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 文武戏结合才是真正的武指艺术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武指,艺术,武术
  • 发布时间:2014-11-26 15:17

  “你在设计动作戏的那一刻你就是这场戏的导演,不光是技术提供,还必须兼顾整体布局。真正的动作设计,并不仅仅是技术的表面,而是要从剧本的角度想明白如何处理角色。”

  ——张海

  张海的身份比较特殊,既是电影制片人,也是武术动作指导,常受邀做兵器顾问,也偶尔客串演员,更当过作家出过书——而他本身亦是习武之人,在微博上自称“半江湖人”。若要细思,便会觉得“半江湖人”的称谓对他而言是极为妥帖的——既反映了他性情的一面,又包含了他和武术的渊源,更概括了他与电影行业的关系。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张海不仅本身就是动作、武术指导,他还曾经采访过近20位动作导演和武术指导,囊括了武打动作领域的绝大多数顶尖人物,之后又将这些采访内容集结整理出版成书,取名《影武者:中国动作电影大揭秘》,被媒体称作“中国动作电影的浓缩版《史记》”。因此,对于我们这期的选题——“武指的秘密”,张海自是有很多发言权的。

  低潮中的武指行业

  Q:据了解,你以前采访过很多武打动作领域的顶尖人物,包括徐克、程小东、洪金宝、甄子丹、李连杰等。

  A:是的,我做媒体的时候,把我在电影行当里的演员、指导资源聚集到一起,做了些访谈、采访,再后来还是觉得拍电影更有意思,就又做回电影了。

  Q:你怎么看待现在的武术指导行业?

  A:我认为现在中国武术指导整个行业都衰落了,或者说从一个高潮期回落到了低潮,其原因就是这个队伍的整体文化水平很低。举一个例子,我觉得真正给中国人抽脸的是《赛德克巴莱》。武术指导虽然不是发源于中国,但在这块领域我们也曾是当之无愧的强国,而且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向外输出动作电影的拍摄技术,这象征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先进水平。但是《赛德克巴莱》这样一部由台湾导演拍的华语片,却请了个韩国武术指导,不能说不丢人的。

  Q:我们的武术指导文化水平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A:比如在拍摄武戏的时候会出现不连戏的问题,就是说文武戏不搭。有的武术指导不管前后剧情如何,只顾自己拍得花里胡哨,跟人物情绪也不接,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他们看剧本只看表面故事,而看不懂戏剧层面的东西。动作导演、动作设计或者武术指导,名字不管怎么叫,对于你职业本身的要求来说,你在设计动作戏的那一刻你就是这场戏的导演,不光是技术提供,还必须兼顾整体布局。真正的动作设计,并不仅仅是技术的表面,而是要从剧本的角度想明白如何处理角色。

  Q:这个问题是这几年才有的吗?最早不是这样的吗?

  A:过去也有这些问题。过去我们很多不错的动作电影现在再拿出来看,也会发现那些戏多是段子集合,但它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期,有一批很好的演员为片子增光添彩。现在港台片被人骂的原因也在这儿,桥段还是过去的桥段,但表演的演员已经大不如前了,再加上整个制作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我们看起来问题很大。那批老武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强大的导演班底,导演都懂武戏。现在国内做武指的这些人都是武术出身,而早期香港那批武指都是戏曲出身,戏曲与电影的关系比武术跟电影的关系更近,戏曲里的亮相和节奏都很好,所以会有好的成绩。就算是徐克导演的新派武侠,也都由徐克自己兼拍文武戏,他本身也具有动作导演能力。

  Q:据了解,你跟徐克导演合作过,能谈谈吗?

  A:我跟他合作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老爷(徐克花名)是我偶像,跟他合作也是偶然。当时老爷正在筹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因为我说了一句“从来没有一部电影真正表现过唐代兵器”,老爷就对我说:你来帮我吧。我就这么着跟老爷干上了兵器顾问的活儿。

  我的设计原则是帮老爷实现物理原理基础。电影史上出现第一把唐代背景的刀是我做的,之前那么多唐代背景的影视作品没有出现过唐代的兵器,后来《画皮2》里的刀基本跟我的那个一样。

  拍戏时,老爷不光看导演的监视器,还总管着武术指导的监视器。他想要某个动作,如果你做不到,他还会亲自示范给你看。虽然有武术指导,其实大多数时候武术指导都是提前揣摩了他的意思,真正独立指导的部分少。不过即使这样老爷也没在武指那栏署上自己的名。

  Q:之前网上有人公布了他的动作设计手稿,都是他自己画的吗?

  A:是的,我看过他画画,画得很好,他是一位特别可爱的老爷子,我认为真正的动作导演艺术应该是徐克的这种艺术。

  Q:怎么理解这种艺术?

