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以西 杭州最绿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西湖,灵气,桂花
  • 发布时间:2015-04-01 15:58

  当全国各地的城市性格日益模糊,杭州的一片浓浓绿意,赋予她鲜明的形象。若论杭州最绿之处,非西湖以西莫属。西湖岸边的飘飘青柳,见证了人蛇之恋和各种现代爱情故事;灵隐的苍松丹枫,增添禅道上的灵气;满觉陇的漫山桂花,随风舞起场场花雨;龙井山区的万亩茶田,造就了西湖绿茶的名气……

  绿游之路【一】 徒步灵隐、白乐桥 徘徊佛门尘世间

  杭州绿树成荫,山水皆备,若中国要选出最适合徒步旅行的城市,杭州实在当之无愧。尤其从民宿新贵──白乐桥走到灵隐寺、永福寺、三天竺的禅道,一路是竹林、古寺、古村、茶园,乃人文与风景两者欣赏指数最高的徒步路线。穿上一身棉麻素衣,享受自然灵气带来的洗涤,吃一顿简朴却可口的素斋,所有红尘烦恼都烟消云散。

  小鸟啁啾,片片茶叶被晨光唤醒,从袅袅薄雾里探出头来。我踏出位于白乐桥的民宿,往灵隐寺的方向走去。白乐桥这条小村子隐藏在灵隐风景区内,与灵隐寺只差10分钟步行路程,是新兴的民宿集中地,纵横交错的街巷拥有各类风格的精品客栈、茶馆、餐厅,形成了甚有小资气氛的社区。最初以为这类小区会商业化得很,白乐桥却格外幽静安宁,与桥外香客云集的灵隐寺、三天竺犹如两个世界。

  沿着小路散步,眼前尽是茶田绿树,一路可以窥见村民悠闲地喝早茶,或是农家大叔趁空在家门前编织采茶用的竹篓。村民大多是茶农,据陆羽《茶经》记载,杭州最早盛产茶叶的地方,正是灵隐一带。白乐桥除了家家传来茶香,它的文学氛围亦甚浓厚。1955年,白乐桥一号就被中国作家协会买下,用作「杭州创作之家」,巴金也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

  寂静深处,尝素斋品禅茶

  听着巴金也许亦曾听过的潺潺流水声,我走到了中国十大名刹之一的灵隐寺。杭州的城市发展,可以说是灵隐寺的鼎盛香火所带动的。灵隐寺早就成为了游人熙来攘往的景点,倒是旁边的永福寺仍保留了一片清净之地。永福寺隐藏于密林之中,依山而建,拾阶而上分别是普圆净院、迦陵讲院、福泉禅院、古香禅院和资严慧院。建造时为保留原有的古树和茶田,几座院落融入了周边自然环境,与传统寺院的规整布局截然不同。

  永福寺与灵隐寺同样有1,600年历史,后来渐渐荒废,到2006年才被重建。永福寺的重建,与清朝一位艺术修养极高的高僧东皋心越甚有渊源。心越禅师在永福寺居住了5年后,曾东渡日本,复兴了中国古琴在日本的发展,同时将中国篆刻艺术传入日本。他在日本艺术界及宗教界有着特殊的地位,尽管原来的永福寺已湮没在历史洪流之中,但仍有不少日本人为追寻他的脚步而来到杭州。因此杭州政府决定重建永福寺,并且把永福寺塑造成艺术氛围极浓的寺庙,经常举办书画展及摄影展,还专门表演佛教音乐。

  来永福寺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去福泉茶院吃一顿斋饭,品一壶清茶,在寂静的山林之中静下心来。半露天的回廊,风铃叮当作响,外面是一池清潭,甚有日式庭院的味道。拿起一份斋饭便当,方形的红色漆木盒子里,放了莲藕、白菜、蘑菇,卖相算不上惊喜,但每种蔬菜都是山上无农药的优质食材。茶也是来自寺院的茶园,每到清明前后,僧人都纷纷到茶田上采茶。永福寺的春茶必须配上寺里的白沙泉水来冲泡,入口甘甜温润。僧侣与香客同坐一室品茗,佛门与红尘之间的分界,随杯中茶汤的涟漪消散。

