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木匠呆儿

  • 来源:章回小说
  • 关键字:巧木匠
  • 发布时间:2010-09-26 15:04
  呆儿不呆

  六岁那年他就可以造房子

  呆儿有大名,只是人们不愿意叫他。

  他出生时,他的父亲见是个男娃,欢喜得不得了。呆儿的上面有三个姐姐,这是他父亲得到的第一个带把的男孩,加上生下来他就有八斤多重,长得又是肥头大耳白生生的,恭喜他父亲的人都说这孩子一脸的福相,说不准会当上个大官。呆儿的爸爸听了,满脸堆笑,谦恭地说:“哪能呢,一个农家的孩子,哪图有那么大的出息。”而心里却很得意。

  这种欢喜一直伴随着呆儿的爸爸到了他两岁的时候,邻居家与呆儿大小差不多的孩子都会走路说话了,而呆儿却还是瘫在床上站不起来。当别人怀疑呆儿是否有什么毛病时,他的爸爸却自欺欺人地说:“你们家的孩子有我们家的孩子胖吗,身体那么沉,腿当然使不上力气了。”

  呆儿确实很胖,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在农村甭说是营养了,就连正常生活都难以保证,很少能有呆儿那么胖的孩子。对于呆儿不会说话,他爸爸更有一番独特的解释:“这叫贵人语迟,连孔老夫子说话都晚咧,我家的孩子会有大出息的。”

  呆儿快四岁时,才开始跌跌撞撞学步,而且呆傻相愈发明显起来,目光呆滞,嘴常常是咧着,顺着嘴角淌口水,做出一种憨态面对任何人,最后连他爸都不敢再自豪了,慢慢对儿子失去了信心。终于有一天,爸爸对他叫了声“呆儿子”,呆儿竟咧嘴笑着“哎”地答应了一声。从此,他的爸爸开始人前人后地叫“呆儿”,村里人也就跟着这么称呼他了。

  呆儿的爱好就是整天趴在窗台上,看着爸爸在外面劈劈柴。他们的家是在东北林区,到处都是古木参天的树林,在这里不缺的就是木材。

  后来呆儿能走路了,他的平衡一点也不好,动不动便跌跤。但是他却一点也不娇气,跌得腿脚都是血,他连个哭声也没有,有时还会笑上一笑,爬起来接着走。

  爸爸已经不再喜欢他了,因为他的下面又有了两个弟弟,所以大多数时间任由他自己干什么。

  呆儿玩得很随便,总是走出村子,往林子里面走,傍黑才回来。有些邻居担心地找他的爸爸妈妈,说林子里有熊瞎子,让他们管管孩子。他爸爸说:“呆儿那个模样,要是熊瞎子给他收了,还会少一个废人。”

  呆儿天天早出晚归,中午也不回家来吃饭。终于在夏日的一天开始,呆儿一连几天没有回家。这让他的家人真着了急,他毕竟是个活物,就是死了也要见到尸首,也好弄几块木头置副棺材把他埋了。大家去林子里找,找了几天都没找到,他们想这个孩子不会走得很远,怎么也能察看到一些呆儿的踪迹,即使被熊吃了,不至于被熊瞎子吃得连块骨头也不剩了吧。

  后来,他们往森林里面深入,看到了一栋木房子,他们认为这肯定是猎户打猎临时在这里搭建的房子,本想过去打听一下,是否看到过呆儿。

  他们走进去一看,只见呆儿悠闲地躺在一张板材制作的小床上,嘴里咀嚼着一些鲜蘑菇。看到爸爸进来,他高兴地嚷道:“造房子……”这是他爸爸第一次听到他说话,那是在呆儿六岁的那一年说的。

  呆儿对着他爸爸比划着,似乎想说明什么。后来爸爸搞懂了,惊诧地问道:“你说这房子是你造的?”呆儿木讷的表情中掠出几分兴奋,颤颤地点着头。

  他爸爸哪里敢相信一个六岁的孩子能造这么大一个房子,就是那些木料,他都难以搬动。而他爸环绕着房子转了一圈后,又不能不相信这是他傻儿子的杰作了。木料都是附近人们砍伐下来的废料,要是谁在这里打猎临时造个木屋的话,怎么也会动用钉子一类的东西,而这个房子却都是用废料搭建上去的,而且十分准确牢固,推都推不倒。

  至于呆儿如何搭起的这个木屋,始终是个谜。

  呆儿学艺

  木匠师傅气得七窍生烟

  呆儿从小就愿意与木头打交道,他整天用斧头劈劈柴,这是他最愿干的活。因为他走起路来左摇右晃,他爸爸不想让呆儿干这种活,怕抡起斧头来碰伤别人,令人惊喜的是呆儿从未有过意外发生。

