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居丧综合征”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压抑情绪,心理障碍,癌症
  • 发布时间:2013-12-13 09:33

  能够相濡以沫、相扶一生是每对夫妻的共同愿望。然而,现实生活却未必能遂人愿,一方先于另一方去世的情况比比皆是。风雨同舟几十年的老年伴侣,一方突然去世,必然会给另一方心理上带来创伤,甚至悲伤过度,产生忧郁、痛苦、焦虑和压抑情绪,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居丧综合征”。

  “居丧综合征”不仅使老人产生沉默寡言、神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心理障碍,还会直接导致丧偶老人食欲不振、夜不能眠、面黄肌瘦、反应迟钝,甚至产生厌世心理而自杀。“居丧综合征”长期不愈,还会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溃疡病等多种心身疾病,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

  那么,该如何帮助丧偶的老人走出丧偶阴影,远离“居丧综合征”呢?

  正视现实

  丧偶的老人首先要正视丧偶的现状:生老病死乃人生之常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如花开花谢、草枯草荣,所以,悲伤过后,还须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看得开,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开启全新的生活;其次,子女和亲友要通过心理疏导,想方设法让丧偶老人明白,老伴虽然去世了,但她(他)一定不希望活着的配偶在思念、痛苦中度过余生,所以从“完成老伴心愿”的角度出发,活着的一方也应该调整心态,好好活下去,以安慰逝者。

  转换空间

  为使丧偶的老人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给老人换个生活环境,如从城市迁到农村,从楼房搬到平房,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免得老人们生活在旧的环境中,沉浸在思念中不能自拔。如果条件不允许,至少要将丧偶老人居住的房间重新打理一番,将逝者的遗物移走或暂时收藏起来,免得丧偶老人睹物思人,整日沉湎于追思之中,加重精神上的痛苦和感情上的煎熬。

  亲情抚慰

  丧偶老人,最需要亲人的体贴和关心。作为子女和亲人,要多陪陪丧偶老人,如聊天、探望、小聚、进餐。这种亲情疗法既包括物质赡养,也包括精神抚慰。如果可能,最好能与丧偶老人一起居住,让老人在享受天伦之乐中,转移情绪,从而拥有轻松、开心的心境,尽快摆脱丧偶的阴影。

  友情填补

  老人丧偶后,应主动“走出去”,常与老友走动、往来,通过拜访旧友、勤于联谊,来转移情绪,调整心境。作为丧偶老人的朋友,此时也应多与丧偶老人联谊,不要让他们误认为自己是“孤家寡人”、“没人搭理”。如果条件允许,丧偶老人可适当参加一些诸如同学会、战友会等活动,在加深友情中释放和冲淡心中的悲痛。

  投身社会

  在身体健康、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丧偶老人要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如到街道、社区、村里兼职,参加老年大学、老年志愿者协会等团体、部门组织的活动。在参与活动中走走进新天地,心情自然也就随之变得晴朗起来。

  扩大爱好

  作为丧偶老人,多培养兴趣爱好是最廉价且有效的“自疗法”之一。丧偶老人可以在栽花种草、养宠练画、打球唱歌、弹琴跳舞等兴趣爱好中,实现情绪和心态的平静和回归。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在亲人的陪同下,畅游名山大川,在“走四方”中调整心境;也可以搭乘旅行社的“夕阳红列车”,过半游半居的“候鸟生活”。

  对于那些长时间也无法摆脱丧偶阴影的老人,子女、亲友在征得丧偶老人的同意后,不妨撮合老人来场“黄昏恋”,通过寻找新的生活伴侣来调节丧偶老人的心情,开始新的生活,从而远离“居丧综合征”。

  □钟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