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风靡的文化坐标
- 来源:支点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韩国,太阳的后裔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7-18 13:52
如今,提起韩国,人们的第一印象大多集中在科技领域和电视剧。三四十年前,这个土地面积仅9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万的“国家”,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岛国。当我们追溯韩流文化的历史根源时,才发现这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过是区区十几年间取得的,而韩国已与美英德日一道被公认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
作为传统的资本主义西方强国,美英德日的文化产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发展。唯有韩国,在较短的时间里快速崛起。一部韩剧的流行,一个男神的诞生,你很容易能找出其中的因果,但韩剧的持续火热,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在这背后,其独到的发展路径,是整个国家以文化产业助推经济发展的精准定位。
“扶”起来的产业
现在最火的韩剧非《太阳的后裔》莫属,虽然已播放完结,但余热不减。这部剧到底有多火,有网友就说了,“躲过了《继承者》,躲过了《来自星星的你》,没躲过《太阳的后裔》;躲过了李敏镐金秀贤,没有躲过宋仲基”。就连韩国现任总统朴槿惠都公开点赞,称其“不仅是对外宣传韩国文化的窗口,更提升了海外游客对韩国的关注”。
当然,这部剧的经济效益也是杠杠的。虽然此剧出口额为100亿韩元(约5520万元人民币),但剧中出现的汽车、化妆品等出口呈同步增长,带来了1万亿韩元的经济效益,并创造了4000多个就业岗位。有报告根据《来自星星的你》、《大长今》,推测出《太阳的后裔》将吸引10万名游客前往韩国。
一部电视剧就能带来如此大的效益,可不是偶然现象,这跟韩国举国体制发展韩流息息相关。
在韩国文化的发展中,韩国政府的引导作用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具体到这一届韩国政府,朴槿惠当政伊始便提出了一个“创造经济”的思路,这一思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风靡全球的韩流文化,二是信息技术。
朴槿惠不是唯一一位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韩国总统,众所周知,韩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实现了人均GDP上千美元的目标,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年均GDP增速8.5%的经济奇迹持续了30多年,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袭。当时,韩国先后有9家银行、3个财团倒闭,危机重创使韩国经济一蹶不振,1998年经济竟破天荒地出现了负增长,GDP下降6.7%。当时刚上任的韩国总统金大中提出了立国之本:其一是高新技术,其二便是文化产业。
这也是为何韩国如此重视文化产业的背景。韩国文化观光部部长南宫镇说过:“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
其实,在金大中之前,历届韩国政府也曾提出过“文化的发展与国家发展同步”、“文化要面向国民”等一些政策理念,但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上,扶持政策也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整个国家的文化消费对进口依赖性也很高。
全世界的文化发展模式有三种:一种是类似于美国的市场主导模式,一种是英法等国资源驱动型,还有就是韩日的政府引导型。
为了实现文化的跨越式发展,从宏观层面,韩国政府陆续制定了《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21世纪文化产业的设想》、《文化韩国21世纪设想》等政策;在微观层面,则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法》、《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电影振兴法》等法律法规。
种子基金与“出口奖”
韩国倡导的文化兴国,并不是单纯的振兴文化。韩国国际文化交流财团前理事长申铉泽曾说过:“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分清到底是要振兴‘文化艺术’,还是要振兴‘文化产业’。文化要成为产业,一必须有投资,二必须有利润。”
仅有传统的文化不能形成强大的文化产业,振兴文化产业必须依靠商业化来完成。金融危机之后,韩国文化部门逆势扩张。
1999年,韩国成立“影视振兴委员会”。2001年,又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每年拨款5000万美元,系统地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商业化,并不意味着韩国政府可以“做甩手掌柜”。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包括贷款优惠、税收优惠,甚至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可以延迟入伍或免除兵役等,比如李敏镐和金秀贤就在2014年被批准延迟服兵役。
在资金投入方面,韩国政府把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纳入政府预算,其巨额投入成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预算由1998年的168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878亿元,占文化事业总预算的比例由3.5%增长到约17.9%;2000年,文化事业财政预算首次突破国家总预算的1%,2014年,这一数据达到1.49%,合约5.3亿韩元。
另外,韩国政府还通过设立多种专项基金,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政府的投入和政策倾斜,极大地鼓励了民间资本、风险资本的跟进。在市场层面,大企业逐渐成为投资人,如希杰文化财团、三星文化财团、LG文化财团等,它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项目都十分热衷。
虽然韩国发布了很多财税政策、专项基金和政府奖励机制,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量海外资金的投入,也是推动韩国文化产业再上一层楼的重要助力。根据韩国西江大学的研究显示,从2014年9月开始,中国公司向韩国30多家企业投资了约3万亿韩币(约164亿人民币)。华策影视早在2014年便投资逾3亿人民币,买下拍摄《太阳的后裔》的公司NEW的13.03%股份,是其第二大股东。
