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兵:初入行时的心火不能灭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红色,抗日题材,游吟诗
  • 发布时间:2014-11-26 15:45

  普通老百姓从平凡人到反抗的不平凡的人的过程,才是侵略和战争的真实生像。也应该是大部分抗日题材剧的意义所在。“如果战士、平民、男人、女人所有人都是好战分子,天天以战争为已任这是不对的吗,真实生活不是这样,尤其是战争后方的人,他们得过日子。战士在前方牺牲,就是为了剩下的人能过平凡日子。”徐兵说。

  徐兵说,他笔下的徐天就是他自己。《请你原谅我》里的徐天,还有《红色》里的徐天。他写着自己喜欢、有感触的故事和人,对于一个编剧来说,这已是奢侈。当然,徐兵是规则下的人,他也不能避免规则的约束并从中找寻出路。他坚持一点,作品做得太精良太文艺,这不应该成为别人叹息自己羞惭的毛病。

  十年前,大家都在讨论一个荧屏人物的名字——钟跃民。大家讨论他是因为他很特别。他就像一个现代的游吟诗人,一个随遇而安的行者。他既带着俗世气息,又时刻想着挣脱身上的藩篱,他一路行走,一路高歌自己的那套信仰。这部带着文艺气息的《血色浪漫》也突破了老少男女观众的收视群体差异。不过,钟跃民的特别后来被《请你原谅我》的徐天续接上,只是徐天更丰富。出世又入世,钟跃民和徐天作为符号式的男主人公,一个张扬“在路上体味百态人生”的快感,一个步履沉重地守候“到彼岸去”的救赎。钟跃民这个角色看似太不真实,试问谁血管里的热血可以澎湃到燃烧一生而不知疲倦?而徐天,则在生活中更容易找到现实“版本”。刚刚播出的徐兵写的《红色》依然有些文艺,虽然是抗日题材的情节动作剧,但他让导演按照爱情戏来拍,弱化战争本身而突出人物情感。剧中的主人公也叫徐天,因为天赋异禀,又受过日本特务处的训练,所以他分析案情头头是道,受到威胁临危不乱,保护亲人有勇有谋。徐天在乱哄哄的大马路撞见并爱上了一个女人,甜水夹杂着苦水,从此开始疲于奔命。同时,他又是一个家境普通的上海小男人。所以,明明刚被揍得半死不活,却因为车钱太贵,捂着肚子狂奔,赶去救火。明明要豪气地请女友吃饭,却仍忍不住提醒人家不好点太贵的。不仅如此,对徐天的塑造上还夹带了晕血、红灰色盲、晕酒这些私货。他的精细、节俭镶嵌在冷静、沉着的个性里,天衣无缝。这个上海某菜市场的小会计像极了一道糖醋排骨,甜而不腻,滑且香脆。徐天身上有一种魅力,他只想过自己的普通生活,但他有信仰。和之前的徐天和钟跃民一样,他们对爱情敬畏,对世事敬畏,信仰这东西从来不需刻意但就长在他们身上。“徐天”这个名字起源自徐兵的儿子,这个事说起来不那么好听,不过这名字代表徐兵的骨血,剧里的徐天们,都是徐兵身上流淌的血液。所以,不管徐天是在上世纪30年代战乱的上海,还是在最纯真最理想化的80年代的西安城,无论是放在哪一段历史背景下,徐兵笔下的男主人公都有差不多的特质,首先,他们是有着丰富情感的普通人,然后在他们身上被无限放大的特质,能让观众看到自己被隐藏起来的另一面,由此喜欢上剧中的人。

  话题从《红色》开始。徐兵认为这部剧中,普通老百姓从平凡人到反抗的不平凡的人的过程,才是侵略和战争的真实生像,也应该是大部分抗日题材剧的意义所在。“如果战士、平民、男人、女人所有人都是好战分子,天天以战争为已任,这是不对的吗?真实生活不是这样,尤其是战争后方的人,他们得过日子。战士在前方牺牲,就是为了剩下的人能过平凡日子。”徐兵说。

  《红色》的故事放在淞沪抗战后的上海租界,打仗的事儿暂时还无法让这里的百姓惊恐和担忧,但是危机不可避免地一点点侵蚀过来,最朴素的决定是保卫家庭,最大限度保卫日常生活不被侵害,使那个我爱的和爱我的人,不让他们觉得我懦弱。这就是剧中男主人公徐天。“日本人进入上海的时候,徐天在乱哄哄的大马路上撞见并爱上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惹了天大的祸。两人相爱了一起过甜的日子,可祸水伴着甜水一并发作,徐天不得不想办法遮补,疲于奔命,直至杀日本人。这不是他的初衷,但最后他变成那样了,我认为这才是真实的反抗的原因,从平凡人到不平凡人的过程,也是侵略和战争的真实生像。”关于对战争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上的理解,徐兵写在了《红色》里。

