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黄狗
- 来源:章回小说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父亲与黄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9-26 15:08
一
冬天,落过几场雪后,年根儿就到了。听父亲说,过去在农村,每逢年底,家家户户都要忙着杀年猪,蒸豆包……他们似乎把一年的喜悦与企盼都寄托在了这一时节。
当时,在村口的公路旁,有一个三间房的供销社,经营着人们所需要的油盐酱醋和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偶尔也会看到一些好看的花布。人口多的村子里可能有豆腐坊或者粉坊。可我父亲住的这个村子没有,要是想吃豆腐,就得拿着大豆到别的村子里去换,可每逢年节的时候,邻近村子的豆腐坊忙得只能供给本村的乡亲们,而那些村里没有豆腐坊的人家,只好拿着大豆到较远的县城去换了。
乡下人平时不论过得多清贫,可到了过年,再困苦的人家也要像模像样,倾力而为地忙着准备年货,一团喜气地迎接新春。由于村子里住的大部分都是本家人,老老少少排起辈来,都七弯八拐地沾着亲。我父亲是家中的老大。为了弟弟妹妹和一家子人,他读完中学就成了家中的主劳力,十五岁便下田跟着那些大人们一起挣工分,人家干多少他就干多少,早早地担起了家庭生活的担子。他喜欢读书,白天下田,晚上就在昏暗的油灯下看书,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鲁迅文集》、《林海雪原》、《雁飞塞北》凡是能找到的,他都寻来如饥似渴地读。每天去地里干活,歇气时,他就给大家讲上一段。在乡亲们的眼中,我父亲是村里的秀才,他经常被人请去写对联,写礼账,写家书……要不是为了家,他很想去城里学中医,可是他不能为了自己丢下一家子的人不管啊……
我父亲十七岁那一年,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家里的猪杀了,又置办了许多年货,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就差拿着大豆去换回一些干豆腐和冻豆腐了。他用自行车驮着二十斤大豆,一个人带着家里的大黄狗,要去江对岸的县城换豆腐。一大早他吃过饭就出发了,奶奶怕路上出事,可又拦不住他,只好千叮咛万嘱咐地要他早点回来,然后提心吊胆地看着他骑着自行车上路了。那一天发生的事情,几十年后我父亲还记忆犹新……
在东北,冬天是与冰雪、严寒联系在一起的。田野、江面、远处的山峦沉寂地封冻在厚厚的皑皑白雪下。县城,在我们住的那个镇的对岸,中间隔着一条松花江和一条江汊子。听人说,江心岛的蒿草丛里有狼,也有人遇到过,所以许多人都是结伴儿坐着马爬犁过江去换豆腐。我父亲为了早去早回,他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带着大黄狗壮胆就上路了。他车骑得挺快,大黄狗忽前忽后地跑着,还不时地撒个欢儿。
“嘿,孩子,麻袋漏了!”父亲骑在车上,路过一片岗地,一个赶车的老头就朝他喊道。
父亲朝后看了一眼,只见豆子稀稀拉拉像点种儿似的洒了一路。
“傻小子,豆子都快漏没了,还往前猛骑。”那个老头站在路边亲昵中略带责怪地说。
父亲猛然停下车,这才发现一路颠簸,袋角被辐条刮破了,他用手抓住了袋子上漏口的地方,一脸烦愁疼惜地看着洒在土路上的黄豆。
“没辙了吧?”老头叫停了马车,然后解下了自己赶车用的鞭梢递给了我父亲并用长者的口气说:“麻溜系好喽,别这么毛毛愣愣的,往后留神点,要不就丢光了!”然后就乐着打马赶车走了。
“谢谢老伯。”父亲目送老人走远了,便赶紧蹲下身,一颗一颗地拾着散落在土路上的豆子,那专注的神情就像拾珍珠似的,一颗也不能少。那时候刚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不久,无论大人小孩都知道粮食的金贵。
大黄狗见父亲在拾豆子,便溜溜达达逛来逛去的没了踪影。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父亲才顺着来路把洒的黄豆一颗不少地拾净,装进了袋子里。“大黄!”父亲朝四周喊了一声。不见大黄狗,又连续喊了几声,还是不见大黄狗的踪影。父亲急了,他把麻袋绑在后车座上,推着车子边走边喊着。不知走出多远,父亲惊讶地看见大黄狗嘴上叼着一个猪头从公路的对面奔跑了过来。它把猪头送到我父亲的脚前,然后兴奋地望着,摇着尾巴邀功……
“哪来的猪头?你怎么可以随便去叼来别人家的东西?”父亲像教训孩子似的教训着它,“你赶紧给我送回去!”父亲有些气恼地蹲下身拍了拍它说。
大黄狗像受了委屈似的没了精神,叼着猪头,顺着原路慢慢地跑了去。过了没多大一会,它汪汪叫着又跑了回来,猪头也不知道被它丢到哪儿去了,后面还跟着两个中年男人,气势汹汹地追了过来:“你的狗偷了我家的猪头,你说咋办吧?”其中有一个胖墩墩的男人大声对我父亲嚷嚷着。
“我让狗把猪头给你们送回去了……”父亲想要解释。
“被狗叼过的猪头,谁还敢要?万一得了狂犬病怎么办?”他们蛮不讲理地说。
父亲看了看大黄狗,无可奈何地问道:“那你们说怎么办?我的狗它不懂事,还请两位大叔多多担待……”
“怎么办?赔钱呗!”
“我没钱……”
“没钱我就把你的狗杀了!”两个人恶狠狠地说。
在一旁的大黄狗像是听懂了他们的话,突然狂吠着蹿过去一口咬住那人的衣袖,用力地撕扯着,顿时把那两个气势汹汹的人吓得魂飞魄散,狼狈地躲闪后退着:“快,快把你的狗弄走……”
此时那个胖墩男人的棉袄袖子已经被大黄狗撕开了一个口子,露出了里面的棉花。
“大黄!”父亲喝住了它。
大黄狗退到父亲身边,却依然汪汪不停虎视眈眈朝他们发威。
“快,快赔我们的猪头!”两个人惊恐未定跌跌撞撞,一边向后退着一边说。
“我让狗已经把猪头送回去了,你们让我赔钱,我没有……”父亲看着他们无奈地说道。
“没钱?你那袋子里装着的是什么?”
“你们干什么?想讹人啊?”父亲看出了两个人的意图,有些生气地瞪着眼睛问道。
“讹人?你的狗偷了我们的猪头,还咬人,不赔钱就不行……”说着,那两个男人冲到我父亲的自行车前,就要抢那袋豆子。
“你们,你们竟然抢东西……”父亲护住那半袋豆子,大喊了起来。这时街面上围过来许多路人,男女老少,忙着置办年货的都赶来看热闹。看到主人受人欺负,大黄狗又狂吠着,凶狠地蹿了上去,吓得围观的人慌忙躲闪着。而那两个男人面对大黄狗虽然心存怯意,但还是纠缠不休,非要我父亲赔钱不可。
正在我父亲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围观的人群里突然有人大喝了一声:“老四,你们又跑到这里来闹事了?”随着话音,父亲看见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者,脸膛红润、精神抖擞站在人群前……
“二叔……”
“你们两个又跑到这里来无理取闹,熊这么一个半大孩子,不缺德吗?”老者严厉地训斥道。
“二叔……”
“快,给我滚回去!”老者指着他们喝道。
两个人相互对视了一下,又回过头去看了一眼我父亲,恶狠狠地“哼”了一声,便悻悻地离去了。
二
这么一折腾,就耽误了不少时间,快到晌午时父亲才带着大黄狗赶到江边。江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被往来的行人踩出了一条很窄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到江的对岸。雪在太阳的映射下,白茫茫的晃得人睁不开眼睛,骑行在覆盖着冰雪的江面上,便显得异常的危险和艰难。谁知这并不算什么,等晚上往回返时,那才真正叫凶险呢!
