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羯能量代表 扬·肖奇尔德 乔瓦尼·马尔德施泰格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字体,苹果,Helvetica
  • 发布时间:2015-07-23 14:40

  苹果最爱的Helvetica和它背后的故事

  还记得《乔布斯传》中作者写到的,在大学时所上的最具启发的课程是什么吗?

  字体课。

  在客户眼中字体总是“微不足道”的,总是“调整几个线条和几个圈”。但如果乔布斯没有上过这门课,或许就不会有后期iPhone中的精致UI乃至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如果你使用的是苹果系统,打开你的PAGE软件,打开字体下拉菜单,会发现一个叫做Helvetica的字体。作为乔布斯最爱字体之一,苹果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就具有先见之明地购买了它,并设定它为默认字体。它工整、优雅、理性,又但不失个性和现代感,同时虽然是阅读字体(Text Fonts)却也可以作为展示字体(Display Fonts)良好使用。IOS系统良好的用户体验,和Helvetica是分不开的。世界上使用Helvetica字体家族作为基础设计商标的企业更是不胜枚举,如FENDI、GM、丰田、BMW等等。

  字体的设计者马克斯·米耶丁格(Max Miedinger)便是一个土象能量很强的摩羯座设计师。字体和版式设计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需要在审美和实用中保持出色平衡,但字体设计过程却是相当繁琐甚至枯燥。作为土象能量极强的人,最能察觉到极微之处的美感,并有耐心完成它们。掌管“材料和建构”的金牛能量,掌管“书面语言和细节”的处女能量,“系统结构和边界”的摩羯能量,甚至统御了这个细分领域。

  Helvetica究竟特别在哪?

  —比历代衬线字体相对高一些的“X字高”(小写字母高度的术语)更便于阅读

  —更窄的“t”和“f”

  —“7”的笔干部分有微微曲线倾斜

  —收笔(Terminal)是90度转角等等。

  由于Helvetica已经被苹果买断,微软在20世纪90年代模仿苹果公司Macintosh系统时,无法使用Helvetica,只好特意制作了一个“冒牌Helvetica”—Arial。如果有心将两种字体对比就会发现—字怀(Counter)部分的转角曲线和Helvetica很像,可是Arial字微妙地宽了一点,但收笔转角的角度并不彻底。如果用两种字体打几个字比对的话,几乎很难看出差别,但细看Arial就是少了一点点优雅气质。这些差异如此细微,不经系统训练的话,不具备土象能量的先天优势几乎是无法察觉的,但它们又是那么的重要。

  不过字体是一开始就如此“看起来简洁、现代”吗?并不尽然。

  欧文字体分为衬线体(Serif)和非衬线体(San-serif)。有笔画末端爪状或者直线形部分的字体,便是衬线体;而没有这些的则是“非衬线体”。在聊简洁、现代的非衬线体之前,我们要先说说衬线体。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时,艺术的中心从“神”到“人”,为了传播而使用的字体本身也因此具备了一种“政治内涵”。为了传播“人文主义(Humanist)”精神,哥特体逐渐减少,从而产生了从卡洛林小写体改进而成的人文主义小写体(Humanist Minuscule)和继承了罗马时代俗大写体风格的人文主义大写体(Humanist Capital)才传播开来。

  在接下来的欧文字体演进中,有两位巨人的功劳不可磨灭—在Hans Schomoller的著作《两位巨人:马尔德施泰格和肖奇尔德》中对此进行了讲述。

  由于战争、宗教政治等原因,原刻本的活字经常丢失,最终成为绝本。

  乔瓦尼·马尔德施泰格(Giovanni Mardersteig),便是20世纪复刻古籍的巨匠,出身贵族,从小就在其祖父的影响下接触当时作为贵族生活玩物的活字印刷机。在学生时代,他就经常到位于意大利中西部的皮罗塔宫殿参观,这里是“活字字体的王者”Giambattista Bodoni的工房遗迹。1922年法西斯极权主义抬头后,他来到瑞士,创办了后来名声显赫的印刷工坊“OfficinaBodoni”。为了向字体大师Bodoni致敬,他选择了用Bodoni命名工坊。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最后用于再版薄伽丘《但丁》的字体。

  最终被命名为“但丁(Dante)”,这个字体也是在印刷业巨头斯坦利·莫利森(Stanley Morrison)的委托下完成的。莫利森是土象金牛座,他设计了我们字体库中另外一个知名字体—Times New Roman。

