十多年就过去了。霍光病故后,宣帝刘病已亲自主持朝政,夙夜在公,励精图治,治国安邦的智慧得以充分体现,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中兴之主,全国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让刘病已时常感到遗憾的是这一切发妻许平君看不到了。绝大多数人取得辉煌成就后都有向亲友,尤其是见证过他落魄时的亲友展示炫耀的心理,正如所言,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无人可展示,即使成就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意义仍然让人觉得寡淡。

  许平君在其当上皇后第三年就在生完孩子后患病暴卒。后来霍光女儿霍成君被送进宫来,封为皇后。霍成君出身豪门,奢侈铺张已成为习惯,侍从、车马、服装华丽盛大,与许平君的俭朴低调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很让刘病已看不惯,更无知心家常话与之交流。

  这时民间风传许平君是被霍家毒死的。这传言也传进刘病已的耳中,但无证据证实,也只能听听而已,可是此事却让皇帝刘病已对霍家有所警惕。霍光虽死但其霍氏家族构成的权势网仍然庞大、坚固,一旦有所企图,皇帝也只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刘病已暗自思忖,此等隐患不可不防,决定开始着手削弱剥夺霍家的权力。数月后,经精心操作,霍氏家族成员虽仍任高官,但已基本不掌握实质权力。

  霍光妻子吴显与儿子霍禹,侄孙霍山、霍云眼睁睁看着权力被一块块蚕食剥夺,很是不安,经常聚在一起唉声叹气。

  这天他们又聚在一起,时任宫廷机要尚书的霍山说:过去所有奏章都要经过我过目,有些攻击我们霍家的奏章,我就把它们压下,没有转呈。现在皇帝采取新方法,只要奏章上注明“亲启密奏”就可不经我手,直接由中书令接收。看样子皇帝对我已经不信任,而且近一时期种种迹象表明,皇帝对我们霍家已有所戒备。我还听到民间流传,说许平君皇后是我们霍家给毒死的,这不是天大的冤枉吗?一定是有人看出我们家有不得势的迹象,开始妖言惑众,栽赃陷害,落井下石。

  霍禹和霍云也说听到了此传言,说许皇后的死和我们家没有关系吧?眼睛一齐看着吴显,希望得到证实。事态发展到这地步,吴显感到恐慌,只好把实情告诉他们,以共同商议对策。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当时吴显对许平君当上皇后一直耿耿于怀,仍贼心不死,千方百计要使她的女儿霍成君当皇后。可皇后正年轻势旺,她就是想破了头,也是无计可施。正当她为此心烦意乱、焦头烂额时,机会的大门在她面前开了一条缝隙。

  许平君怀了身孕,且孕后反应较强烈,身体感到很难受,经多名御医诊治,仍不见轻。许平君想起曾经给她诊治过疾病的女医师淳于衍,觉得她的医术不错,就传旨召她入宫。

  淳于衍一向与吴显关系密切。淳于衍的丈夫是名在宫廷中守门的小官,他对妻子说:你在入宫前最好去霍夫人处辞行,问她有什么需要办理,趁机求她帮忙把我调到又富又肥的安池县当名总管。

  淳于衍依言拜访吴显。吴显怦然心动,认为是天赐良机,不能放过。她将左右遣开,亲切地称呼淳于衍的别名:少夫,你求我的事,我一定照办。可是我也有一事相求,不知你能否答应?

  淳于衍受宠若惊,说:只要我能做到,夫人尽管吩咐,我是万死不辞。

  吴显说:将军一心想使最喜爱的女儿霍成君大富大贵,但这事只有你能成全。

  淳于衍惊愕:我能有什么办法?

  吴显拉着淳于衍的手,说:女人生产如同闯鬼门关,九死一生,这风险人所共知。现皇后就要分娩,如果趁机用毒药致其死亡,是不会有人怀疑的。许平君亡故,小女自然会当上皇后,吃水不忘挖井人,自然会与少夫你同享荣华富贵。

  淳于衍大惊失色,想不到霍夫人竟要她办如此凶险之事,惊魂稍定,嗫嚅道:皇后患病,会有许多医生会诊,且所服汤药都要由宫女先行尝过。我怎么能得手呢?

