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所教会我的道理
- 来源:女报•时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道理,理想主义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1-07 14:11
一份无聊的工作,一个理想主义的青春
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情景。那是我的面试,我这个慌里慌张的人,把我的梳子放在面试材料里递给她。她一翻梳子就掉了出来,大家都在笑,她也笑,并且替我解围:“梳子嘛,就当‘梳签’。我也经常这样干的!”
报到的那天,我局促地站在破旧的办公室里,窗外是夏天的雷阵雨,大白天顿时一片漆黑,让本就茫无头绪的我更加惶惶。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我举目无亲,不认识任何一个人。而我,刚刚毕业,还没有尝试过工作的滋味,我实在不知道,这一份叫“秘书”的工作,是否胜任,是否能让我养活自己。
我是很不甘心的,我心里更想继续念书。对于当年那个心高气傲的我,秘书实在不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但那是我找得到的最安稳的工作了,而我的家庭,需要我开始工作。
窗外的暴雨好像呼应我低落的心情,我在这个陌生的办公室里强作欢颜,笑得像要哭了一样。那个办公室里有几个同事,一个是冷漠的中年妇女,一个是看起来有点凶的老太太,还有一个半老头子,很猥琐的样子。
她走了进来,我们认识时,她已经年近四十,但可以想象她年轻时有多美丽。据说很多中年女性与年轻女性是天生的敌人,但是我们似乎不是,让我感动的是她自始至终体恤的眼神,大概是因为她看出我的局促。她劝我不要急,雨停了就有人带我去宿舍。明天还有人陪我去买家具和日用品。
——人与人一定是有缘分这种东西的,而她对我的缘分,就是把一个糊里糊涂的我,带入职场,给予关爱,并将这份关爱伴随我至今。
一个严苛的领导,一个自以为是少女
后来才知道,她其实是个严苛的一个领导。工作过程中,她也曾不留情面地斥责我。但是我也能毫不费力地看出她对我的殷切。第一次开院务会,会议是下午两点半开始,她让我一点半就必须到场。我踩着点来了,来到之后发现她已经在办公室里了。见到我她只是点点头,嗯了一声,说:还算准时。
我问她,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吗?她说,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准备,但你要习惯,开会的时候比领导提前半个小时到,这是规矩。
说完这句话,她就自顾忙着翻阅她的文件,而我陷入无聊的等待中。
——现在我这样想,这其实不是什么规矩。她只不过是想收束我的心性,想把我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殷勤秘书。从“提前半小时早到”这种细节,就可以视为一种锻炼。而她,作为一个主任,一个完全可以晚到的角色,每次都比我更早地早到,无非是在监督和鞭策。
她把我写的每个文件都改得花花绿绿,递给我,说:“什么时候你写的文件,我改的地方在十处以内,你就成了。”我看着那面目全非的文件,心里发誓,下次一定写好。但下一次,又被改得面目全非。
终于我气馁了,口出狂言,对她声称写这种文件是对才华的一种扼杀,是一种变态的训练,对个人的提升毫无帮助。那天她大概心情好,听着我这样口出狂言,也就懒得反驳了,竟然还有一点笑意,哼了一句:我年轻时也这样。
一场闹翻,一次疏远
可惜一年不到,她就被调到另一个部门。
她调走后,我的工作就开始一塌糊涂了。
大概,我本来就不想干好吧?最糟糕的是,我还跟我后来的领导闹翻了。
闹翻的事件非常小,小得不值一提,最关键的原因是,我根本就不想好好干,我只是借助着一个机会,让自己把这一切搞砸,然后逼自己拍拍屁股走人罢了。
谁知,我没有走成。
家里弟妹求学需要我的资助。老母央求我,“有一个单位”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光荣的事情。而与此同时,我也有点后悔了,我不太清楚搞砸了眼下这工作之后,我还能做别的什么。于是,在混乱的一段时间后,我又低眉讪眼地继续在这学院里待下去了。
这时,我仍然时时遇到她。像神交的两个人,在平淡的互相问候里,却能感受到她的种种鼓励和同情。她常常邀请我有空去她那里聊聊,但我忙不迭地疏远了她。如今想来,疏远只是因为我自己知道,我让她太失望,所以我宁可疏远了,假装忘记她对我的好。
有些时候,以她的眼光来回视自己,想象她的心情:她满怀期待把我招来,满怀善意,劝我向上,企图让我更理智。而我,辜负她的期望,忽略她的劝诫,把自己的人生,走出一副自暴自弃的模样。
想到她的失望,我躲着她。
但有多次,我听到别人传来她的话。
她对那个与我闹翻的领导说,你们搞成这样,肯定也有你的责任。这话传到我这来,我觉得好难过,实在是我不争气,但她为维护我,不惮于得罪别人。
她还曾说:“谁不曾在青春时期干一些糊涂事?我们应该给年轻人机会。”说这个话的时候,我基本已经对工作彻底放弃。
她还曾说:“不是我偏心她。我要来的人,我看得很清楚,她确实是个人才,就要看怎么引导。”我已经做得那么差,所有的人都不再看好我,为什么她仍然能对我有那样的信心呢?
