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待发 滇红集团重振品牌辉煌
- 来源:中国品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滇红集团,名茶,重振,品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1-29 12:57
滇红集团已将加快推进品牌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在继续扩大品牌知名度的同时,着力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1939年,作为诞生“世界滇红名茶”的“顺宁实验茶厂”,经1954年改为“云南省凤庆茶厂”后,如今发展成了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滇红集团”)。
众所周知,“滇红茶”以其香高味浓、滋味醇厚而闻名天下。凤庆因此获得“世界滇红之乡”的美誉。特别是“滇红特级工夫茶”长期被国家外交部指定为接待外宾的外事礼茶。1986年,“滇红特级工夫茶”还被作为国礼赠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而“凤牌”红茶一直是中国红茶主流市场的标杆品牌之一。
滇红曾经的辉煌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沉寂一段时期后,直到2009年初,滇红集团启动“二次创业”,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一个集“山、水、园、林、茶、人”为一体的一流制茶企业——“现代生态滇红工业园”,决心再创滇红辉煌。
新滇红新使命
经过70年的发展,滇红集团如今集种植、生产、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企业之一。
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09年初,滇红集团开始启动“二次创业”,通过实施“滇红集团整体搬迁工程”,建成一个集“山、水、园、林、茶、人”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制茶企业——“现代生态滇红工业园”。
据了解,滇红集团新的使命是:以打造“三名”和“四化”为目标。“三名”即临沧名片、中国名牌、世界名品,“四化”即实现种植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精细化、销售网络化。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新滇红”总体规划包括400亩滇红工业园核心区、1000亩滇红文化旅游区(涵盖凤庆县‘南城门’、‘文笔塔’、‘青龙桥’、‘砚池’)、10000亩茶文化体验观光区。计划用5年时间,把“新滇红”建设成一个最先进的现代化制茶企业,重振“滇红”和“凤牌”品牌。
创制于1939年的“凤牌”滇红茶,是有着70年历史的知名品牌,曾先后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中国名茶、国家外事礼茶等荣誉。从上世纪40年代起,“滇红”名茶就出口英、美等国,“凤牌”红茶一直成为中国红茶的标杆品牌。
近几年,由于体制和机制原因,滇红陷入缓慢发展期。
为了谋求新的发展,1996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进行改制,组建了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和2003年,先后进行了两次股份制改革。但终因体制、机制改革不彻底,企业发展速度依然缓慢。到2006年9月份,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1%。
2006年10月,由云南凤糖集团出资收购滇红集团进行控股经营,实现经营机制的全面创新。从此,滇红、凤糖在品牌优势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得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抱团经营、合力开拓市场的优势,掀开了滇红集团发展新的一页。
品质问题就是政治问题
滇红集团在企业理念中明确表明:滇红的质量观是“人品决定品质,品质决定生存。”
滇红集团董事长王天权此前曾对媒体说,滇红集团作为“国茶滇红”的生产企业,严格要求自身的日常生产,保证茶原料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而作为外交礼茶,如果滇红的茶叶品质出问题,这就是政治问题,事关国家的信誉。
据介绍,滇红集团完成整体搬迁后,将以“无菌化、无尘化、高标准”为目标,分别建设滇红茶、普洱茶、绿茶标准化生产线各一条,项目总投资2.7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687亿元,项目建成后红茶总生产规模将达1.5万吨。
为了提升茶叶质量,滇红集团将进行一系列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首先是整合资源,建设高标准原料基地。围绕集团未来3年完成10亿元产值的总体目标规划,将采取与茶农联动,整合临沧市120万亩茶园资源,打造20万亩标准化茶园基地,使自有茶园面积由现在的3万多亩发展到10万亩,不断扩大国际认证的有机茶园种植面积,为滇红品牌的打造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保障。
其次是扩大规模,建设标准化初制所(车间)。建立完善原料初制生产加工备案制度,对初制所实行分类管理,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路子。将用3年时间规划100个优质茶园种植行政村、完成100个标准化初制所(其中50个为有机茶叶初制所)的建设、每个初制所年加工能力达100吨。通过建立完善标准化的初制加工工艺及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切实把好初制源头的产品质量关。