傍年根儿县城里换豆腐的人也很多,那天我父亲排了半天的工夫,才换好了豆腐。他满心欢喜地驮着换来的干豆腐、冻豆腐,如同驮着一家人对年的祈盼和向往,心情急切地离开县城飞快地往家赶去。
太阳的余晖消失在天的尽头,月亮还没有升起来;朦胧中白雪皑皑的江心岛上,偶尔有几只麻雀在干枯的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呼唤着伙伴归巢。
在这寒冷的深冬,父亲骑着自行车走在荒凉无人的江面上,迎着呼啸刺骨的寒风,胆怯地、小心翼翼地在雪窝里摸索着前行。走的还是去时的那条小路,可到了晚间回来时,人和大黄狗都觉着那条路变得漫长和险恶了起来。江心岛上的柳树长得有一人多高,其中还间杂着许多蒿草,茂密得一眼望不到边际,好像整个江心都长满了柳条和蒿草,只留下一条弯曲的、被雪掩盖的羊肠小路,幽深地通向大江的对岸。他下了江坝,走了不到一半,心里便胆怯起来,眼看着天就要黑透了,他有心返回县城找一个小旅店住一夜明天再走,可又怕家里人等他着急,这一宿若不回去,说不定奶奶会急成啥样呢!何况已经走了这么远了,返回去不如继续往前走,依仗还有大黄狗陪着,他只好硬着头皮,又接着往前走去。
“大黄。”我父亲在前面骑着自行车,朝后面的大黄狗叫了一声。
大黄狗一边跟着他的自行车奔跑着,一边“汪汪”地回应着。
“跟上我,等到了家,我给你好吃的!”
大黄狗张着嘴喘息着,喷出的哈气,使它的头部挂了一层白霜。它好似听懂了主人的话,紧紧地跟随着。
天渐渐地黑了下去,父亲借着月光模糊地分辨着前方的路,小道上的雪被往来的行人踩得坎坷而又光滑,车子骑起来错动颠簸得极不平稳。不知是什么鸟,在夜色里阴森森地鸣叫着,叫得人有些恐慌。于是大黄狗“汪汪”地跟着叫了起来。
“大黄!”父亲喊了一声。
大黄狗停止了叫声,竖起两只耳朵,警惕得像保镖一样紧紧跟在他自行车后面跑着。
月亮升起来了,在江心岛的几棵榆树下,散散落落地有几座孤坟,因为离道边很近,借着明朗的月光一眼望过去,便会看到一个连着一个低矮的坟丘,有的坟丘上还压着坟头纸,被风吹动时,沙沙作响。我父亲听到这声音,心不由得提到了嗓子眼,车子也骑得加快了速度。可是,还没等走过那片坟地,忽然被什么东西阻住了车轮,“嗵”的一声过后,他便应声摔倒在了雪地里,车子哗哗啦啦重重砸在了他的身上。
大黄狗飞奔到他的近前,“汪汪”地叫着,用牙齿死死地咬住他的一只衣袖,试图要把他拉起来。
“哎哟……”父亲吃力地推开砸在身上的车子,活动了一下身体,痛得一时有些不敢吃劲儿。
他瘫软在大雪地里,大黄狗用舌头舔着他身上的雪。过了好一会儿,“大黄!”我父亲抚摸着他的头,命令着,“扶我起来!”父亲忍着疼痛把一只胳膊伸给了它。
大黄明白了主人的意思,用牙齿咬住他的衣袖,努力地把他从雪地上拽了起来。
“好样的!”父亲站起身气喘吁吁地说,“看看是啥把咱绊的!”他弯下腰扶起了自行车,然后四处撒眸着。大黄狗像是听懂了他的话,在他的身旁嗅来嗅去的,忽然停在了半截圆木前吠叫了两声。
“鬼日的,原来是一块木头。”借着月光父亲也看到了那半截木头,“可能是拉木头的人从马车上掉下来的。”父亲对大黄狗说着,然后又紧了紧车上的东西,便继续赶路了。
夜越来越深了,父亲的心也更加紧张了起来,因为他听人说过邻村有一个木匠就是在江套里被狼咬死的,找到尸体时,已是支离破碎,那惨状不堪目睹。父亲骑着自行车,磕磕绊绊地前行着,他看不清路,多半是凭直觉在摸索着前进。
“大黄!”他轻轻地唤了一声。
大黄没有回应,只是跟着他的车子向前跑,他快它也快,他慢它也慢,始终与他保持着很近的距离。
微微朦朦的从远处传来阵阵的狼嚎,声音虽然微弱,但在深夜的旷野中,依然很清晰。
大黄突然停了下来,紧张地伸着舌头向外吐着哈气,朝周围的蒿草里张望着。
“快到家了。走啊,大黄!”父亲催促着大黄,这时他们已经走出了江心岛。
大黄狗停在雪地上没有动,警觉地向四下观察着。
“大黄!”父亲立稳车子,拍了拍它的头。
猛然间从蒿草丛里蹿出一个黑影,我父亲被惊吓得还没有反应过来,大黄狗吠叫了一声就朝黑影猛扑了过去。父亲紧张得心都悬在了嗓子眼儿,看着大黄狗拼命地与那团黑影搏斗着。不知过了多久,那东西没有了动静……父亲壮着胆子,迟缓地朝大黄狗挪动了几下脚步。大黄狗低着头,用嘴叼着那个东西,抖了抖毛。
“大黄!”父亲的声音很低,余悸未消,气喘吁吁的。
大黄又抖了抖毛,尾巴对着他……父亲挪动着脚步,惊恐未定地镇静了一会儿,“大黄。”他蹲下身,看见了它嘴上叼着的东西,便奓着胆儿伸手拿了下来,借着月光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野兔,还挺肥。“扑哧”,父亲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音:“这回又够一家人改善一顿伙食了。”
大黄狗欢喜地用舌头舔着他的手,表现出胜利的神态。
“走,回家。”父亲拎起那只兔子,疲惫地站起身,到了自行车前,把那只兔子放进口袋里挂在了车把上。
这时,远处的狼又嚎叫了起来,像是闻到了血腥味,在往他们这里逼近。
父亲不敢耽搁,骑上自行车,又迅速的向前走去。
眼看着就要到江的对岸了,大黄狗又不走了,它支棱着两只耳朵,嘴里“唔唔”欲吠的样子让父亲感到吃惊,他正欲呼唤大黄赶路,却听见不远处的雪窝里有人说话了:“哥们儿,帮帮忙,我的脚扭伤了。”
大黄狗终于汪汪地叫了起来。
父亲停下车子,但一条腿还跨在大梁上,他看清那人是坐在雪地上的,便问:“你怎么了?”
“我的脚扭伤了,实在不能动……”那人声音里带着恳求。大黄狗做出欲扑的姿势又朝他“汪汪”了几声。
“我怎么帮你呀?”父亲迟疑着,刚把那条腿从车梁上跨下来,没想到那男人猛然站起身,冲到自行车前就去抢那袋子……
“你要干什么?”父亲惊愕慌张地推搡着他,拼命地保护着那袋豆腐,“你想要劫道?”他大声地喝着。
那人拿起一根木棒,正要朝我父亲的头部砸去。没想到此时大黄狗已从他身后猛扑上去狠狠地一口咬住了他的腿肚子,他凄惨地叫了一声,疼得手中的棒子也掉在了地上……
父亲趁势骑上自行车就跑了。
大黄狗见父亲骑着车子走远了,又朝那人吠叫了两声,然后便迅速地追赶了上去。
那个男人喋喋不休地在后面大骂着,父亲听不清他骂什么,只觉着那声音有点可怕。以前只听说过年时大江里有劫道的,想不到果然遇见了;为了几斤干豆腐,就要谋财害命?父亲心想,也许他家里的日子真是太艰难了……
三
大黄狗像是在给自己壮胆儿,一边跟着父亲的自行车奔跑着,一边“汪汪”地叫着,直到过了大江,才停下来。下了江坝,镇里的大街上亮着几盏稀疏的路灯,许多店铺已关了门,只有一家客店还在营业。父亲连惊带吓,又冷又饿,觉得实在走不动了,便领着大黄狗走进这家小客店。客店里面很干净,客人也不是很多,招待他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小伙子,我这里一晚三毛钱,被褥也干净,有热水,你尽管放心地住。”她把我父亲带进了一间简陋的大屋子里,十分热情地说。
父亲看见大通铺上躺着几个客人,有的在抽着烟袋锅,有的借着灰暗的灯光看小人书。外面很冷,这里却是暖洋洋的。
“大婶,我想在你这里暖和暖和就走,不过夜。”父亲说。“那也行,不过贪黑赶夜路,你可得加小心。”
“谢谢,大婶。”
“快上炕,炕上热乎。”
父亲坐在了炕沿上,大黄狗也挨着炕沿蹲下了。
“大婶,你这里有热汤面吗?”父亲摘下帽子问。
“有,三毛钱一大碗,里面还有一个荷包蛋。”大婶的脸上始终微笑着。“我不吃鸡蛋,就要一碗热汤面和几个窝头行吗?”父亲想省钱,和大婶商量着。
“那咋不行啊!你等着,马上就好。”她说完转身挑门帘出去了。
过了不大一会儿工夫,热腾腾的面条和四个窝头就端进来了:“趁热吃,不够还有呢!”