一次远离,一种感悟
三年后,我离开了那个单位,那个学院。
我的状态,说好听一点,是自由职业,说难听点,就是无业游民。我干过好几份工作,广告策划,杂志编辑,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当学院秘书的日子,基本忘光了。
我没有再联系过她,但我一直记得她。等到我有出息的时候,我再联系她,可是我有出息的那一天,为什么那么遥远呢?
当我频繁地换着各种工作,做着很多琐碎无聊的工作,我总是想到当年她曾这样劝我:我年轻的时候和你一样,觉得以我不俗之才情,一定要干一份充满激情的工作。但是家里指望我,我只能就这么一份秘书的小工慢慢干。后来我慢慢地明白,所有的工作,都是琐碎的。只要在琐碎里付出真情和责任感,那就是理想主义了。
她做了那么多事,被背过黑锅,被枉冤,被加班,被浪费……总之,没有一句怨艾,仍然踏踏实实地做每一件工作,直到今天。家里人生活好了,而她,也老了。
不知她是否也曾心存不甘?有没有想过,自己可以有更骄人的人生?但是,那些骄人的事物,不也是一些浮云吗?她最让我难忘的,正是她的不功利。让她行动从容、内心平静的,是那种最简单的叫做“责任感”的东西。而那,也正好是我最缺乏的东西,它的缺失,让我的青春混乱而空虚。我到处流窜,最后发现,每个地方、每种工作其实差别不大,重要的,是你怎么去对人,怎么去做事。
这么久之后,我才体味到,她的人生,让我感到一种禅意。
……
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情景。那是我的面试,我这个慌里慌张的人,把我的梳子放在面试材料里递给她。她一翻梳子就掉了出来,大家都在笑,她也笑,并且替我解围:“梳子嘛,就当‘梳签’。我也经常这样干的!”
报到的那天,我局促地站在破旧的办公室里,窗外是夏天的雷阵雨,大白天顿时一片漆黑,让本就茫无头绪的我更加惶惶。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我举目无亲,不认识任何一个人。而我,刚刚毕业,还没有尝试过工作的滋味,我实在不知道,这一份叫“秘书”的工作,是否胜任,是否能让我养活自己。
我是很不甘心的,我心里更想继续念书。对于当年那个心高气傲的我,秘书实在不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但那是我找得到的最安稳的工作了,而我的家庭,需要我开始工作。
窗外的暴雨好像呼应我低落的心情,我在这个陌生的办公室里强作欢颜,笑得像要哭了一样。那个办公室里有几个同事,一个是冷漠的中年妇女,一个是看起来有点凶的老太太,还有一个半老头子,很猥琐的样子。
她走了进来,我们认识时,她已经年近四十,但可以想象她年轻时有多美丽。据说很多中年女性与年轻女性是天生的敌人,但是我们似乎不是,让我感动的是她自始至终体恤的眼神,大概是因为她看出我的局促。她劝我不要急,雨停了就有人带我去宿舍。明天还有人陪我去买家具和日用品。
——人与人一定是有缘分这种东西的,而她对我的缘分,就是把一个糊里糊涂的我,带入职场,给予关爱,并将这份关爱伴随我至今。
一个严苛的领导,一个自以为是少女
后来才知道,她其实是个严苛的一个领导。工作过程中,她也曾不留情面地斥责我。但是我也能毫不费力地看出她对我的殷切。第一次开院务会,会议是下午两点半开始,她让我一点半就必须到场。我踩着点来了,来到之后发现她已经在办公室里了。见到我她只是点点头,嗯了一声,说:还算准时。
我问她,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吗?她说,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准备,但你要习惯,开会的时候比领导提前半个小时到,这是规矩。
说完这句话,她就自顾忙着翻阅她的文件,而我陷入无聊的等待中。
