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银行高增长持续性待解

  资产规模增速从前两年的50%回落至2017年的24.65%,尽管当前的净息差表现已有所改善,但与2016年2.95%的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加上成本收入比也有一定的上升,贵阳银行未来仅靠规模扩张拉动业绩增长有难度。

  1月26日,贵阳银行公布2017年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17年度,贵阳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4.44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加22.85亿元,增幅为22.49%;实现利润总额51.83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加9.31亿元,增幅为21.9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0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加8.76亿元,同比增长23.97%。在申万一级银行业内已披露2017年年报业绩预告及业绩快报的上市公司中,贵阳银行净利润增速在行业内居首。

  截至2017年12月31日,贵阳银行资产总额为4640.18亿元,较年初增加917.65亿元,增幅为24.65%。截至2017年年末,贵阳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4%,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

  虽然贵阳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与同业相比仍处于较高的增速。2017年一季度、2017年上半年、2017年前三季度、2017年全年,贵阳银行资产总额环比分别增长5.4%、5.6%、4.5%、7.2%;同比分别增长58%、45%、32%、25%。

  截至2017年年末,贵阳银行不良率为1.34%,四季度环比持平,同比下降8BP。而贵阳银行2017年前三季度不良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分别为1.47%、1.46%、1.34%。

  不过,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贵阳银行四季度营业支出环比增长12%,预计为拨备计提增多所致;二是四季度所得税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9.6%,而2017年前三季度分别为13.5%、12.8%、14.8%,预计与递延所得税的调整有关。

  总体来看,这是一份相当不错的业绩快报。在银行业经营形势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贵阳银行依靠贵州经济发展的红利,仍能保持规模高增长、业绩高增长、ROE维持高位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经营上颇有特色的城商行,值得市场关注。

  2017年,银行业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强监管的环境下,近100家银行开始主动进行资产“缩表”。然而,随着近期一些银行业绩快报的披露,“缩表”似乎并没有对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反而是通过压缩高成本负债等方式提升了息差,并以此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

  规模扩张逐渐放缓

  根据业绩快报,2017年,贵阳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3.97%,两位数的高增长在银行业中也算比较突出。而净利润的高增长得益于其他相关指标的良好表现,如贵阳银行2017年总资产为4640亿元,同比增长24.65%,环比增长7.18%;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49%;不良贷款率为1.34%,环比零增长;年化ROE为19.80%,虽然同比下降1.87个百分点,但实现接近20%的ROE仍属不易。

  截至2017年年末,贵阳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长24.65%,环比增长7.18%,由于2016年四季度高基数的影响,整体规模增速有所放缓,2017年三季度,贵阳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甚至高达32.3%,但24%多的规模增速在银行业内应该是名列前茅的。

  贵阳银行资产规模保持较快增长,主要表现为资产端大力配置高收益的贷款和非标类资产,负债端存款基础扎实。与此同时,贵阳银行深耕贵州地区资产负债两端均具备较高的溢价能力,使得其息差水平具备企稳回升的基础。

  2017年四季度,贵阳银行总资产规模季度环比增长7.4%,增幅较三季度的4.5%提高2.9个百分点。随着资产端高收益资产配置力度的加大,贵阳银行三季度贷款和应收款项类投资季度环比分别增长7.5%和29.7%,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提高0.8%和4.4%至27.2%和22.4%。

  而在负债端,由于存款基础的进一步夯实,贵阳银行同业负债有较大的压缩。数据显示,2017年三季度,贵阳银行存款季度环比增长0.8%,同业负债季度环比大幅下降6.8%,预计贵阳银行四季度净息差季度环比提高6BP至2.72%,2017年全年同比下降16BP至2.72%。

  贵阳银行2017年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49%,与前三季度27.1%的增速相比也有所放缓,主要是规模扩张速度的放缓以及息差的收窄影响了营业收入增速的表现。贵阳银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97%,增速较前三季度的18.1%则进一步得以提升。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预计主要是由于四季度信贷成本的释放贡献净利润增速的良好表现。

  尽管规模扩张速度有所放缓,营业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但由于资产质量的企稳,使得贵阳银行信贷成本存在较大的释放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其良好的业绩表现。

  综上分析,正是由于资产规模在同业内的较快扩张,使得贵阳银行的业绩增速领先行业。数据显示,规模扩张是贵阳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截至2017年年末,贵阳银行总资产达到4640.18亿元,同比增长24.65%。

  2017年一季度、2017年上半年、2017年前三季度、2017年全年,贵阳银行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1.98%、29.99%、27.07%与22.49%;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9.85%、22.72%、18.93%与23.97%,这一业绩增速仍保持行业前列。

  贵阳银行2017年年末的不良贷款率为1.34%,环比三季末持平。从全年来看,贵阳银行资产质量呈现企稳的趋势,这有助于拨备计提压力的缓释。而且,贵阳银行拨备基础较为扎实,2017年三季度末的拨备覆盖率为269%,未来信贷成本存在较大的释放空间。

  不良率环比持平预示着资产质量的压力渐缓,虽然与行业总体水平相比,贵阳银行资产质量处于行业中上游,但考虑到贵州省经济增速明显快于国内大部分地区,使得以贵州为主要经营范围的贵阳银行2018年的资产质量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区域环境对城商行而言意味着蕴含较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贵州省享受多项国家产业、扶贫等政策照顾,经济发展形势喜人。尤其是2016年以来,国务院陆续批准贵州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而贵阳银行作为立足贵州本土的城市商业银行,依托良好的区域环境、突出的政策优势,在农村金融、大数据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具体来看,贵阳银行目前已构建了全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考虑到贵州省地区经济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贵阳银行未来可持续成长空间依然较为明显,长期投资价值值得看好。从2017年下半年以来,贵阳银行不良率企稳、资产质量压力缓释可见一斑。因此,在银行同业范围来看,即使与城商行相比,由于所处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明显,使得贵阳银行未来仍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净息差表现有待观察

