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 推进三农“双轮驱动”

  虎年春节即将到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像春风一样,吹进了亿万农民的心。

  这是国家连续第7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分为五个部分27条内容。“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点和必由之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这样概括今年一号文件的精髓,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农村信息化也将被赋予更多重任。

  改善农村民生

  “虽然今年的一号文件没有直接点出农村信息化工作,但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序言部分提出了五个‘把’,非常精辟。”原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方瑜对《计算机世界》记者说,这五个“把”将文件的立意提到了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中。

  文件中的五个“把”是: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这几句话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经验,总结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总结了去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的确非常精彩。”陈锡文表示,经过党的十六大以来7年多时间的改革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这五句话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一直以来,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居民收入的差距,更体现在民生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因此,一号文件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

  为了改善农村民生,国家全面加强了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许多规划中的农村民生工程,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据了解,仅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社保、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就达到2693.2亿元;解决了60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约30万公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扩大、标准提高,覆盖对象到年底为4631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安排了320个县开展试点……

  2009年,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使农民得到实惠,也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拉动了内需。今年,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的新举措,进一步缩小城乡公共事业的发展差距。如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超出限价的实行定额补贴,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

  “扩大农村需求是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方瑜表示,无论家电下乡,还是以旧换新,都是市场行为。只要农民有购买力,农村市场就可以扩大得更快。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则建议,“家电下乡”给农民发家电购买券,将改招标为普惠制。“要改变目前补富不补穷的怪现象,让农村贫苦的农民,而不仅仅是农村的富人,也能享用上家电产品。”

  城镇化改革启航

  一号文件中,第五个“把”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因此如何放宽户籍制度限制,推进城镇化改革,将是今年农村工作的最大亮点之一。

  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不仅是我国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着力点,也是其他国家没有的、我国将长期存在的发展优势。一号文件规定: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还不到50%,空间和需求都很大。”陈锡文说,只要把握好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向前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双轮驱动”就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

  一号文件指出了要从软的角度发展城镇化,重点解决农民工的户籍、社保及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例如,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抓紧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

  对此,财政部透露,去年底已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各地预拨了2010就业转向资金232亿元,用于支持各地做好就业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也表示,将在今年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允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中包括加大支持农村危房改造投入力度,继续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

  一号文件另一个亮点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早在2009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提到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此次更是将“新生代农民工”写进了中央文件。方瑜介绍,“新生代农民工”指80后和90后民工,他们大部分人没有进入农村劳动力行列,而是走出农村进入城市,他们的思想已经和传统农民工不一样了。

  “在一次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最感兴趣的话题是如何创业,只有很少一些人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有需求。”方瑜说,从信息化的角度,我们不仅单纯要考虑这些新生代民工的就业,更要从培训上筹划,“在城镇化进程中,改变他们的命运。”

  农业部长韩长斌表示,新生代民工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中占约60%,他们是今后一段时间最主要的新成年劳动力。因此,需要前瞻性地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大量增加所带来的新问题。

  此外,在一号文件中,还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农村信息化不是喊口号,它的发展离不开公益事业、政府投入和基金会的力量。”方瑜说。一号文件中提出,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

  文件中提到,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者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这将大大提高相关机构和部门的积极性,只有实实在在地投入,才能给农民真正的实惠。”方瑜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