——现在我这样想,这其实不是什么规矩。她只不过是想收束我的心性,想把我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殷勤秘书。从“提前半小时早到”这种细节,就可以视为一种锻炼。而她,作为一个主任,一个完全可以晚到的角色,每次都比我更早地早到,无非是在监督和鞭策。
她把我写的每个文件都改得花花绿绿,递给我,说:“什么时候你写的文件,我改的地方在十处以内,你就成了。”我看着那面目全非的文件,心里发誓,下次一定写好。但下一次,又被改得面目全非。
终于我气馁了,口出狂言,对她声称写这种文件是对才华的一种扼杀,是一种变态的训练,对个人的提升毫无帮助。那天她大概心情好,听着我这样口出狂言,也就懒得反驳了,竟然还有一点笑意,哼了一句:我年轻时也这样。
一场闹翻,一次疏远
可惜一年不到,她就被调到另一个部门。
她调走后,我的工作就开始一塌糊涂了。
大概,我本来就不想干好吧?最糟糕的是,我还跟我后来的领导闹翻了。
闹翻的事件非常小,小得不值一提,最关键的原因是,我根本就不想好好干,我只是借助着一个机会,让自己把这一切搞砸,然后逼自己拍拍屁股走人罢了。
谁知,我没有走成。
家里弟妹求学需要我的资助。老母央求我,“有一个单位”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光荣的事情。而与此同时,我也有点后悔了,我不太清楚搞砸了眼下这工作之后,我还能做别的什么。于是,在混乱的一段时间后,我又低眉讪眼地继续在这学院里待下去了。
这时,我仍然时时遇到她。像神交的两个人,在平淡的互相问候里,却能感受到她的种种鼓励和同情。她常常邀请我有空去她那里聊聊,但我忙不迭地疏远了她。如今想来,疏远只是因为我自己知道,我让她太失望,所以我宁可疏远了,假装忘记她对我的好。
有些时候,以她的眼光来回视自己,想象她的心情:她满怀期待把我招来,满怀善意,劝我向上,企图让我更理智。而我,辜负她的期望,忽略她的劝诫,把自己的人生,走出一副自暴自弃的模样。
想到她的失望,我躲着她。
但有多次,我听到别人传来她的话。
她对那个与我闹翻的领导说,你们搞成这样,肯定也有你的责任。这话传到我这来,我觉得好难过,实在是我不争气,但她为维护我,不惮于得罪别人。
她还曾说:“谁不曾在青春时期干一些糊涂事?我们应该给年轻人机会。”说这个话的时候,我基本已经对工作彻底放弃。
她还曾说:“不是我偏心她。我要来的人,我看得很清楚,她确实是个人才,就要看怎么引导。”我已经做得那么差,所有的人都不再看好我,为什么她仍然能对我有那样的信心呢?
一次远离,一种感悟
三年后,我离开了那个单位,那个学院。
我的状态,说好听一点,是自由职业,说难听点,就是无业游民。我干过好几份工作,广告策划,杂志编辑,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当学院秘书的日子,基本忘光了。
我没有再联系过她,但我一直记得她。等到我有出息的时候,我再联系她,可是我有出息的那一天,为什么那么遥远呢?
当我频繁地换着各种工作,做着很多琐碎无聊的工作,我总是想到当年她曾这样劝我:我年轻的时候和你一样,觉得以我不俗之才情,一定要干一份充满激情的工作。但是家里指望我,我只能就这么一份秘书的小工慢慢干。后来我慢慢地明白,所有的工作,都是琐碎的。只要在琐碎里付出真情和责任感,那就是理想主义了。
她做了那么多事,被背过黑锅,被枉冤,被加班,被浪费……总之,没有一句怨艾,仍然踏踏实实地做每一件工作,直到今天。家里人生活好了,而她,也老了。
不知她是否也曾心存不甘?有没有想过,自己可以有更骄人的人生?但是,那些骄人的事物,不也是一些浮云吗?她最让我难忘的,正是她的不功利。让她行动从容、内心平静的,是那种最简单的叫做“责任感”的东西。而那,也正好是我最缺乏的东西,它的缺失,让我的青春混乱而空虚。我到处流窜,最后发现,每个地方、每种工作其实差别不大,重要的,是你怎么去对人,怎么去做事。
这么久之后,我才体味到,她的人生,让我感到一种禅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