  从基本面的角度观察,虽然贵阳银行规模扩张速度有所放缓,但净息差表现仍较为亮眼。由于受监管政策的影响,贵阳银行规模增速不得不放缓,尤其是同业业务首当其冲受到较大的影响。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贵阳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为32.27%,而2017年全年的资产增速已回落到24.65%,虽然这一增速在上市银行中仍属最高,但由于受到监管趋严的负面影响,与2015年、2016年50%以上的资产规模增速相比已有较大幅度的放缓。

  分类别来看,贷款和证券投资是贵阳银行主要的增长方向,分别较年初增长15.07%和17.72%,同业资产较年初小幅增长5.19%。预计2018年在监管政策的影响下资产规模增长将会进一步放缓,但经过2017年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后,贵阳银行未来规模放缓的幅度会有一定程度的边际改善。

  而从负债端来看,贵阳银行存款环比年初增长4.73%,同业负债和发行债务分别较年初增长22.76%和19.87%,成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预计2018年资金价格上升幅度边际趋缓,这有利于贵阳银行负债成本的改善。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随着同业负债监管的进一步趋严,未来贵阳银行资金来源压力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不过,由于贵阳银行议价能力和资产负债结构凸显的优势杂短期内难以逆转,加上所处地域良好的区域优势,贵阳银行在未来一段时间仍能持续保持高息差的优势。

  按照期初期末余额测算,2017年三季度贵阳银行的净息差为2.78%,在城商行中处于领先地位,也高于大多数上市银行。从自身发展趋势来看,净息差环比二季度、一季度分别提升21BP、0BP,息差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贵阳银行的净息差相对同业处于领先地位,平安证券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由于区域内金融机构间竞争不激烈,贵阳银行竞争优势凸显,从而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第二,存款占比较高且存款结构优异,从而一定程度拉低了负债端的成本率。

  不过,尽管贵阳银行当前的净息差已有所改善,但与2016年2.95%的净息差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加上成本收入比也有一定的上升,未来仅靠规模扩张拉动业绩增长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正是由于在净息差方面具备的优势,预计贵阳银行2018年净息差仍会稳中略升。在2018年整体经济结构性改善延续以及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宏观形势下,地方信贷需求仍然较为旺盛,资产规模增长的红利仍会继续。加上受益于当地财政转移支付等因素,贵阳银行活期存款占比较高,使得其负债成本具有一定的优势。

  数据显示,贵阳银行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8.13%,上半年同比增长23.26%,净利润增速环比下降。前三季度,贵阳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07%,上半年同比增长29.99%,其中,净利息收入同比上升32.35%,上半年同比上升34.95%,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均有所下降。

  贵阳银行2017年前三季度年化季度息差为2.72%,较上半年有所改善。前三季度,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37.29%,一季度为32.93%,主要是由于理财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的增长所致。三季度年化信贷成本为3.54%,环比提升7BP,表明单季度拨备计提力度有所加强。

  从城商行的角度来看,虽然盈利增速已经有所放缓,但贵阳银行2017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和拨备前净利润增速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数据显示,贵阳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8.1%,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分别为17%、16.2%;而贵阳银行拨备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9.1%,吴江银行和无锡银行则分别为24.4%、19.7%。正是受益于利润的快速增长,贵阳银行2017年三季度末的年化ROE高达19%,领先上市银行。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此外,贵阳银行资产质量也在持续改善,主要表现为不良率呈下降趋势。2017年一季度至三季度,贵阳银行不良率连续三个季度环比下降,2017年四季度环比持平于1.34%,较年初下降8BP。预计2017年四季度加回核销后的不良生成率环比继续提高88BP至358BP,但考虑全年情况不良生成率改善明显,预计2017年贵阳银行加回核销后的不良生成率同比下降42BP至220BP。

  数据显示,2017年三季度末,贵阳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4%,环比下降12BP,不良率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下降。根据测算,加回核销后三季度年化不良生成率为2.84%,环比下行80BP,主要是由于加大了核销力度所致。2018年受益于经济的企稳和企业盈利的改善,预计不良改善趋势将延续。

  在资产质量出现积极变化的同时,贵阳银行的拨备水平也在回升。贵阳银行三季度末的拨备覆盖率为269%,环比大幅上升17.5个百分点,拨备水平较为充足。未来贵阳银行拨备覆盖率有望进一步回升,预计2017年四季度环比继续提升1个百分点至270%。

  值得关注的是,贵阳银行信贷类非标资产拨备计提同样充分,2017年上半年应收款项类投资拨备率较年初环比增长0.5个百分点至1.9%。

  由于贵阳银行长期以来深耕当地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在业务经营上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本土优势明显使其在保持高息差的同时还能实现规模的较快扩张。从公司基本面来看,按照期初期末余额测算,2017年三季度贵阳银行净息差为2.78%,在城商行中处于领先地位,且高于大多数上市银行。

  另外,2017年三季度末,贵阳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4%,环比下降12BP,不良率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下降,而资产质量呈现企稳向好趋势也进一步促进了业绩的增长。而净息差的良好表现和不良的改善趋势,均有助于贵阳银行基本面的持续改善。

  正是由于贵阳银行在业务经营上具有明显的本土优势,而这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又强化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财政转移的倾斜,这有利于贵阳银行的长期发展。考虑到贵阳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潜力,在银行业绝大多数银行很难依靠规模拉动业绩增长的背景下,贵阳银行未来仍有较大的可持续成长空间,并且公司ROE和净利润增速领先上市银行,基本面边际向好趋势不改。

  本刊特约作者 刘链/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