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白之篇)(十二)
- 来源:江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黑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5-22 14:59
八
小君走出南城机场时,一群棋手与媒体朋友迎着他。小君依然不声不响地,站在他的母亲身边。
接站的还有小君的老师柳倩倩,这次活动方圆棋校是主办单位。柳倩倩把小君和计星月接到自己的考斯特车上。这些年,随着围棋的影响扩大,想让孩子学棋的家长多了,方圆棋校发展很快,已在南城有了好几家分校,学生人数众多。
柳倩倩显得气派了,举手投足,有着了一种不同的范儿。她穿着一套青蓝色职业套装,脸上化了淡妆,显得清爽白皙,丰姿富态。柳倩倩与同来接站的体育局官员说着笑着,似乎百事顺畅,其实棋校虽然给她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但还是有烦恼。眼下南城不少棋校应运而生,有着专业段位的棋手也被各家棋校以高薪聘请,棋校之间形成了竞争,竞争或明或暗。
柳倩倩先把小君接到方圆棋校,让他与现在棋校的学生见面。一进楼门,两侧便见醒目的宣传栏,两栏对立,一栏是介绍棋校培养出的学生,最上层的便是一张小君的大照片。对面一栏,最上层的大照片,是九段棋手、现任的南城棋院院长彭行,他是方圆棋校的名誉校长,下面还有作为棋校教师的各位专业与业余的棋手,成炜也在其中。
看来柳倩倩还是很重视宣传的,这一切都因这一次活动临时布置。
小君与棋校的学生有一个互动交流,平素不喜欢说话的小君在小棋手中,却颇感自在,他有时还会伸手抚摸一下面前最小棋童的嫩生生的脸。
与柳倩倩同站在一边的计星月,与柳倩倩说到小君现在下一盘棋,会有多少对局费,参加一个活动,会有多少出场费。
柳倩倩愣了一愣说:“是吧,这笔费用棋校给他吧。”
计星月说:“怎么会要柳校长的钱呢。”她有点不好意思,讪讪的。或许计星月的意思并不是要钱,只是表示过去小君欠了棋校不少,这一次算是还了账。
彭行没来接小君,他去了海城。也是为了这一次活动,他去邀请他的师傅陶羊子。
活动的起始是胡多出面的,他作为电视台的主持与制片,到南城找到了柳倩倩,把策划的活动谈给她听。柳倩倩的棋校过去主要与本城的媒体联系,她的学生都来自本市。柳倩倩心里明白,现在的媒体已经企业化,活动自然有着利益的需求。她接待胡多,并非因为胡多是京城的电视台人物,而因为他是小君同道场的同学。
胡多在饭桌上,细谈了他的这个策划,称之为:四位棋王的百年一聚,四代棋手的联棋大战。胡多知道小君的老师是柳倩倩,曾得过全国女子围棋冠军,也知道柳倩倩的老师是九段国手彭行,而彭行的师傅则是民国时期便战胜过日本棋手的陶羊子。眼下小君在社会上的影响这么大,正好组织他们师徒四人聚在一起,活动一下。活动与围棋有关,却能超越围棋,四代棋王,有历史感,也有现实感,有名声,也带神秘,让人能关注,也有看头,具新闻价值,也有商机。
所谓联棋,一般对局由两个人下,联棋则是多人对弈。四人联棋,便是两人一组,合执黑棋或白棋,四人依然是一人一步棋,最后决出黑白胜负。
本来柳倩倩对棋赛已无兴趣,她很多的时间都在教学上,指导幼小棋童的水平提高,已难再与棋手对局争锋。不过她还是有着对棋局的兴趣,一直在棋界流连,虽然她心知这个活动会商业化,但还是很有意思的。特别是胡多再三提到,作为这一场活动的主办者,对方圆棋校的宣传是立竿见影的。她毕竟从事经营好些年了,明白只要活动进行顺利,无论对她与她的棋校,都确实大有收益。
