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谷——红宝石的眼泪
- 来源:海外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抹谷,红宝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15 14:16
抹谷小镇隶属曼德勒市,位于缅甸北部。在抹谷附近的密林中,蕴藏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红宝石矿脉。红宝石已经成为抹谷小镇的代名词,也因为它,抹谷成了许多当地居民以及外来开采者梦开始的地方……
费欧熟练地把桶浸入泥黄色的河水中,从早晨到现在,这个动作他已经重复了不下一百遍了。在烈日的暴晒下,小男孩安静地蹲在桶旁,用手翻着桶里的沙砾,希望能从中挑出一些值钱的石头。突然,费欧翻到了一块小石头,在阳光下泛着红光,这就是尖晶石。几年前,这种石头还没有什么价值,但现在却成了很多欧洲与亚洲顾客追捧的对象。小男孩把它从沙砾中刨了出来,对着太阳仔细观察了一番,然后将它藏在了舌头下面,这是保护尖晶石最好的方法。这个上午,费欧已经找到5颗尖晶石了。“如果运气好的话,这些尖晶石能卖2到3美元。我坚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变得很富有,再也不用天天弯着腰在河里淘石头。”费欧今年13岁,此时周围还有十几个和他差不多大的男孩也在这条河里淘石头。费欧只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在这些沙砾中找到一颗泛着血红色的石头——“鸽血红”宝石,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被称为“红宝石之乡”的抹谷镇位于缅甸北部,隶属于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周围都是小山和丛林。这里有一个山谷,外来的探险家和记者为其取名为“Mogok”(抹谷)。在那里,蕴藏着世界上最珍贵的红宝石。传说中一位天使路过这里的丛林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块闪闪发光的石头,石头的颜色看上去既像火又像血,天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将它带到了他在山顶的住处。后来人们在山顶上找到了这块石头,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枚红宝石问世了。拥有得天独厚地理优势的抹谷,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红宝石工厂”。
这些矿脉占地约30万平方公里,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是它们形成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模拟一下这些矿脉的形成过程:首先,我们将一定量的盐、金属铝以及硫酸盐一同倒入一个大理石容器中,接着,将容器加热到600℃,再向其中加入微量的钒、钛以及铬,最后让其沉淀大约4000万年的时间……等到完全冷却之后,这些混合物就会开始结晶,这种颜色十分特别的宝石就这样慢慢成型了。它的红是如此的纯,如此的深,所以几千年来,不同时代的宝石爱好者都会为之疯狂。
抹谷的矿脉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的一处红宝石矿脉,几年前,人们通过解析卢浮宫展出的一座公元前3世纪美索不达米亚塑像便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专家们注意到,这座塑像的眼睛在经过几千年大自然的锤炼后仍能如此完整透亮,一定不是一般的石头。通过研究,他们一致认为塑像的两颗眼睛就是用红宝石做的,而这两颗红宝石的产地正是缅甸抹谷。在缅甸,对于抹谷红宝石的记载最早要追溯到15世纪。当时,几个被缅甸国王驱逐出境的强盗在途经一片丛林时发现了几颗闪闪发光的石头,他们决定把这几块石头当作礼物献给国王,以求得国王的宽恕。国王对他们呈上来的这几块石头赞不绝口,立马赦免了他们所有的罪行。没过多久,国王派了一批人去那片丛林中寻找更多的红宝石,结果就发现了抹谷的红宝石矿脉。之后的几个世纪,每一任缅甸国王都会派重兵看守这里的矿脉。
