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闲逛。
到西班牙一下飞机,就见到路牌有“欢迎”的中文字。心中一阵窃喜,来西班牙旅游的中国人多了?西班牙官方为了便利中国人,于是路牌上有了中文?
欣欣然在路牌前留个影,为我的祖国骄傲。
马德里,街头的路牌是西班牙文、英文、中文,如市中心的“王立剧场”。后来,见到更多的路牌中文日文混写,才明白“王立剧场”路牌上不是中文,是日文,“王立剧场”四个字,正巧中文日文一模一样。
我把日文当中文!
一番自豪之后,有点儿尴尬:海外鲜见中国字,长使英雄泪满襟。
游览“王室方济各会修道院”,西班牙解说员分手时恭敬地对我说:“沙又拉拉!”
他把中国人当日本人!
“请不要‘沙又拉拉!’我不是日本人,我是中国人。请说:‘再见!’”
无独有偶,在法国参观意大利风格的王宫,主人为参观者配备翻译解说器,有英语的有日语的,就是没有汉语的。看着日本人手持日语翻译解说器,有滋有味地参观,而中国人却有如瞎子看十样锦,一知半解地浏览,很是不平。于是,我在留言簿上写道:“多美的王宫,可惜没有汉语翻译解说器!”
同行的女儿调侃:“爸爸怎么看怎么像日本人!”
我回首看看街头的日本人,他们没有我高大英俊。
不过,平心而论,日本人有日本特有的气质。
为检验我们的判断,每每见到东方人,我们就猜测:“这是日本人!”对的。“这是中国人!”对的。十有八九猜得都对。
为什么能看得出?
中国人在中国看不出什么,在海外就看得出许多不雅,是因为没有比照,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公共场合,中国人,日本人,一般是(我说的是一般):
中国人嗓门大,唧唧喳喳,日本人声音小,叽里呱啦;
中国人躁动,日本人内敛;
中国人肢体动作幅度大,日本肢体动作幅度小;
中国人逛便宜店,日本人逛高档店;
中国人走路一大片,日本人走路一条线;
中国人挡在路中间说话,日本人让在路边说话;
中国人几分大大咧咧,日本人几分沉稳狡黠;
中国人有四个,就打扑克,日本人有四个,各做各的;
中国人的腰是僵硬的,日本人的腰是谦恭的;
中国人吃饭大口咂,日本人吃饭小嘴抿;
中国人不小心碰了别人一下,像是应该的,扬长而去;日本人不小心碰了别人一下,立马道歉……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别把礼仪搁在嘴皮子上。
离开西班牙登机,我又来到“欢迎”路牌前。此时心中则平添了一丝惆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