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调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治疗效果,恶心呕吐,化疗
  • 发布时间:2013-12-13 08:43

  化疗几乎是每个肿瘤患者必选的治疗方法之一。化疗对部分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化疗药物缺乏明确的靶向性,在治疗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毒副反应,折磨患者的身心。其中,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化疗患者中约60%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严重呕吐可致脱水、电解质失调、衰弱及体重减轻,大大降低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或因此拒绝接受有效治疗,影响正常化疗周期顺利完成。

  中医认为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关键病机在于化学药物损伤脾胃,中焦失和,气机升降失调,治疗以健脾和胃、通调气机、降逆止呕为根本策略。从目前临床看,中医药防治化疗引起恶心呕吐方法众多,包括内治法、外治法、针灸疗法、饮食疗法等。

  内治法

  根据辨证论治的理论,辨证后采用方药或中成药,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有很好的逆转作用。根据临床特点,我们常分为4型配方用药。

  ◇痰湿内阻型

  表现:呕吐清水痰涎,时有泛恶,脘腹痞满,食欲不振,心慌头晕,舌淡,苔白腻,脉滑。

  用药:用苓桂术甘汤和小半夏汤加减。茯苓、白术各30克,桂枝、清半夏、生姜、党参、苏梗、炙杷叶各15克,枳壳6克,厚朴、竹茹、石菖蒲各10克。水煎,每日服2次。

  ◇胃阴虚损型

  表现:干呕,恶心,呃逆,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脉细弱。

  用药:用沙参麦门冬汤和橘皮竹茹汤加减。沙参、麦冬、怀山药各30克,竹茹、清半夏各15克,生姜、陈皮各10克,天花粉、石斛各20克。呕吐频繁者可加旋覆花12克(包煎)、代赭石30克(先煎)。水煎,每日服2次。

  ◇肝胃不和型

  表现:呃逆,嗳气,呕吐,胁腹胀痛,情志不畅,舌红苔白,脉弦。

  用药:方用柴平温胆汤加味。柴胡、黄芩、苍术、苏梗各12克,黄连3克,法半夏15克,陈皮、竹茹、厚朴各10克,薄荷6克,代赭石30克(先煎),炙甘草5克。水煎,每日服2次。

  ◇脾胃虚弱型

  表现:倦怠乏力,恶心,呕吐,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缓。

  用药: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20克,白术、茯苓各30克,法半夏、藿香、麦芽各15克,陈皮10克,砂仁、竹茹各6克,炙杷叶、生姜各15克。水煎,每日服2次。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化疗过程中脾胃损伤,如患者出现拒绝服药的情况,建议浓煎汤剂,少量多次地频服。至于中成药,应选用具有健脾和胃、行气作用的药物为主,如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四磨汤口服液、加味保和丸等。

  外治法

  临床中部分患者恶心呕吐症状较重,药食难进,对此可采用中医外治、针灸等方法。外治法中,敷脐疗法方法简单易于耐受,且具有起效快、药效较长、禁忌证少的优势。

  止呕散

  半夏20克,黄连、木香各15克,藿香25克,肉桂5克。各药研成细末混合拌匀,在化疗前0.5小时,取3克细末以生姜汁调成糊状,外敷神阙穴。每24小时更换1次,至化疗结束便停敷。

  姜砂半夏散

  半夏、砂仁按2∶1比例研成粉,以生姜汁制成糊。从化疗前1天开始外敷神阙穴,每24小时更换1次,至化疗结束后5天停敷。

  耳穴法

  将备用的王不留行籽黏附在0.5厘米×0.5厘米大小的医用胶布中央,化疗当日贴压两侧耳穴上(胃、肝、脾、内分泌、交感、皮质下、神门);化疗前5分钟按摩所贴压耳穴2~3分钟,使耳廓发热、发红、轻痛即可。冬季每3天更换1次,夏季隔日更换1次,持续至放化疗疗程结束。

  药膳食疗法

  化疗期间,患者应采用正确的膳食疗法,选择营养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低脂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黑鱼(黑鱼是乌鳢的俗称,两广地区民间俗称花鱼,湖北称为才/财鱼,福建沿海叫丽鱼,龙岩漳平叫鬼鱼)、甲鱼(鳖)、豆制品、青菜、红萝卜、水果等。呕吐明显者可以用下方作为辅食:

  鲜芦根汤鲜芦根120克,冰糖30克,同煮汤服用。本方具有生津止呕的功效,可不拘于进餐时间,频频饮用。

  黄豆山楂粥黄豆250克,粳米100克,山楂60克,白糖50克。用法:黄豆用水浸泡过夜,山楂洗净去核,粳米洗净,与泡好的黄豆和山楂一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置武火(即大火)上煮,水沸后加白糖,改文火(即小火)继续煮至米开花、豆烂、汤稠即成,本方具有开脾胃、助消化的作用。

  中医药疗法防治化疗引起恶心呕吐,形式多变、方式灵活,即便是药食难进的患者仍能有效止吐。各种疗法在使用时间选择上,一般以化疗前一天开始为宜,以达“未病先防”的目的,在预防和缓解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症状中发挥更佳效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 李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