1885年,英国军队横扫缅甸,沿着伊洛瓦底江一路溯流而上,抹谷镇便成了英国皇室的殖民区。后来,世界各地的探险家蜂拥而至,抹谷再也不是缅甸国王的专属区。直到1948年,缅甸独立,政府决定将抹谷矿脉国有化,抹谷镇的居民从此失去了开采与贩卖红宝石的权利。上世纪90年代,一小撮与缅甸政界人物相交甚好的富商获得了抹谷矿脉的开采权。今天,人们口中的“红宝石国王”就是他们。
天刚亮时,抹谷镇一片宁静。一位老大爷坐在自家门口,抽着一种叫做“deroot”的本地香烟。往远处望去,连绵的山峰好似在绯红的天空下摇曳摆动。在山脚下还能看到许多轮廓清晰的小点儿,那是一台台挖掘机。它们没日没夜地工作着,丝毫不因破坏了环境而感到内疚与自责。在抹谷,每一座山、每一处矿洞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比如我们看到的这座光秃秃的山,它就是属于奈温吞将军的。奈温吞是缅甸巴奥解放军的前任领导人,长久以来,该组织一直与政府军冲突不断。十年前,巴奥解放军同意与政府签订停火协议,作为奖励,政府将抹谷的一处矿脉的开采权赠予了奈温吞将军。奈温吞先是自己开采了一段时间,在捞得了他红宝石生涯的第一桶金之后,他用这些钱买了几台挖掘机并雇了工人为他工作。如今,他创立的“红石龙珠宝”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他不但经营宝石和玉石,同时还涉足饭店、建筑以及旅游等行业。
拥有抹谷矿脉开采权的这些人都很多疑,他们绝不会轻易让陌生人接近他们的矿脉。“他们担心陌生人会阻碍他们疯狂开采的脚步。”当地的一位政府官员透露道,“开采工作需要大量的水,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这里事故频发,但却没人愿意站出来说点什么。外人想要到矿脉去看一看几乎是不开采:在矿洞深处,一个工人准备取下装满矿石的桶。筛选:工人在选出那些值得打磨的矿石。可能的事情,除非能拿到政府签发的许可证。但这些矿场主与政府都有着密切的来往,和政府相当于合资经营,所以想进去还是得矿场主点头才行。在这里,没有人敢跟政府对着干。”
在当地矿产部盖了几个戳后,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开车前往布隆吉,布隆吉是抹谷西面的一个小村庄,有大约2000名村民。村里的屋子全是由木头搭成的,十分简陋,水泥路也铺得很粗糙。在路边的遮阳伞下,一位穿着当地特色服饰“龙衣”的男人正在叫卖他的东西:蔬菜、水果、鱼。他的身后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矿场入口”四个大字。果然,光靠一张盖了戳的凭证是没用的,负责这个矿场的工头就是不肯放我们进去。后来,可能因为我们是外国人,也可能看我们确实没有恶意,在一番软磨硬泡后,他最终还是带我们进去了。矿洞的入口很大,从洞口到矿脉的路大概有几百米,越往里走路越越窄,洞顶也越来越低。这里的湿度非常大,没进来多久就感觉身上已经黏黏的了,很不舒服。在这样的环境里,200多名工人不分昼夜地为矿场主开采着矿。在一条羊肠小道里,3名工人挤在一个竹子做的脚手架上,感觉他们只要稍微一用力,脚手架就会散架。他们中的一个人胳膊下面还夹着一把采石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深色的岩层,”工头解释道,“很多时候,我们能在岩石的褶缝中找到红宝石矿脉。”矿洞里扬起的尘土让我几近窒息,可工人们却没有一个带防尘面具。他们每天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十个小时,换来每月80欧元的薪水。工人们挖到矿石后会立即运送出矿洞,洞外有专人负责将矿石捣碎。这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也许一颗价值连城的红宝石就藏在这些大块矿石里面。
按政府的要求,在抹谷开采到的优质红宝石必须要经政府的手,运往仰光统一进行交易。可这些开采者心里都很明白,如果淘到了特别值钱、特别珍贵的红宝石,那些政府高官会将其半途拦下,随便找个理由没收充公。所以,开采者们大多数都被迫走上了非法开采的道路,他们找到高品质的红宝石后,会将其直接运往泰国和香港市场。据统计,有90%左右的红宝石交易都已脱离了官方渠道。
