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质量提升自在“人心”
- 来源:中国品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2011,质量,提升,人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1-29 09:39
质量提升首先直接表现在产品本身,因此生产环节的质量要求必须毫不放松,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线上既有质量方面的硬件保证,也有软件支持。所谓硬件保证,就是指生产设备需要具有先进的工艺,因为产品质量是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企业只有持续加强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保证自身的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坚固质量基础。而质量提升的软件支持,则表现在生产流程的质量管理上。员工掌握生产工艺的水平、对于质量标准的理解和执行,都是质量管理的“软”文化。没有这种“软”文化,那么有好的硬件设备也不一定能够生产出好的产品。
其实,在“中国制造”名声响亮的今天,大多数中国企业都有较好的硬件生产条件和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方法,之所以仍然会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甚至一些名牌产品也不例外,还在于缺乏深入内心的质量文化建设。一代质量宗师克劳士比提出:“一个公司若想永久地免于困扰,就必须改变公司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消除造成产品或服务不符合要求的原因。”这正是那些出现质量问题的中国企业的症结所在。
而要在企业内建立起质量文化,需要企业领导者拿出明确的态度和方案,他们必须向员工表明企业对质量把控的决心,不留丝毫余地,同时也要把质量规则明文规定在企业管理条例中,避免相关部门有推诿责任的说辞。这实际上是质量管理的细化操作,并非难以完成的任务。但不少企业正是因为没有在细节上下功夫,才导致出现质量管理方面的漏洞,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质量问题。
另外,建立质量文化还必须保证人人参与。企业保证产品的质量,不能只靠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发动全体员工的力量和热情,形成企业内部真正的质量至上的文化。比如,思科公司的质量文化讲求从内部开始积极以需求驱动为主。在思科,交流是一切的核心,通过沟通保障机制,可以及时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并把握正确的方向;强大的研发为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保证基于客户需求的技术创新计划得到实现,思科每个财年都会拿出相当比例的营业收入用于研发。正是因为思科在员工内心深处建设了质量文化,他们就能够以对待工艺品的态度对待生产线上的产品。所以,不言而喻,质量提升的核心还在于“人心”,企业的生产是由人来完成的,只有将质量文化真正植入人心,质量提升才不会成为空话。
2011年,“中国制造”的质量提升,更在于质量提升建设的“人心”所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