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市场向收藏型和消费型分化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水彩,收藏
  • 发布时间:2015-09-21 11:59

  水彩在中国的发展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在市场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近几年全球及国内艺术市场进入低潮,本很少受市场关注的水彩愈来愈受关注,很多资深收藏群体开始转入收藏水彩。翰海2015春拍,古元的150件水彩作品以整体打包的方式现身“小雅观心”专场,最终以1702万元成交。

  相对水彩目前的状态和艺术品的消费群体的变化,个人认为水彩的艺术市场将分为收藏型和消费型两个方向。

  收藏型,将水彩作为重要板块用以分配收藏资金及丰富收藏架构方向的群体,他们往往之前从事其他艺术门类的收藏,还有一些是新晋藏家,除了有收藏鉴赏的需求,还有投资需求。消费型,水彩画相对国画、油画有价格优势,相对版画又有唯一性的特点,再加上水彩的尺幅较小,其环保型材质对人体基本没有伤害,因而消费型的水彩将进入更多的中产阶级家庭,主要满足装饰需求。2014年,我有3个高中同学结婚,他们知道我是学水彩画专业毕业的,主动要求不收礼金,换成画让他们挂在家里。对于很多普通的“80后”群体来说,国画的欣赏需要一定底蕴,看不懂,又对油画没什么感情,在这种情况下,水彩更容易被接受。有很多收藏家会提出质疑,认为水彩画相较于油画、水墨不利于收藏和投资,其原因是认为水彩画纸随着时间的变化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易变黄,不便于保存。

  其实对于水彩作品的保存性疑问,现在大可不必担心。早些年很多画家迫于进口水彩纸和颜料甚少,使用国产的水彩纸和颜料,而国产的易发黄、变色,不便于保存。而现在,进口水彩纸和颜料能很方便地进入国内,很多画家开始使用如法国的阿诗、英国的霍多夫等品牌的水彩纸及温莎牛顿、梵·高等颜料。所以,这些作品都可以保存上百年,丢勒和透纳的水彩作品就是极好的例证。以水彩为媒介的绘画方式起源于欧洲,15世纪的丢勒、荷尔拜因、鲁本斯和凡·代克等都有过用水彩作画的经历。到19世纪,英国的透纳、康斯泰勃尔等艺术大师将水彩作为一个单独画种提出并创作出许多经典之作。

  而中国的水彩画,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呈现出具有独特面貌和渐进成熟的绘画方式。2014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水彩的起源及发展史,为中国水彩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扎实的基础。无论哪一个画种,难免都会有良莠不齐的现象。在水彩领域,仍然存在一部分画家以水彩摹写的训练展现其绘画功底,迷恋于技法的研究。但他们不注重自我观点的表达,忽略了培养自身对自然及社会独立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艺术佳作的标准是一样的,它的最高境界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绘画作为一种精神产物,应更多注重精神食粮的营养。

  文/姜道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