  吴显说:具体怎么办得到,我也不知,只有靠你细心安排,相机行事。你不要怕,即使有事发生,以将军统领天下的能力,足以保护你,关键在于你是否肯帮忙。

  淳于衍这时发现自己已经骑虎难下,上了贼船。知晓了对方的隐密,就等于给自己脖子上套上了一具沉重的枷锁。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成为帮凶,要么成为对方灭口的对象。她沉思一会儿,说:愿尽全力。

  淳于衍回家后,将一种毒性很强的植物——附子捣碎,偷偷带进长定宫。等到许皇后生完孩子后,淳于衍取出附子,掺到御医制作的药丸里,给许皇后服下。时间不长,毒性发作,许平君呻吟道:我头重脑涨,浑身发麻,这是怎么回事?忽然警觉到:药丸里有没有毒?淳于衍回答:怎么可能有毒。不久,许平君陷入昏迷,气绝身亡。

  淳于衍出宫后马上向吴显报告整个过程。吴显很高兴,叮嘱淳于衍谨慎言行,为避免引起别人注意,没有立刻重赏淳于衍。

  许皇后猝然死亡,在一定范围内引起震动,有人上书控告御医们没有尽力侍奉诊治。刘病已悲伤之余很是恼怒,但他万万没想到皇后是死于谋害。他下令将包括淳于衍在内的御医们全部逮捕关进牢中,追查原因,落实责任。

  吴显这时才深感大难临头,哭着向大将军霍光道出实情,说:我为女儿当皇后的事冲昏了头,不该做出这样事情,可事已至此,唯一办法是不要让调查审讯人员逼迫淳于衍,她一旦如实供述,我们全家就会遭殃。

  一向自诩忠心耿耿的霍光闻听妻子背着他竟犯下如此大罪,怒发冲冠,第一反应就是要亲自揭发检举,但又一转念,吴显毕竟是自己的妻子,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女儿,深究起来自己及霍家也难免受到株连,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将此事隐瞒为上策。于是主动过问此案的审理情况,将淳于衍释放出狱。

  霍禹、霍山、霍云得知许平君死亡真相,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缓过神来。霍山说:我说皇帝怎么忽然将霍家子弟或剥权架空,或贬逐外郡,原来是因为这个缘故。霍禹说:此事非同小可,一旦皇帝掌握了真凭实据,那便是杀身灭族之祸。我们同是一棵树上的树叶,一根绳上的蚂蚱,一旦有事,便是唇亡齿寒,谁也脱不了干系,只有同心协力,方能拯救霍家危难。大家点头称是,开始谋划阴谋。虽未谋划出具体方案,但叛逆的种子已根植内心深处。

  霍云的舅舅李竟,有一位铁杆密友张赦,看出霍家的衰退和对皇帝的不满,对李竟说:重振权威也很简单,请太夫人跟上官太后说一声,先杀掉现在当权的宰相和平恩侯,然后叫皇帝让位,使霍家重新掌权。此事被寄住在霍家的张章偶然听到,马上进行告发。负责长安治安的官员很快逮捕了张赦,并准备深查。刘病已下令:不再追究。

  可是此事的发生却加剧了霍山等人的恐惧,商议说:皇帝看在上官太后面子上没有扩大深究,但猜疑已经埋在心里,早晚会寻机爆发,那时霍家就会全族覆灭。与其等待宰割,不如先行下手。他们密谋出一个方案:由上官太后出面宴请刘病已的外祖母王媪,召唤宰相、平恩侯作陪,在酒席上,由范明友宣称奉上官太后之命将二人当场处决,然后趁势将刘病已罢黜,拥立霍禹当皇帝。

  方案已定,在等待时机实施时,阴谋泄露。霍云、霍山、范明友自杀。吴显、霍禹被捕,霍禹被腰斩,吴显等人全部被押赴街头斩首。这场谋反巨案,牵连数十家,全部被诛杀。

  这时有人揭发,在立刘爽为皇太子时,吴显暴跳如雷,急火攻心,以致大口吐血,声嘶力竭地嚷道:刘爽是皇上平民时生的儿子,怎么有资格当太子,将来我的女儿生了儿子,难道只能当王?于是教唆女儿霍成君皇后毒杀刘爽。霍成君依计行事,几次召唤刘爽到皇后宫,喂他糖果点心之类食物。可是刘爽的乳娘和保姆非常机警,凡刘爽吃的东西一定要先行尝过,以致霍成君一直没有机会下手。