三是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创新红茶产品。以滇红集团科技示范基地为平台,引进全球制茶高端人才;在原茶科所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筹建成立“中国红茶研究院”,提升产品研发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茶树品种资源,不断创新红茶产品。
四是加大投入,建设标准化生产线。在实施“滇红集团技改搬迁建设工程”项目中,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设备投资不低于7000万元,通过引进意大利C21袋泡茶包装机、美国Optyx600智能型拣梗机、国产PZ/150HT微波烘干杀菌流水线等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加强滇红茶生产现场管理及产品质量认证,切实提升滇红茶加工环节的新型工业化水平。
重振品牌“风牌”归来
“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础。”目前,滇红集团已将加快推进品牌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在继续扩大品牌知名度的同时,着力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事实上,“滇红”品牌经过70余年的发展,虽已取得一定的品牌效应,但品牌形象并未得到真正的树立。特别是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滇红集团经营主要向国内外制茶企业供应红茶原料为主,而“凤牌”品牌的营销和推广停滞不前。
据云南滇红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施爱国介绍,滇红集团自有基地茶园30700亩,其中20000亩茶园通过瑞士IMO国际有机茶认证。特别是滇红集团茶叶科学研究院拥有全国最齐全的茶类种质资源。同时,拥有茶叶初制所(车间)84个,主要茶叶生产线4条,CTC红碎茶生产线4条,现年生产加工规模5000吨。公司产品以滇红工夫茶、滇红碎茶(含CTC碎茶)为主,并包含了普洱茶、紧压茶、绿茶、茉莉花茶、袋泡茶、速溶茶等8大类130多个品种。
不言而喻,滇红集团既有的优势是重振品牌的坚实基础。事实上,立顿、统一、康师傅、娃哈哈等驰名国内的茶制品牌,一直使用滇红提供的原料。
据了解,滇红集团未来仍以红茶为主打产品,不遗余力地打造“滇红”和“凤牌”品牌。在滇红集团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真正把“滇红”和“凤牌”打造成为大众熟知的国内外著名红茶品牌。
施爱国说,滇红集团实行全新的营销管理体系,积极拓展国内市场营销渠道。特别是在滇红茶市场成熟的地方,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建立直营店。一方面是对当地市场进行价格引导,规范市场秩序;另一方面是最大限度地推广滇红品牌形象。目前,公司几乎在每个省会城市都有销售网点。
而对于国际市场,滇红集团展开了世界布局。王天权董事长曾表示,滇红集团已经广泛地走进英联邦国家的各大超市。伴随着滇红集团在英联邦国家打开市场,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已成为滇红进军的目标。
如今,滇红集团蓄势待发,显示了“凤牌”红茶重新回归主流市场的气魄和信心。滇红集团及其“凤牌”红茶能否驰名国内外,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
1939年,作为诞生“世界滇红名茶”的“顺宁实验茶厂”,经1954年改为“云南省凤庆茶厂”后,如今发展成了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滇红集团”)。
众所周知,“滇红茶”以其香高味浓、滋味醇厚而闻名天下。凤庆因此获得“世界滇红之乡”的美誉。特别是“滇红特级工夫茶”长期被国家外交部指定为接待外宾的外事礼茶。1986年,“滇红特级工夫茶”还被作为国礼赠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而“凤牌”红茶一直是中国红茶主流市场的标杆品牌之一。
滇红曾经的辉煌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沉寂一段时期后,直到2009年初,滇红集团启动“二次创业”,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一个集“山、水、园、林、茶、人”为一体的一流制茶企业——“现代生态滇红工业园”,决心再创滇红辉煌。
新滇红新使命
经过70年的发展,滇红集团如今集种植、生产、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企业之一。
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09年初,滇红集团开始启动“二次创业”,通过实施“滇红集团整体搬迁工程”,建成一个集“山、水、园、林、茶、人”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制茶企业——“现代生态滇红工业园”。
据了解,滇红集团新的使命是:以打造“三名”和“四化”为目标。“三名”即临沧名片、中国名牌、世界名品,“四化”即实现种植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精细化、销售网络化。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新滇红”总体规划包括400亩滇红工业园核心区、1000亩滇红文化旅游区(涵盖凤庆县‘南城门’、‘文笔塔’、‘青龙桥’、‘砚池’)、10000亩茶文化体验观光区。计划用5年时间,把“新滇红”建设成一个最先进的现代化制茶企业,重振“滇红”和“凤牌”品牌。
创制于1939年的“凤牌”滇红茶,是有着70年历史的知名品牌,曾先后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中国名茶、国家外事礼茶等荣誉。从上世纪40年代起,“滇红”名茶就出口英、美等国,“凤牌”红茶一直成为中国红茶的标杆品牌。
近几年,由于体制和机制原因,滇红陷入缓慢发展期。
