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刺激手段使不得
- 来源:支点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GDP,产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7-18 10:35
经济下行是指经济增长速度下行,不只是指经济负增长。导致经济下行的一个突出因素是外需不振。2008年以后,因为世界市场需求下降,加上出口产业的比较优势发生转移,中国出口急剧减速。
长期以来投资率和储蓄率不断上升,消费率不断下降。过度投资和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造成了投资和消费比例严重失调,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如果最终的消费环节没有增长,上游产业扩大的产能就无法释放。
过去十几年,政府部门的收入和金融部门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上升,而居民收入占比在下降。政府收入上升了,富余的资金更多的是用于投资,而民生支出不足。这样的收入分配状况导致的结果就是压低消费率。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资本积累的速度和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发生明显的分化,资本积累的增长已经不能有效带动经济增长。工业的产能利用率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持续下降,造成了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同时,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在迅速下降,从以前的0.5左右大幅度下降到了2014年的0.14。也就是说,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元钱的资本存量投入,可以带动一元钱的GDP增长,现在要达到同样的目标需要3.5倍的投入。
同期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增长的关系,也不再是显著的。大幅的货币增长,对经济增长起了一个非常短暂的拉动作用,2010年经济增长率短暂回到了10%以上,但是之后经济出现持续疲软。这个时期,货币增长速度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直到现在仍然是这样。这说明,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没有能够拉动经济增长。
现在的情况,单靠传统的刺激手段来治理经济疲软,不仅无效而且有害。
持续采用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政策,试图拉动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这个政策在短期拉动需求,在中长期扩大供给,会带来总供给的扩张,最终会在中长期造成供给和需求持续失衡,而且会引发金融风险。
利用货币刺激来保证增长的危害性,一方面是加剧产能过剩。在实体经济没有那么多投资空间的情况下,增发的货币会进入股市,进入房地产,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泡沫,杠杆率持续上升,不良债务不断扩大。
凯恩斯主义假定投资和消费之间是可以完全替代的,这从中长期来看是不对的。在投资率已经很高的情况下,不断刺激投资,不但拉不起消费,反而会让投资和消费之间的结构失衡越来越严重。经济增长理论也告诉我们,除了人力资本的投资之外,投资并不是越多越好。
下一步工作的关键,我认为主要是调结构,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结构调整需要互相配合。需求侧的核心问题,是降低过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把投资率从50%降到35%左右,把消费率提高到65%左右;供给侧的核心问题,是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减少垄断和不公平竞争,保持一个稳健的宏观政策。
未来的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避免风险,现在必须接受更低的经济增长率。我们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政策调整和改革措施的落实上,致力于结构的调整,最终成功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王小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