柳倩倩也清楚,这个活动就是借着小君的东风,从本心来讲,她并不想过于利用小君。胡多却直言说,如果他要利用小君,凭着他与小君的关系,本来可以直接找小君的。单找小君搞一个采访,他能办到,但影响不大。胡多说,他也是要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胡多说得理直气壮,让柳倩倩也觉得这样的事千载难逢。
起初柳倩倩提到,小君正面临着下一场比赛,胜后才得加冕世界棋王。备战的时间对他来说是很紧的,不宜受干扰。
胡多说:“现在的棋赛是没有完的,关键就是小君正在锋头上……你我都是下围棋的,我还曾比小君更有锋头……但围棋的变化谁也说不准,太快太乱,过了这个时间段,冠军易人,旧时冠军便成了明日黄花,失去了影响力……那就什么活动都不用搞了。”
胡多告诉柳倩倩,小君的活动安排虽多,眼下却正有一个空当,一旦他获得世界棋王桂冠,他的时间也许都不由自主了。胡多似乎很了解小君的动向,柳倩倩也就开始了联系。她有点拿不准地给小君打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是计星月,柳倩倩只简单一说,计星月马上就答应了。“你柳老师难得提一次,说什么都该答应你的。”这让柳倩倩有点感动,但也感觉小君那边好像早已应了胡多。
作为棋手,柳倩倩多有遗憾,作为老师,柳倩倩最得意的就是有了小君这个弟子。她夯实了小君的围棋基本功,并在关键时间把他推到了京城,当初计星月一天三次对她说,我就听你柳教练一句话时,柳倩倩心里也悬着一把劲。柳倩倩认定小君有围棋的天分,应该能成功,但她不能打包票。能否到达最高境界,有努力,也有宿命。她不是算命先生,算不准的,谁也说不准。努力之中,变化的因素很大,也有棋手压力过大而精神崩溃的。有关宿命,是因为能否列入顶尖高手,还取决同时代的其他人才,往往是既生瑜,何生亮。李昌镐的年代,其他棋手都只能在他的阴影之下。等他的锋芒过去,有的棋手已不再年轻,也就不再有机会。
这些年,柳倩倩教过不少孩子,其中也有初显天分的棋童,但很快退了下去。都是受宠爱的独生子女,吃不了苦。柳倩倩编书为《快乐围棋》,是为了吸引孩子。其实她心里明白,贴在宣传栏照片上的“英雄”国手,都是耐得了苦的。特别是小君坐着都觉得难受,却时时在棋桌前坐下去。只有把苦当作快乐的时候,围棋的天才便由此产生。
与胡多商定,活动主办方是棋校,请棋手、请嘉宾、请领导,以及宾馆的住宿费,联赛场馆的租用费、餐费、招待费,都由棋校承接。柳倩倩虽从没搞过大活动,但多年经营棋校,她多少还是有经验的。她考虑可以动用南城的一些有权力或有财力的业余棋手,他们对一老一少两代棋王,肯定深感兴趣。观摩购票,请客报销,估计不会有问题。不管怎样,棋校不想从中获利,能搞一个有影响有意思的活动也值了。胡多说他是为了电视节目也是为了围棋,宣传棋校,电视台不收费用。柳倩倩也清楚,活动搞得影响越大,他独家电视报道的广告收入与效益也就越高。这是个无利不行的时代,要不社会怎么会变化得这么快呢。抛开感情因素,她多少也有某种棋商的味道。
这个活动的另一关键人是陶羊子。柳倩倩清楚,彭行是她的教练,请来师徒四世同堂,本是好事,彭行是棋院院长,不会不支持。只是陶羊子,算起来已有九十多岁,身体是不是能行?来了以后,还能不能思考下棋?这一点,她与胡多讨论过,胡多分析,她的师公作为一代棋王,再怎么样,棋不会下得太差的,在联棋中,两人合作,顺着下,不会有多大错。重要的是这个活动,是四代棋王一起下棋的意义,而不是一场棋赛。联棋赛嘛,肯定会出一些衔接不上的毛病,看棋的人都会理解,就是有大漏勺,也只会博得一笑。
