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吞面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群居解颐,竹升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01 15:25
在香港,可以吃到最好吃的云吞面。鸡,猪骨,大地鱼乾和虾子煮出的汤底,澄清透澈,鲜香扑鼻。汤内洒些韭黄,入口鲜甜可口。云吞全部用虾仁做馅,虾仁事先过清水冲洗,吃起来虾味浓郁,肉质弹牙。咬一口爽口弹牙的面,嚼一口鲜虾云吞,满嘴鲜味,三口两口,食完大呼过瘾。
生活在香港的人有口福,因为可以吃到最好吃的云吞面。
甚么叫云吞面?先说说云吞。云吞类似于北方的「馄饨」,它与四川人叫的「抄手」、福建人叫的「扁食」相似,不过用料、外形略有不同,扁食或馄饨一般是肉馅,而香港云吞一般是包虾仁,所以也称鲜虾云吞。云吞起源于广东,据说,此食品在唐宋时即已传入广东。宋朝《群居解颐》一书曾记载:「岭南地暖……又其俗,入冬好食馄饨,往往稍喧,食须用扇」。传入广东时因「馄饨」与「云吞」的粤语发音相近,又取其「一口一颗」的意思,于是广东人逐渐把「馄饨」称为「云吞」。还有一种说法,是说云吞与古代科考制度有关,至于广东何时用「云吞」二字取代「馄饨」之称,则是无从考证了。
「竹升面」大有讲究
再说说云吞面中的面。这面可不是一般的面,而是大名鼎鼎的「竹升面」。它是用竹升(大茅竹竿)压打出来的面条,广东人因「竿」音不吉利,而改称「升」。
做竹升面要先和面,和面的时候面粉不加水,也不加鸡蛋,而是用鸭蛋和面,用鸭蛋打出来的面爽口,而且充满了蛋香。搓完面团后,把面团放在一块大案板上,用一根粗长竹竿压在面团上(挑选的竹竿有讲究,要够粗大,保证它有比较大的覆压面,以代替人的双手),竹竿一端固定住,师傅则骑坐在竹竿另一端,利用杠杆原理,用脚一蹬一蹬。竹竿碾压着面团,师傅要一边压,一边移动,让面团受力均匀,渐渐压成一片面饼,像摊开的毛巾。一两个小时后,面团便可以揉拉成一根根银丝一样幼细的面条。在整个碾压过程中,不加一滴水。
而煮面和放面也是有讲究的。煮的时候一定要在水大滚的时候下面,再快速把面弄散,然后马上捞上来过一下冷河,最后放进那大滚的水里面,稍微焯一下即可。放面的时候,先在碗里加适量的汤,然后放汤匙,在汤匙上面放韭黄,云吞等配料,最后再加煮好的面。面要露出汤水,因为这样才能使面不会因为泡在汤里太久而变得不爽口弹牙!
云吞面汤底亦非常重要,必须用鸡,猪骨,大地鱼乾和虾子煮出,必须澄清透澈,鲜香扑鼻,才可凸显云吞和面条的色泽和口感。
「麦奀」云吞面世家
我吃过最好吃的云吞面是在香港的「麦奀记」。麦奀是个人名,他经营的云吞面可以说是香港云吞面的鼻祖。麦奀的父亲麦焕池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广州西关创立「池记」云吞面档,凭藉着高超的制面和包云吞的技术而远近驰名,吸引陈济棠,汪精卫等社会名流常常慕名光顾,所以麦焕池也被称为「广州云吞面大王」。后来由于战乱,麦焕池举家迁至香港,他的儿子麦奀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在香港逐渐闯出名堂。
麦奀「细蓉」云吞面的确是小小的一碗,但严格遵循传统方式,汤匙在底部,然后是四颗云吞,再将刚刚烫熟的面放在云吞上,没有完全被汤所浸没,所以面条口感非常爽口。云吞也是小小的,云吞全部用虾仁做馅,虾仁事先经过清水一直冲洗,吃起来虾味浓郁,肉质弹牙,汤清澈透明,汤内洒些韭黄,入口鲜甜可口,让人无可挑剔。只是的确是「细蓉」,成年人至少要两碗才能饱腹。
何谓「细蓉」?旧日广州挑卖云吞面的小贩,所卖的面有两个大小份,称「大用」、「细用」。因上佳的云吞面一定要爽口,所以一定要用快手渌好面,全部运作只需几秒钟,再加上汤,立即送到食客面前。食客亦不怠慢,三扒两拨先吃面,再吃云吞,然后喝汤,很快便会吃完。如还未饱,便要再叫,这样吃法,面才会爽口,不会让汤水浸至软烂。因此,小份的「细用」更受懂行食客的欢迎。云吞渌熟在汤水中汤漾时,文人形容像一朵盛放的芙蓉花,广州白话的「用」字又与「蓉」谐音,所以「细用」又称为「细蓉」,更富诗意,而云吞面往时也叫「芙蓉面」。
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带美国朋友Ivanh到中环威灵顿街的麦奀记吃云吞面,朋友一边吃,一边惊叹怎么会有如此爽口弹牙的面。嚼一口鲜虾云吞是满嘴鲜味,汤也鲜甜,三口两口吃完大呼过瘾。我亦是由于云吞面的诱惑,而常常飞至香港一过嘴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