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品牌是手机厂商互联网营销的落脚点
- 来源:通信产业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米,互联网,屌丝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02 15:47
2011年8月,小米手机横空出世,手机行业出现了一个新事物。2012年,雷军在一个公众场合笑谈,自己参加互联网大会感到有些郁闷,因为手机厂商们认为小米是互联网公司,而互联网公司把小米看作是手机公司,最后将小米定位为“互联网手机公司”。
时隔四年,2015年一季度,中国主要互联网品牌销量占整体市场已达23%,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面向暑期校园学生群体,在5至7月份发布新品,通常先在线上预售,首销1个月后再逐步放开供货,线上缺货,带动线下溢价销售等。
在互联网手机细分市场中,有像小米、魅族这种以互联网手机身份诞生的公司;有乐视、美图等借自有优势,以重构一个生态链的姿态杀入手机行业的“外行”企业;而中华酷联等传统手机厂商,则多以再创立一个子品牌来做互联网手机。如2014年12月8日,联想发布了互联网品牌“乐檬”的首款产品K3;2015年5月21日,TCL在水立方将“么么哒”作为独立品牌发布。这些手机厂商为什么需要一个新的品牌?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是避免对原有品牌的冲击。性价比是互联网手机的基本特征,而传统行业的品牌则常因品牌溢价、线下分销渠道的利润诉求等原因,对同样配置规格的产品,需要定出更高的售价。因此,为自己在互联网世界里重塑一个子品牌,区隔原有品牌,是一个好办法。
二是打造有互联网味道的名字。互联网手机的营销方法、目标客户都与传统手机不同。16至35岁成为最主要人群,如大学生、年轻上班族等。比如小米手机就一直强调,自己的目标客户群是“屌丝”。在营销时,通常增强用户黏性,以形成粉丝。在宣传推广上,以网络宣传为主,召开面向粉丝的新品发布会。能起个有互联网味道的名字,如中兴的小鲜,酷派的大神,华为的荣耀、中兴的努比亚等,就更易于传播。
所以说,手机厂商正是通过建立子品牌及子产品线,赋予自己新的属性,从而在互联网时代赢得新的市场。
程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