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音乐:从基地到公司的实践
- 来源:通信产业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爱音乐,天翼,虚拟运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02 15:42
从属地化运营到成立音乐基地,再到公司化运作寻求转型发展,天翼爱音乐公司的发展历程,是运营商增值业务的探索也是互联网时代转型的缩影。
5月26日,天翼爱音乐发布“蜂巢+虚拟运营音乐业务”产品,作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落地,通过搭建对外合作的蜂巢平台,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能力,专注于音乐云APP服务,从以传统音乐下载、彩铃为主的增值业务向互联网业务全面转型。
平台转型
2013年由音乐基地改制而来的爱音乐公司,相比号百公司、阅读公司等大体量板块,在中国电信体系内体量较小,但音乐作为运营商颇具代表性的增值业务,从2G时代的彩铃辉煌到移动无线音乐基地曾经创造用户达4亿,收入超过60亿的业绩,4G时代运营商的音乐将走向何方也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相比号百、阅读等大体量,爱音乐在中国电信体系中体量不算大,排在第四的位置。”天翼爱音乐公司总经理朱映波表示,“近年来,我们也对彩铃业务进行升级,音乐加入更多互联网因素。”
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能力,搭建平台是核心思路。2014年,天翼爱音乐推出“蜂巢计划”,搭建对外合作的蜂巢平台,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能力,专注于音乐云APP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这标志着天翼爱音乐业务从以传统音乐下载、彩铃为主的增值业务向互联网业务的全面转型。
而业务转型、开放接入能力的背后是生态圈的构建。业内人士表示,开放平台的能力接入,首先是需要打造一个有庞大用户基础的互联网应用生态圈。运营商的去电信化重点转向产业链的培育。对于运营商而言,围绕用户培育完整的产品生态,需要与更广泛领域的企业在更深层面进行业务合作。
在实践中,爱音乐公司也遵循此种思路。据介绍,2015年,紧随“互联网+”行动计划,天翼爱音乐将“蜂巢计划”升级为“蜂巢+”计划,并赋予蜂巢平台更多内涵,积极面向互联网乃至传统行业开展合作,迎接所有能满足用户音乐需求的行业加入,即蜂巢+其他行业=音乐新时代。
此次与虚商合作,天翼爱音乐公司为虚拟运营商推出定制音乐产品,向虚商开放增值业务,为虚商发展打开另一扇门的同时,也为爱音乐公司的互联网生态圈发展提供发展空间。“虚商具有机制灵活的特点,虚商本身来自各自行业,也有各自的用户资源。”朱映波表示。
据了解,天翼爱音乐不仅可为虚商的彩铃业务提供业务开通、管理、计费、营账等一点接入能力,针对移动互联网产品还可提供从内容输入、产品开发、运营、销售、计费到客服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在合作分成以及转售价格上,朱映波强调“蜂巢+虚拟运营音乐业务”的价格不高于目前其他基础运营商提供音乐增值业务服务的价格。他表示,目前主要是系统打通,促成合作的落地。据悉,目前与爱音乐合作的虚商有三家。朱映波表示,在此次合作过程中,天翼爱音乐完全是乙方姿态,希望与更多的虚商达成合作。
基地到公司
开放合作实践背后是更灵活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爱音乐公司作为中国电信的全资子公司,人员队伍完全市场化,脱离了中国电信的编制,观念上也更加市场化,而掌门人朱映波曾参与卓望组建,见证了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成长。
朱映波表示,爱音乐公司化运作,相比以前音乐业务被省公司捆绑,机制上更加灵活。
业内人士表示,公司化运营一方面可以转变思维,找到一批以互联网思维来做业务的人,而不再是传统的电信思维。据了解,电信天翼基地70%的员工都是外聘人员。另一方面可以完成组织架构和财力资源的转变。
此前的基地模式因管理边界不清使得运营商在发展互联网业务中处处掣肘。基地归属总部管理,但依托省公司,举例而言,一些基地的互联网业务,设计、开发、运营都要以属地省为依托,业务推出之后,需要跟其他部门协商如何纳入现有的运营体系。这也导致新业务在进入市场之前,有很长的流程要走。
中国电信的原有八大基地是放在八个省公司,但在运营过程中发现,传统电信业务以省为单位进行推进是比较成功的,但互联网业务必须是全网运营,这就必须打破过去按区域来进行业务发展的模式。
很长的路要走
业内人士认为,从本质上说,运营商的集团-省-市-县-乡镇(片区)的条块分割结构,与以统一化、扁平化的互联网业务模式存在一定的矛盾。
基地公司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谈及对省公司的依赖,朱映波表示,这种关系有所淡化,因为在基地公司化运作的时候,集团层面就已经将权利义务分割得比较清楚。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咸燕表示,三家运营商在基地公司化改革上的尝试,使得基地脱离运营商编制,实现人、财、物的独立,打破了先行基地模式的制约,积极引入外部优质合作资源,进一步以市场化规律运作。
尽管如此,运营商的新兴业务公司仍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不能像互联网公司那样探索更多的模式。业内人士表示,这个也是渐进的过程,如果国有股占小股,这种情况会有改观。与此同时,在4G时代更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从基地转身的公司能否培养出互联网基因,还有待观察。
赵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