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猎物就会又快又准扑上去”——记丰太集团董事长曹江城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退休,曹江城
  • 发布时间:2016-07-18 10:53

  年逾花甲的曹江城打消了退休的念头,他重燃激情,豪言要为旅游事业再干20年。

  曹江城打造的湖北丰太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太集团”),已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标杆。从武汉黄陂木兰天池景区,到孝感应城汤池温泉;从咸宁嘉鱼山湖温泉,到黄冈罗田薄刀峰景区,以及罗田的三里畈温泉等,均出自曹江城和丰太集团的手笔。

  5月,曹江城拿到第二届“中国旅游产业杰出贡献奖(飞马奖)”,是全国十位获此殊荣的企业家之一。获奖后不久,曹江城接受《支点》记者专访时感慨地说:“当我看到80多岁的徐文荣先生(横店集团创始人)还在旅游一线奋斗时,我决定不退休了。”

  “过去,丰太集团旗下旅游业发展以稳健为主,但当我们走出去学习同行时,发现滚雪球式的一点一滴积累还不够,我们要通过资本的力量发展旅游业,力争3-5年实现主板上市。”曹江城吹响了新的号角。

  从泥瓦匠学徒到拿下黄鹤奖

  1954年出生的曹江城,有着不凡的经历。他出生于黄陂祁家湾镇一户农家,13岁那年,体重不过90斤的他,小学未读完,就出来打工,学做泥瓦匠。

  “在那个年代,由于我的家庭成分原因,被人瞧不起。”曹江城回忆,在亲戚的帮助下,他离开农村,沿着铁路走到武汉城区。

  曹江城常年蜗居在武汉建筑工地的工棚里。工头教他学做泥瓦匠,“成年人学泥瓦匠,要3年出师。我当时暗下决心,要在半年内学会。”

  果不其然,曹江城半年内便学会泥匠手艺。“年小,手上无力,我就用木棍作支架,拿捏青砖。有时工友睡觉时,我还在砌墙,一直练到鸡叫。”曹江城回忆说。

  在建筑工地,这一干就是20多年。时代在变,改革开放后,曹江城迎来了机遇。他从学徒到师傅,从小工头做到包工头,凭借“干事实在、吃苦耐劳”和“干得多、学得多”的观念与信仰,工程越干越大,且受甲方好评。

  在曹江城看来,1996年是他事业的开端。这一年,他注册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凭借过去良好的信誉和过硬的质量,他相继承接了50多个大项目,优良率达100%,“我们每做一个项目,就会拿到一个黄鹤奖(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奖项)。”经几年打拼,他的公司进入武汉市建筑公司第一方阵。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曹江城顺风顺水之际,一场致命的危机向他扑来。2001年初的一天晚上,曹江城接到建筑工地项目经理打来的告急电话,说满装60吨的水泥罐掉下来,砸到了工棚,棚里有38名工人。

  “当时,我吓得魂都没了!”谈及此事,曹江城仍心有余悸。连夜抢救工人并火速查明原因,原来是水泥罐砸在工棚旁边,倾泻而来的水泥掩埋了数名工友,经抢救后多人生还,但一名工友在事故中不幸身亡。

  “干建筑工程压力太大,总担心有安全隐患,睡觉也不踏实。”经此劫难后,曹江城谋求转型。这年底,他到欧洲旅游,“当我看到欧洲人周末都到乡下去度假时,便萌生转行做旅游的想法。”

  “58市场理论”

  回国后,曹江城开始果断转型。他去老家黄陂考察了木兰天池项目。不过,从建筑业到旅游业的跨界转型,并未得到公司管理层的支持,“至少98%以上的员工投反对票”。

  在多数人眼里,旅游业“投资大、回报慢”,加上当时国内旅游业并未形成气候,旅游投资不被人看好。

  但曹江城决心已定。“当时我年轻气盛,办事武断,我说做就做。我跟他们说,是我拿钱,不要你们拿钱。”

  2002年,曹江城将从事建筑行业赚到的1000万元全部投入木兰天池风景区的建设中,欲打造纯生态自然景区。同年9月28日,木兰天池开园,迅速成为武汉市民观光度假的热门景区。

  2003年,一场“非典”给木兰天池旅游蒙上一层阴影。但在曹江城看来,“非典”事件将让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健康的体魄离不开好的空气质量。人们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将直接带动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

  事后看,2003年底到2005年期间,是木兰天池经营效益最好的年份。如今,木兰天池已接待国内外游客650万人次,年均接待量达50万人次。在木兰天池的带动下,黄陂木兰景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木兰生态旅游区已成5A景区。

  2005年,汤池温泉火爆开业。曹江城是其背后的开发股东之一。当时,对湖北民众来说,温泉还是个新项目。曹江城有什么窍门,能将汤池温泉打造得家喻户晓呢?

