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董事长杨红春:像妈妈做菜一样做产品
- 来源:支点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良品铺子,产能过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7-18 11:34
良品铺子的企业属性有三种:第一属于食品行业,第二属于零售行业,第三属于服务行业。
食品是一个很基础的行业,有没有产能过剩?有没有积压库存?我觉得这个现象非常严重。
在整个食品产业链中,良品铺子是最接近用户端的企业。创业之初,我就有一条戒律——明确良品铺子不仅仅是一家做买卖的企业,也不仅仅是一家做零售和服务的企业,而是要成为一家做产品的企业。
作为一家把消费端和生产端连接起来的企业,良品铺子做了四件事:第一是做消费者研究,洞察和定义用户;第二是做产品研发和商品的标准制定;第三是做“从田里到嘴里”的物流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第四件事,服务用户。
实际上,良品铺子的生意模式就这四种。之所以叫“良品铺子”,真实的动因和初心就是做“用良心的品质搭建的铺子”。在整个食品产业链里,食品安全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我们不是食品生产企业,也不是科研机构,怎么做产品呢?
通过良品铺子发展的这几年,我们发现用户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所以我们的产品要针对细分人群,要针对更细分的场景,要让用户在口感上有更好的体验。
道理讲起来很简单,但是要一个企业的所有人都能生生不息地创造这样的产品,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为什么我们能记得妈妈的味道”
妈妈做饭时,她是怎么想的,这是思维。她在为谁着想,就是她的立场。有了这些,她做饭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和手艺。
为了解决这个课题,我们实践了差不多五六年时间——怎样让一帮人都往一个地方想,往一个地方做,特别是刚开始大家都没有经验,怎么办?
我经常讲,要真正提升和改变队伍,有三个方面很重要:第一,让队友有思想,有正确的想问题的立场和视角,这是排在第一位的,带人必须带思想;第二,大家考虑和决策分析任何问题,必须要有清晰正确的结构化思维;第三,要有行为方法,也就是经验和手艺。
有一天,我在想该怎样启发我的团队,真正把做产品当成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天正好是母亲节,我在微信里看到一个手绘作品,画的是妈妈怎么帮孩子系鞋带。当时我非常感动,差不多哭了两个小时。后来我又很兴奋,因为我们做产品,就应该找到这个点。
这个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们做饭菜时,她是怎么想的?她的整个思考里有什么内容?这就是思维。她在为谁着想,就是她的立场,有了这些,她做菜做饭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和手艺,这实际上和我们做产品差不多。
妈妈永远记得你最爱吃的一道菜是什么。其实妈妈做一道菜,她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这个家庭的成员,今天会有谁来吃饭,大家一起吃饭的荤素该怎么搭配,先吃什么,后吃什么,是先放油还是先煮,是先拌料还是后浇料……妈妈想的是家庭成员每一个人的需要。
我们为什么能记住家乡的味道,为什么能记得“外婆的手艺”,记得“妈妈的味道”呢?是因为妈妈的用心,以及她日积月累的手感和手艺。
做产品也是一样,也要天天去想用户的需要——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口味,品尝产品有什么样的口感,看到产品后有什么记忆和联想,会有什么期望和顾虑,这个产品适合放在这还是放在那……我们应该时刻想到用户有什么需要。
“每一个产品必须具备用户理由”
一个品牌,不是你认为是啥,而是用户认为是啥就是啥。
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做产品时,就会很迷茫,可能会不自信,怎么办?其实和妈妈做饭一样,最核心的问题是要弄清楚应该为谁着想,怎么为别人着想,怎么思考、分析、判断、行动。
良品铺子经常用的一套思维和方法,总结为“六步”、“八方”、“十定”。
我们的大逻辑就是“六步”:市场洞察、设计方案、研发制造、样品测试、产品评审和营销计划。