父亲答应了一声,接过碗去吃了起来。
“看你的年纪没多大,这么黑了也敢走夜路?”大婶亲昵中略带一点嗔怪,让人一下子就感到了近便。
“去江北换豆腐去了。”父亲边吃边说。
“就你一个人?”大婶吃惊地打量着我父亲问道,“哎哟,这阵子路上总出事,大黑天的野甸子里还有狼,你也不怕?怎么没个大人跟着?”
“我娘在家忙呢,我爹在外地工作春节要加班回不来。”父亲吃完了面,把碗筷放下,看了一眼大黄狗,给它的那几个窝头也已下了肚,“到年根了,家里人都忙……”父亲无奈地笑着,“这是面和窝头钱。”从衣兜里掏出钱和粮票放在了炕席上。
“唉,真不容易……”大婶端详着我父亲,然后低下头去,好似赞叹而又怜惜地叹了口气说,“这么晚了,就住下吧,我不收你的店钱。”
“谢谢婶子,我娘在家还等着呢。”父亲下炕,穿好了大衣,“都出来一大天了,我怕她着急……”戴上了羊剪绒的帽子,这帽子在当时可是一件好东西,是我爷爷在城里给他买的。
大黄狗也站起了身。
“路上小心点,外面黑着呢。我这儿有一盏马灯,你拿上,照个亮。”大婶真是个热心肠,说着话就从一个木架上拿过了一盏带玻璃罩子的马灯。
“不,不用了,这怎么好意思……”
“你这孩子,拿着。”大婶划着一根火柴点着了灯芯,“快拿着,狼怕光亮,有它安全点,下次来镇上别忘了给我捎带回来就成。”
“哎!”父亲感激地接过了她手上的马灯,看着里面燃亮的灯芯,心里也格外地温暖了起来。
从镇上到家,骑自行车大约还要走半个多小时,具体有多远呢?父亲也说不准,可能有十里路。这一路有了马灯,走得顺畅了许多,胆也壮了起来……眼看着就要到家了,突然从公路下面的江汊里传来了阵阵的呼救声。路上很静,看不到行人,只有父亲与黄狗。
“救命啊……”声音虽然不大,却很清晰地传进了父亲的耳朵。
父亲放慢车速警觉地向四周张望着,大黄狗跑到父亲的近旁也警惕地支棱着耳朵……
“救命……”
父亲停下车壮了壮胆子大声问道:“谁?什么人?”
“快救救我……”
父亲犹豫了一下,因为有了上次的教训,他怕上当不想停下了,可是大黄狗已经冲了过去,他也只好跟着拐下了公路。
“你在哪儿?”父亲大声地问道,大黄狗已经跑到了那人的跟前。“我在这……”
“等着,你等着。”父亲把车子支好,提起马灯照着漆黑的冰面。终于看见不远处有一个不算很大的冰窟窿,声音是从那里传来的。
父亲有点害怕,却顾不得多想,因为他看到那人时,只见他的两只手死死地扒着冰面,眼神仿佛都被冻僵了……
“啊……”父亲冲到冰窟窿前,看着下面的人却束手无策了。“快,快,救救我……”下面人的声音已然没有了气力。
“把手递给我。”父亲趴在了冰面上,想要抓住他的手,把他拉上来。那人依然用双手死死地扒着冰面。父亲急了,挨近他,想要主动去抓他的手。
“不行,我动不了……”下面的人有些支撑不住了,他的两只手紧紧地扒着冰面,冻得已经失去了知觉。
父亲趴在冰面上,用力地抓住了他的手腕,想要把他拉出来。可下面人的身子很沉,根本拉不动,反而把我父亲堕着向前滑动。父亲想要松开,可又不敢,他知道一旦松开,那人就会没了性命。可要是不松开,不但救不上来他,恐怕连自己也得掉下去。危急关头,父亲一只手死死地拉住他的手,另一只手吃力地支撑着趴在冰面上的身体,避免自己继续朝前滑动。
“大黄。”父亲喊道,“大黄……”父亲的心里突然绝望了起来。可他丝毫不放松地抓着那人的手,死死地像被粘在了一起。
大黄狗冲了过去,咬住我父亲的大衣,使上全身的力气向后拉扯着。父亲也振作起了精神,同大黄狗一起用力向后拉,也不知他是从哪里来的这么大力气,硬是一点一点地把那人从冰窟窿里拉了上来。
父亲趴在冰面上,气喘吁吁地问那人:“你怎么样了?”
“没,没事……”说完,他就昏了过去。
担心他会被冻死,父亲用瘦弱的身体背起他,踉踉跄跄,十分吃力地上了公路。“你家在哪儿?”父亲上气不接下气放下他问道。
那人没有吭声。
大黄狗用嘴叼着马灯,给父亲照着路。
父亲靠着树干,大口喘了一会儿,他似乎感觉身上缓过了一些劲,便站起身去卸后车架上的袋子,然后把那人托放在后车座上。“醒醒,醒醒,你家在哪里?”父亲拍了几下他的脸问道。他死一般地紧闭着眼睛,没有反应。我父亲摸着他浑身湿透冰冷的身体,只想赶快把他送回家。父亲看了看那袋换来的豆腐,顺手提起来搭在了前面的车架上,然后用绳子匆忙捆了几下,就把马灯挂在了车把上,让那人伏着车座,推起车子就跑。路面是沙石铺的,有的地方坑坑洼洼的,车子走在上面颠颠荡荡的,没有路灯,完全借着马灯的微光前行着。
四
到了家门口,隔着窗棂看到里面的油灯还亮着,父亲迫不及待地推开院门,朝屋里喊了一声“娘。”大黄狗也随着吠一声,抢先跑了进去。
“老大。”我奶奶披着棉衣打开了房门。
“快,把他扶到屋里去。”父亲支起车子,托着那人的胳膊对奶奶说。奶奶迎上前,借着马灯,看见我父亲架着的那人,惊愕地问:“这是谁?”“这是我从冰窟窿里救上来的人。”父亲稍稍松了一口气,在这寒冬腊月里,他累得顺着帽檐往下淌汗。
“这,这……”见那人全身上下结了冰的样子,我奶奶不知所措,她慌慌张张走上前,和我父亲一起托架着他进了屋里,“快上炕。”奶奶忙从炕琴里拽出了被褥,父亲急忙给那人脱掉湿淋淋结满冰霜的棉衣。那人的两只手冻得红肿起来,腿在冰冷的江水里浸泡得僵直着,仿佛不会回弯了。
奶奶见状赶紧吩咐我父亲摘下西屋的门板搭在了两个板凳上。“把他扶到门板上。”奶奶说。
父亲不敢耽搁,听从我奶奶的命令又把他从炕上扶到了门板上。
“到外面撮一盆雪来。”奶奶镇静地安排着,她给那人盖上被子,又忙着去外屋烧水,就好像医院里的医生在抢救病人一样。
“娘……”我的两个姑姑看见眼前半死不活的陌生人,吓得不敢近前。“别在这里捣乱,你们去北炕上睡。”我奶奶朝她们说道。
父亲端着一盆雪匆匆忙忙地进了屋:“娘,用不用把杨医生找来?”父亲怕那人有个好歹的,奶奶照应不了,便试探着问道。
杨医生是村里唯一一个正儿八经的医生,前些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这里进行改造,从前在省城里一家大医院工作,听说早年毕业于日本的一所医学院。
“你快去快回。”
父亲提着马灯去了。
奶奶麻利地用雪为那人搓起了手脚,搓到感觉那人的身上有了点热乎气,她才停下来为他盖严了被子。这时她才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伙子。看模样和我父亲的年龄差不多大,不会超过二十岁。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父亲找来了杨医生。
杨医生顾不得寒暄,凑上前去看了看昏迷中的人。
“先打一针吧。”他动作迅速地打开了药箱,从里面拿出了针管和药剂,立即娴熟地注射进了那人的肌肉里……
“杨医生,他没事吧?”父亲问道。
杨医生掀开被子,检查一下他的四肢,见手脚和腿上都红肿了,轻声地说了一句:“怕是会有冻伤……”
“那怎么办?”我奶奶在一旁着急地问,她知道冻伤处理不好也是了不得的,村子里有人受过冻伤,最后没了一个脚趾头,“我给他用雪搓过了。”
“烧锅温水,不要太热,温水就行;给他泡一泡。”杨医生说。
“水烧好了,我去,我去……”奶奶急匆匆地去了,她从邻居那里借来了一个大浴桶,打满温水把那人放了进去。
过了许久,那人哼哼呀呀地苏醒了过来。他睁开眼睛,借着昏暗的油灯蒙蒙眬眬地看见了我父亲,凝神许久,才说:“是你救了我……”声音微弱,只有身边的人才能听到,然后又闭上了眼睛。
“哎,你家在哪里?我去给你家送个信儿吧!”父亲蹲在浴桶旁问他。他闭着眼睛,又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他从浴桶里拉出来,用一条新毛巾擦干后又抬到了炕头上,蒙上了两层厚厚的棉被。
奶奶转身去厨房里冲了两碗红糖姜片水给他灌了下去。
“今天晚上,他不会有什么事情。”杨医生收拾好药箱,对我奶奶说。“老大,送送杨医生。”
“你们留步,我这里有手电,经常夜间出诊,走夜路已经习惯了。”杨医生收拾好药箱,便匆匆地走了。
父亲把杨医生送出门外,又被他拦住了,只好道了声谢,便返身关好院门,进屋和奶奶守在炕前照看着那个人,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娘俩儿一夜没睡,就守着那个人,一会儿摸摸他的体温,一会儿给他搓搓手脚。那人经过用雪搓,用温水泡,再加上杨医生给打了一针,蒙上厚厚的棉被躺在炕头上,明显好转了很多。
第二天快到中午时,那人终于清醒了。
“我要喝水。”他的声音很轻,虚弱地说道。
父亲赶紧扶他坐起了身,拿过一碗水,放到了他的嘴边。喝完水,他环视着周围:“我这是在哪里?”