  于是,皇后霍成君被罢黜,囚禁昭台宫。

  霍家覆灭,使人想起在其不可一世时,茂陵的徐福就说过,霍家当权太久,富贵已到满盈程度。他举例说,霍家奴仆与御使大夫奴仆因驾车争道发生矛盾,霍家奴仆闯进御史府大声辱骂,还要踹开御史寝房,值班官不知如何阻挡,只好下跪求情,霍家奴仆才得意洋洋谩骂而去。徐福说,奴仆都如此骄奢蛮横,可见其家已张扬到了顶峰,不久就会转衰而亡。

  果然,正应了水满则溢、月盈而亏的道理。

  七 古人说,有阴德的人,会在有生之年受到回报留传后世

  刘病已在继位后,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报恩行动,对凡于他当皇帝有帮助的霍光、张贺等人都加官进爵,甚至连他们的子孙都大加封赏。尤其对霍光一家更是遍施恩惠,即使是霍光病故后,刘病已还亲自到灵堂祭奠,赏赐棺木葬器,跟皇帝御用的一样,征调人员给霍光修起高陵,并设置三百户人家专门负责墓园的洒扫祭祀和管理。

  可是他对无论是在其幼年有抚育之恩,还是在其当皇帝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丙吉的功劳了解得不周详,以为丙吉仅有跟随拥护的功劳,依惯例晋封“关内侯”,只给了个资格名誉罢了。

  丙吉为人敦厚,做善事不求回报,十多年来一直不肯向皇帝表白邀功,依旧勤恳工作,恪尽职守,无怨无悔。对自己曾保护抚育皇帝的恩情更是只字不提,以致朝廷中没有人知道他的传奇功劳。以前做过丙吉下属的伍尊,知晓丙吉抚养刘病已过程,曾劝他向皇帝请功,被丙吉谢绝,并叮嘱其不可向别人提起。

  按丙吉的想法,他的事迹会随时间推移,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想不到偶然发生一事,令他的功劳大白于天下,正可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有名叫则的犯了罪的宫女,想得到宽大与富足,上书说:自己当年曾有保护养育皇帝的功劳。汉宣帝闻知,下诏命负责相关事宜官员掖庭令调查此事。宫女则说:此事的详情丙吉都知道。掖庭令就把则带到丙吉府中,当面求证此宫女说的是否属实。虽已过多年,丙吉还是认出了此宫女,但马上指着她斥责说:当年是让你照顾过皇曾孙,可是你不尽心喂养,我还因此用鞭子抽打过你,你现在还有什么脸面向皇帝邀功?如果说到功劳,只有渭城的胡组、淮阳的郭征卿才是对皇帝有恩的人。这时,丙吉才把这两个乳母在狱中共同抚养皇曾孙的悉心与艰难一一道来。

  刘病已得报,非常惊讶,急忙下诏寻访胡组、郭征卿,查询的结果是二人早已去世。刘病已下令,重赏其子孙,就连宫女则也得到了十万赏赐,并赦免她的刑罚,恢复平民身份。

  此事让刘病已对自己更早的身世充满好奇,决定亲自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一幕幕有关他童年的场景逐一再现,那真是噩梦般惊心动魄的画面啊。他时而热泪盈眶,时而唏嘘感叹,他认为自己能活下来简直就是个奇迹,他这时才发现丙吉竟然对自己有那么重的恩情,如果不是丙吉悉心呵护照料,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在监狱那么恶劣的环境里是根本不可能生存下来,而且那时他又孱弱多病,数次病危,是丙吉及时命狱医全力诊治,才将他从阎王爷手中抢回。他婴儿时就被扔进监狱,知道他名字的人已经全部被杀,病已这名字也是丙吉根据他当时的身体状态所取(汉宣帝名刘询),寓意为疾病全好了,再也不染病了。

  更让刘病已感到震撼的是,自己登基十多年了,丙吉对自己的大恩大德竟从未透露过一丝一毫,如不是宫女则上书求报,自己还一无所知,这等高贵品德让他从内心深处萌发敬佩。

  汉宣帝刘病已下诏封赏所有对他小时有照顾恩情的人,或升官加俸,或赏赐田亩住宅,按当时尽心程度逐一回报。封丙吉为博阳侯,升任宰相。临加封时,丙吉正患重病卧床。宣帝担心他一病不起,得不到自己的回报,准备派人将印信送到他病榻前,希望他能在生前受封。太傅夏侯胜说:皇上不必着急,一切都来得及。古人说,有阴德的人,会在有生之年受到回报,留传后世。丙吉还没有得到回报,所以虽然病重,但不会死亡。

  不久,丙吉果然痊愈。

  文/于春榉 插图/王明浩 责任/编辑成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