  安缦法云 逛百年古村秘景

  永福寺不远处,是通往安缦法云酒店的后门。安缦是国际奢华精品酒店品牌,每次选址都出其不意,而且与当地环境融合得天衣无缝。安缦法云的一间客房就是一座独立小屋,总共有47间客房,外表都像农家院子,散落在树木之间。刚建成时连杭州人都不晓得禅院旁边有一座精品酒店;即使看到了,也会以为是「农家乐」。事实是,它的原址是一条有200年历史的法云古村,是从灵隐寺到三天竺之间「天竺香市」的必经之路,也是西湖山地民居的代表。上世纪80至90年代因经济起飞,村内许多老房子都改建成小洋房。2006至2007年间,政府重修法云古村,重现用黄泥、木窗、木门、青瓦筑成的小院。安缦酒店进驻后,又在细节上做得更完善。

  酒店公关Jerry说,安缦法云的设计就是「没有设计」――原来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应尽量保留它,而非改变它。所以他们保留了房子改建时拆下来的青瓦,修缮时重新铺上;墙壁是按古法用茅坯(茅草及泥坯的混合物)砌成;客房的家具、配件都是以木和竹为主要材料,几乎看不见塑胶。古村虽然已成酒店,却不见酒店的痕迹,在村道上还不时看到僧侣的身影。安缦法云与邻近的中国佛家院及古寺常有合作,例如每年都会与佛学院的艺术系学生举办展览,也可以安排客人参与寺庙的早晚课。

  安缦法云每晚房费5千元起,未必人人负担得起,但公共区域却是免费开放予游客参观。走在「法云弄」小径上,可以欣赏杭州硕果仅存的古村建筑,走到「法云舍」一睹昔日村长的豪宅与祠堂,停歇在古朴的「和茶馆」品一壶佳茗……已成为灵隐区内的一道秘景。

  繁华天竺 偶遇最美图书馆

  从安缦法云折返天竺路,各式小店分布在下天竺、中天竺、上天竺,做素面斋饭的、炒制茶叶的、卖棉麻素衣的……似是从天上坠落回繁华人间。我避开人潮,在上天竺的小巷瞧见一个小木牌,上面写着「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我带着好奇心走进去,打开大门时心里不禁惊叹了一下。眼前是一座古色古香、高耸的全木结构房子,两边的书架已攀至屋顶处,梁上有一道天窗,阳光豪迈地洒在排排书架上,让整间图书馆变得明亮温暖。周围种满花草,如此优雅的图书馆实在少见!虽然是佛学图书馆,7,000多本的藏书中亦包含艺术、养生、茶道等内容的书藉,在这里花一个下午,读一本好书,绝对可以慰籍心灵。

  九里云松 寺院外的有机素宴

  相传唐朝刺史袁仁敬工作余暇时,总爱去灵隐、天竺一带游览,于是命人从西湖山麓至灵隐的道路两旁种植上松树,为游人遮荫。多年之后,许多古松树已不复在,灵隐路上却隐藏了另一个「九里云松」。

  从白乐桥往灵隐路途中,一座从茶田里冒出来的时尚建筑令人忍不住驻足,走进里面依然满眼绿树,广阔的水池犹如森林中的明潭。这座名为「九里云松」的精品酒店,由香港室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梁景华设计。其中餐厅「天香厨房」以精致的素食吸引了不少善男信女。餐厅的最大特色是所有食材均从千岛湖的有机农场每天直送,而且厨房注重细节,专门做素斋的砧板和刀具绝不碰荤,让全素主义者可以安心用餐,难怪连寺院的住持僧人也爱来用膳。

  济公的「白菜豆腐」

  餐厅按照不同季节推出不同素宴,有前菜、主菜、汤和甜品,每份以个人分餐形式上菜,所以摆盘也特别精致。当中的「白菜豆腐」听来极为平凡,却是叫好叫座的招牌菜。豆腐是在海宁订造的盐卤豆腐,以山泉水泡豆,用石磨磨浆,特别的加工工艺增添了它的烟熏味,口感丰厚、更有嚼劲,比我们常吃的豆腐更有风味。

  配以清淡的白菜,把豆腐的浓味烘托出来。

  在灵隐寺旁吃到这道「白菜豆腐」也是别有意义。话说济公在灵隐寺出家时,因为言行出位而被方丈派去打理菜园。济公在菜园终日无所事事,又不能吃肉,只好将菜园的大白菜和豆腐一起乱煮,怎料制作出一款可口鲜嫩的菜式。某年大饥荒,大批老百姓涌到灵隐寺求助,济公就地取材做了白菜豆腐,救了许多人,这道菜也因此在杭州流传开来。