为促进韩国文化产业进军海外市场,政府还设立了种子基金;为鼓励电视剧出口,在2002年设立“出口奖”,电视剧《蓝色生死恋》的制作公司和游戏制作公司NCsoft就曾获得该奖项;对韩文翻译为外语和产品制作的费用几乎给予全额补助……2004年,韩国文化产品就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占到3.5%的份额,现在,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韩国仅次于汽车制造业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
韩剧所向披靡
在文化产业方面,韩国算是后起之秀。“文化立国”战略提出以前,韩国人还在引进香港电视剧和武侠片呢。
当然,我们说的韩国文化比较宽泛,包括影视、音乐、游戏、动漫、出版、综艺娱乐等等。这之中,国人最熟悉的韩流就是韩剧了。
韩剧真正的成为一股热潮,始于2003年《冬季恋歌》。在这之后,有《大长今》和现在的《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我们发现,韩剧每年基本上都会有一两部影响很大的作品。
作为韩流文化向海外输送的“排头兵”,韩剧在亚洲市场可以说是所向披靡,甚至娱乐业比韩国更加发达的日本,也没有逃脱韩流的“席卷”。韩剧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一大原因就是其“精品模式”,在细节上下功夫。
韩国非常注重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就韩剧而言,整部戏中最具主导性的人物是编剧。与中国编剧不同的是,韩国编剧地位显要、报酬高,编剧在选题、策划剧本、选择场景,甚至是选择演员、导演方面,都有很大的话语权,韩国一流的编剧写一集电视剧的报酬最高可超过百万元人民币。韩国编剧的能力,可以从韩国主旋律电影中一窥全豹。在韩国十大最卖座的电影中,像《鸣梁海战》、《暗杀》、《太极旗飘扬》等主旋律电影占据一半,这背后可以说是对编剧能力的极大考验。
韩剧的另一特点,就是很擅长将韩国当地事物符号化进电视剧中,无论是爱情剧还是电视剧,唯美的画面、漂亮的风景、服饰造型、美食、音乐,都在韩剧的叙事中完美地呈现出来,一部电视剧往往要拍两三年。比如,为了画面的唯美,韩剧的外景十分考究,这不仅是追求剧情的需要,更是把旅游业与影视剧结合的一种商业策略,激发观众对韩国的向往和旅游热情;剧中人物的服装及配饰,都有很多的考究,不仅有时尚的元素,还时时不忘带入韩国传统的服饰文化,引发观众的讨论。
这便是韩剧的高明之处。他们善于不动声色地植入韩国的文化、历史、美食等等,不但不让人反感,而且会引发人们对剧中同款的追捧,并不像某些国内电视剧硬生生地加入广告。这种手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韩剧,比如最近两年很火的明星真人秀综艺节目,韩国人也是做到了极致,在节目和游戏的设置上,处处是对韩国文化、景点的宣传推广。提到韩国美食,我们就会想到泡菜、石锅拌饭、清酒,提到韩国手机,我们就会想到三星、LG,提到韩国汽车就会想到现代,《来自星星的你》甚至带红了啤酒和炸鸡,由此可见韩剧的辐射力和影响面。
从5亿到50亿
如果说“大长今时代”的韩剧赶上了互联网的契机,那么,如今的这波韩流则是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快车。早在2011年,韩国政府就很有远见地与当时发展迅猛的PPTV达成合作,在PPTV上独家上线韩国三家电视台--KBS韩国国家电视台、MBC韩国文化广播电视台和SBS韩国首尔电视台之后3年的所有新剧,发力韩剧的国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如今,韩剧又与爱奇艺等国内视频网站合作,《太阳的后裔》为了迎合中国市场,改变了韩剧一贯“边播边拍”的传统,实行“先拍后播”模式,并且在企划阶段就做足营销,在中韩两国同时开播,让中国广大网友彻底享受零时差的观剧体验。
韩国政府如此重视中国市场的结果便是,2000年,韩国的文化产业出口只有5亿美元;而在2013年,这一数据达到50亿美元,文化产业占韩国GDP的15%。
我们之前提到,韩剧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对韩国文化的带入,但这还不是主要的,其最主要的方面则是韩国文化的商业化运作。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和韩国文化产业交流财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韩流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15.612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78亿元),呈逐年增加趋势。另据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若将出口带动效果以美元折算,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会带动14至15个人就业,就能使韩国商品出口增加412美元,被称为“四倍效应”。
韩国企业十分注重对文化产品的综合开发,善于以点带面发展。在韩流中,影视、音乐是先行主力,通过这些接受度极高的载体进入我们的生活,在赢得人们认同与喜爱的同时,也为韩式消费打破了消费者的心理防线,随后游戏、旅游、音像、出版、动画、演出等高附加值产业也积极进入。一部受欢迎的国产电视剧,通常意味着高收视率、高卖价、多买家。但是,一部受欢迎的韩国电视剧,却存在着无数种可能性:一阵衣着时尚,一股饮食风潮,或是一轮旅游热潮……这种商业链条便是韩国文化产业的精髓所在。
根据韩国文化旅游研究所估算,《来自星星的你》带来的直接旅游及海外销售高达5300亿韩元(4.6亿美元),若算上其他相关收入,该剧经济影响力达1万亿韩元,相当于出口21495辆现代索纳塔汽车的收入。剧中女主佩戴的墨镜品牌Gentle Monster和韩国化妆品品牌雪花秀入选中国游客赴韩国采购的消费额排行榜。在《太阳的后裔》中,女主角使用的兰芝牌口红,3月销量同比暴增360%,尤其是在外国游客集中的明洞零售中心区,一度脱销;而该剧的热播,也使其取景地江原道太白市声名大噪,吸引大批国外游客。
不仅是韩剧,韩国的音乐渗透力也不可忽视。想当年,一首《江南Style》红遍全球后,演唱者PSY不仅活跃于音乐、舞台界,更进军广告、股票市场,与其相关的数十家企业的市价总额在两个月内上升了1.64万亿韩元。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年都说,鸟叔的名气都超过了他。
除了电视剧和音乐,韩国的游戏、出版、电影、综艺节目等,也是韩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韩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从电视剧、电影、游戏到旅游、美食,韩国文化产业的崛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韩国用几年时间便打造出一个所谓的“韩流”神话,其将文化产业化、商业化运作的思维与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提高文化软实力,除了要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独特的文化传承之外,还要有文化商业化、市场化发展的体制和发展环境,这也正是韩流崛起的关键所在。
董尹(媒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