“是我家。”父亲说。
“是你救了我……”他感激地看着我父亲,抬起胳膊想要去握住我父亲的手。
“你家在哪里?我送你回去。”
“陆家店。”
“陆家店……”父亲重复了一遍。
“我在江汊上打了一个冰窟窿,在里面下了一张网,想要打些鱼上来。昨天下午我去收网,脚一滑就掉了下去……”他声音微弱断断续续地说。
“你歇着,我去你家里送信,省得他们惦记着你。”父亲说。
“谢谢你们救了我。”他又转过脸去,神情感激地看了看我奶奶。
“你好好休息。”父亲为他盖严了被子,又对奶奶说:“妈,我先去给他家里送个信儿。”
“等等,吃完饭再去。”奶奶说完,去外屋端进来两碗小米粥。
我父亲吃下一碗粥就去了,那人也吃了一碗,然后又躺下睡着了。他并没有发烧,但依然打不起精神,我奶奶正想再去找杨医生,杨医生就背着药箱子来了:“怎么样了?”他刚一进门就问道。
“人还是昏沉沉的没精神。”奶奶说。
他拿出听诊器,伸进被子里为他仔细地检查了一遍:“没事,体温正常了,我再给他打一针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杨医生走后大约两个多小时,父亲带着一个四十多岁一脸惊慌的女人回来了,她一进屋就喊着:“蛙儿——”
躺在炕上的小伙子,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睛,吃力地坐起身,叫了一声“娘。”
“蛙儿……”看到儿子,女人扑过去,鼻子一酸,百感交集的眼泪流了下来,“你都把娘急死了……”
“娘,我没事。”
“先穿上衣服吧。”父亲从炕里拿过他的衣服说。
衣服被炕烤得热乎乎的,虽然还有些潮气,但穿在身上暖暖的,很是舒服。
“谢谢你救了我,”他害羞地穿好衣服,下了地,鞋子也被放在炉子旁烤干了,“要是没有遇见你救我,我早就……”
还没等他的话说完,父亲扶住了他作势欲跪的身体:“都是乡里乡亲的,千万不要这样。往后再去打鱼,多加点小心……”
“谢谢你们救了我儿子!”女人用棉袄袖子擦了一下脸上的泪,看到儿子平安无事,一时间不知该怎样表达感激之情。她一连给我父亲和奶奶鞠了几个躬。
“别这样,都是咱这孩子有福命大……”奶奶拉住了她的手,两个人年纪相仿,话也越唠越近便。
奶奶要留那娘儿俩吃饭,可那女人说:“家里连惊带吓的都快火上房了,哪还有心思吃饭啊,等往后吧,咱得当亲戚走动!”奶奶见留不住他们,就一面让父亲去队里套车,一面嘱咐着那娘儿俩说:“回去好好过年,以后有空就到咱家里来坐坐……”
父亲去生产队借来了一辆马车,在车板上铺上褥子,让蛙儿躺在上面,给他盖严了棉被。
“路上小心点!”奶奶站在大门口,嘱咐着,一直看着马车走远,她才转身回去。
父亲每次出门,大黄狗都会左右不离地跟在后面。马车刚一进陆家店的村子口,在那里等候的一群人就围拢了过来。大黄狗冲着跑在前面的那人不停地吠叫着。
那个胖墩墩的男人也顾不得害怕了,抢先扑到了车板前,抱住了躺在上面的蛙儿。
“爹——”
还没等那男人开口说话,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正是昨天向他索赔猪头的那个胖男人。
“你去哪里了?我找了你一晚上,去江汊上找你,看见渔网和一只手套,我就担心你掉进了江里……”看到儿子,他焦急不安的心一下子放下了。
“我掉了下去,死死地用手扒住了冰面,差一点就完了……是这位大哥把我从冰窟窿里拉上来的。”他不知道我父亲的年龄,一直称其为大哥。
“是你!”他打量着我父亲,也认了出来,一时间尴尬得满脸通红,“对不起,昨天那事……”
“大叔,过去就过去了,昨天咱不是还不认识么。”“不,不是。那猪头不是我们家的……”
那时在农村,冬天时,家家户户都愿把杀好的鸡、鱼、猪肉装入一个大盆或铁锅里,然后在院子中挖一个坑放进去,上面覆盖上厚厚的一层冰雪,等到开春时里面存储的肉依然保鲜,不化。
“昨天我跟我兄弟正好从东屯路过,看见你家的狗在一个院子里刨雪,叼出一个猪头来,我们就想抢来那个猪头回家过年,顺便再套死你的狗——家里实在太穷了。结果你这狗跑得太快了,等我们追上就遇见了你。”他一脸羞愧地对我父亲说。
父亲听着他的解释,没有吭声,因为对这种事他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爹,你真是丢人。”蛙儿下了马车,站在一旁说道。
“没关系,大叔。你们回吧,我也该回去了。”
“到家里坐坐吧,吃了饭再回去……”
“不了,道远,回去晚了,家里人该着急了。”父亲赶着马车对他们招了招手离开了。那个胖男人羞愧难当,追着我父亲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回到家里,天已经擦黑了。晚饭很简单,奶奶用猪油炖了一碗白菜,煮了一锅大米查子粥,一家人吃过后,我的两个姑姑借着幽暗的煤油灯写起了作业,父亲翻开一本书看了起来,奶奶又开始纳起了鞋底。屋子里总是很安静,从来听不到孩子们的吵闹声。
“娘,时间不早了,早点睡吧。”父亲看了一眼老座钟说道。
“今儿这一天又没得着消停,我去打盆热水,你烫烫脚。”奶奶说着下了炕。
父亲洗过脚,刚想躺下休息,就听见一阵敲门声,大黄狗在院子里连声叫了起来。“这么晚了,谁啊?”奶奶心里想着,轻声地说。
“我去看看。”父亲披上棉衣出去了。
他打开院门,向外张望了一下,漆黑一片的,没有看见人。明明听见有人敲门,却不见人影,他寻思着,抬起一只脚向门外迈去,突然感觉脚底下踢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弯腰捡起来,摸摸是一个袋子,沉甸甸的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他提在手里,又向门外看了看,还是不见有人,便关好大门,拎着那个袋子进了屋。
奶奶放下正纳着的鞋底:“外面有人吗?”她一边收拾着针线筐箩,一边问道。
“没看见人,不知道是谁,扔在大门口一个袋子。”父亲把袋子放在了炕沿上,麻利地解开了袋口,“娘,是冻豆腐!”父亲停住手,看着里面的冻豆腐喊道。
“这是谁啊?怎么把冻豆腐放在了咱家门口?”奶奶凑到袋子前,疑惑地问道。
“可能是咱们救的那个人送来的。”父亲猜测着说。
“他家也不富,看那孩子里外打着补丁的衣服,日子过得八成还不如咱家呢。”奶奶说。
“昨天我去换豆腐,他爹还想抢人家的猪头,套死我的狗。我们怎么能要他的冻豆腐?不行,我明天就给他送回去。”父亲讲起了昨天去换豆腐时,在路上的遭遇,然后又麻利地系上了袋子口。
“这样就更不能要了,咱们救人又不是想要图人家的东西,明天你给他们送回去。”奶奶提起那个袋子送到了院子里……
如今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可是每当提起或看见豆腐,我父亲都会想起这件事来,那凝思的眼神里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
责任编辑成林
插图葛林
……
冬天,落过几场雪后,年根儿就到了。听父亲说,过去在农村,每逢年底,家家户户都要忙着杀年猪,蒸豆包……他们似乎把一年的喜悦与企盼都寄托在了这一时节。
