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如何选择创作材料?
A:在亚克力上作画是2000~2012年的尝试,后来又尝试了透明胶片、灯箱等很多种材料。最初在亚克力上画画,是为了摆脱材料(布或纸)的限制,寻找一种透明到接近于虚无的材料,拓展画面的空间感,尝试是否能“凭空变出一幅画来”。近一两年,我尝试着用灯箱的形式进行创作。虽然一直在材料的运用上进行探索和尝试,但材料并不是我在创作中所关注的重点。材料的尝试有时是为了更好的表达的需要,有时只不过是好奇、好玩。不论是亚克力,还是现在的灯箱,所运用的材料都或多或少地使得我(创作者)、观者、作品本身三者之间产生了疏离感和不可控性,不如画在布上那么直接,似乎也是一种对这个世界,到处都隔着一层玻璃的这个世界,就有一种对接,一种隐喻吧。
Q:为什么喜欢窗户?是不是与宗教信仰有关?
A:我的老家仙游,神仙游玩之地,很有灵性,那里的人相对的都比较淳朴,而且我觉得还是有信仰的,至少说,我感受到了敬畏心。我们那边,各种宗教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佛教占绝大多数,但有的村庄,整个村庄都信基督教,有自己的教堂。小时候我们会经常跑去看他们做礼拜,有人在弹奏钢琴,用本地话唱诗,那种场景和教堂的窗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家有很多的庆典活动和祭祀仪式,当你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可能觉得习以为常,可是当你在外地学习生活,一旦回去,特别是逢年过节回去,你会发现这个传统,真的会重新打动你的。在创作时,手会把很多记忆带出来。
Q:作品中的画面和场景源于何处?
A:我创作的所有题材的每一种元素都是基于日常生活的场景,是面对我们习以为常的领域进行创作,艺术创作和当下生活是相互映照的,描述的是由人物的行为、道具、空间的营造所提示的画面不存在的、但可感知的那部分。
其实,选择什么样的题材,甚至绘画本身,都只是借一个壳而已,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从特定的个人感受衍生到更广阔的社会问题和精神关怀。虽然最后可能采用的是不同的展示方式,但是会去选择接近某种经典性的,气质是传统的、有温度的东西。
Q:作品中的光该如何理解?
A:我觉得它是谜一样的东西,在我以前的作品中它是用火为载体,这来源于我童年的记忆,老家有很多的庆典活动和祭祀仪式,仪式结束后,全村人就围在宗祠广场的篝火边,抬着装有菩萨的小棕轿在上面转啊、跳啊,它是祈福的一种仪式,但在我那个时候看来,更像是一种狂欢。火像个通道,感觉有更高的东西存在。很多人觉得我的画带有一种宗教感或仪式感,其实我自己没有刻意往这方面去做,它们就是我特定的个人感受。
Q:作品的系列与系列之间有关联吗?
A:都是层层递进的,不可能说离开过去今天突然长成这样。我始终觉得人是不能离开过去的,我的作品所表达的也有这方面的成分,比如说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还有现实与虚无的关系,这些都是我在践行的过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