  别看呆儿拎着斧头站立不稳,而斧头落处却从不跑偏,劈柴被他砍成两半,而且是笔直的切面,如刀削的一般。

  后来爸爸试过他的这个功夫,将只有三公分直径的小木檩子竖在地上,让呆儿去劈。呆儿举起斧头,斧头晃晃悠悠地掠上了头顶,只见呆儿的眼中有光一闪,斧头落下来,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他爸爸还没有看明白怎么回事,呆儿手里的斧头已经挪至空地处,拄在下巴上傻傻地望着爸爸憨笑。爸爸低下头去再看那个小木檩子,木檩子早已身分两半,并且直直地伫立在那里。

  呆儿还有一个功夫就是用木料雕刻各种各样的玩意,也令他爸爸刮目相看。呆儿没有什么工具,只用家里的一把小斧头,就能将一些不成形的木头,变成小猫小狗小动物。他在这方面无师自通,充满了丰富的创造力,极有灵性。

  有一天,他背着人偷偷地刻着什么,当看到有人过来时,他忙将雕刻的东西藏了起来。爸爸发现他的诡秘,问道:“呆儿,你在刻什么呢?”

  呆儿咧着嘴说:“我不告诉你。”

  爸爸也没在意,又干自己的事去了。

  晚上喝酒回来,看着呆儿龟缩在屋外的墙角处,借着月光鬼鬼祟祟地弄着什么。爸爸好奇地走了过去,想看个究竟。

  呆儿看到他爸爸,吓得忙将手中的东西塞到了身后。爸爸问他:“你干什么呢,拿给我看看。”

  呆儿大声说:“我不给你看!”说着,还将手里的东西往后又塞了塞。

  呆儿以往不这样的,他很惧怕爸爸,不敢这么大声对爸爸说话。这更加引起了爸爸的怀疑。爸爸伸手将呆儿藏在身后的东西抢了过来,拿到手中一看,他爸爸顿时目瞪口呆,原来是一个木制雕刻,是一个男人压在一个女人身上,全都是赤身裸体。

  爸爸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孩子刻出来的。他十分气愤地呵斥道:“呆儿,你告诉我,这是谁教给你的。”

  “谁也没教我,是我自己琢磨着雕的。”呆儿显然知道自己做了错事,抖成了一团。“妈的,你是怎么琢磨出来的?”爸爸掴了他一个大耳光,问道。

  “是我看你和妈妈总是这样子的干活,还把你们累得直哼哼,我想刻出来,让你们睡觉,让这个东西替你们干活不就行了。”呆儿捂着脸哭着说。

  爸爸哭笑不得,说:“行了,这个给我吧,我让他们干活还不行吗。”但还是抑制不住脸上露出的笑。呆儿看着他爸爸的古怪表情,问道:“爸爸你的脸怎么那么难看呀?”爸爸说:“那还不是被你气的。”

  爸爸拿着木雕让他妈妈看,并说:“这孩子还真有天分,不如找个木匠师傅,教他学门手艺,像他这样一个缺心眼儿的孩子,也许还能养活自己。”

  他们不知道这种木雕就连最优秀的木匠也难做出来。在深山老林里,木匠可是个神仙般的差事。

  他爸爸托人找到了这一带最有名望的木匠,想将自己的呆儿送过去当徒弟。那个木匠听介绍说这孩子如何如何有灵性,而一看他那呆傻样,就不想收他了,他想刁难呆儿,借口把他们爷俩打发走。他让呆儿给他做一个三条腿的凳子。

  呆儿看了看爸爸,又看了看师傅,口水流了下来,爸爸骂了一声:“看啥呢,还不快点做出来。”呆儿问:“啥是三条腿的凳子啊?”爸爸比划着下面的腿,问道:“这是几条腿?”呆儿答:“两条。”爸爸说:“再加上一条腿,不就是三条腿了吗?”

  呆儿显然听明白了,他拿起斧头,砰砰啪啪地一阵子的劈砍,霎时间,将一根椽木变成了圆板和木棱子。再从圆板中抠出三个槽,将三个木棱子插了进去,然后一放,竟然牢牢地戳在了地上。

  呆儿得意地望着爸爸和师傅。师傅没想到一个傻孩子不用锯,不打榫子,却能搞出这样一个小凳,十分惊奇,但他也怀疑这种凳子是否牢固,嘴里说道:“这是打的什么破玩意。”他抓起一条腿,将凳子狠力向墙角摔去,只听“啪”一声响,投眼望去,那凳子从墙上反弹了回来,在地上滚动了几个翻子,竟然完好无损。师傅气得简直是七窍生烟,过去对凳子连踢带踹,也奈何不了那个凳子。

