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有摇滚明星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我是歌手,摇滚明星,李延亮
  • 发布时间:2015-03-06 07:47

  《我是歌手》第三季,霸气总裁一样的韩红第一场介绍乐手时说了一个名字:李延亮。镜头没给太多,没看太清。百度李延亮,百度百科简介就一句话:李延亮,男,出生在中国河南洛阳。中国最优秀的吉他手之一。

  换个什么流行歌手,稍微人气高一点,可能百度百科连排版都不一样,大幅海报照,细致入微的详情页什么的。

  正常来说,李延亮应该这样介绍——出道于中国最好的激流金属乐队超载乐队吉他手,后单飞成为乐坛最著名的吉他手(客座乐手)之一,许多经典唱片的吉他演奏都由他完成,许巍、朴树、水木年华、韩红、羽泉、左小祖咒、老狼等人的多张唱片和李延亮进行合作。甚至包括2001年王菲的同名专辑,李延亮亦有登场参与录制。李延亮和国外的著名吉他手一样,出版吉他教学书籍,为吉他品牌带盐,各种大牌演唱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而后李延亮更是参与到音乐后期制作和编曲上来,2011年至今已有超过100首作品问世。

  可以说,李延亮在华语音乐圈,弹吉他这件事上,是数得着的人物。不过在中国玩摇滚就是这样,不招人待见。吉他李延亮(超载)、贝斯岳浩昆(指南针)、赵牧阳(鲍家街43号)和许巍一起在1997年推出了一张在中国摇滚史上极其重要的唱片《在别处》,一张个人表达异常流畅、几无挑剔的作品,这张唱片的企宣文案也堪称经典——

  这样的音乐专辑,只能用“卓而不群”来形容,我们只能说:摇滚乐是可以做成这样的……美妙动听而又不失其特立独行的品味。总是难忘的只有那些曾给我们真正感动过的东西……一首诗、一幅画、一声叹息、一个吻、……或者一支歌。

  在许巍歌词的话语系统里,始终可以找到其个人内在的独特品质:敏感、忧愁、内向以及对美好的向往和忠于音乐的信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个很多人的感觉功能已退化(进化?!)为麻木不仁的时代,在这个不知感动为何物的时代,我们从许巍的歌声中收到了这样一些讯号:激情、真诚、思索和感动……这一切不仅仅发生“在别处”。

  《在别处》是许巍给我们的一份音乐宣言,它表明在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真情依然是重要的和必需的……因为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不能改变精神日益苍白与情感渐超贫乏的现实。

  有好事者说,许巍第一张专辑里,绝望出现了多少次,孤独出现了多少次,所以这张唱片太消极了云云。那号称中国摇滚第一人的崔健当年的《一无所有》,又有多正能量呢?按照现在的标准,不就是一个屌丝备胎哀嚎的生动写照么?没钱不要谈感情好吗?请努力去赚钱好吗?卖安利都可以呀。

  李延亮在2000年前后也经历了很多,从摇滚乐手到客座乐手,从卓尔不群到来者不拒,从追求自我到按需输出,这中间,被骂沾染了铜臭也是在所难免。可毕竟是熬过了动荡岁月的人,说到底也算是红了,按他自己的话“有钱没什么不好,起码可以买好琴来弹”。赵牧阳则在《中国好歌曲》的采访中说,自己曾3天赚二十几块钱,生活艰难。

  岳浩昆和绝大多数低调的贝斯手一样低调,低调到不百度没有几个人记得他的履历里有这样一行字——他曾为陈琳写下了《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看到李延亮,想到许巍,以及他的第一张无人问津的专辑,进而想到崔健,想到“摇滚教父”这个被人戴烂的称号,想到《我是歌手》里一些劲歌金曲被改编成重型摇滚乐的场面,想起李宇春在2005年选秀鏖战中翻唱了小红莓的著名单曲《Zombie》,想到中国第一支青少年朋克乐队花儿的主唱大张伟已经成长并进化为一个有着各种八卦绯闻的谐星,想到中国第一个摇滚音乐节迷笛在某些年混到一度连办演出的场地都找不到,想到白岩松自诩一年听300张摇滚乐唱片呼吁北京政府扶持摇滚乐发展,想到耳帝得罪了华语第一摇滚乐团五月天20亿粉丝,想到阿宝转型之作跟念经一样唱“农业重金属,谁能比我土”。

  中国的摇滚乐就是这样,一直都是陪衬,给流行音乐站台,给流行音乐的八卦站台,给流行音乐弹琴,给流行音乐打鼓,给流行音乐写曲,诉流行音乐诉不了的苦,当然也能分一点流行音乐的甜头,商业上是陪衬,艺术上是全职保姆,文化上更是无家可归不知所云,“啊?你听摇滚的?你是愤青吗?”(刻板印象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想起来看TopGear有两集,一集请的是AC/DC主唱Brian Johnson,杰瑞米问布莱恩现在开什么车,人家说是劳斯莱斯·幻影;另一集请的是大名鼎鼎的Slash,作为地道英国人,人家最爱阿斯顿·马丁,自家车库里停了一整排。这才叫摇滚明星,这才是摇滚乐从业人员。为什么差别这么大,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知道也不想提,说多了都是泪。

  文/顾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