  A:就是文戏武戏都拍得很好。实际上武指这行最开始是生行,是戏剧班子出身。过去最早的动作电影也是文武戏不搭的,是两派班子,需要拍打戏的时候就找南派武师或者北派武师过来排一下。但由于我们是在用影像构建一个世界,慢慢地就需要文武戏接起来,电影与舞台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了。从张彻、李翰祥等导演开始,文武戏开始接起来了,后来大概上世纪80年代,到洪金宝、徐克他们这一批导演的时候就不分文武戏了,即文戏武拍、武戏文拍。

  武指白描

  Q:能详细解释一下南北派吗?武指都发源于戏曲?

  A:南派就是武馆里学武的,比如学咏春之类的,刘家良指导的《洪拳小子》《 少林三十六房》等就属于南派。北派就是京剧戏班子里的,最早香港有四大班底,即粉菊花的“春秋戏剧学校”(统称“粉家班”,里有得过奥斯卡的尊龙,还有林正英等人)、唐迪的东方戏剧学校(鼎鼎大有名的弟子是程小东)、于占元的中国戏剧学院(得意门生统称为“七小福”),此外还有马承志的中华戏剧学校。这四大戏校出来的学生基本都拍戏,基本构成了武生到电影人的转换,当时拍电影的主力人员都是他们。

  比较有资历的武指里洪金宝也算比较早的,当年他被大师兄吴明才带着做副指导,元彪、成龙他们还都是小孩儿,跟在后面跑;“七小福”元字辈现在也都在拍戏,成绩比较好;袁和平、程小东等也都很厉害,只是近几年拍得少。

  Q:你最欣赏哪位武指?

  A:这几年董玮越来越厉害,他给香港电影创造了《紫雨风暴》《神偷谍影》这样优秀的动作电影,也多次获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提名就更多了。他过去拍的“飞来飞去”的武侠片,别人都没见过,而时装打戏他也能打得很漂亮。董玮在我眼里是最棒的武术指导,总的说来他属于时装流派。

  Q:现在有人延续他这个风格吗?

  A:董玮现在的风格很多变,无形无相,拍时装片没人能超过他。之前一部古装戏《画皮2》本来是由程小东的徒弟担任武指的,但后来拍不下去了,又找了董玮来帮忙,最近的大戏像《白发魔女》也都找了他,董玮算救火英雄。

  Q:现在还有哪些派系?或者说还有哪些特定的风格?

  A:洪金宝和甄子丹都比较实,程小东比较飘,八爷袁和平、元奎虚实都行,成家班特别强调达到自己的标志性,董玮就多变,比较全面。现在只能说谁风格更突出一些,谁适应力强、谁懂得配合,谁就更好。

  Q:武术指导自身是必须要会武术吗?

  A:可以不会,不过也正是因为现在很多人都这么认为,才拍不好动作戏。

  Q:不会武术,如何实现武术动作?

  A:只要能想到就能实现,这正是武术指导的特殊性,至于具体的实施可以由副手、助理来完成。比如有的人专门做威亚,有的人专门做替身等,武术指导应该考虑更笼统的问题。

  Q:现在国内这个行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

  A:国内武指都包活儿,比如包设备、包人员、包设计费用。还有全包,连底下工作人员的保险都全包的,但其实很多指导都没去上保险。

  Q:收了保险的钱也不上?万一出事了怎么处理?

  A:出事了就各种推脱。为什么我们常听说有的剧组工作人员出了事剧组不赔呢?就是因为很多都是包出去了。

  Q:这种情况很多?

  A:很多,主要集中在电视剧圈,不过电影圈现在也比较乱。再有就是克扣工资,又或者介绍武行给包活儿的武指,按武行大小收介绍费、拿返点。

  Q:大小武行的区别是什么?

  A:其实就是经验多少的区分。按照现在的分法,由上而下依次是动作导演、武术指导、副指导、替身、大武行、小武行,这算是一种等级区分。此外,还有外围,就是类似于群众演员的武行,一天一天用。

  Q:新人要怎么进入这个行业,主要靠中间人介绍?

  A:是的,基本上是同校或者认识的人相互介绍。这个行业很苦,也没有工会保护,另一方面我觉得也是因为他们自己不上进,以及恶性竞争导致他们生存环境越来越差。

  Q:是怎样的恶性竞争?

  A:比谁的价更低、拉帮结派、拉拢诋毁等等,都是非技术层面的。我见过很多来找我拍戏的武术指导经常相互诋毁,慢慢久了就发现这个行当怎么这么多这样的人。

  不跳戏的武指就是好武指

  Q:武术指导一般如何设计动作,需要哪些部门配合?