抹谷每年都会出产1到2颗10克拉左右品质极佳的红宝石,每当这个时候,红宝石市场便会沸腾起来。一颗高品质的10克拉红宝石市场价在300万到400万美元之间!“挖宝石就像买彩票一样,”安索奥解释道,“如果能挖到一颗品质优良的红宝石,那么这辈子就不用为钱发愁了。”2007年时,安索奥曾很幸运地挖到过一颗品质极好的红宝石,可政府却将这颗宝石没收充公。在这里,发家致富或者一夜之间变得穷困潦倒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重点是谁能巴结到上层阶级,简单地说就是靠“关系”。安索奥的红宝石虽然被政府掠夺走了,但他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他用所有积蓄又重新买了一块地。这是一种赌博的行为,所幸这块地后来被证实是一块宝地。去年,他在这块地里挖得了一颗35克拉的红宝石!出于对我们的信任,安索奥大方地向我们展示了一颗“鸽血红”宝石。它被放在一个精致的银托盘上,在灯光下闪闪发光。我们都被这颗“鸽血红”迷住了,它是那样的纯净、饱和与明亮,它的红是那样的鲜艳热烈。“鸽血红”宝石是红宝石中颜色最纯正的,没有任何瑕疵。这样一颗“鸽血红”至少值50万美元。
这样的宝藏本属于抹谷镇的居民,可如今他们连红宝石的影子也见不到。“最近这几年一切都变了!”拉茂感慨道。拉茂是当地一位很有威望的老人,他在抹谷镇开了一家小咖啡馆。半个世纪之前,拉茂就已经来抹谷寻宝了。“在抹谷的红宝石矿脉没有国有化之前,这里的红宝石市场十分蓬勃,每天都会有人带着新出炉的红宝石在这里叫卖。后来,国家将这些矿脉收为己有,这里的红宝石市场遭受重创。如今,私人企业占领了抹谷镇,他们买走了绝大多数的开采权,挖到红宝石后,他们从来不会在当地进行交易。就这样,抹谷的红宝石市场走到了末路。”
岳乐吉住在镇中心一个漂亮的小木屋里,他是一名红宝石工匠。“我已经很久没有打磨过大一点的矿石了。”红宝石之乡的宝石工匠却连好一点的宝石都看不到,岳乐吉觉得很悲哀。岳乐吉一边说,一边踩着一种像踏板一样的装置,他一踩,面前的铁盘就会动起来,然后他把红宝石放在上面进行打磨。他家墙上挂着一幅照片,照片里的男人穿着一身西服,是岳乐吉的父亲。照片的旁边还挂着一个铁牌子,“多亏了这个执照,我的父亲才能在这里挖宝石。政府后来强迫他交出他手上所有的红宝石。我父亲大部分的朋友都选择了跑路,带着红宝石逃去国外,这一待就是二三十年,直到感觉没有问题了才重回缅甸。如今,他们都去了仰光,住在豪宅里,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而那些当时留在抹谷的人现在却一贫如洗。这些人中有的成了给别人挖矿的工人,剩下的人靠卖一些二等红宝石勉强过日子。”
在矿洞入口,一位姓李的老人叫住了我们,“想买些纪念品吗?”老人一边说,一边向我们展示着他的宝贝:尖晶石、蓝宝石、锆石和黄玉。“我还有些红宝石,你们想要吗?”他抿了抿嘴,又从兜里掏出一个手绢,里面包着一粒粒很小的红宝石。他的周围还有几处摊位,小贩们说进驻抹谷的企业已经彻底毁了抹谷的红宝石市场。“这些贪婪的老板想独占抹谷矿脉这块大面包,连面包屑都不留给我们。”年轻人都去了几公里外中国人的金矿工作,当地政府对这种人口外流的行为十分担心,已经有了关于重振抹谷的初步想法,大致内容就是允许抹谷镇本地居民租赁1公顷的矿脉地,时限为3年,这3年期间,居民可以对挖到的任何宝石进行自由买卖。在将近半个世纪之后,矿脉的开采权是不是真的能重新回到居民手中?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计划。”姚塞特说,他是抹谷镇的一个传奇人物。上世纪90年代,这位狂热的基督徒是抹谷权力最大的人,他曾斥资百万为他的工人们建了一栋宿舍楼,每个房间都有独立卫浴。但他的成功却引起了周围人的嫉妒,1999年,姚塞特被捕了。有人说他被捕是因为走私珍贵木材,还有人说是因为他太蛮横,惹怒了其他红宝石矿场主,这些矿场主中有的人政府背景很硬,于是姚塞特就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关了监狱,在铁栅栏的那一边一待就是12年。
2011年年底,姚塞特刑满出狱,他给自己订了许多计划。“我坚信抹谷还有很多品质更好的红宝石没有被挖掘出来,而且我知道它们藏在哪儿!”姚塞特自信地说,“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都是在镇周围挖啊挖啊,而真正的大型矿脉其实就在村民屋子下面。这一点英国人要比我更清楚,英国殖民那会儿,他们就一直想将村民赶到其他地方去,然后在他们的屋子下找红宝石矿脉。”
欧洲一些对抹谷有深入研究的地理学家认为姚塞特的观点很可能是正确的,这也许是拯救抹谷红宝石市场的一个突破口。可抹谷镇的居民该怎么办?他们会不会被眼红的政府赶出自己的家园?想让那些在抹谷拥有开采权的大老板与居民分享他们的矿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抹谷红宝石市场的振兴之路还很漫长……
夏尔·阿凯/文
柳杨/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