  爸爸看呆儿惹恼了师傅,忙赔不是,说呆儿不懂事,还求师傅原谅。呆儿却无动于衷地站在那里,气得爸爸伸手搥了呆儿一拳,喝令道:“你还不向师傅认错。”师傅这才停了下来,忙拦住他爸爸,说:“这个徒弟我收了,刚才我只想考考他,这孩子果然是个出色的木匠坯子,别的我不用教他了,我只教他如何使锯就行了。”

  呆儿出走

  炮楼移到河中的奇思妙想

  呆儿学徒,吃住都在师傅那里,师傅教会他使锯,如虎添翼。开始他不知道锯怎么用,师傅故意难为他,师傅只做一次示范给他看,然后交给他来干。

  师傅不教授他什么技艺,只是让他干重活,就是交给他一把大锯,天天让他将圆柱木料垫在架子上,然后用锯一寸一寸地破成板材或是木棱。

  那天,师傅将一堆新拉来的圆木按照材质进行了分配,然后在切面上用拉线碳粉画上标志,说明每根破材取出的各类材料标准。

  师傅去干细加工的活,当过来取木料时,却看到呆儿正在拿锯锯石头。师傅气急败坏,过去抓过小木板,不由分说就暴打呆儿。呆儿并不分辩,只是抱着头,任由师傅打骂。

  师傅打累了,把木板扔到了一边,去了库房,却意外发现库房里堆满了木料。就是刚才堆放的那些圆木,按照他的吩咐,都成了板材或木棱。

  他粗略地算了一算,觉得制造出来的那些材料,只多不少,可凭着他的干法,怎么也要用一天的时间才能锯出来,而呆儿只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这让他十分惊奇,更让他惊奇的是刚才他教呆儿锯圆木做示范的那把锯被扔在了库房的一边。

  师傅有些莫名其妙,忙过来跟呆儿要他手中的那把锯。

  呆儿却把锯放到了身后,说:“不给,这是我的。”

  “你给不给?”师傅吓唬他,又把刚才的木板拿了起来,佯装着要打他,“你破坏了工具,该打,还不快点拿给我,看我咋教训你!”

  呆儿只好乖乖地把锯拿了出来。师傅看到的锯其实是一个椭圆盘,一看就知道是从两人一起拉的那种大锯上取下来的材料。他让呆儿告诉自己为啥要这样做,呆儿只好带着他去了库房的后面。师傅惊奇地发现后面有一个奇形怪状的木制的机器,显得很特别,但中间的圆锯让他想到了呆儿手中的那个半成品,机器上端的高度,正好与库房后窗相对。他一指机器,对呆儿说:“你干的?”

  呆儿傻笑着抓住横亘出来的一根木檩子,用力地推了起来,木制的传动杆几番周转,圆锯便飞快地转动了起来。师傅顺手拿过一块木料探了过去,木屑飞溅,开出一条锯隙,瞬间便一劈两半。师傅觉得不可思议,“你一个人干的?”

  “有人帮我。”呆儿一指后墙角。

  师傅扭头去看,看到一头驴正在那里探头探脑:“哪来的?”

  呆儿傻笑,说:“偷的。”

  “还不快给人家送回去!”

  “不,我要吃。”呆儿态度十分坚决。

  “你是要卸磨杀驴。”

  师傅觉得呆儿简直就是个天才,不用师傅细教,很多方面便无师自通,木匠的刨铆锯锉十八般技艺样样精通,手艺精湛,远近闻名。

  师傅带着他,走街串巷,大家都知道他的手艺,十里八村都找他来做家具,可赚来的钱却都进了师傅的腰包。师傅见他呆,不给他工钱,他也不生气。有人替他打抱不平,他只是傻笑,人家都说:“呆儿真傻。”

  师傅吃喝嫖赌,啥事都干,带着呆儿去洗鸳鸯浴。洗澡后,穿着浴衣就去嫖妓,与一络腮胡的人争一妓女。妓女是他的老相识,就陪他进屋去了。

  出来时,看到了几个日本兵,其中就有那个络腮胡,还是军官。师傅吓坏了,两腿发软,跪在地上,高喊:“太君,饶命。”

  在外面等师傅的呆儿不懂这些,进来看到师傅这样,就去拽师傅。络腮胡拿出战刀比量呆儿,呆儿却是一副无所畏的样子,这让络腮胡很惊奇,问道:“你的,什么的干活?”

