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1.5线过渡型城市”,即介于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之间,在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成熟度与活跃性方面领跑于中国新兴城市50强的城市。
近年来,传统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的佼佼者之间的界限逐渐在弥合。在这个城市格局变化中,仲量联行就调整了对二三线城市的分级,其中新提出1.5线过渡型城市,分别是成都、重庆、沈阳、杭州、天津、大连、武汉、苏州和南京。
所谓“1.5线过渡型城市”,即介于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之间,在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成熟度与活跃性方面领跑于中国新兴城市50强的城市。这种类型的新兴城市发展潜力巨大,其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竞争力差距在逐渐缩小,而相比于其他二三线城市,它们却是脱颖而出并快速发展迈向成熟。
其实,一个数据也可以侧面反映成都与一线城市的接近度。2013年“双十一”淘宝网购全国前10名城市中,成都以8.14亿元列第六位,并居中西部城 市第一位,与第五位的广州(8.29亿元)相差并不大,重庆和武汉也紧随其后。咨询巨头尼尔森在其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调查中,甚至将成都与北京、上海和广州 并列为一线城市。
成都等城市的经济总量也在不断提升。2012年成都市实现GDP813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并超越杭州由上年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在全国城市排位中则晋升到第八位。武汉紧随成都之后,在全国城市GDP排名第九位,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位。
戴德梁行成都公司总经理巫保民在全国多个城市工作过,2012年年初来到成都。他对记者谈及自己的直观感受:全球五星级酒店都到成都来了,购物中心也多了,港资房地产商也全部进来了,商业地产供应量全国第一,其形势类似当年的陆家嘴。
巫保民表示,成都的消费习惯比较超前,容易接受新事物,商业发展比二线城市要快、要好,产业发展比较均衡,同时人才聚集,海归、去沿海的创业者及大专院校毕业生都愿意回到成都。
巫保民称,北上广属于成熟型城市,主要是优化更新;而成都、重庆和苏州等城市属于成长型城市。而美国《福布斯》杂志2010年发布研究报告,把中国的成都、重庆、苏州和南京在内的19个全球新兴城市列为“未来10年发展最快城市”。
在向一线逼近的这些城市中,并不止成都一个,列入仲量联行1.5线城市的就有9个,进入 “新一线城市”名单的也有15个。
比如,2012年成都超越杭州,由上年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武汉紧随其后,两地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
而成功在副省级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上晋位后,四川省对成都市提出的要求是“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进一步提质升位”。成都也把“由副省级城 市第二方阵向第一方阵跨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武汉也明确提出争取进入副省级城市前三名。在仲量联行的1.5线城市名单中,从经济总量指标上来看,成都 和武汉、杭州、大连、南京都比较接近。
不容忽视的是,这些城市与第一方阵城市还有一定距离,同时这些城市与“北上广”之间的关系也不仅在于经济总量。戴宾认为,在我国,国家级城市包括两类,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心城市;二是在大区域范围内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未来的中国,可能是由若干在全国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或 在大区域范围内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所构成。
戴宾表示,成都、武汉等要成为国家级城市的条件是成为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即武汉要成为我国中部的中心城市,成都要成为西部的中心城市,这种大区域中心城市不是之一,而是唯一,即西部的中心城市就是成都,中部的中心城市就是武汉。
文 | 易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