为了谋求新的发展,1996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进行改制,组建了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和2003年,先后进行了两次股份制改革。但终因体制、机制改革不彻底,企业发展速度依然缓慢。到2006年9月份,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1%。
2006年10月,由云南凤糖集团出资收购滇红集团进行控股经营,实现经营机制的全面创新。从此,滇红、凤糖在品牌优势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得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抱团经营、合力开拓市场的优势,掀开了滇红集团发展新的一页。
品质问题就是政治问题
滇红集团在企业理念中明确表明:滇红的质量观是“人品决定品质,品质决定生存。”
滇红集团董事长王天权此前曾对媒体说,滇红集团作为“国茶滇红”的生产企业,严格要求自身的日常生产,保证茶原料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而作为外交礼茶,如果滇红的茶叶品质出问题,这就是政治问题,事关国家的信誉。
据介绍,滇红集团完成整体搬迁后,将以“无菌化、无尘化、高标准”为目标,分别建设滇红茶、普洱茶、绿茶标准化生产线各一条,项目总投资2.7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687亿元,项目建成后红茶总生产规模将达1.5万吨。
为了提升茶叶质量,滇红集团将进行一系列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首先是整合资源,建设高标准原料基地。围绕集团未来3年完成10亿元产值的总体目标规划,将采取与茶农联动,整合临沧市120万亩茶园资源,打造20万亩标准化茶园基地,使自有茶园面积由现在的3万多亩发展到10万亩,不断扩大国际认证的有机茶园种植面积,为滇红品牌的打造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保障。
其次是扩大规模,建设标准化初制所(车间)。建立完善原料初制生产加工备案制度,对初制所实行分类管理,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路子。将用3年时间规划100个优质茶园种植行政村、完成100个标准化初制所(其中50个为有机茶叶初制所)的建设、每个初制所年加工能力达100吨。通过建立完善标准化的初制加工工艺及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切实把好初制源头的产品质量关。
三是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创新红茶产品。以滇红集团科技示范基地为平台,引进全球制茶高端人才;在原茶科所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筹建成立“中国红茶研究院”,提升产品研发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茶树品种资源,不断创新红茶产品。
四是加大投入,建设标准化生产线。在实施“滇红集团技改搬迁建设工程”项目中,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设备投资不低于7000万元,通过引进意大利C21袋泡茶包装机、美国Optyx600智能型拣梗机、国产PZ/150HT微波烘干杀菌流水线等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加强滇红茶生产现场管理及产品质量认证,切实提升滇红茶加工环节的新型工业化水平。
重振品牌“风牌”归来
“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础。”目前,滇红集团已将加快推进品牌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在继续扩大品牌知名度的同时,着力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事实上,“滇红”品牌经过70余年的发展,虽已取得一定的品牌效应,但品牌形象并未得到真正的树立。特别是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滇红集团经营主要向国内外制茶企业供应红茶原料为主,而“凤牌”品牌的营销和推广停滞不前。
据云南滇红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施爱国介绍,滇红集团自有基地茶园30700亩,其中20000亩茶园通过瑞士IMO国际有机茶认证。特别是滇红集团茶叶科学研究院拥有全国最齐全的茶类种质资源。同时,拥有茶叶初制所(车间)84个,主要茶叶生产线4条,CTC红碎茶生产线4条,现年生产加工规模5000吨。公司产品以滇红工夫茶、滇红碎茶(含CTC碎茶)为主,并包含了普洱茶、紧压茶、绿茶、茉莉花茶、袋泡茶、速溶茶等8大类130多个品种。
不言而喻,滇红集团既有的优势是重振品牌的坚实基础。事实上,立顿、统一、康师傅、娃哈哈等驰名国内的茶制品牌,一直使用滇红提供的原料。
据了解,滇红集团未来仍以红茶为主打产品,不遗余力地打造“滇红”和“凤牌”品牌。在滇红集团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真正把“滇红”和“凤牌”打造成为大众熟知的国内外著名红茶品牌。
施爱国说,滇红集团实行全新的营销管理体系,积极拓展国内市场营销渠道。特别是在滇红茶市场成熟的地方,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建立直营店。一方面是对当地市场进行价格引导,规范市场秩序;另一方面是最大限度地推广滇红品牌形象。目前,公司几乎在每个省会城市都有销售网点。
而对于国际市场,滇红集团展开了世界布局。王天权董事长曾表示,滇红集团已经广泛地走进英联邦国家的各大超市。伴随着滇红集团在英联邦国家打开市场,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已成为滇红进军的目标。
如今,滇红集团蓄势待发,显示了“凤牌”红茶重新回归主流市场的气魄和信心。滇红集团及其“凤牌”红茶能否驰名国内外,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