当时,在村口的公路旁,有一个三间房的供销社,经营着人们所需要的油盐酱醋和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偶尔也会看到一些好看的花布。人口多的村子里可能有豆腐坊或者粉坊。可我父亲住的这个村子没有,要是想吃豆腐,就得拿着大豆到别的村子里去换,可每逢年节的时候,邻近村子的豆腐坊忙得只能供给本村的乡亲们,而那些村里没有豆腐坊的人家,只好拿着大豆到较远的县城去换了。
乡下人平时不论过得多清贫,可到了过年,再困苦的人家也要像模像样,倾力而为地忙着准备年货,一团喜气地迎接新春。由于村子里住的大部分都是本家人,老老少少排起辈来,都七弯八拐地沾着亲。我父亲是家中的老大。为了弟弟妹妹和一家子人,他读完中学就成了家中的主劳力,十五岁便下田跟着那些大人们一起挣工分,人家干多少他就干多少,早早地担起了家庭生活的担子。他喜欢读书,白天下田,晚上就在昏暗的油灯下看书,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鲁迅文集》、《林海雪原》、《雁飞塞北》凡是能找到的,他都寻来如饥似渴地读。每天去地里干活,歇气时,他就给大家讲上一段。在乡亲们的眼中,我父亲是村里的秀才,他经常被人请去写对联,写礼账,写家书……要不是为了家,他很想去城里学中医,可是他不能为了自己丢下一家子的人不管啊……
我父亲十七岁那一年,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家里的猪杀了,又置办了许多年货,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就差拿着大豆去换回一些干豆腐和冻豆腐了。他用自行车驮着二十斤大豆,一个人带着家里的大黄狗,要去江对岸的县城换豆腐。一大早他吃过饭就出发了,奶奶怕路上出事,可又拦不住他,只好千叮咛万嘱咐地要他早点回来,然后提心吊胆地看着他骑着自行车上路了。那一天发生的事情,几十年后我父亲还记忆犹新……
在东北,冬天是与冰雪、严寒联系在一起的。田野、江面、远处的山峦沉寂地封冻在厚厚的皑皑白雪下。县城,在我们住的那个镇的对岸,中间隔着一条松花江和一条江汊子。听人说,江心岛的蒿草丛里有狼,也有人遇到过,所以许多人都是结伴儿坐着马爬犁过江去换豆腐。我父亲为了早去早回,他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带着大黄狗壮胆就上路了。他车骑得挺快,大黄狗忽前忽后地跑着,还不时地撒个欢儿。
“嘿,孩子,麻袋漏了!”父亲骑在车上,路过一片岗地,一个赶车的老头就朝他喊道。
父亲朝后看了一眼,只见豆子稀稀拉拉像点种儿似的洒了一路。
“傻小子,豆子都快漏没了,还往前猛骑。”那个老头站在路边亲昵中略带责怪地说。
父亲猛然停下车,这才发现一路颠簸,袋角被辐条刮破了,他用手抓住了袋子上漏口的地方,一脸烦愁疼惜地看着洒在土路上的黄豆。
“没辙了吧?”老头叫停了马车,然后解下了自己赶车用的鞭梢递给了我父亲并用长者的口气说:“麻溜系好喽,别这么毛毛愣愣的,往后留神点,要不就丢光了!”然后就乐着打马赶车走了。
“谢谢老伯。”父亲目送老人走远了,便赶紧蹲下身,一颗一颗地拾着散落在土路上的豆子,那专注的神情就像拾珍珠似的,一颗也不能少。那时候刚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不久,无论大人小孩都知道粮食的金贵。
大黄狗见父亲在拾豆子,便溜溜达达逛来逛去的没了踪影。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父亲才顺着来路把洒的黄豆一颗不少地拾净,装进了袋子里。“大黄!”父亲朝四周喊了一声。不见大黄狗,又连续喊了几声,还是不见大黄狗的踪影。父亲急了,他把麻袋绑在后车座上,推着车子边走边喊着。不知走出多远,父亲惊讶地看见大黄狗嘴上叼着一个猪头从公路的对面奔跑了过来。它把猪头送到我父亲的脚前,然后兴奋地望着,摇着尾巴邀功……
“哪来的猪头?你怎么可以随便去叼来别人家的东西?”父亲像教训孩子似的教训着它,“你赶紧给我送回去!”父亲有些气恼地蹲下身拍了拍它说。
大黄狗像受了委屈似的没了精神,叼着猪头,顺着原路慢慢地跑了去。过了没多大一会,它汪汪叫着又跑了回来,猪头也不知道被它丢到哪儿去了,后面还跟着两个中年男人,气势汹汹地追了过来:“你的狗偷了我家的猪头,你说咋办吧?”其中有一个胖墩墩的男人大声对我父亲嚷嚷着。
“我让狗把猪头给你们送回去了……”父亲想要解释。
“被狗叼过的猪头,谁还敢要?万一得了狂犬病怎么办?”他们蛮不讲理地说。
父亲看了看大黄狗,无可奈何地问道:“那你们说怎么办?我的狗它不懂事,还请两位大叔多多担待……”
“怎么办?赔钱呗!”
“我没钱……”
“没钱我就把你的狗杀了!”两个人恶狠狠地说。
在一旁的大黄狗像是听懂了他们的话,突然狂吠着蹿过去一口咬住那人的衣袖,用力地撕扯着,顿时把那两个气势汹汹的人吓得魂飞魄散,狼狈地躲闪后退着:“快,快把你的狗弄走……”
此时那个胖墩男人的棉袄袖子已经被大黄狗撕开了一个口子,露出了里面的棉花。
“大黄!”父亲喝住了它。
大黄狗退到父亲身边,却依然汪汪不停虎视眈眈朝他们发威。
“快,快赔我们的猪头!”两个人惊恐未定跌跌撞撞,一边向后退着一边说。
“我让狗已经把猪头送回去了,你们让我赔钱,我没有……”父亲看着他们无奈地说道。
“没钱?你那袋子里装着的是什么?”
“你们干什么?想讹人啊?”父亲看出了两个人的意图,有些生气地瞪着眼睛问道。
“讹人?你的狗偷了我们的猪头,还咬人,不赔钱就不行……”说着,那两个男人冲到我父亲的自行车前,就要抢那袋豆子。
“你们,你们竟然抢东西……”父亲护住那半袋豆子,大喊了起来。这时街面上围过来许多路人,男女老少,忙着置办年货的都赶来看热闹。看到主人受人欺负,大黄狗又狂吠着,凶狠地蹿了上去,吓得围观的人慌忙躲闪着。而那两个男人面对大黄狗虽然心存怯意,但还是纠缠不休,非要我父亲赔钱不可。
正在我父亲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围观的人群里突然有人大喝了一声:“老四,你们又跑到这里来闹事了?”随着话音,父亲看见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者,脸膛红润、精神抖擞站在人群前……
“二叔……”
“你们两个又跑到这里来无理取闹,熊这么一个半大孩子,不缺德吗?”老者严厉地训斥道。
“二叔……”
“快,给我滚回去!”老者指着他们喝道。
两个人相互对视了一下,又回过头去看了一眼我父亲,恶狠狠地“哼”了一声,便悻悻地离去了。
二
这么一折腾,就耽误了不少时间,快到晌午时父亲才带着大黄狗赶到江边。江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被往来的行人踩出了一条很窄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到江的对岸。雪在太阳的映射下,白茫茫的晃得人睁不开眼睛,骑行在覆盖着冰雪的江面上,便显得异常的危险和艰难。谁知这并不算什么,等晚上往回返时,那才真正叫凶险呢!
