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博特 云上的设计师
- 来源:艺术商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慕尼黑,微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21 12:28
两年前,贺博特跨越几个时区,从慕尼黑微软飞到北京微软任职。一下飞机,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好像一切都错位了。那时的北京是灰蒙蒙的天空,闹市区拥挤的人流和正在建和已经建成的鳞次栉比的高楼,让贺博特喘不过气来。
两年后,贺博特在北京77文化创意产业园举办了个人摄影展“Beijing Buyer Club”(北京买家俱乐部)。两天后作为微软中国区战略副总裁、全球资深云计算专家在中国软件渠道大会上进行了发言,分享公共资源和个人体验。此时的贺博特有了些中文上的进步,会说几个单词,但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德国人,他完完全全开始享受在北京的生活。
摄影:与大家分享
贺博特身形魁梧高大,举止谦和,灰白的头发一丝不苟,有德国人的严谨与刻板,也有一般人难以从一个德国人身上想象到的幽默与玩心,尤其对于摄影的热情。
4月25日,他的“Beijing Buyer Club”(北京买家俱乐部)个人摄影展开幕,他为此筹备了一年半的时间。贺博特一直钟情于肖像摄影,这次展出了他2014年4~10月在北京拍摄的同主题照片—他花了3个月时间装裱作品,寻找场地,打印装帧画册,事无巨细,躬身亲历—照片上是在地铁里、大街上、商场里,用防雾霾口罩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人,眼神里都是警觉与漠视。贺博特刻意将颜色处理得很夸张,口罩像一个警示标示般刺目,陌生、怪异、机械化的形象,使人感到在现代化进程中,生存环境的恶劣变化逼迫人们失去自然的装束,一步步走向异化,所有人都成为外星人一样的存在。展览让人们思索人当下的生存状况。为了继续生存,你需要加入北京买家俱乐部吗?
从德国来到北京时,贺博特发现北京的状况远不是他所能想象的。交通拥挤,雾霾严重,他常常看到北京人一天至少观察5次手机,查询天气污染指数。他也时常感到喉咙干咳,眼泪迷蒙,舌尖总有一股土腥味儿。“你的身体正在适应污染”,他这么想。人们开始购买防毒面具一样的防雾霾口罩,正如得了艾滋病需要买药一样,为的是能在北京继续生存下去。威胁健康,或者让自己看着像个异类?防雾霾口罩买还是不买?这是留给观者的一个开放式问题。
贺博特住在北三环的一个公寓中,简洁、敞亮、舒适,房间角落的细节布置透露出主人不俗的品位。米色、褐色和灰色的色彩搭配,有着理性的冷静;粉色、豹纹、藏族姑娘图案的靠垫,墙上多幅当代摄影作品,褐红色木刻般的油画等又给人温暖的热情。家具的设计极为简洁,具有包豪斯风格;地板上趴着的非洲木雕鳄鱼,隋建国艺术衍生品的红色恐龙,文件柜上摆置的锡制飞龙,角落处青铜浇铸而成的表情肃穆、端庄的佛头,这一切都很恰当地融合在一起,既有东方的古典,也有西方的现代。
在与贺博特的交谈中,他使用最多的词汇是“分享”。这在他的IT工作会议中也时常出现,他不使用“汇报”、“告诉”或“我认为”等词汇,而是使用了一个充满平等、包容意味的词—“分享”。
“我不是一个职业艺术家,但是我热爱摄影,它使我生活放松,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发现各种有趣的现象。我办展览,主要是向大家分享我的爱好,分享我的艺术生活。如果你是一位艺术家,你更需要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作品。”
收藏:稳重最合适
在贺博特的公寓里,许多当代摄影作品分布在各面墙上。多数作品是贺博特的个人收藏,少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贺博特的摄影装备很简单,一部佳能的EOS50DII,外加两三个镜头;另外就是一部日本的富士微单相机。小相机便捷,易于携带,他经常用它捕捉一些稍纵即逝的镜头,那些如布列松所说的“决定性瞬间”。“重要的是想法。”他说。虽然他赞同卡蒂亚-布列松所言“所有成为一个摄影师的条件是,一双眼睛、两只手和两只脚”,但他也不认为人人都可以做摄影师。人人都在拍摄,但并非人人都可以是摄影师,镜头后面的眼睛才是一张伟大照片诞生的决定性因素。他在不工作的闲暇时候,喜欢捕捉各种不同人的状态,在胡同里,在艺术区里,不同环境里的众生相是他很津津乐道的东西,在特定环境下的群体行为,反映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大众社会心理。他有一组照片,专门拍了798艺术区里看展的人群,各种表情与姿态,其寓意程度胜过798里艺术展本身。
谈起影像收藏,贺博特认为喜爱是首位的。他不会购买已经名气很大的摄影师的作品或者价格昂贵的摄影作品,价格相对稳定,短时间内不会飞涨的艺术作品他才会考虑。他抱着非常谨慎的态度挑选喜爱的摄影艺术家,如果一个艺术家长期保持一种风格,没有创造力,没有发展空间,他就不会选择,因为他认为那样的艺术家只是重复自己。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开拓自己的有潜力的艺术家,才是他所看中的。
近十年以来,影像市场得到迅猛发展,无论是美国、德国还是中国,欧美还是亚洲,规模都越来越大。这到底是好事还是令人焦虑的事情?贺博特认为虽然影像市场表面看起来非常繁荣,画廊、拍卖常常有价格不菲的成交量,但是经济泡沫却很多。目前他的摄影作品还没有进入市场,但是因为爱好,他也会从一级市场或者二级市场上去购买心仪之作。
家庭:我注重平衡
在贺博特公寓的搁物架上,放置着几幅相框,里面是他家人的照片,除了他和妻子以及两个女儿外,还有另两位非洲和亚洲的女孩儿,自信、开心地笑着。他解释说,这是他以前收养的两个女儿,一位来自非洲,一位来自蒙古。而今,她们都已长大成人,其中一个已经成家。言语间,贺博特脸上流淌着父亲的满足,深邃的目光里充满慈爱。
贺博特的工作繁忙,常常会议不断,业余时间专注摄影。与家人相处时间并不多,而妻女都很支持他,他也在生活、工作和艺术之间把握着平衡,珍惜着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寸光阴,尽情享受生活。空闲时间,他会和家人一起外出就餐,选择中国古代建筑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法式餐厅,享受美味。同时,贺博特有着运动员一样健康的体魄和堪称完美的体型,也与他坚持不懈的运动密不可分。
“平衡,是各方面相互制衡的结果,但最好能使每个方面都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他说,这是他保持工作、生活高质量的秘密。贺博特在侃侃而谈之间,偶尔会有善意的小幽默爆发,正如冬夜里偶尔噼啪闪烁的儿童手持焰火,让人会心一笑,从而改变对严肃理性的德国人的看法。有时候,你可能只是听说,而要得到准确的体验,你还需要走进一个人、一个民族。这位在微软云上的德国摄影师,完美地向你诠释了这一简单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