  曹江城向《支点》记者讲述他的生意经:一次受朋友之邀,去江西九江天沐温泉考察,得知来这里泡温泉的游客竟有六成是武汉人时,十分惊讶。“回去,我们也找个地方开发温泉。”

  几经打探,曹江城找到了应城汤池景区。最初,那里拿温泉水养甲鱼,四周是参天大树环绕,环境好。“考察完后,5分钟我便拍板要上这个项目,并断言90%能成功。”

  “像老虎一样,发现猎物就又快又准直扑上去。”知名策划人王志纲如是评价曹江城。曹江城自有一番道理:机会稍纵即逝,决策必须得快。定下来后,就得更快,必须尽一切可能跑在时间前面,检验是否找准了市场、服务是否成熟。

  跟当初开发木兰天池一样,此次从生态旅游转身生态休养温泉,不少管理层心里仍然没谱。曹江城从三方面回应质疑:一是已有做木兰天池的经验,且就资源禀赋而言,汤池温泉要好于木兰天池;二是温泉在旅游业内部的跨界并不明显;三是旅游投资看预期,看未来,汤池温泉值得开发。

  事实证明,从汤池温泉开业的市场效应看,曹江城再一次准确地把握住了市场的发展趋势。作为湖北第一个吃温泉螃蟹的人,曹江城的旅游事业自此一发不可收拾。随后,湖北温泉业逐步升温,曹江城开始转战嘉鱼、罗田,分别开发了山湖温泉、三里畈温泉。

  在不少同业人看来,曹江城每投资一个旅游项目,均是人气爆棚。这背后的秘密是什么呢?

  曹江城透露了他的独门秘籍:当50%以上的人看好一个项目,它在市场上一定竞争激烈;当80%以上的人反对一个项目,它肯定存在市场机会。他称其为“58市场理论”。

  共同致富的“天池模式”

  扎进旅游业的曹江城,深知旅游业远非“圈一块地,坐收门票”那般简单。如何化解景区开发带来与当地农民的利益冲突呢?曹江城找到了一条“天池模式”的新出路。

  在木兰天池,曹江城坚持为拆迁农民统一修建古镇新居,并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现在已有90%的农民靠开农家乐、在景区打工致富。”曹江城还请来大学教授,对景区周边农民开展旅游产业及服务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农民穷,穷在观念旧。观念新了,机会就多,致富就快。”

  曹江城回忆这样一幕:一次去看木兰天池施工现场,有个农民抓住他的衣领,怒吼着要补偿。“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激化矛盾。我让这位农民先放下手,听我解释,‘我是带着上千万元的真金白银来建设景区,虽然现在看不到收益,但景区建成后,大家的日子一定会更富裕。’”曹江城说,这种棘手的事,考验的正是企业管理者冷静应对事态矛盾的素质。

  路走对了,事就顺了。如今,在黄金周高峰时期,就连兼职的大学生在木兰天池景区附近卖炒饭,每天收益都很可观。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曹江城。”这是某年大年初一,当地村民在木兰天池景区一亭子上贴的一副对联。“我当时眼睛一下子湿润了,觉得这么多年来所做的一切很有意义。做企业,虽说吃了不少苦,但有乡亲们的认可和理解,很值得。”不过,曹江城很快请人换下了对联。因为,“户户搞经营,人人做旅游”,早已成为周边住户的日常生活。

  “饿死的少,撑死的多”

  今年5月,在拿到“飞马奖”后,年过60岁的曹江城彻夜未眠。因为在此次颁奖现场,他看到的一幕,彻底让自己打消了退休的念头。

  当时,80多岁的横店集团创始人、横店文化产业的奠基人徐文荣走上颁奖台,不戴眼镜,精神矍铄,发表演讲底气十足,且满腹激情。今年9月,由横店集团投资300亿元打造的万花园将正式开门迎客。该园位于浙江横店西郊一处山脚下,是一座按照1∶1比例仿造北京圆明园95%建筑群的“万花园”,徐文荣亲任该项目总指挥。

  听到徐文荣的励志故事,曹江城感慨地说:“80岁的老人家还奋战在一线,这种精神激励和鼓舞着我。丰太集团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力争3-5年实现主板上市。”

  过去几年,萌生退休念头的曹江城,拒绝了不少地区负责人邀请前往考察投资项目的事宜。但从今年起,曹江城决定要再出发,且要为旅游事业再干20年。

  “未来3-5年,集团将投资50亿元再造木兰天池,新增大佛塑像、空中玻璃栈道等设施,丰富产品线,将木兰天池打造成为旅游综合体。”曹江城告诉《支点》记者,“今后,市民来景区逛,就如同逛超市。”有人反驳,称目前国人还没有此类消费习惯,他却说,“15年前,国人还没有旅游消费的习惯,但现在都习以为常。”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江城还将对其他项目重新规划,其中嘉鱼山湖温泉未来将整体打造成三湖连江风景区。同时,集团不排除深入鄂西腹地,开发打造新的旅游项目。

  在激流中勇进,曹江城坦言仍要坚持稳健发展的态势。在他看来,民营企业饿死的少,撑死的多。这些年来,他见过太多此类案例,企业盲目扩张,政策收紧,致企业资金链崩盘倒闭。

  这位仅有小学文化的企业家亦坦言,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是丰太集团一直欠缺的短板。但他一直坚信,“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支点》记者 袁阳平 实习生 王佳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