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跌下神坛

  • 来源:中国连锁
  • 关键字:外资餐饮,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
  • 发布时间:2014-09-11 15:25

  外资餐饮或食品企业往往给公众留下技术先进、标准完善、管理到位的印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但现在一些企业的所作所为,正在让这种信任消失。

  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外资企业往往给公众留下技术先进、标准完善、管理到位的印象,大部分外企也因为自身的出色表现赢得信任,获得丰厚回报。

  7月20日,福喜被媒体曝光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其加工后的问题食品被出售给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知名快餐企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连锁反应,洋品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消费者失去信心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消费者对于洋快餐,有着不同寻常的宽容和盲从。

  一方面,这源自于洋快餐快速的生产方式、不同寻常的口感以及整洁优雅的就餐环境;另一方面,在食品安全环境堪忧的中国市场,麦当劳等洋快餐作为饮食服务企业的质量标杆,缺乏可替代性,消费者会想,麦当劳虽然有不合格之处,但其他饭店可能更差。

  一个例证就是201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麦当劳北京三里屯店不按规定时间处理产品后,48.2%的网友仍表示继续支持麦当劳,认为“这根本不算问题”。

  但这次,对于洋快餐的迷信正在被彻底破除。洋快餐光环褪去,使人不得不反思监管者的责任无可推卸。

  受福喜事件的影响,目前国内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多家洋快餐出现销量下滑。百胜集团7月30日表示,福喜事件在过去10天已经对肯德基和必胜客餐厅的销售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百胜集团,财报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结束,百胜中国共有6387间餐厅,其中4600家为肯德基连锁餐厅,它们在2013年贡献了百胜公司总运营净利的35%。而在“臭肉门”后,中国的肯德基和必胜客餐厅在过去十天都遭遇了“明显负面的”同店销售额冲击。财报指出,“如果对销售的巨大影响持续下去,那么,将对百胜集团全年每股盈利产生实质影响。”

  由于此丑闻负面影响前所未有,不仅冲击中国市场,还波及日本及其他特定市场上的连锁餐厅,麦当劳因此在周一发布预警,称公司可能会下调全年销售额预期,原因是自该公司在不到两个星期以前公布季度财报以来,多种负面因素已经变得更加恶化。

  麦当劳还表示,受影响的市场在该公司的总营收中所占比重大约为10%左右,并称其正致力于恢复受影响市场上的消费者信任和信心。

  然而,对于这些,饱受了一次次“食品安全门”折磨的中国消费者并不买账。

  一位洋快餐加盟商对记者表示,他所经营的餐厅近期每天的营业额下降30%左右。在他看来,在食品安全事件中,比食品断供更可怕的,是公众的信心受损,快餐企业受消费者信心不足的冲击十分明显。从以往的情况看,每次爆发食品安全事件后半年左右,快餐企业的营业额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没有完善制度支撑的觉悟和品牌都是不靠谱的。无论它来自哪里。”有关专家认为,福喜丑闻进一步剥去了在华跨国企业身上的道德、责任、信任标签,成为推动制度尤其是法治完善的生动标本。这一迷信的彻底破除,对于从根本上维护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加盟商打退堂鼓

  上海福喜事件对麦当劳等连锁企业的特许经营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据了解,上海一批特许经营商即将接手麦当劳门店,但随着福喜事件的爆发,一些特许经营商开始打退堂鼓。

  实际上,麦当劳开放加盟也是迫不得已。2013年在禽流感等诸多因素下,麦当劳业绩表现不佳,因此麦当劳选择以放开特许经营来进一步扩大其竞争实力。今年年初,提速扩张的麦当劳还提出年内新增300家店的扩张计划。

  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快餐行业的市场环境已今非昔比,而肯德基、德克士等扩张的步伐也一再提速。“特许经营是餐饮连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利器,开放特许经营也是麦当劳扩张中国市场的唯一选择。”中国烹饪协会秘书长边疆说。

  “如果不是上海福喜事件曝光,麦当劳在中国市场上的特许经营业务将更进一步在其他省市放开。”此前,麦当劳大中华区总裁曾启山明确表示,未来两年,麦当劳特许经营比例将实现翻番,且向特许经营人开放一线市场。

  如今福喜事件正不断发酵,即将接手麦当劳门店的加盟商们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一位上海麦当劳门店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日来门店人流日益低迷,由于新的供应商还没有确定,生意愈加冷清。与此同时,这名负责人还称,麦当劳直营店和即将于一个月后交给加盟商的门店同样都遭受了冲击。

  对于之前有媒体报道,上海地区暂时还未有加盟商接手一事,麦当劳中国公关部负责人卢依娜告诉记者,由于上海地区的加盟于去年年底放开,加盟商有9~10个月的培训期,目前暂没有签约一家特许经营店。

  据麦当劳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对即将接手麦当劳门店的加盟商而言,做麦当劳的加盟商不只需要付出资金,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福喜事件爆发确实对其打击挺大。

  “如把吓退意向特许经营商的因素考虑进去的话,福喜事件对麦当劳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麦当劳的特许经营扩张之路本就走得相当谨慎,如今恐怕将更畏首畏尾。”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常务主任李维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是非不断的背后,如今麦当劳不仅有加盟的“烦恼”,还有全年销售计划泡汤的尴尬。麦当劳方面表示,在负面事件影响下,麦当劳对业绩已不再乐观。麦当劳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季度文件中称,由于OSI集团在中国市场上遭遇的问题,公司的业绩预期面临压力。

  “如今福喜事件对麦当劳的品牌、业绩和产品供应冲击严重,或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因此会降低特许经营商的投资积极性,麦当劳在特许经营方面业务的发展步伐肯定会减缓。”李维华表示。

  退市呼声很高

  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消费者都希望对涉事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但这一次,呼声更高度是“严重违者规应退市”。

  国家食药总局在福喜事发后,7月21日晚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上海福喜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封存所有原料和产品,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二是对福喜在河北、山东、河南、广东、云南等地投资设立的所有食品生产企业立即开展全面彻查,严密排查企业原辅料购入和使用、生产过程控制、产品销售记录等,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三是对使用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的餐饮服务单位责令立即停止销售。

  7月23日,上海福喜公司负责人、质量经理等5名涉案人员被依法刑事拘留。上海市公安局和市食药监局表示,对违反食品安全予以“零容忍”,对违反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将依法严惩,一追到底。

  记者注意到,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23日初次审议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简称《草案》)。7月2日,该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截止日期为7月31日。而上海福喜事件正好此时发生。

  按照《草案》中的规定,福喜事件的最严处罚就是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但并没有企业退出的任何条文。

  “好的企业不是政府监管出来,而是自己有要求、有上进、有严格的标准。”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对于食品、药品来说,生产企业应该承担无限责任,而不是目前所谓的第一责任人的概念;而政府部门负责出事后的迅速处理。“靠监管部门日常抽检、监管,人力、财力等方面都不可能完全杜绝。”

  “很多食品企业靠违法行为获利丰厚,罚款只占非法获利的一小部分,无法起到威慑作用。严重违法的企业,不应该让它继续留在食品领域,应当一票否决。”业内人士指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