  马尔德施泰格也是土象摩羯座。有趣的是,“OfficinaBodoni”工坊的LOGO徽章,是由马尔德施泰格家徽演变而来,而其竟是由十字架和土象金牛座的标识组成的。

  如果说马尔德施泰格的方向是溯古,作为火相星座白羊座的扬·肖奇尔德则是求新。

  在20世纪之前也出现过一些非衬线体的字体,刚出现时被人认为是“怪诞(Grotesque)”的。而真正将这些字体推广到现代应用的人物,是扬·肖奇尔德(JanTschichold)。

  如果你不知道肖奇尔德,也一定知道名声显赫的英国企鹅出版社,或者在英国书店见过中间有一道白条,上下是橙色或者其他颜色,版式整齐划一的企鹅系列图书。肖奇尔德在英国期间负责设计了企鹅出版的500多种以上的图书,他将图书分成几个颜色,橘色是虚构小说,绿色是犯罪类,蓝色是传记,并首次制定了《企鹅组版规则》,从封面到标点的使用,将文字排版的要求规范化。

  扬·肖奇尔德是现代设计的奠基校—魏玛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师。他在1927年发表著作《新字体设计原则》。他提出了“新字体设计的精髓在于清晰传达(Clarity)”。这在当下看来像是废话,实际上是对“古典装饰主义”的反抗,在当时具有革命性意义。

  书中批判了一切古典的衬线字体,对非衬线字体大加褒奖,认为非衬线字体才是真正的现代设计—“非衬线体非但不是没有情感,而是有情感并代表20世纪的”!同时也批判了传统书籍中的中央对称法,而采用非中央对称的页面排版(即单页中左右宽幅留白不等)等等言论。这本书成为日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宣言书,影响深远。

  在他的另一本著作《书籍的形式》中,他介绍了一种黄金栅格(Van de Graaf canon),即以黄金比例切割的辅助线系统。黄金栅格其实是一种古老的页面分割原则,常见于中世纪经书文稿中,并被称作是“秘密栅格(Secret Canon)”。

  而肖奇尔德将秘密网格继续发展,他发现在页面长宽比例呈2:3的情况下,秘密网格切割出的页面边距(Margin)会呈现2:3:4:6的“完美比例”,并称之为“黄金栅格”。不知道是不是借助了中世纪经文的神秘力量,或者完美几何比例本身的崇高形式感,使用这种比例所排的内容,都莫名地具有强烈仪式意味。

  对于色彩,肖奇尔德酷爱红白黑:红白黑也是是视觉对比最强烈的配色之一,这里“边界”被强调,是摩羯座的关键词。所有这些观点都指向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核心理念—功能主义。一切功能优先,这也是极具土象特征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同年,以“未来”命名的,几乎完全用几何形体组成的字体Futura也诞生了。它的出现也是像黄金栅格一样,经过了各种几何形体的切割和精密的计算。你对它应当也并不陌生,大名鼎鼎LV的全称标识便用了这个字体。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些。1933年,盖世太保在肖奇尔德家中搜到来自苏维埃的海报,肖奇尔德被指责为“文化布尔什维主义”并因此被逮捕。那些海报中有俄国构成主义艺术家利西茨基的作品。利西茨基作品中的红白黑配色与几何化的抽象表达,对肖奇尔德影响极大。

  最终由于好心德国警官的帮助,他得以从祖国逃往瑞士以及英国,开始一段与企鹅出版的情缘。

  1950年代后,由于他和更多包豪斯人士的开创,在瑞士掀起“国际主义字体(Internationalstyletypeface)”的风潮。“国际主义字体”的最大特征是,他们都在精确的数学网格中制作完成,因为网格是“组织信息的最具易读性及和谐性的手段”。本文开头的Helvetica在这时应运而生。

  不管是艺术还是设计潮流,在过誉之后遇到的一定是反叛。由于20世纪50~60年代Helvetica过于流行,之后的一二十年中又兴起抵用Helvetica的风潮。很多品牌开始使用类似Helvetica,但比它更具有新“人文精神”的字体。“人文精神”这个词,在用于对付哥特体之后,如今又来对付Helvetica体。例如沃尔玛的公司采用了Myriad作为商标,并认为它们“更暖,看起来低价,并且有亲近感”。

  下次你拿起苹果手机,看着这些简单、舒适、优雅的字体时,不要忘了它们背后的历史、数字、神秘栅格与反法西斯的血泪。另外,设计师朋友如果再遇到想用白菜价让你“调整几个线条和几个圈”制作字体LOGO的时候,请你拿起这篇文章做成飞刀,扔他们一脸“人文精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