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城的车仔面火锅

  • 来源:女报•时尚
  • 关键字:郭富城,车仔面,火锅
  • 发布时间:2011-01-07 13:55
  “一日有车仔面,一日有香港。”这是欧阳应霁在《独唱团》里写的一句话。文章的标题叫“贴地快感”,意指车仔面贴近底层,却让人满足。

  在大大小小的香港旅游指南中,尝一碗车仔面似乎早已成为固定行程。每每提及这项食物,都总会这样说到它的前世今生:一辆木质手推车,隔出一格格,装上不同食材,配一锅烫面的炉水,推到临近劳工阶层做工的地方。他们只需要几毛钱就可以交换热腾腾的一餐饱肚,快且便宜是让他们满意的最重要原因,而且选择多,挑一两个菜就能装得满满一碗,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不会因为用料有多平凡而减低。后来,用欧阳应霁的话说,在政府的“策略性净化”下,流动的手推车不得不走进固定的铺面,但车仔面快、多选择、相对便宜的特点依旧没变。这种平民草根的气质,一如欧阳所描述的,就是所谓的“车仔面精神”。

  全国各大菜系,大概很难再找到某道菜或某样食物衍生出了一种精神吧?反正我没听说过“蚂蚁上树精神”、“拔丝地瓜精神”或者“龙井虾仁精神”。但这个把车仔面定位为市井小民的剧情太老生常谈了,和“碗仔翅”的故事一样,一味地回味往日好时光,缺乏当下性。我倒是觉得,车仔面对我在港生活的最深远影响,应该叫做“有得选”。

  粗面、细面、油面、河粉、米粉,料更是有十几二十种让你挑。“有得选”和前面提到的“多选择”有一点点不同。譬如一间茶餐厅可能有很多的菜式供你选择,但凉瓜配牛肉配米饭,豉椒配排骨配河粉,大多都组合好了,如果你想吃到四样食物里的某三样,就没有办法了。但车仔面则可以任你选,贪心地把猪肉丸牛肉丸贡丸都点到,不够钱只点一个面一个最便宜的料也可以,甚至因为减肥不能同时吃淀粉质和蛋白质而不要面只吃料也可以。

  这种“有得选”特别对应方方面面都吹毛求疵的香港人。也因此,他们能将所有东西都转换成车仔面的模式。比如我从前十分讶异,为什么香港那么多云南米线的店,而一河之隔的深圳却完全没有这个风气。后来我发现香港的云南米线其实是变奏的车仔面。如果你去过昆明桥香园这样的正宗米线店,或者内地随便一家米线店,留意菜单,上面大多是一个个列明竹笋肉片米线、香菇鸡肉米线——都是搭配好的。而在香港的米线店,你可以像吃车仔面般为自己那碗米线添加你想要的食物,多少不拘,任君选择,有些店甚至可以把米线换成红薯粉、QQ 面之类的。而且如果你不吃芫荽、葱、豆芽、韭菜这些配料,也可以跟店家要求你不要哪一样。绝对符合“有得选”的精神。

  用这一套理论,还能解释为什么香港人那么爱吃火锅。我一直怀疑,像郭富城这样出名爱打火锅的香港人,其实是爱车仔面。先挑一款汤底,然后将一众食物扔进去烧开的汤里,装满一大碗。其实香港人的火锅料和车仔面里的料是如出一辙的,基础是“多选择”,关键是“有得选”。

  《天若有情》里的刘德华讲浪子,说他们年轻的时候,“爱他们是穷小子,爱他们去没有卫生许可证的路边摊,即便只是一碗车仔面都浪漫得要死。”其实,浪子长大了有钱了并不是不吃车仔面了,只是换了其他类似车仔面的东西,比如火锅之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