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春畅怀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踏春,习俗,春游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01 15:19
香港的四季变化不明显,因此喜欢到季节分明的地方去旅行,寻找春花秋叶、夏荷冬雪的异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四季风华各有特色。然而,大概多数人还是特别喜欢春天,那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氛围、百花盛放万紫千红的色彩、清新润泽芳香流溢的气息……还有烟雨迷蒙的意境,把自然景物渲染得如诗如画。
踏春纵情
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踏春」习俗,又称「游春」。在春天的「上已节」,男男女女穿上春装,倾城而出,去郊野踏青赏景,一边采摘花草,或野宴行乐、荡秋千、放风筝,认为可以健体逐疫、拔除不祥。唐宋时,踏春风气最盛,由元宵收灯后一直持续到三春(注1)之末。仕女结伴郊游时,如遇繁花遍地的美境,便解裙围成「裙幄」,藉草而坐,玩「斗百草」(注2)游戏。「踏春」又成为青年男女交游结识的好机会,在浪漫青春里,不知结下多少良缘!
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全民旅游热」吧。
美丽的春色和「踏春」的喜悦,特别能迷惑诗人墨客,他们咏春寄情的诗句至今引我们心生共鸣。
杜甫在《春夜喜雨》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苏轼在《春江晚景》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徐俯在《春游湖》说:「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
我特喜爱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春日》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得意如神笔,把大自然描绘得无比瑰丽。
江南梅韵
今天,春光依旧,但情趣全非。还有谁会玩「斗草」游戏、能够触景生情油然成诗呢?幸好我们有照相机,可以去拍摄「杏花春雨江南」,追寻另一种诗情画意。
黄花遍野、烟雨空蒙、青山绿水的江南,是我们心目中典型的「春色」。再「专门」一点,就去拍摄形神兼备的花,向春天讨得好作品。
几年前,与香港摄影家李志荣同行,到南京梅花山和杭州西湖、灵峰等胜地拍摄春色。早春二月,虽然春寒料峭,但浓浓春意已笼罩梅林,梅花开得灿烂,漫山皆是赏花人。香港来了有好几个梅花摄影团,影友们一连几天埋头花间,孜孜不倦地追求梅的神韵。有些人年年都来,似乎永不知足,我笑他们是「梅痴」、「花痴」。
国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意结,堪称世界第一。中国文人雅士有一套玄妙的赏梅风尚:「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合不贵开」,认为疏朗才风神洒脱,清瘦便骨格干练,株老则苍劲古朴,花合便含蓄不露、韵味悠雅。平时留心看中国画的梅,便不难领略梅花的风骨气韵。
拍摄梅花也讲究「画意」,追求「笔墨味」。用技巧拍摄出水墨晕化般的效果,显得格外有韵味。南京梅花山和杭州灵峰的老梅树很多,于是寻觅形态苍古的老梅椿,还要有枝条瘦劲、花欲放还合、聚散有致的组合。仔细经营梅花与枝干的关系,每当形态配合绝了,便喜不自胜。
西湖虽不见梅花,但拍摄烟雨迷蒙中的新绿景象,别有一番情趣。湖畔垂柳已抽出了嫩芽,枝条弯弯蘸入水中,也点染了一湖新绿。湖中小岛孤山,那对名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说透了西湖春色的迷人之处。迟些日子,湖畔的桃花开了,更显出「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意。
桃源之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在百花中最富有春天气息,既有美丽的花形,又有明艳的色彩,无论是远看还是近观,皆赏心悦目。
在香港,只有新界一些花圃种植了桃树,过年时市民买来陈设家中,带来满堂春色。我喜欢大自然中的桃花,近几年的春天,都往远方乡野去行「桃花运」,尤其热衷去西藏和川西高原。
与其他地方的桃园不同,青藏高原的桃树多数是野生的,成片成林、纵横交错、自由自在,装饰着山野、泽畔、田园,桃红一片,很有气势。最奇的是,高原的海拔高落差大,所以春天并没有脱掉冬装,山下已桃花灼灼,山上却依然白雪皑皑,每翻一座山总会经历冬天和春天两重天地,不知是花季还是雪季。在雪里看花,花中赏雪,何其美妙!
在川西藏区,丹巴县的甲居和中路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村庄」,村子布局错落有致、房屋造型独特,春天桃花、梨花开时,村庄更显得光彩夺目。因为盛产美女,这里有「美人谷」之称,看到美人与桃花相映,便想起唐代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
「最美的村庄」,原来在春天最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