  素宴的其他菜式也是色香味俱备。用炸过的山东红枣做的「灵峰素果」,外形似咕噜肉,入口香脆甜蜜;素海参以烹调真辽参的方法煮成,加入尼泊尔岩米(一种长在中国与尼泊尔交界的野生米),口感极Q;「万佛千丝卷」将春卷皮切丝油炸,包裹冬笋、香菇、萝卜丝,旁边加一只释放烟雾的小杯,满足味蕾之余也刺激食客的视觉。

  养生真菌汤更是心思之作。别以为做菌汤很简单,由于没有肉类调味,所以高汤是用松茸、羊肚菌等名贵野生菌花3小时熬出来,而且菌汤不能隔夜存放,都是天天新鲜制作。熬出来的菌汤入口清甜,又带一丝野菌的甘香,最重要是够滋补!

  在九里云松除了吃得健康,也能体验禅意生活。每年十月酒店都会举办「禅七」禅修营,平日住客也可以自费邀请附近寺院的师傅来酒店的禅房讲经参禅,听大师一番箴言,伴着清茶解烦恼。

  和茶馆 重新认识茶

  杭州人的生活离不开茶,茶可喝,亦可吃。众多将茶叶化成厨房食材的餐厅之中,杭州的和茶馆演绎得最淋漓尽致。

  和茶馆位于安缦法云酒店的深处,走过小径才在一间不甚起眼的木房子发现它。其灵魂人物――庞颖原来是古董爱好者,开茶馆是为了展示她的收藏。原本不懂茶的她,踏进茶世界如入大观园,好奇心驱使她走入中国各大茶山学茶。她坚持每年上茶山,跟茶农学习种茶、炒茶、泡茶,十五年来走遍无数山头,连艰辛的川藏茶马古道也有她的足印。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

  和茶馆的每片茶叶,都是庞颖直接到茶区看着农民采摘、炒好,保证制作认真。如何才找到好茶?她说,核心原产区最原生态,因为只有在这些地区,茶是唯一经济来源,茶农会特别重视茶的品质,才不会用杀虫剂,而且土地够肥沃,手艺也是祖辈流传下来。但有好茶,也不一定泡出好味道,因为许多烹茶的经验并未被好好传承下来。「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庞颖说现代人却没有善用器与水,例如许多人用玻璃杯来泡绿茶,水不能散热而让咖啡因大量释放,导致味苦而且伤胃。「水太热,茶是会发脾气的!」那该如何泡绿茶?庞颖说,用瓷杯盛茶,沿着杯壁冲水,有助散热,可以减低咖啡因的刺激。

  和茶馆不只以茗茶出名,它的茶宴也是一大特色,不同茶叶与不同食材一起混搭出创意茶式。庞颖的日本朋友告诉她,茶叶的茶酵素有助食物提鲜,是比味精更健康的天然「调味料」,于是庞颖决心研究。她的第一道「茶菜」,是从一位梅家坞茶农身上所学的「龙井鸡」,其后她与厨师一起研究出各种茶叶与食物的搭配,例如碧螺春与淡水鱼、黄山毛峰与淡水虾、凤凰单欉与海虾、铁观音与猪肉、庐山云雾与牛肉,均是绝配。杭州也有不少餐厅推出茶宴,但许多厨师只把茶叶当装饰,唯独和茶馆这样用心地把茶叶与食物结合起来。

  以茶酵素提味的创意茶宴

  和茶馆的招牌菜是「龙井茶香鸡」,材料只有龙井茶叶、盐和鸡,煮出来的鸡肉却是无比鲜嫩;「碧螺春浓汤桂鱼」,片片鱼肉浸泡在鱼汤与茶汤之中,入口爽滑鲜嫩,清新的碧螺春去除了桂鱼的腥味,难怪鱼肉特别鲜甜;「大红袍子排」,用的是桐庐农村的土猪肉(不喂食饲料的猪),排骨以矿盐来腌,花2、3个小时才烧好,可口香脆,大红袍又能减低油腻感;还有一款「单欉焗大虾」在近300度高温的石锅上慢慢焖熟5分熟,凤凰单欉的香气与大虾的鲜味相得益彰,又不互抢风头。