  A:看看景,根据景现套招儿,跟服、化、道各部门的联系也都很紧密。我前两年做了一部动作文艺片——《目击者》,反响还不错,得了奖,不过我那是实打,不是套招。里面有一场戏是根据古罗马的水刑改的,就是给演员头上套一个塑料袋往里面灌酒,演员要么不停喝酒要么被酒呛死,特别压迫感,我把这种叫暴力设计。我的动作设计是表达这个暴力,尽量减少拳脚打斗等肢体动作,而将环境利用、道具设计的功效最大化,让人看着心里紧张难受就行了,我拍动作戏的动作理念,就是让懂动作的人和不懂动作的人同样感受到那种不得劲儿。我是电影工作者,不是武术工作者,很多戏其实不需要打,要刺激的是观众的心灵而不只是眼球,你得先有设计再谈动作,动作只是个辅助,否则就是低一个层次的动作设计。

  Q:平时需要积累什么?

  A:需要多学习,学习别的国家的武打动作,西方有很多搏斗体系,比如一对五应该怎么打,比如人盾战术等,因为所有动作设计都要有合理性。

  Q:武打动作打来打去就是套路了,会有重复吗?

  A:人体的可以变化的动作有很多,另外还有节奏的控制,这就跟音乐的音符一样,虽然就只那么几个音,但是配合节奏来变换就变得很不一样。动作电影也是这样,但首先还是要懂得剧本,要有符合剧本的动作设计,而不是只看动作的拍法。

  Q:什么样的动作设计最能体现武术指导的功底?又或者体现功底并不重要?

  A:我觉得这不应该是个问题。武术指导首先应该是服务于整个剧本的,就每个单场动作戏而言他是导演,而针对整部电影来说他就应该跟导演有沟通,应该服务于导演,要求能够适应不同导演的不同风格。总的来说不跳戏、能把武戏跟文戏连得很顺畅的武指就是好武指,具体打什么样的难度动作我认为不重要。

  Q:武指设计的动作在拍摄过程中的危险性大吗?会在设计中尽量避免危险吗?

  A:会有很多危险的动作,但也会尽可能地做好保护。在中国的武术指导观念体系里,勇敢地去做是备受推崇的。但在我的理念当中,为拍一场戏落下巨大的身体损伤是不值得,戏再大不如命大,应该让我的武指们尽量科学。那些追求高危高难动作的情况,很多时候源自行业内的较劲儿,不是好现象。董玮就号称是保护措施做得最好的武指。

  国内武指还没学会拍剧情

  Q:现在有很多抗日神剧,比如手撕鬼子那种你怎么看?你觉得这算是创新吗?

  A:算。这个戏不好不是动作的问题,而是价值观的问题,大家否定的是他的价值观。这部剧的武指以前是袁和平的徒弟,跟袁和平的弟弟袁祥仁一起拍了好莱坞动作大片《霹雳娇娃》,他其实是动作导演,是因为这部剧的导演拍不下去了才找到他加盟的,剧本他也没法改。

  Q:觉得这是个趋势吗?

  A:不会,这不是一个流派。

  Q:如果导演或制片方想拍这样的,观众也爱看,你会拍吗?

  A:不会,我不会拍这种。观众爱看的多了,我做的不是粉丝电影,我觉得导演应该优先考虑自己的文化艺术表达,再说市场的事,最要紧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Q:电视剧跟电影的武术指导有何区别?

  A:电视剧武指的要求相对电影来说更低些。电视剧因为时间紧,很多东西都顾不上,武指和导演分两组,我拍武戏你拍文戏,根本顾不上商量,电影至少还有时间商量下。

  Q:国内跟国外的武指有何差别?

  A:我接触过的一个美国的动作指导什么都懂,弓箭该怎么射、长刀短剑的使用以及各种兵器都很清楚,他们是真的在研究军事艺术,而中国的武术指导只会打套路,别的一概不会,巨大的区别就在这儿。另外让我觉得震撼的是,我们国内拍三、四个月的属于大片,而这三、四个月里大家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干活儿,真的很累。但美国那些人每周只拍5天,而且只拍一个半月,完成的也是大片,原因就在于人家提前全准备好了,到现场拍的时候就不费劲。

  Q:你觉得现在有什么革新?

  A:中国的动作设计还有巨大的空间可以发掘,我们要把动作戏的剧情拍出来,国内的武指到现在都还没学会拍剧情,只会用最笨最直接的方法,很多动作和战术的设计合理性都需要加强,比如韩国电影《弓》里面的动作设计就很不错,很合理。可我们现在好多武指即使是最基本的战术,都没有动脑子想清楚,而且在兵器的使用上,在我看来没有一场出彩的戏,很多兵器甚至都叫不上名字。我依然认为中国的动作设计空间很大,只是有时候看这个行业里师父带着徒弟一辈一辈地延续下来,很多坏毛病也延续下来,很麻烦。

  Q:你觉得有什么改善的办法吗?

  A:做好自己就好了。动作导演、武术指导虽然不是中国人创造的,但确实是中国人发扬光大的,中国已经有几个很厉害的摄影指导和美术指导了,武术指导也不应该越来越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