按胡多的策划,四人联棋赛,由柳倩倩与她的徒弟小君联手,彭行与他的师傅陶羊子联手。小君现在的棋力当然胜于彭行,而她虽为女子,但毕竟还年轻,相较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棋力当然不可能差。由两位年轻人与两位年长人对垒,胜负可测,也会让人有围棋变化发展、一代胜于一代的感觉。仔细想想,也只有这样安排最妥当。四代师徒,相对联手,两师徒对两师徒。柳倩倩想想也高兴,她还从来没有见过师公呢,再说能与眼下的顶尖国手小君联手下一盘棋,也是她心向往之的。她仿佛在心的天地中,听到了一声轻鸣,如雀如鹊。
九
彭行来到海城。这个时代千变万化,最大变化是城市的建筑,开发商大展宏图,一幢幢楼房魔术般地矗起来。彭行每隔一段时间回来,都会发现故城在变化,每处都在变,旧城的记忆已难寻觅,恍惚隔着了一个世纪。其实南城变化也多,好多路一段时间不走,就不熟悉了。但海城毕竟是故城,他的根在这儿。要是有一阵风把他吹到这里,他会以为依然在南城,或是在一座新兴城市里,一样的马路一样的楼房,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妹妹已经出嫁,母亲已经去世。在母亲去世前,家搬到了一个新小区里。现在那里住的是继父与继父以前的孩子。彭行这一次回海城,到童年时代活动过的仁义街,新街道已经完全陌生,他开始怀疑是不是还能找到陶羊子师傅。与海城棋院联系的时候,他们说陶羊子好像还在原地生活,至于现况,他们也不清楚,毕竟陶羊子是早已退出棋坛的老人了。
然而,让彭行惊奇的是在高大的街面楼后,居然有一块地方还保留旧状,在一群巨型水泥建筑中,围着一片砖木结构的矮房。支弄的旧楼曾整修过,但依稀还有旧模样。因为这里有一个革命历史纪念馆,与它相近的几排旧房也随着保留下来。
可是开发商还不放弃这城中繁华区域的黄金地段,已在政协会议上提出改造纪念馆的提案,以和谐城市面貌的名义,来翻新改造纪念馆。简单地说,就是以改革变化革命。看来这个提议已经得到了批准,这一片旧房上面已经涂有黑墨的“拆”,如同早年运动中标语式的大字。彭行想到,很快会有推土机与大型机械,连着一批建筑农民工,一涌而来,而下一次他再来的时候,这里便与周围的一切都整齐划一了。
陶羊子住的房屋八十年代改造过,通了抽水马桶,添了煤气灶具,楼梯过道里依然暗蒙蒙的。一时间彭行恍惚倒回去了三十多年,那时他应该还算是一个孩子。高高瘦瘦的陶羊子坐在桌前,他把一叠书放在桌角……
时间仿佛回转了,彭行见到陶羊子时,他依然坐在桌前的一张藤椅上。还是那把旧藤椅,骨节处缠了几道铁丝,藤骨藤条变得红红的,浮着一层经年久用后的光亮,彭行嗅到了那种旧忆入味的气息。
陶羊子转过脸来迎着彭行,仿佛知道他要来一样。陶羊子的面容似乎还是老样子,并不显得苍老,头发还是黑白交杂。过去师傅是什么样子的?彭行都有点记不清了,妹妹结婚那年,彭行来看过师傅一次,相隔也有十多年了。那时候陶羊子是七十多岁,这十多年中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仿佛“老”在他的身上停止了。彭行意识到自己的相貌已是沧海桑田。会不会有海城的棋友告诉师傅自己要来?陶羊子迎着彭行面带微笑,温和的神情还像是对着当时的那个少年。陶羊子的手搭在八仙桌上,那里有着一盘棋,摆着一个棋局。彭行向师傅问好的时候,眼光一瞥,发现正是最近小君那一局百目大转换的棋局。