  道道茶菜都非常精彩,究竟秘诀在哪里?跟随庞颖已11年的钱大厨说,他们经过多番实验后发现,茶水必须加冰或加以冷藏,才能与食材产生作用,将茶酵素的功能发挥出来,并去除茶叶的苦味。

  「茶杯是围着餐桌转的。」庞颖常将此话挂嘴边。茶能养生,但要跟一方水土与饮食习惯配合,才可以发挥功效。「南方天气热,人们喜欢吃海鲜,胆固醇高,适合喝功夫茶;江南是鱼米之乡,西藏之类的游牧地区,因吃牛、羊肉比较多,喝黑茶能防范心血管疾病,并杀死肉类的寄生虫。」茶杯与餐桌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和茶馆里闻着茶香与庞颖聊茶,才重新认识茶。

  绿游之路【二】 船游茅家埠 驶入西湖无人之境

  杨公堤西面的茅家埠,避开了西湖的人潮,却保留了西湖的野趣。「渡头向晓聚兰桡,胜日春风粉黛饶。相唤茅家埠头去,纷纷摇过第三桥。」清朝诗人王士禄笔下的《竹枝词》,描写的就是昔日茅家埠春天热闹之景。三百多年后,我们还是可以摇着小船穿过小桥,迎着春风来到茅家埠,品尝有机农家茶,再到龙井村呷一口正宗西湖龙井。

  「复活」后的西湖一隅

  西湖在清代雍正年间,面积达7.5平方公里,但自清朝嘉庆年间至民国时期,西湖由于长期湖泥淤塞,面积大为缩减,一度只剩下5.6平方公里。近十多年杭州恢复西湖西面水域,复建杨公堤,昔日杨公堤以西的湖面得以重见天日,曾经兴盛的茅家埠亦「复活」了。

  我们在杨公堤卧龙桥坐上高师傅的摇橹船,驶往茅家埠。茅家埠是著名的「上香古道」的起点,香客要去灵隐、天竺拜佛,先要像我们在湖边雇一叶轻舟,摇呀摇,摇到茅家埠。就连乾隆皇帝上天竺,也要先从茅家埠上岸。各路香客在茅家埠稍作休息,吃一顿斋饭,就朝着佛门继续上路。当年香客可谓带旺了茅家埠,茶楼商店林立古道两旁;现在交通发达,去烧香拜佛不用走水路,茅家埠的宁静却是吸引了另一批爱寻幽探秘的游客。

  我们划着小船,隐没在一道又一道的小桥之下,一次又一次探出头来。我们时而穿过被芦苇与毛竹簇拥的河流,时而倘佯在广阔的湖面之上。与游人接踵摩肩的西湖相比,茅家埠人烟稀少得多,偶尔拐入无人之境,还可以幻想一下自己穿越到古代,或能在某株柳树下偶遇白娘子与小青。

  富有诗意的风景让人大饱眼福,如同时能有杭州美食满足味蕾,是多么完美呢!高师傅说,只要提前跟他说想吃哪家餐厅的菜肴,他都可以打包到船上,让游客一面赏湖景,一面尝美食。如此识做生意又好服务,难怪连安缦酒店都推荐客人去坐他的船!

  茅家埠不止以上香古道出名,它的丝绸亦是过去的重要经济之一。说到丝绸,老杭州人一定会想起生于茅家埠的都锦生,他是首位将杭州风景织在丝织品上的企业家。几千年来,中国织锦只用作服装布料,却没有用来做装饰品的。他的作品一出,马上被茅家埠的香客抢购一空。1922年都锦生在茅家埠开设了厂房,商品远销欧美,成为了蜚声中外的名牌。从茅家埠上岸,就可以参观都锦生的故居,里面还可以一睹他的第一幅杭州风景织锦――《九溪十八涧》。

  走入龙井茶农家 品正宗明前茶

  距离茅家埠不远处,就是龙井产茶区。来到杭州,许多人都嚷着要喝一壶正宗龙井茶,西湖边上茶店极多,该如何觅得正宗龙井?安缦法云酒店的公关Jerry推荐我去龙井村去找一位老先生,听说他不只有靓茶,还可以带我们吃到健康美味的农家菜。

