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拐点处的那篇文章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四人帮,三中全会,胡耀邦
  • 发布时间:2013-12-22 15:26

  2013年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公开发表35周年,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回首过去经历的曲折,是对今天发展最好的借鉴。

  1977年,整个中国依然沉浸在粉碎“四人帮”的喜悦之中,然而当时的中国仍然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政治形势:党内个人崇拜依旧盛行,大量历史冤假错案未得到清理和平反,1976年人民群众自发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的行动依然被定为“反革命事件”;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种背景下,令人胆寒的“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横空出世。中国的未来一下子又被推到了生死攸关的抉择关头。

  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后不久,邓小平对前来看望他的中央办公厅的负责人说:“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是”,不但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1976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此后,聂荣臻、徐向前、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纷纷撰文响应邓小平的主张,强调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毛泽东思想。

  此时,全党都在思索如何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迷障,一向求真务实的胡耀邦走在了最前沿。

  1977年3月,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央党校副校长。之后,胡耀邦开始着手解决中央党校的“文革”遗留问题。为澄清思想理论上的混乱,胡耀邦亲自指导创办了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这是“文革”后党内拨乱反正最早的理论发端。在胡耀邦的指导下,《理论动态》的文风短小精悍,力求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平反冤假错案的言论、生产目的的讨论,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都引起广大党员、干部内心的极大共鸣。《理论动态》也成为思想“前卫”,备受中央高层领导干部关注的刊物。

  1978年,由胡耀邦亲自审定,经过多人反复修改,定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于5月10日最先刊登在第60期《理论动态》上。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此文,并由新华社立即向全国播发。尽管文章所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批判的锋芒直指“两个凡是”,这在当时来说,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发表就引起了中央一些负责人和主管意识形态的领导的严重不满,并由此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邓小平、罗瑞卿、陈云等人的有力支持下,讨论逐渐展开,到1978年10月,一场顺应时代发展、反映党心民意的大讨论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在处于徘徊和迷茫之中的中国吹响了思想大解放的号角。

  今天,我们要了解拨乱反正的起步,了解改革开放的发端,都必然要了解那篇文章以及那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后来成为《理论动态》编辑部主任、主编的沈宝祥说,胡耀邦是这场大讨论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邓小平是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最高领导者,《理论动态》是这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最忠诚的先行者、拓荒者。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注定成为影响中国历史拐点的一篇浓墨重彩的文章。

  齐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