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才有成功的奶酪?

  • 来源:文苑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3-04 09:11
  ▲▲融合并不是庸俗的妥协,而是一种智慧,是少走弯路。

  一位大学生给我来信说,因为感觉在当地没有好的就业机会,毕业时就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想办法进入机关单位,成了西部志愿者。现在服务期限快到了,面临考公务员。能不能考上,没有把握,心里十分焦虑。

  这位年轻人的信很长,全部是讲述他的困惑,而他的困惑归结起来,我认为是选择的困惑。这样的困惑其实不只年轻人有,年龄大一些的人也时时面临着选择。做这件事还是做那件事,这个职业好还是那个职业好。这种工作挣钱多,但压力大,那种工作相对轻松有时间陪伴家人,但收入少,等等。

  这位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放弃专业进入政府部门,是他当时的一种选择。理由是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对于注重亲情的人来说,这有相当的说服力。

  然而,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条路能走多久?当下想当公务员的人很多,这条路已经挤满了年轻人,在公务员这个职场上,他有足够的优势吗?

  而如果考不上公务员,他又不想去沿海打工。

  他征求我的意见,我其实很难发表意见。帮助一个人做出选择,必须清楚他生活的全部处境,包括他面对的所有机会。还需要了解相对于他将进行的选择,他有哪些优势,有哪些特点。而这,仅仅凭一封信是不能把握的。

  但有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谈到离开校园后的生活,觉得自己和社会格格不入。其实,无论是做公务员还是做其他,与社会的融合是必要的。所谓融合并不是庸俗的妥协,而是一种智慧,是少走弯路。

  一个人有幻想并没有错,美丽的幻想可以帮助人超越苦难,幻想也可以成为战胜挫折的动力。如果将幻想做一点轻微的调整,说成“理想”,那么我以为,没有理想的人生充其量只能算“活着”。理想恰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值得骄傲的特质。

  当然,实现理想的路可能充满荆棘。但对于不甘于平庸的人来说,准备吃苦并不是太高的要求。这样的道理一般人都懂,这个年轻人目前更需要的是在社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自信。十几年苦读取得的专业成绩对他而言,是面对社会竞争的人生资本,丢掉不仅可惜,而且很不明智。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自然应当将已有的文化知识资源考虑其中,这样才聪明,也才合算。

  智慧可以帮助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祝愿他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的奶酪。■

  ·链接·

  啃老族,又称尼特族,最早出现在英国。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也不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

  啃老族的心态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大学毕业人数逐渐增加,因为拥有高学历,使他们不愿意从事薪资较低的工作。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代部分被称为“草莓族”的青年吃不了苦,要求工作轻松且钱多,太辛劳的工作不愿去从事,于是就呈现空等状态,不工作也不读书。

  几类啃老族

  ☆大学毕业生,因就业挑剔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创业幻想型”青年,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却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不成功,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

  ☆频繁跳槽的人,最后找不到工作,靠父母养活着。

  ☆下岗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紧张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就离职。

  ☆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的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待在家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