  王乃祥的家在龙井村的尽头,房子还被一片茶田包围着。这位66岁的茶人向我展示他长满老茧和水泡的十指:「我15岁开始学茶,这是我几十年炒茶的印记。炒茶的锅很烫,但万万不能用手套,因为要用手去感受温度。」

  最好的龙井当然是明前茶,即清明前(约3月20日至4月5日)采的茶叶。当中又以狮峰出产的品质最好,因为山上土壤以白沙为主,矿物质多,每年狮峰都供给中央800斤茶叶。王师傅说一亩田最多只能出产11-13斤明前茶,4斤半芽叶才能炒出1斤茶叶,可想而知明前茶极为稀少。「明前茶产量少又费功夫,成本大大提高,普遍来说每斤都要卖7、8千元,我们卖给熟客也要3、4千元一斤。外面卖每斤几百元的,许多都是假货。」

  那么如何判断好茶?王师傅说,明前茶的长度约1.5至1.8公分,未泡开的茶叶越小越佳,手感越滑越好。品尝之前先闻茶香,如嗅出栗子香气为原料纯正,没掺杂其它物质。「茶最多冲泡4次左右,越好茶的冲泡次数越少。从前宫廷里喝贡茶,是边喝边谈正事,4泡之内就要把事情谈妥。」

  我们坐在阳台上边说边泡茶,王师傅亲手炒的龙井入口淡雅清香,加上眼前的翠绿茶园,春意盎然。再品尝王太太亲手炮制的西湖醋鱼和当季蔬菜,前者尤其鲜嫩肥美,不禁羡慕这两对老夫妇吃得好、喝得香的茶田生活。

  耕读堂 自给自足有机农家菜

  果然「酒香不怕巷子深」,耕读堂深藏茅家埠巷子里,许多人远道而来就是为尝一口真正的有机农家菜。耕读堂所有菜品都是从建德的自家农场直送餐桌的,老板汪友鸿本身也是充满传奇的。他是IT硕士生,又曾在华为公司当过高层,到最后是为了解决「吃」的问题而投身有机农业。

  「科技发达了,但人们生活不如从前幸福了!市场上的食物不安全又不好吃,连鸡肉都没有味道。如果我们有能力去解决这问题,那可是天大的事情!但是没有自己的农庄,不用传统的自然方法耕种,不知道生产的过程,说有机都是空谈!」所以他8年前与弟弟在家乡──浙江建德承包了大慈岩山上的270亩土地和大水库,专门生产有机农产品。「农田就在高山上,远离村子,而且被荒废了许多年,没有人类带来的污染物。我们以高山泉水灌溉,以家畜的粪便做肥料,养份取于大自然,也还于大自然。」除了蔬菜与家畜,他们还自己制作黄豆酱、辣椒酱、豆腐乳,全是限量自用。

  IT精英突然转行耕田,应该处处碰壁吧?「我们从小在农村长大,还是懂得许多农业知识的。但是有机种植成本高,价格也很高;而且我们只种植当季生长的蔬果,所以食材丰富性不够高,客人总不能天天吃一样的菜吧!既然销量一般,倒不如开餐厅,善用我们自家种植的食材,客人喜欢的话还可以买回家。」于是汪友鸿在茅家埠找了这间民居,开设了实现他梦想的餐厅。餐厅没有固定餐单,他把当季菜品写在黑板上,分为五大类:「自养自宰土猪类」、「野味野菜类」、「自种蔬菜类」、「其他自养类」和「其他自制类」,天天修改。黑板上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八年老鸭」,一只要价780元!「这些老鸭都是我们开农庄初期就养的鸭子,市场上3年老鸭已经很罕见,更何况是8年?我们只有十多只老鸭,真是买少见少。」

  虽然「八年老鸭」价钱略高,但其他家常菜价钱也是合理的,素菜平均20至40元/份,荤菜则是50至100多元。它的招牌菜「莲子炖土鸡」采用建德里叶莲子,在南宋时当地的白莲已是贡品,肉厚清甜。土鸡均是一岁以上,没打激素,自然长大,与莲子、大慈岩的山泉水一起炖3个多小时,汤汁味道极鲜极甜,让人舍不得剩下一滴汤!建德莲子除了可以炖鸡,还可以酿制莲子酒。我尝了一杯莲子酒,酒香浓郁,入口回甘又带莲子清香。汪友鸿说,4斤莲子才能酿出一斤酒,成本很高,卖458元/斤,但其独特香气依然吸引不少人来小酌一杯。