  《红色》剧本出来以后,很多徐兵的大腕演员朋友都喜欢,但最后生生定了当时并不是太有名气的演员张鲁一。徐兵说一是张鲁一十分争取这个角色;二则他那股劲儿跟徐天还挺对的。徐天本就不是战争狂人,他看上去有点弱、有点面,见到女人就傻了,过日子还有点琐碎的男人;三则张鲁一会认真演绎剧本,是个好演员。

  拍《红色》最难的是钱。由于演员配置基本上都没用市场欢迎的大腕儿,原来谈好的投资因此陆陆续续都撤了,他们走时还很友情地祝徐兵幸福。于是就剩下徐兵和另一个朋友撑着。“我投了绝大部分,编剧稿酬都没拿,炒房地产把自己炒成房东了。但我一点也不后悔,戏没有拍走样,”最难的时候徐兵把自己两台车卖了,一台陆虎、一台奔驰。就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拍了一半导演觉得有演员不理想要换,换人加重拍预算得50万,但最后还是重拍了,一切都是为了戏好。《红色》开机的时候徐兵跟剧组说,在这个行当里大家总要干件让自己骄傲的事,怎么才能让初入这行时心头那股火不灭?《红色》就是能让我们骄傲的机会。当时这些话把好多人给说哭了。“拍的时候大家心知肚明,不知道播出前景。可就凭着跟谁也不能提只能放在肚子里的骄傲在干。景地周边有好几个认识的组也在拍,可人家拍的那戏播出时间都定下来了,《红色》还完全不知道什么情况。但没人泄劲儿,也没人只把这当成一个活儿,反倒悲壮了。”为拍《红色》,徐兵说这帮兄弟真是玩了命,导演杨磊病了挂着盐水抬到现场拍,没人逼他,大家都是在逼自己。有一场戏是把张鲁一炸出四五米远,张鲁一非得自己来。一般拍这种戏,人飞出去的人都只能看个背影和后脑勺,但《红色》里这场戏出现在镜头里的是徐天玩儿命飞起来的惊恐的那张脸。“那段时间不光是我,大家都沉浸在一个氛围里,觉得自己活得踏实。后来很多人问我有没有后悔《红色》这样一个搭配,有什么好后悔的,我又不是个生意人。”一年后,杨磊带着《红色》这个组拍别的戏,大家聚一起时还张口闭口还都谈前年拍《红色》的事儿,把那个戏的老板都聊郁闷了。“关机的时候我和杨磊一起看片花,杨磊看着看着就哭了,他砸了我一拳,我还了他一拳,然后走上漫漫后期发行排播之路。”徐兵往烟斗里续上茶叶,捏实了,点燃。《红色》大概是他成名后所有的戏里,唯一一部主创配搭不是顶配的作品,不过《红色》播出后,仍然在卫视一路收视排名前两位。无论画面、镜头表现、造型和台词都显出创作者扎实的功底和诚意。

  《红色》终于播了,但播之前徐兵把它卖给一个基金公司。“钱没那么快从电视台那儿拿回来,那只能想办法从资本市场上找。资本大规模进入这个行业今年更厉害了。电视台收购能力逐年递减,没办法。”徐兵无奈,“但《红色》的口碑会好,我有信心,这是一部诚意之作。“制作机构一味制造粗粮,但怎么知道没人愿意品细粮?大家胃口是被惯粗的,就算天生粗人有机会也愿意从良。”徐兵说。

  徐兵写抗战剧要追溯到八年前了,《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烈火金刚》《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都是他写的抗战戏。那个时候总局找他开会,主题大概是红色经典不能乱改编。徐兵没有乱改,得到了表扬。“红色经典不让乱改,那不是经典就可以乱写了?现在做抗战戏,无论好人坏人都是战争狂人。整个行业全都这样,给观众的这碗粮食越做越粗,仿佛全中国只能领会爆脾气,好像我们从来不是羞怯、斯文、市井、卑微的民族,面对强敌一夜之间就迷失了千年养成的民族本性。”徐兵说。

  电视剧是买卖,但根本是创作。每个电视节上大家约定俗成心照不宣。“购片机构对创作者也说要创新要生活,可买片的时候就去找情感和场面一路爆炸到底、不要生活原来面目的片子。从前一两年总会冒出个文火慢炖、在生活本来滋味上发酵情节的好口碑片子,现在越来越难。”作为最广泛的播出作品要有什么样的良心品质,徐兵问。

  徐兵入行早,以前是人家给钱让写什么就写这么,如今早已可以凭兴趣写剧本。一年一部写自己喜欢的,写完自己搭建班子拍摄自己卖。《红色》是他投资相对比较大的一个戏,为什么投多了呢?徐兵说自己是被逼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