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甘肃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机制研究

  • 来源:楚天法治
  • 关键字: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 发布时间:2015-11-18 11:06

  【摘要】流域作为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以丰富的水资源哺育着人类,灌溉着农田,净化着环境,以宝贵的资源为流域经济振兴提供强大的动力。但长期以来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域水资源过度、无序开发利用,区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石羊河流域是西北内陆河流域中人口密度最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石羊河流域的生态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严重不协调,其要害是水问题。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机

  一、石羊河流域的概况

  1、石羊河流域的历史变迁。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开发利用较早,发挥效益较大的流域之一。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民勤绿洲为石羊河的古终端湖,据史记记载,早在四千多年前开始,古人就已经利用石羊河流域发展生产,引水灌溉农田;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在明、清两代达到鼎盛时期,已形成众多灌区,对河西兴修水利起到重要作用;到了现代,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导致水面面积缩小以至消失,而绿洲面积却不断扩大。

  2、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大致分为三部分:南部山地生态系统是流域水源涵养区及产流区,全流域的“绿色水库”,走廊的生命线;中部平原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包括山前温带沙质荒漠、半荒漠区,是人类主要经济活动区;北部低山及高原生态系统植被以旱生、超旱生、盐生的灌木、半灌木及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生产能力极低,是流域的生态脆弱带。

  3、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石羊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年内分配变化较大和降雨的分配规律是大致一致的;年际分布呈衰减趋势;空间上垂直和水平方向向上都呈梯度分布。地下水多年动态总体特征是地下水位持续性下降。

  二、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危机及其形成原因

  1、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危机。石羊河流域属资源型缺水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进入下游水量逐年锐减,致使下游绿洲萎缩,沙漠化、荒漠化扩大,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及社会问题。石羊河流域水源全部依靠祁连山区产水量,近年来流域上游祁连山区由于人为砍伐森林,过渡放牧和毁林毁草开荒种植,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由于经济发展行业用水结构严重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没有充分考虑流域水资源的整体承载能力及区域的平衡性,总用水和耗水规模偏大,中下游水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流域中游地区城市废污水排放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

  2、水资源危机的原因。石羊河流域位于西风和季风的交汇区,独特的地貌,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全球变化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因此,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流域水土资源开发不平衡,导致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安全;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生态用水严重不足;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矿化度升高,影响植被演替。以上分析充分说明,水危机的根源在于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三、完善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机制的对策

  1、改进结构调整。流域内金昌市是以镍等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为主的工业城市,结构比较单一,应注重培养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应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武威市应逐步实现农业型经济向工业型经济转变,加快发展旅游、商贸、化工、纺织、建筑等支柱产业,就总体而言,金昌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而武威的主导产业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两地经济互利性很强,应加强统一规划和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2、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制订年度水资源配置方案,把全面加强流域水权制度建设作为核心措施优先实施,强化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完善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和水权管理制度,深化水价改革,促进转变区域发展模式和用水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着力健全保障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改善的长效机制,防止治理反弹。

  3、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已建工程管理,切实解决好工程维护、农产品销售、产业发展、生态移民安稳致富等后续保障问题,加强对工程实施效果的跟踪、监测与评估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确保工程效益长期稳定发挥。流域治理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相结合,加大投资、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采取高效节水、适度调水、完善补偿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4、落实责任机制。健全规划实施机制,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保证规划实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全面落实流域治理目标和农民增收目标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完善相关治理措施和扶持政策,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各项节水增效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进一步优化和科学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调整方案,根据投资可能加快实施步伐。

  5、实现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水资源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存在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解决水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不仅要建立流域管理机构,更重要的是赋予其权责,树立其权威,理顺体制,完善运行机制,水资源管理体制要按照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充分依靠现代科学手段,进一步规范调整和指导供水、用水、节水、治污和保护水资源的行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积极着手石羊河流域水法规体系建设,尽快组建水政监察执法队伍,加强水资源的执法,全面推行取水许可制度,任何单位、个人取用水都应交纳一定的水资源费,这是国家对水资源产权有偿使用的体现方式,也是政府在水资源的勘探、保护、监测、评价等方面付出代价的一种补偿,认真研究理顺水利工程投资机制,建立长期稳定、导向正确、全面系统的水资源投资机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内陆河流域人口最密集、经济较发达、生态环境最脆弱地区。为了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和谐发展,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全面科学落实规划,坚持全面加强水权管理和节水增效措施,经过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建设好美丽石羊河,实现石羊河流域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共赢!

  本文为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处科研创新项目(科研类)项目编号:Yxm2014072。

  参考文献:

  [1]郭承录,《石羊河流域综合管理策略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文/师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