傍年根儿县城里换豆腐的人也很多,那天我父亲排了半天的工夫,才换好了豆腐。他满心欢喜地驮着换来的干豆腐、冻豆腐,如同驮着一家人对年的祈盼和向往,心情急切地离开县城飞快地往家赶去。
太阳的余晖消失在天的尽头,月亮还没有升起来;朦胧中白雪皑皑的江心岛上,偶尔有几只麻雀在干枯的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呼唤着伙伴归巢。
在这寒冷的深冬,父亲骑着自行车走在荒凉无人的江面上,迎着呼啸刺骨的寒风,胆怯地、小心翼翼地在雪窝里摸索着前行。走的还是去时的那条小路,可到了晚间回来时,人和大黄狗都觉着那条路变得漫长和险恶了起来。江心岛上的柳树长得有一人多高,其中还间杂着许多蒿草,茂密得一眼望不到边际,好像整个江心都长满了柳条和蒿草,只留下一条弯曲的、被雪掩盖的羊肠小路,幽深地通向大江的对岸。他下了江坝,走了不到一半,心里便胆怯起来,眼看着天就要黑透了,他有心返回县城找一个小旅店住一夜明天再走,可又怕家里人等他着急,这一宿若不回去,说不定奶奶会急成啥样呢!何况已经走了这么远了,返回去不如继续往前走,依仗还有大黄狗陪着,他只好硬着头皮,又接着往前走去。
“大黄。”我父亲在前面骑着自行车,朝后面的大黄狗叫了一声。
大黄狗一边跟着他的自行车奔跑着,一边“汪汪”地回应着。
“跟上我,等到了家,我给你好吃的!”
大黄狗张着嘴喘息着,喷出的哈气,使它的头部挂了一层白霜。它好似听懂了主人的话,紧紧地跟随着。
天渐渐地黑了下去,父亲借着月光模糊地分辨着前方的路,小道上的雪被往来的行人踩得坎坷而又光滑,车子骑起来错动颠簸得极不平稳。不知是什么鸟,在夜色里阴森森地鸣叫着,叫得人有些恐慌。于是大黄狗“汪汪”地跟着叫了起来。
“大黄!”父亲喊了一声。
大黄狗停止了叫声,竖起两只耳朵,警惕得像保镖一样紧紧跟在他自行车后面跑着。
月亮升起来了,在江心岛的几棵榆树下,散散落落地有几座孤坟,因为离道边很近,借着明朗的月光一眼望过去,便会看到一个连着一个低矮的坟丘,有的坟丘上还压着坟头纸,被风吹动时,沙沙作响。我父亲听到这声音,心不由得提到了嗓子眼,车子也骑得加快了速度。可是,还没等走过那片坟地,忽然被什么东西阻住了车轮,“嗵”的一声过后,他便应声摔倒在了雪地里,车子哗哗啦啦重重砸在了他的身上。
大黄狗飞奔到他的近前,“汪汪”地叫着,用牙齿死死地咬住他的一只衣袖,试图要把他拉起来。
“哎哟……”父亲吃力地推开砸在身上的车子,活动了一下身体,痛得一时有些不敢吃劲儿。
他瘫软在大雪地里,大黄狗用舌头舔着他身上的雪。过了好一会儿,“大黄!”我父亲抚摸着他的头,命令着,“扶我起来!”父亲忍着疼痛把一只胳膊伸给了它。
大黄明白了主人的意思,用牙齿咬住他的衣袖,努力地把他从雪地上拽了起来。
“好样的!”父亲站起身气喘吁吁地说,“看看是啥把咱绊的!”他弯下腰扶起了自行车,然后四处撒眸着。大黄狗像是听懂了他的话,在他的身旁嗅来嗅去的,忽然停在了半截圆木前吠叫了两声。
“鬼日的,原来是一块木头。”借着月光父亲也看到了那半截木头,“可能是拉木头的人从马车上掉下来的。”父亲对大黄狗说着,然后又紧了紧车上的东西,便继续赶路了。
夜越来越深了,父亲的心也更加紧张了起来,因为他听人说过邻村有一个木匠就是在江套里被狼咬死的,找到尸体时,已是支离破碎,那惨状不堪目睹。父亲骑着自行车,磕磕绊绊地前行着,他看不清路,多半是凭直觉在摸索着前进。
“大黄!”他轻轻地唤了一声。
大黄没有回应,只是跟着他的车子向前跑,他快它也快,他慢它也慢,始终与他保持着很近的距离。
微微朦朦的从远处传来阵阵的狼嚎,声音虽然微弱,但在深夜的旷野中,依然很清晰。
大黄突然停了下来,紧张地伸着舌头向外吐着哈气,朝周围的蒿草里张望着。
“快到家了。走啊,大黄!”父亲催促着大黄,这时他们已经走出了江心岛。
大黄狗停在雪地上没有动,警觉地向四下观察着。
“大黄!”父亲立稳车子,拍了拍它的头。
猛然间从蒿草丛里蹿出一个黑影,我父亲被惊吓得还没有反应过来,大黄狗吠叫了一声就朝黑影猛扑了过去。父亲紧张得心都悬在了嗓子眼儿,看着大黄狗拼命地与那团黑影搏斗着。不知过了多久,那东西没有了动静……父亲壮着胆子,迟缓地朝大黄狗挪动了几下脚步。大黄狗低着头,用嘴叼着那个东西,抖了抖毛。
“大黄!”父亲的声音很低,余悸未消,气喘吁吁的。
大黄又抖了抖毛,尾巴对着他……父亲挪动着脚步,惊恐未定地镇静了一会儿,“大黄。”他蹲下身,看见了它嘴上叼着的东西,便奓着胆儿伸手拿了下来,借着月光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野兔,还挺肥。“扑哧”,父亲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音:“这回又够一家人改善一顿伙食了。”
大黄狗欢喜地用舌头舔着他的手,表现出胜利的神态。
“走,回家。”父亲拎起那只兔子,疲惫地站起身,到了自行车前,把那只兔子放进口袋里挂在了车把上。
这时,远处的狼又嚎叫了起来,像是闻到了血腥味,在往他们这里逼近。
父亲不敢耽搁,骑上自行车,又迅速的向前走去。
眼看着就要到江的对岸了,大黄狗又不走了,它支棱着两只耳朵,嘴里“唔唔”欲吠的样子让父亲感到吃惊,他正欲呼唤大黄赶路,却听见不远处的雪窝里有人说话了:“哥们儿,帮帮忙,我的脚扭伤了。”
大黄狗终于汪汪地叫了起来。
父亲停下车子,但一条腿还跨在大梁上,他看清那人是坐在雪地上的,便问:“你怎么了?”
“我的脚扭伤了,实在不能动……”那人声音里带着恳求。大黄狗做出欲扑的姿势又朝他“汪汪”了几声。
“我怎么帮你呀?”父亲迟疑着,刚把那条腿从车梁上跨下来,没想到那男人猛然站起身,冲到自行车前就去抢那袋子……
“你要干什么?”父亲惊愕慌张地推搡着他,拼命地保护着那袋豆腐,“你想要劫道?”他大声地喝着。
那人拿起一根木棒,正要朝我父亲的头部砸去。没想到此时大黄狗已从他身后猛扑上去狠狠地一口咬住了他的腿肚子,他凄惨地叫了一声,疼得手中的棒子也掉在了地上……
父亲趁势骑上自行车就跑了。
大黄狗见父亲骑着车子走远了,又朝那人吠叫了两声,然后便迅速地追赶了上去。
那个男人喋喋不休地在后面大骂着,父亲听不清他骂什么,只觉着那声音有点可怕。以前只听说过年时大江里有劫道的,想不到果然遇见了;为了几斤干豆腐,就要谋财害命?父亲心想,也许他家里的日子真是太艰难了……
三
大黄狗像是在给自己壮胆儿,一边跟着父亲的自行车奔跑着,一边“汪汪”地叫着,直到过了大江,才停下来。下了江坝,镇里的大街上亮着几盏稀疏的路灯,许多店铺已关了门,只有一家客店还在营业。父亲连惊带吓,又冷又饿,觉得实在走不动了,便领着大黄狗走进这家小客店。客店里面很干净,客人也不是很多,招待他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小伙子,我这里一晚三毛钱,被褥也干净,有热水,你尽管放心地住。”她把我父亲带进了一间简陋的大屋子里,十分热情地说。
父亲看见大通铺上躺着几个客人,有的在抽着烟袋锅,有的借着灰暗的灯光看小人书。外面很冷,这里却是暖洋洋的。
“大婶,我想在你这里暖和暖和就走,不过夜。”父亲说。“那也行,不过贪黑赶夜路,你可得加小心。”
“谢谢,大婶。”
“快上炕,炕上热乎。”
父亲坐在了炕沿上,大黄狗也挨着炕沿蹲下了。
“大婶,你这里有热汤面吗?”父亲摘下帽子问。
“有,三毛钱一大碗,里面还有一个荷包蛋。”大婶的脸上始终微笑着。“我不吃鸡蛋,就要一碗热汤面和几个窝头行吗?”父亲想省钱,和大婶商量着。
“那咋不行啊!你等着,马上就好。”她说完转身挑门帘出去了。
过了不大一会儿工夫,热腾腾的面条和四个窝头就端进来了:“趁热吃,不够还有呢!”