一个企业为什么要有流程?流程是做成这个事情的必然程序和规律,所有流程都要靠人去推动,流程里要跑三个东西。
首先,大家的共同认知很重要,整个流程里做最后一步的人,也要很清楚做第一步的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怎么决策的,大家都有共同的知识结构。
其次,流程跑的是手艺,就是操作的技术。很多工作节点的成员,并没有掌握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第三,流程跑的还是资源,特别是外部资源。一个企业的资源并不是所有企业内部成员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整合外部资源协同作战。
所谓“八方”,是指统筹方统筹设计、营养监控、质量管理、生产、采购、销售等各方人员。统筹的目的是用户,这需要八方协同,因为大家要无中生有地创造一个产品,好的产品是大家争争吵吵做出来的,这是一个多方位的相互校验和相互驱动。
怎样才能开发一个好的产品?怎样才能完成流程?怎样才能协调起来?我们叫“十定”,即定人、定时、定景、定质、定规、定组、定型、定名、定价、定销。
“定人”是产品针对谁,要更加明确和形象化。即客户究竟有什么期望,有什么顾虑,究竟为什么购买这件产品,他购买的行为习惯是什么、动因是什么、决策因素是什么……
“定时”是指时间要素,时间是世界唯一最公平、最永恒的销售,也是人类最终极、最唯一的资源,所有的东西都有时间维度。这个产品的原料什么时候上市,什么时候风味最好、制作周期有多长,什么时候进入口味衰退期,什么时候到了质量的临界期,什么时候铺货,什么时候淘汰,整个周转时长会是多少……关于时间的要素全部要找出来。
“定景”是指产品和时间要素结合起来的时候有什么典型的场景,比如这个产品放在抽屉里,还是放在桌面上、茶几上、包包里,即这个产品的地点规律,叫“生情”。
“定质”是指这个产品用什么原料、辅料、配比如何、工艺如何、温度、湿度、加工环境、水分、糖分、盐分这些所有的指标是什么,这些东西都要定下来。再就是要弄清楚该产品和其他产品之间有什么组合关系,究竟要单个产品还是要和其他产品搭配起来卖。比如,按湖北人的风俗习惯,在端午节的时候,粽子和绿豆糕、咸鸭蛋就是金牌组合。
此外,跟味觉也有关系。人的味觉有九味,吃了辣味会去吃一点比较涩和润的东西,酸的吃多了会要吃一点脆的。再如,一个产品的规格做多大?最小规格多大?多少小规格组合一个大规格,还是直接做一个大规格,这些其实都有规则。考虑到这些东西,才能真正对一个产品“定型”。
之后我们要想,究竟要把怎样的一个产品传递给用户,要定名、定价、定销。什么是定名?所有的产品都要有名字,要有一个符号,符号背后要有故事,要有情景,这就需要整合营销。
另外,还得注重产品的表现设计,即有什么样的视觉,或者说产品给别人什么样的触觉、听觉。这是用户界面的设计,同时也是该产品进入用户的场景,每个场景里面我们的诉求是什么,这样才能构建用户体验品牌。
最后,要考虑付出的所有成本和给用户的价值感是什么,这需要在双方找平衡。然后是定价,当然还要参照竞争对手和环境等等。这时,销售就变得相对简单和清晰了。
这是我们做产品“六步、八方、十定”的方法论。做产品不仅仅是做一款物理上的产品,每一个产品必须具备用户理由。一个品牌,不是你认为是啥,而是用户认为是啥就是啥。
【精彩互动】
做企业,坚定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问:现在有些食品企业不注重食品安全,只讲赚钱,请问您怎么平衡良心与赚钱之间的关系?
杨红春:我觉得良品铺子有几点非常可贵。我们有正确的价值观,思想非常重要,是非对错非常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求品质第一,比如一批货有质量问题要报废,可能损失3000万元,干不干?我的标准是一定要干,不能违背良心。我可能不干企业但还是要立足这个社会。当遇到分歧的时候,才能看到真正的价值观,我们刚开始也为这个吵架,最后凡是不同意这个观念的都离开公司了。
价值观说起来很虚,其实真正做决策时就显得特别重要。人们做决策时,往往是意识出价值,价值出观念,观念出决定,决定之后才是方法。很多人讲情怀,就是你对自己的承诺是什么,你为什么干这个事情,自己的愿望往往会成为企业的宏愿。企业的愿景也通常会成为你生命的使命。做企业,坚定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我们很早就请了律师,目的就是为了跟别人打官司。你产品不合格,我就给你烧了,烧了再跟你打官司,我就这样干。
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看待冲突
问:在线上线下的运营过程中,有哪些冲突?是如何处理的?