  「许多客人都说在这里吃到小时候食物的味道。」汪友鸿满足地笑了。「对我来说,让家人每天都吃到这样健康的菜就是最幸福的事。」

  绿游之路【三】 花赏满觉陇 漫步半山后花园

  杭州春意浓,其秋天也绝不逊色。每年中秋前后,杭州弥漫着阵阵桂花清香。满觉陇是著名的赏桂胜地,沿着满觉陇路爬坡,一路七千多棵桂花树先后盛开,其中百年老桂树就有近百棵,可谓杭州「最香」的散步路线。山上都是客栈民宿、农家饭店,游客却不多,如此清静之境在西湖边上实在难得,难怪这条连接西湖与龙井的小路,一直是杭州人的隐秘后花园。

  寻找桂花工坊

  满觉陇村依山而建,房子聚集在满觉陇路的两旁,除了原住民之外,也陆续有外地人来开客栈、餐厅。春天山上是一片郁葱,夹杂春雨迷雾,民房若隐若现,犹如仙境;秋天这里就热闹起来,赏桂的游客特别多,当村民采收桂花,以竹竿敲打桂花树,朵朵桂花飘落,如下一场桂花雨,所以这儿又以「满陇桂雨」出名。

  桂花是杭州人爱吃的食材,桂花糖藕、桂花栗子羹、桂花山药等等都是杭州餐桌常见的美食,当中最重要的原料就是糖桂花。满觉陇路108号就有一家超过60年历史的糖桂花老作坊,走过门前,难免被十多个大缸所吸引住。制作糖桂花的老师傅姓沈,70多岁了,已经把手艺传给他的女儿。我来到当天,他的夫人葛老太正在卖糖桂花。葛老太介绍,糖桂花不只是糖与桂花,还有一位重要的配角──青梅。每年五月,他们会先把青梅去核、捣烂,放在大缸里与清水、盐一起浸泡。到了桂花绽放,青梅汁也准备好了。工人将桂花去掉花梗,倒进青梅汁里,腌制2个月才能把桂花再捞出来。之后反覆冲洗桂花,洗去梅汁、沥乾,与糖搅和在一起,经太阳晒晒后就成了桂花糖。

  作为满觉陇最老、最大的糖桂花作坊,沈家每年都要做上万斤糖桂花,单是挑桂花、去花梗,就要3个月的工夫了。像沈家如此用传统方法制作糖桂花的作坊已经极为罕有了,大部分人都将半制成品卖给食品工厂加工,通常都会添加色素,让桂花颜色显得鲜黄。葛老太说,他们的桂花糖是天然的褐色,因为桂花容易晒黑,市面上看到鲜黄的桂花糖反而不自然。

  离开作坊,一直沿着满觉陇路往上走,经过「水乐洞」后,就是一条通往翁家山的山道。翁家山是西湖龙井五大产茶区「狮、龙、云、虎、梅」其中狮、龙地带的中心,沿路都是片片茶田,伴以枫树、桂树点缀,一路走来心旷神怡,难怪作家郁达夫在翁家山写作《迟桂花》时,「安排」男主角翁则生在这山谷里隐居,亦将这山村景色写得极致、浪漫。

  桂语山房 花香下的创意素宴

  满觉陇有一家意境极好的餐厅──「桂语山房」,不止环境清幽,院子种满桂花,每道菜的摆盘亦如画般精致。他们随季节变更的素食餐单,一直深受年轻人和素食人士欢迎。

  若是秋天来到,桂语山房花香袭人。步入餐厅,已经觉得它与台湾「食养山房」的气质非常相像,原来是邀请到台湾的美学大师林谷芳和食养山房主人林炳辉指导装修的。餐桌上宣纸铺开,陶器展示素雅的插花,餐单是一封信笺,打开信封是每季更换的菜单,一切都如此文艺。

  桂语山房对食材特别认真,就连食用水也是每天清早派人去虎跑泉打水。当许多餐厅、食品公司都打着「有机」的旗号,桂语山房坚持要「真正的有机」。「找有机农田真的很难!」总经理胡惠萍说:「我们要不受污染的土壤,最后我们找到了余杭的里山湖有机农庄,庄主是硕士生,为了净化农田,有十年完全不打农药,也足足亏了十年。我们亦有直接合作的农民,承包他们的农田,保证不洒农药。就算有些农作物无可避免要用农药,亦必须要打药10天以后才能采摘。有了自己的农田,才能保证食物安全。」她和厨师也试过为了找高品质的土鸡,波折地跑到人烟稀少的山上。