父亲答应了一声,接过碗去吃了起来。
“看你的年纪没多大,这么黑了也敢走夜路?”大婶亲昵中略带一点嗔怪,让人一下子就感到了近便。
“去江北换豆腐去了。”父亲边吃边说。
“就你一个人?”大婶吃惊地打量着我父亲问道,“哎哟,这阵子路上总出事,大黑天的野甸子里还有狼,你也不怕?怎么没个大人跟着?”
“我娘在家忙呢,我爹在外地工作春节要加班回不来。”父亲吃完了面,把碗筷放下,看了一眼大黄狗,给它的那几个窝头也已下了肚,“到年根了,家里人都忙……”父亲无奈地笑着,“这是面和窝头钱。”从衣兜里掏出钱和粮票放在了炕席上。
“唉,真不容易……”大婶端详着我父亲,然后低下头去,好似赞叹而又怜惜地叹了口气说,“这么晚了,就住下吧,我不收你的店钱。”
“谢谢婶子,我娘在家还等着呢。”父亲下炕,穿好了大衣,“都出来一大天了,我怕她着急……”戴上了羊剪绒的帽子,这帽子在当时可是一件好东西,是我爷爷在城里给他买的。
大黄狗也站起了身。
“路上小心点,外面黑着呢。我这儿有一盏马灯,你拿上,照个亮。”大婶真是个热心肠,说着话就从一个木架上拿过了一盏带玻璃罩子的马灯。
“不,不用了,这怎么好意思……”
“你这孩子,拿着。”大婶划着一根火柴点着了灯芯,“快拿着,狼怕光亮,有它安全点,下次来镇上别忘了给我捎带回来就成。”
“哎!”父亲感激地接过了她手上的马灯,看着里面燃亮的灯芯,心里也格外地温暖了起来。
从镇上到家,骑自行车大约还要走半个多小时,具体有多远呢?父亲也说不准,可能有十里路。这一路有了马灯,走得顺畅了许多,胆也壮了起来……眼看着就要到家了,突然从公路下面的江汊里传来了阵阵的呼救声。路上很静,看不到行人,只有父亲与黄狗。
“救命啊……”声音虽然不大,却很清晰地传进了父亲的耳朵。
父亲放慢车速警觉地向四周张望着,大黄狗跑到父亲的近旁也警惕地支棱着耳朵……
“救命……”
父亲停下车壮了壮胆子大声问道:“谁?什么人?”
“快救救我……”
父亲犹豫了一下,因为有了上次的教训,他怕上当不想停下了,可是大黄狗已经冲了过去,他也只好跟着拐下了公路。
“你在哪儿?”父亲大声地问道,大黄狗已经跑到了那人的跟前。“我在这……”
“等着,你等着。”父亲把车子支好,提起马灯照着漆黑的冰面。终于看见不远处有一个不算很大的冰窟窿,声音是从那里传来的。
父亲有点害怕,却顾不得多想,因为他看到那人时,只见他的两只手死死地扒着冰面,眼神仿佛都被冻僵了……
“啊……”父亲冲到冰窟窿前,看着下面的人却束手无策了。“快,快,救救我……”下面人的声音已然没有了气力。
“把手递给我。”父亲趴在了冰面上,想要抓住他的手,把他拉上来。那人依然用双手死死地扒着冰面。父亲急了,挨近他,想要主动去抓他的手。
“不行,我动不了……”下面的人有些支撑不住了,他的两只手紧紧地扒着冰面,冻得已经失去了知觉。
父亲趴在冰面上,用力地抓住了他的手腕,想要把他拉出来。可下面人的身子很沉,根本拉不动,反而把我父亲堕着向前滑动。父亲想要松开,可又不敢,他知道一旦松开,那人就会没了性命。可要是不松开,不但救不上来他,恐怕连自己也得掉下去。危急关头,父亲一只手死死地拉住他的手,另一只手吃力地支撑着趴在冰面上的身体,避免自己继续朝前滑动。
“大黄。”父亲喊道,“大黄……”父亲的心里突然绝望了起来。可他丝毫不放松地抓着那人的手,死死地像被粘在了一起。
大黄狗冲了过去,咬住我父亲的大衣,使上全身的力气向后拉扯着。父亲也振作起了精神,同大黄狗一起用力向后拉,也不知他是从哪里来的这么大力气,硬是一点一点地把那人从冰窟窿里拉了上来。
父亲趴在冰面上,气喘吁吁地问那人:“你怎么样了?”
“没,没事……”说完,他就昏了过去。
担心他会被冻死,父亲用瘦弱的身体背起他,踉踉跄跄,十分吃力地上了公路。“你家在哪儿?”父亲上气不接下气放下他问道。
那人没有吭声。
大黄狗用嘴叼着马灯,给父亲照着路。
父亲靠着树干,大口喘了一会儿,他似乎感觉身上缓过了一些劲,便站起身去卸后车架上的袋子,然后把那人托放在后车座上。“醒醒,醒醒,你家在哪里?”父亲拍了几下他的脸问道。他死一般地紧闭着眼睛,没有反应。我父亲摸着他浑身湿透冰冷的身体,只想赶快把他送回家。父亲看了看那袋换来的豆腐,顺手提起来搭在了前面的车架上,然后用绳子匆忙捆了几下,就把马灯挂在了车把上,让那人伏着车座,推起车子就跑。路面是沙石铺的,有的地方坑坑洼洼的,车子走在上面颠颠荡荡的,没有路灯,完全借着马灯的微光前行着。
四
到了家门口,隔着窗棂看到里面的油灯还亮着,父亲迫不及待地推开院门,朝屋里喊了一声“娘。”大黄狗也随着吠一声,抢先跑了进去。
“老大。”我奶奶披着棉衣打开了房门。
“快,把他扶到屋里去。”父亲支起车子,托着那人的胳膊对奶奶说。奶奶迎上前,借着马灯,看见我父亲架着的那人,惊愕地问:“这是谁?”“这是我从冰窟窿里救上来的人。”父亲稍稍松了一口气,在这寒冬腊月里,他累得顺着帽檐往下淌汗。
“这,这……”见那人全身上下结了冰的样子,我奶奶不知所措,她慌慌张张走上前,和我父亲一起托架着他进了屋里,“快上炕。”奶奶忙从炕琴里拽出了被褥,父亲急忙给那人脱掉湿淋淋结满冰霜的棉衣。那人的两只手冻得红肿起来,腿在冰冷的江水里浸泡得僵直着,仿佛不会回弯了。
奶奶见状赶紧吩咐我父亲摘下西屋的门板搭在了两个板凳上。“把他扶到门板上。”奶奶说。
父亲不敢耽搁,听从我奶奶的命令又把他从炕上扶到了门板上。
“到外面撮一盆雪来。”奶奶镇静地安排着,她给那人盖上被子,又忙着去外屋烧水,就好像医院里的医生在抢救病人一样。
“娘……”我的两个姑姑看见眼前半死不活的陌生人,吓得不敢近前。“别在这里捣乱,你们去北炕上睡。”我奶奶朝她们说道。
父亲端着一盆雪匆匆忙忙地进了屋:“娘,用不用把杨医生找来?”父亲怕那人有个好歹的,奶奶照应不了,便试探着问道。
杨医生是村里唯一一个正儿八经的医生,前些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这里进行改造,从前在省城里一家大医院工作,听说早年毕业于日本的一所医学院。
“你快去快回。”
父亲提着马灯去了。
奶奶麻利地用雪为那人搓起了手脚,搓到感觉那人的身上有了点热乎气,她才停下来为他盖严了被子。这时她才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伙子。看模样和我父亲的年龄差不多大,不会超过二十岁。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父亲找来了杨医生。
杨医生顾不得寒暄,凑上前去看了看昏迷中的人。
“先打一针吧。”他动作迅速地打开了药箱,从里面拿出了针管和药剂,立即娴熟地注射进了那人的肌肉里……
“杨医生,他没事吧?”父亲问道。
杨医生掀开被子,检查一下他的四肢,见手脚和腿上都红肿了,轻声地说了一句:“怕是会有冻伤……”
“那怎么办?”我奶奶在一旁着急地问,她知道冻伤处理不好也是了不得的,村子里有人受过冻伤,最后没了一个脚趾头,“我给他用雪搓过了。”
“烧锅温水,不要太热,温水就行;给他泡一泡。”杨医生说。
“水烧好了,我去,我去……”奶奶急匆匆地去了,她从邻居那里借来了一个大浴桶,打满温水把那人放了进去。
过了许久,那人哼哼呀呀地苏醒了过来。他睁开眼睛,借着昏暗的油灯蒙蒙眬眬地看见了我父亲,凝神许久,才说:“是你救了我……”声音微弱,只有身边的人才能听到,然后又闭上了眼睛。
“哎,你家在哪里?我去给你家送个信儿吧!”父亲蹲在浴桶旁问他。他闭着眼睛,又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他从浴桶里拉出来,用一条新毛巾擦干后又抬到了炕头上,蒙上了两层厚厚的棉被。
奶奶转身去厨房里冲了两碗红糖姜片水给他灌了下去。
“今天晚上,他不会有什么事情。”杨医生收拾好药箱,对我奶奶说。“老大,送送杨医生。”
“你们留步,我这里有手电,经常夜间出诊,走夜路已经习惯了。”杨医生收拾好药箱,便匆匆地走了。
父亲把杨医生送出门外,又被他拦住了,只好道了声谢,便返身关好院门,进屋和奶奶守在炕前照看着那个人,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娘俩儿一夜没睡,就守着那个人,一会儿摸摸他的体温,一会儿给他搓搓手脚。那人经过用雪搓,用温水泡,再加上杨医生给打了一针,蒙上厚厚的棉被躺在炕头上,明显好转了很多。
第二天快到中午时,那人终于清醒了。
“我要喝水。”他的声音很轻,虚弱地说道。
父亲赶紧扶他坐起了身,拿过一碗水,放到了他的嘴边。喝完水,他环视着周围:“我这是在哪里?”