杨红春:冲突始终是有的,但我们觉得冲突很小,为什么?到店里买东西都是逛着逛着就进去了,很少有计划性地去的,店里的产品和线上的商品不一样,到店和到网上购买的体验也不一样。在店里,就是要花50元钱吃10种东西。而在手机上,就是上下左右点,点就是决定,往这边翻是查目录,往那边翻是看详情,再翻一下是看另外一个类目,点一点就决定是否要买了,这个时候是用户的动作和心理在起作用。
其实线上线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它们理论上看有很大冲突,但这是我们凭经验和理论的判断。不同时空里,购买的体验和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也没有必要追求同款同价。
实实在在地把用户服务好才是真的好
问:中国的零食产品如何跟国外品牌竞争?
杨红春:我觉得做企业千万不能追求“全国第一”,因为这个第一是虚荣。我们经常讲三句话——用户体验导向、产品创新驱动、组织行为变革。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我们不想做什么第一,就算做第一了,也不想去传播第一。老是追究是不是第一,会成为我们的包袱,反而不好了。以前我们会说你要争取排名第几,现在我们不争了,不争才是最大的争,实实在在地把用户服务好才是真的好。
欧美、日本,他们的食品工业比我们领先许多,但是食品和地域文化息息相关,比如在广州吃菜和在武汉吃菜就完全不一样。良品铺子的优势是接地气,弱势是没有国外那么精湛的加工工艺,且他们具有更丰富的、高品质的原料。所以,在中国做食品应该是吃全球、买全球。
我们成立了海外业务部门,该部门不一定要做贸易,但是一定要去源头定义我们的质量标准,要用最轻的模式获得我要的价值。
我认为没有空穴来风的风口
问:良品铺子创业这10年,出现了很多像互联网这样的“风口”,您认为良品铺子今天的成功,是特立独行的结果,还是风口的风吹起来的?
杨红春:我们做的是非常传统的生意,大家都在讲风口,我认为没有空穴来风的风口。任何企业其实做的只有两件事:第一是价值创造,就是创造价值的能力;第二是传递价值的能力,也叫效率。企业通常在这两个层面进行比较,首先看是不是具备独特的价值,如果有相同的价值,是不是有足够的效率,这才是很务实的东西。
商业模式通常也只有两种:一是平台模式,二是产品模式。产品模式强调的是产品价值和个性。良品铺子是做产品的模式,美团、大众点评属于平台模式。一个企业只有三类钱可赚:第一是制造利润;第二是买卖利润,即销售;第三是服务利润,平台模式干的是服务附加值利润。平台模式一定要垄断,像大众点评和美团一定要合并。
商业战略也只有两个基本模式:一是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也叫价值个性化;第二是边际效应,也叫规模经济,就是成本领先模式。平台模式的核心是效率,互联网首先是效率优先,通过信息流、资金流、高效的物流,提高了生产效率。
大家会看到互联网对媒体、教育、培训、广告等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非常大。现在生产企业慢慢地也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所以提出了工业4.0,就是依据用户的需求、用户订单拉动生产。这里的生产,是指满足消费者更小需求、更为个性差异化需求的生产。
我们未来的战略核心就九个字
问:现在门面租金和人力成本那么高,良品铺子在这方面有哪些战略规划?
杨红春:我们未来战略的核心就九个字:全渠道、全品类、全链条。什么叫全渠道?用户在哪,你的触点就在哪,让用户随时随地在任何场景获得流畅一致的体验,零售连锁终端不仅能在微信里卖东西,店里也可以给你提供服务,比货仓发货还快,门店的体验也会更好。所以我们全渠道分成了五类渠道——地理终端、社交、交易平台、本地生活和顾客端。
这五个类型的通路,都能随时随地随意进入到服务系统,更重要的是用户自己构建了用户端。以前,用户是不在线的,是断裂的,现在用户是随时随地在线。这样一个全链条建立起来了,就不单单是可以卖核桃了,能不能卖蔬菜?卖早餐?一样可以,未来的良品铺子还会有很多不一样,所以全渠道肯定是O2O。
《支点》记者 李文卉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