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管理软件:依靠行业并购难以长大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管理,软件,行业,并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5-14 13:50
本报记者 陈淑娟
上周,国内管理软件厂商接连发生了两起并购。首先是1月21日用友集团旗下公司用友华表宣布斥资3000万元收购商业智能软件供应商广州尚南科技有限公司,次日,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并购国内房地产行业专业软件厂商——深圳市嘉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收购价为2000万元。
对金蝶来说,这是2005年香港主板上市以来的第8起并购案,显示了金蝶整合行业软件厂商、加速向行业化及服务化转型的目的。对用友来说,公司自2007年以来也并购了大约8家公司。
管理软件领域并购不断,既反映出管理软件市场格局的基本稳定、厂商需要以并购的方式快速壮大规模,也反映出行业解决方案市场的巨大增长空间。一直高高在上的管理软件,希望通过贴近行业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
内生增长缓慢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兴山在接受《计算机世界》采访时曾说过,中国管理软件存在一种怪现象,以中小企业的规模服务500强企业——长大,是所有国产管理软件厂商的梦想。
早在中国加入WTO时,用友董事长王文京就信心十足地表示,用友要成为一家世界级的软件企业。可是,10过去了,用友离这个目标还太遥远。
计世资讯的数据显示,2009年整个中国通用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46.6亿元,增长率达到16.5%,略高于2008年15.1%的增长率。其中ERP的规模最大,2009年规模为89亿元,占到60%的比例。
近90亿元的市场总额,分摊到每个企业的数额并没有多少。虽然用友和金蝶占据了中国通用ERP市场份额的前两位,至今仍没有突破营收20亿元的规模。
2005年,成立近15年的用友迈过了营收10亿元的门槛,达10.01亿元,2006年,用友的营业收入为11.14亿元。此后,2007年和2008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57亿元和17.26亿元,利润总额也由2007年的3.88亿元增加到4.68亿元,增长20.70%。
金蝶在2008年营业额增长14%至8.75亿元,2009年上半年营业额增加4.31%至4.41亿元,当期盈利增加43.55%至7657.7万元。
不过,财报数字并不意味着公司主营业务的迅速增长。以用友为例,巨大的营收增加也得益于公司良好的投资收益,以及政府的税收返还和各种补贴。2007年,用友因投资证券而获得的收益达到1.42亿元;2008年,因卖出持有的北京银行2412.5万股获得投资收益1.86亿元,同时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约为3515万元。
抛开这些主营业务收入外的收益,来自管理软件业务的增长其实相当有限。如何在短期内实现快速长大?国内管理软件厂商把目光放在了并购。
切入行业的捷径
用友和金蝶都曾经向以SaaS为代表的互联网领域进行拓展。2007年,金蝶宣布进入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新领域,推出了基于SssS的友商网;用友也重新开放了早在2001年就开发的在线软件服务网站——伟库网,并大张旗鼓地推出了移动商街。
探索的结果却并不理想。友商网至今仍处于投入期,用友也不堪忍受移动商务业务每年100多万元的亏损,2008年决定将持有的北京用友移动商务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
此后,两家公司更加倚重通过并购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查看用友和金蝶近三年的财务报告,不难发现,并购一直是两家公司每年反复强调的关键。
用友财报显示,围绕核心业务开展购并、收购已经证明经营成功的企业、购并领域/行业互补性企业以及竞争性企业,是用友并购的基本策略。金蝶的并购重点,也锁定在行业软件厂商及中小型软件企业上。显然,行业软件厂商是用友和金蝶共同瞄准的并购对象。
在房地产市场,2008年用友并购了中型房地产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天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坛网软件有限公司;今年伊始,金蝶即买下了深圳市嘉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在税务领域,2008年用友收购了地税软件及服务主要提供商之一的南京宏图天安软件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金蝶则于2009年并购财税软件南京同盟。此外,金蝶并购的深圳商祺是一家零售行业厂商,广州齐胜则是服装行业软件供应商。
这种变化的大背景,是国内ERP市场开始逐渐进入成熟期,ERP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从财务管理逐步向生产、销售等核心业务转移,用户对产品细分市场的需求非常强烈。不同行业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信息化需求,即使同一个行业中不同规模、不同管理方式的企业,信息化需求也不一样,这就需要管理软件厂商深入理解各个细分行业的业务模式特点和系统需求,在通用化产品的基础上提供行业化的解决方案。
然而,管理软件厂商的传统优势在于“管理”,而不在于行业经验。通用的管理软件解决的是不同企业中具有共通性的问题,比如对人、财、物的管理,却无法深入到具体行业的核心业务中去。对于并不太了解行业的管理软件企业来说,并购细分行业中比较成熟的软件供应商,直接获得行业经验、技术积累、客户资源,无疑是一条捷径。问题是,这种捷径真的能够帮助管理软件厂商长大吗?
行业并购难以成功
早在2009年金蝶四个月内连续完成三起并购后,就有业内人士分析,金蝶的一系列并购活动,将会给集团贡献8%-10%的营业收入,会把集团收入提高至少7%的增长率。
那么,国内管理软件厂商的并购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财务报表好看一些么?
Oracle是管理软件厂商疯狂并购的代表。过去几年里,它进行了大约20多次并购。从Oracle的收购路径不难看出,它进行的是垂直整合,扩张的是管理软件领域的全产品线。Oracle并购的大都是技术实力雄厚、在各自产品领域领先的公司,比如eHR领域的PeopleSoft、CRM领域的Siebel、数据挖据领域的Hyperion、中间件领域的BEA等。
金蝶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向《计算机世界》回忆起多次并购时,最满意的还是2001年对开思软件的收购,开思后来发展成金蝶的EAS,填补了金蝶高端管理软件的空白。
类似地,用友也曾展开过对细分软件厂商的并购,并将其整合进公司的产品线。1月16日,用友推出了号称能满足中小企业全面信息化需求的U8 All-in-One产品,就整合了2008年收购的特博深CRM、2009年收购的重庆迈特的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以及用友内部自主研发的致远协同办公、用友U8-HR、用友BI、用友分销零售等多套软件系统,并通过用友UAP平台实现整合。
再看看这些行业软件并购案例,普遍存在着金额小、企业规模小、市场知名度并不太高的现象。用友花费最多的并购是2008年以3.8亿元的“大手笔”买下北京方正春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余的并购一般几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金蝶也曾对媒体表示,并购最重要的是获得了行业客户资源。但是,如何深入挖掘这些行业客户的价值?如何顺势深入行业市场?没有人给出答案。
更为关键的是,并购行业厂商之后,金蝶、用友将要提供的仍然是行业中的管理软件,而不是行业核心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它们并未涉及行业企业最核心的业务,也就无法从需求旺盛的行业市场中受益,这决定了它们的增长空间仍然有限。如何做大规模的问题,仍将长期困扰中国的管理软件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