  师傅马上开了腔:“太君,饶命啊,他是个傻子,是我的徒弟,他木匠活的,大大的好,愿为太君效劳。”

  络腮胡弄清了师傅的意思,咧嘴笑了:“吆西。”

  呆儿和师傅被抓了去,跟着那些被抓来的人为日本人修碉堡。他们准备在河边的高地上建炮楼,这片高地三面环山,河从山中流。呆儿说他能造个木头的,络腮胡很高兴,就让人砍伐了大树,让他来做,师傅带着人给他当帮手。

  只十多天的时间,炮楼建成了,都是木料的,炮楼下面用四根圆木高高地支在高地上,一来防潮,二来战略视线好。从炮楼后面的山上支出一条比炮楼略宽的滑道,顺着山的落势通过炮楼下面直达河心。日本人又在外层加了铁甲,这样的坚固程度,与钢筋水泥建的不相上下。络腮胡来验收时,看到一座水边奇特的碉堡。络腮胡指着滑道问:“这个,什么的干活?”师傅想了想,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解释说:“这炮楼地势虽高,可后面的山比炮楼还高。如果下雨,山上的水和泥石滑下来,容易淹了炮楼。这滑道一来可以泄山上的洪水,二来可以排炮楼里的废水。”络腮胡不住地点头,惊喜交集,夸他们做得好。趁着络腮胡高兴,师傅马上提出回家的要求。络腮胡答应了他们,而呆儿却站着不动,并把左手伸向了络腮胡。络腮胡不解,呆儿憨憨地说:“钱。”

  “八嘎!”络腮胡大怒,可呆儿仍然执拗地将手伸向络腮胡。

  络腮胡抽出战刀,手起刀落,呆儿伸出的左手齐斩斩地落在了地上,在地上还跳跃了几下。呆儿并没有收回鲜血淋淋的胳臂,仍旧伸向络腮胡。

  络腮胡高叫:“要钱的,死了死了的。”

  师傅怕络腮胡再下死手,忙拽着呆儿跑了。

  他们先是找到一家诊所治疗,上了药打了绷带,呆儿一连昏睡了几天,可有一天晚上,师傅半夜醒来,不见了呆儿的踪影,到处去找也没找到。呆儿在这一带是名人,可打听了很多的人,都说没见到呆儿。

  呆儿在失踪三天后的早晨突然跑了回来,兴奋地嚷着:“我把水边的房子挪走了。”

  师傅明白他说的水边的房子,就是他们修建的炮楼,便问道:“挪哪去了?”

  “呵呵,到河里……去了。”呆儿挥舞着被泥水血水绷带包裹着的断臂,傻咧咧地笑着说。

  师傅觉得蹊跷,他不可能相信呆儿说的,只好跟着呆儿去看究竟。

  到了岸边,师傅不禁大惊失色,原来在河边上的炮楼,已经停泊在了河的中心,在炮楼中心竖着一面太阳旗,旗杆四周围着一圈的日本鬼子,他们拼命地向岸上喊叫。水里还有几个人试图泅渡回来,可是游不出几米,有的下沉了,有的莫名其妙地被挂在了水中,刚下水的几个人吓得不得不往回游。

  师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不知道呆儿给他们施了什么魔法,他问呆儿:“咋干的?”

  呆儿傻笑着指着炮楼说:“半夜把它脚砍了,顺滑道就滑河里去了。”

  师傅怎么也不能理解,那么大一个炮楼,怎么会移动。这时,呆儿傻傻地朝向炮楼的方向,挥着断臂,高喊:“钱!钱!钱!”

  络腮胡听到喊声,看到了呆儿,他从一个日本兵手中拿起步枪,向他瞄准。师傅眼疾手快,把他按在地上。子弹“噗”地一声,钻进了后面的地里,冒着热气。可是,呆儿顽强地站了起来,继续朝着那个方向,声嘶力竭地喊道:“钱!”

  又一颗罪恶的子弹飞了过来,斩断了他的声音。呆儿挺着身体,向前匍匐,断臂仍朝向河中心。

  呆儿死了,炮楼也随着呆儿的倒下坍塌了,霎时沉入到了河底,那一炮楼子的日本兵无一生还。师傅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清楚,呆儿怒沉炮楼成了历史之谜。

  后记

  解放后,这个传说在那个地区传得神乎其神,有人对传说表示过怀疑,很多行家也专门去研究过,都做出了否定意见。

  这几年,那条河的水源越来越少,逐渐干枯,河床便一点一点地裸露了出来,最后,在河中心位置一副腐化的铁甲钻了出来,可以确定这就是当年呆儿沉到水中的炮楼遗迹。当地政府组织了考查和挖掘工作,里面的那些木制品早已朽烂,可是包裹在那里面的十几具尸骸,证明了发生过的故事并非传说。

  责任编辑咏 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