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B2C未到“恨嫁”时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2-22 14:14
苏宁在2010年初动作最响最迅速。1月,苏宁旗下的电子商务平台易购网正式上线,总裁孙为民说,苏宁早在1999年关注电子商务,预计将在3年内在中国家电网购市场上占据超过20%的份额,成为中国最大的3C家电B2C网站。看来,传统企业“闷骚”数年后,终于在B2C电子商务平台上有了点儿动作了。
时间线拉长一看,这只是传统企业弄潮B2C中的浪花一朵。2009年杰克琼斯在淘宝官方旗舰店开张第三天,单日交易额飙至47万;李宁动作更快,2008年下半年就在淘宝上开店,随后还开通了自己的电子交易平台。和李宁一样,纽曼、爱国者等3C品牌商相继开设了自己的网上商城。
但这些都是显山露水的一小茬,更多的传统企业B2C平台至今沉在谷底,要么消亡,要么沉寂无声。前段时间邀约零售领域一巨头采访,话间了解到该集团的B2C平台运行6年,要死不活,懒得管。
这种“懒得管”实则道出了大多数传统企业的真实心态,而且大多数事出有因。最常见的情况是,传统业务的运转正常,创新的积极性不高。苏宁最近的财报显示,2009年苏宁的销售额增长同比超过20%,销售规模和增长上均位列国内行业第一,市值900亿元。门店总量达950家,覆盖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苏宁3C业务一直保持良性态势,而在未来规划中,董事长张近东曾强调自建店是重点。如此一来,即使建立B2C,也不过是苏宁现有业务的锦上添花。而B2C电子商务2009年的网上零售交易规模不过79.2亿元,其规模与苏宁的大底盘相比,不过是弱水三千中的一瓢,难到迫求程度。
其次,渠道与网店直销关系“两难”。向B2C转型的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买家,而在于卖家,传统商业模式和电子商务下新商业模式具体操作中的冲突。B2C跨过销售渠道直接面对消费者,卖什么?如何定价?如何让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不“打架”,若价格一致,网店无优势可比,若价格不同,线下各级代理商至最终零售商的利润更加微博。再者,单品物流、多点仓储的建立都烧钱。不得不说,这是一项“操卖白粉心”的买卖。
最后,决策者思维转变执拗。这很有点企业信息化初期的味道,都明白是大势所趋,但要有实际作为,不仅受制于传统商业模式思维的习惯,也受阻于实际操作中的难处,在传统业务运转正常的情况下不是人人都有“操卖白粉心”的力气,李宁公司的电子商务部管理网上商城,那么电子商务部主管的决策权有多大,能让企业领导有多重视?这都是未知数。
B2C对大多数传统企业而言,说到底都仅为业务的补充,抱着“试水”心态,做的好继续,做不好关掉,和阿里巴巴、京东将电子商务作为生命链条,放大到战略层面的鲜有,而这一心态也决定了传统企业的B2C难于像京东商城那样承受6年的战略性亏损,卧薪尝胆。
“转型”是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整个业务模式的整改。传统企业在向B2C的转型,目前顶多只能算是涉足。对于大多数的传统企业,有钱的能够凑热闹,没钱的观看潮流,真的到“恨嫁”年龄还鲜有,而真的想清楚怎么走下去的则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