  来桂语山房的食客,对这里菜品的「食、香、味」绝无异议。「福果莲花汤」充满视感美感,汤底是菌子熬成的高汤,加入松茸、白果,当乾制的黄莲花放入汤中,花瓣受热慢慢张开,如花蕾绽放,是一道富有诗意又有营养的汤品;另一款菌子汤「松茸黑虎掌石斛汤」,将以松茸与黑虎掌菌熬制的高汤盛载于铁壶内,客人亲手冲入置有松茸、竹笙、石斛花的青花碗时,散发阵阵清香。

  桂语山房也改良不少杭帮家常菜,例如「西湖藕韵」虽是常见的桂花酿藕,但厨师将莲藕切成方块,浇上加入草莓酱的桂花糖汁,显得特别精致,而且选用的是西溪的莲藕,口感更为软糯。

  漫居 鸟语茶香下吃出原味

  与满觉陇紧邻着的是四眼井──客栈与青年旅舍的新兴集中地,这里有一间隶属精品旅馆「漫居58」旗下的餐厅「漫居原味」,很多人就算不住在旅店,也冲着这家主题餐厅而来。

  走进漫居的小径,无法不被它的有趣建筑所吸引──巨型海盗船(其实是酒吧及咖啡厅)、彩色石子拼贴出来的蘑菇小屋,都不禁令人想像到店主是富有创意之人。然而「漫居原味」却是很踏实的餐厅,一如其名,只为带出食物的原汁原味。

  餐厅老板对食材要求很高,许多都是从青海、西藏、山东等地的生态农庄运送过来。餐厅背后是一片龙井茶园,自产自用,漫居的两道招牌菜──「虾公炒茶」和「茶香肉」,当中的茶叶都是采用自家种植的有机龙井。「虾公炒茶」有别于传统清淡的龙井虾仁,而是用油爆虾的做法,虾炸得酥脆香口,茶叶就起了平衡油腻感的作用;茶香肉的茶味不浓,但猪肉腌得入味,很是下饭。想吃得清淡一点,来一份狮子头也是不错。狮子头选用安徽黑毛猪肉,肥瘦比例恰到好处,混合姜葱与鸡蛋后手打制成,口感比较松软,蘸着青菜木耳汤来吃,多吃几颗肉圆也不觉得肥腻。

  吃过大鱼大肉,一份清新小菜绝对不可少。「漫居小炒」这道以荷兰有机小黄瓜为主角,肉丝为配角的菜式,正好让味蕾焕然一新。饭后再来一杯大理桃花酿,甜蜜酒香为这顿原味之宴划上圆满句号。

  漫居原味除了有美食,它的环境更胜一筹。餐厅被茶园与绿林包围,找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在它的阳台上用餐,听鸟语闻花香,菜也格外香。

  依山依市 最美露台餐厅

  偶像剧中,男女主角少不免会挑选一间夜景极好的露天餐厅谈谈情。我在满觉陇就偶遇了如斯有情调的餐厅。

  沿着满觉陇的马路一直往上走,走到翁家山山顶,就是杭州最高的餐厅──「依山依市」。依山依市,普通话的谐音就是一生一世,名字如此浪漫,加上有无敌视野的阳台,难怪是许多情侣必访之处,也是杭州人心目中拥有最美露台的餐厅。

  从阳台眺望出去,是一片树林茶田,天气晴朗时还可以俯瞰西湖,夜晚在星光下吃晚餐也是格外浪漫。依山依市不只风景一绝,菜品也是不俗。话说老板娘是爱吃之人,于是想开一间食材新鲜,不加味精的健康餐厅,刚巧遇上准备退隐江湖、中西餐均擅长的五星级酒店大厨,两人一拍即合,就在这片灵秀之地经营了这间有美食又有美景的餐厅。

  在这里吃下午茶最为合适,避开午、晚餐的人潮,又能欣赏黄昏美景,与另一半分享一杯甜蜜蜜的桂花山楂汁、一客香气四溢的自家制pizza,绝对可以幻想自己是偶像剧主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