“是我家。”父亲说。
“是你救了我……”他感激地看着我父亲,抬起胳膊想要去握住我父亲的手。
“你家在哪里?我送你回去。”
“陆家店。”
“陆家店……”父亲重复了一遍。
“我在江汊上打了一个冰窟窿,在里面下了一张网,想要打些鱼上来。昨天下午我去收网,脚一滑就掉了下去……”他声音微弱断断续续地说。
“你歇着,我去你家里送信,省得他们惦记着你。”父亲说。
“谢谢你们救了我。”他又转过脸去,神情感激地看了看我奶奶。
“你好好休息。”父亲为他盖严了被子,又对奶奶说:“妈,我先去给他家里送个信儿。”
“等等,吃完饭再去。”奶奶说完,去外屋端进来两碗小米粥。
我父亲吃下一碗粥就去了,那人也吃了一碗,然后又躺下睡着了。他并没有发烧,但依然打不起精神,我奶奶正想再去找杨医生,杨医生就背着药箱子来了:“怎么样了?”他刚一进门就问道。
“人还是昏沉沉的没精神。”奶奶说。
他拿出听诊器,伸进被子里为他仔细地检查了一遍:“没事,体温正常了,我再给他打一针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杨医生走后大约两个多小时,父亲带着一个四十多岁一脸惊慌的女人回来了,她一进屋就喊着:“蛙儿——”
躺在炕上的小伙子,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睛,吃力地坐起身,叫了一声“娘。”
“蛙儿……”看到儿子,女人扑过去,鼻子一酸,百感交集的眼泪流了下来,“你都把娘急死了……”
“娘,我没事。”
“先穿上衣服吧。”父亲从炕里拿过他的衣服说。
衣服被炕烤得热乎乎的,虽然还有些潮气,但穿在身上暖暖的,很是舒服。
“谢谢你救了我,”他害羞地穿好衣服,下了地,鞋子也被放在炉子旁烤干了,“要是没有遇见你救我,我早就……”
还没等他的话说完,父亲扶住了他作势欲跪的身体:“都是乡里乡亲的,千万不要这样。往后再去打鱼,多加点小心……”
“谢谢你们救了我儿子!”女人用棉袄袖子擦了一下脸上的泪,看到儿子平安无事,一时间不知该怎样表达感激之情。她一连给我父亲和奶奶鞠了几个躬。
“别这样,都是咱这孩子有福命大……”奶奶拉住了她的手,两个人年纪相仿,话也越唠越近便。
奶奶要留那娘儿俩吃饭,可那女人说:“家里连惊带吓的都快火上房了,哪还有心思吃饭啊,等往后吧,咱得当亲戚走动!”奶奶见留不住他们,就一面让父亲去队里套车,一面嘱咐着那娘儿俩说:“回去好好过年,以后有空就到咱家里来坐坐……”
父亲去生产队借来了一辆马车,在车板上铺上褥子,让蛙儿躺在上面,给他盖严了棉被。
“路上小心点!”奶奶站在大门口,嘱咐着,一直看着马车走远,她才转身回去。
父亲每次出门,大黄狗都会左右不离地跟在后面。马车刚一进陆家店的村子口,在那里等候的一群人就围拢了过来。大黄狗冲着跑在前面的那人不停地吠叫着。
那个胖墩墩的男人也顾不得害怕了,抢先扑到了车板前,抱住了躺在上面的蛙儿。
“爹——”
还没等那男人开口说话,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正是昨天向他索赔猪头的那个胖男人。
“你去哪里了?我找了你一晚上,去江汊上找你,看见渔网和一只手套,我就担心你掉进了江里……”看到儿子,他焦急不安的心一下子放下了。
“我掉了下去,死死地用手扒住了冰面,差一点就完了……是这位大哥把我从冰窟窿里拉上来的。”他不知道我父亲的年龄,一直称其为大哥。
“是你!”他打量着我父亲,也认了出来,一时间尴尬得满脸通红,“对不起,昨天那事……”
“大叔,过去就过去了,昨天咱不是还不认识么。”“不,不是。那猪头不是我们家的……”
那时在农村,冬天时,家家户户都愿把杀好的鸡、鱼、猪肉装入一个大盆或铁锅里,然后在院子中挖一个坑放进去,上面覆盖上厚厚的一层冰雪,等到开春时里面存储的肉依然保鲜,不化。
“昨天我跟我兄弟正好从东屯路过,看见你家的狗在一个院子里刨雪,叼出一个猪头来,我们就想抢来那个猪头回家过年,顺便再套死你的狗——家里实在太穷了。结果你这狗跑得太快了,等我们追上就遇见了你。”他一脸羞愧地对我父亲说。
父亲听着他的解释,没有吭声,因为对这种事他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爹,你真是丢人。”蛙儿下了马车,站在一旁说道。
“没关系,大叔。你们回吧,我也该回去了。”
“到家里坐坐吧,吃了饭再回去……”
“不了,道远,回去晚了,家里人该着急了。”父亲赶着马车对他们招了招手离开了。那个胖男人羞愧难当,追着我父亲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回到家里,天已经擦黑了。晚饭很简单,奶奶用猪油炖了一碗白菜,煮了一锅大米查子粥,一家人吃过后,我的两个姑姑借着幽暗的煤油灯写起了作业,父亲翻开一本书看了起来,奶奶又开始纳起了鞋底。屋子里总是很安静,从来听不到孩子们的吵闹声。
“娘,时间不早了,早点睡吧。”父亲看了一眼老座钟说道。
“今儿这一天又没得着消停,我去打盆热水,你烫烫脚。”奶奶说着下了炕。
父亲洗过脚,刚想躺下休息,就听见一阵敲门声,大黄狗在院子里连声叫了起来。“这么晚了,谁啊?”奶奶心里想着,轻声地说。
“我去看看。”父亲披上棉衣出去了。
他打开院门,向外张望了一下,漆黑一片的,没有看见人。明明听见有人敲门,却不见人影,他寻思着,抬起一只脚向门外迈去,突然感觉脚底下踢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弯腰捡起来,摸摸是一个袋子,沉甸甸的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他提在手里,又向门外看了看,还是不见有人,便关好大门,拎着那个袋子进了屋。
奶奶放下正纳着的鞋底:“外面有人吗?”她一边收拾着针线筐箩,一边问道。
“没看见人,不知道是谁,扔在大门口一个袋子。”父亲把袋子放在了炕沿上,麻利地解开了袋口,“娘,是冻豆腐!”父亲停住手,看着里面的冻豆腐喊道。
“这是谁啊?怎么把冻豆腐放在了咱家门口?”奶奶凑到袋子前,疑惑地问道。
“可能是咱们救的那个人送来的。”父亲猜测着说。
“他家也不富,看那孩子里外打着补丁的衣服,日子过得八成还不如咱家呢。”奶奶说。
“昨天我去换豆腐,他爹还想抢人家的猪头,套死我的狗。我们怎么能要他的冻豆腐?不行,我明天就给他送回去。”父亲讲起了昨天去换豆腐时,在路上的遭遇,然后又麻利地系上了袋子口。
“这样就更不能要了,咱们救人又不是想要图人家的东西,明天你给他们送回去。”奶奶提起那个袋子送到了院子里……
如今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可是每当提起或看见豆腐,我父亲都会想起这件事来,那凝思的眼神里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
责任编辑成林
插图葛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