比陶羊子小几岁的妻子阿姗在半年前去世了,儿子竹生也已退休,在海城买了一套新公寓房。当过干部的竹生也快七十了,身体还不如陶羊子,有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需要妻子照顾。孙子在京城的机关里工作。陶羊子过惯了单独的生活,还住在老房子里,请了一个每天来两小时的钟点工,帮他买菜烧饭与打扫。有时陶羊子会去隔得不远的新区,看一看儿子,与他聊聊天。有时,父子还下一盘棋。
彭行从柳倩倩那里接受这一项“任务”时,有向往也有担心。他很向往与师傅聚一聚下一盘棋,那是他多少年所念。而担心的是师傅的身体,师傅已九十多岁了,不知还有没有下棋的思维能力。看到八仙桌上的这一盘棋局,彭行想到,师傅毕竟是棋手,永远不会放下棋的,并依然站在了棋艺最前沿。十多年前彭行来看师傅,从七十多岁的老人神态中,感受到一种近乎禅道的意味。彭行再一个担心就是师傅是否愿意参加这么一个联棋赛,师傅自有大型棋赛起,就没有进入过赛事,大概师傅认为赛场是名利场,要不,按师傅当时的棋力,早就进入国家专业队,在棋坛留下盛名了,绝不会是这样默默无闻的状态。师傅根本不会在意,现在有没有棋手知道他。彭行想让师傅走到聚光灯下,他担心师傅不会愿意走进去。
彭行想到了许多的预案,也想好了许多说动师傅的理由。他选择话语来介绍这一次活动,没有对师傅提到参加活动的报酬,着重邀请师傅去南城看一看孙徒辈的柳倩倩和曾孙徒辈的小君。下一盘联棋,师傅如果累了,后面的棋可以由他接着下,如果师傅不愿参加联棋赛,他也希望师傅跟他去南城走一走。彭行说了许多,也许还没有说清楚,然而,陶羊子微笑地听着,只是应了一句:“好。好。”
十
陶羊子住进了宾馆,活动就开始了。这是一个吸引人的活动,省体育局也参与进来,媒体先行,胡多作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搞得声势不小。彭行知道师傅喜欢安静,便以年龄为由,挡住了一切采访。彭行很满意师傅的状态,他有报答的机会可以表现一下孝心,他的一生与围棋连着,这里面有师傅给他的影响。陶羊子的身体不错,离开海城旧居的时候,他下楼时想搀一下师傅,师傅摇手拒绝了。师傅喜欢自己活动,也能自己活动。从师傅的行走与活动的状态来看,他根本不像是九十多岁的老人。师傅的心态平静,没有任何要求,只是微笑地看着别人。也有官员来看师傅,他总是笑微微地握手,然后,静静地听着别人说话。师傅本来就不喜欢说话,至老到了一个境界,显得特别安静,或许一切的人生,对他来说都是无区别的了。胡多见过陶羊子后出来说,真是位超凡脱俗的老人。小君来看陶羊子的时候,彭行向师傅介绍,他就是下那一盘棋的准世界冠军,陶羊子笑微微地看着小君,与看着别的后辈一样。
柳倩倩称陶羊子为师公,让小君称陶羊子太师公,小君没有叫,不管有没有叫,陶羊子都应着:“好。好。”在他眼中,柳倩倩与小君没有什么不同。
小君现在越发地精瘦了,他见了同样清瘦的陶羊子,低头与身边坐着的计星月嘀咕一声:“要我叫这么一个老头什么太师公吗?”柳倩倩听到了,皱了皱眉头,不过其他的人并没有听到。
彭行天天来看陶羊子,也没有提出与陶羊子下棋。那年去日本看袁青的时候,彭行清楚要是对弈的话,袁青的棋力要差不少了,而现在的陶羊子与那时的袁青相比,年龄又大好多了,棋归于运动类是有道理的,凡运动,年龄是一个根本的要素。
彭行与师傅谈到棋,谈到那一次去日本袁青家中的事,陶羊子饶有兴趣地听着。彭行谈到眼下日本与韩国的棋,陶羊子也跟着谈几句。听得出来,对这两个国家的棋与重要棋手,陶羊子都了解。彭行早就知道师傅有从棋上了解棋手的本事。有时彭行在盘上摆出一两个棋形来,陶羊子复盘变化,记忆很清楚,对每一手棋的评判很到位。彭行对联赛的棋也就有了底。
这一盘的联棋赛,准备小范围的挂盘讲解,毕竟不是正规赛事,联棋嘛,多少有点传奇性,怕棋局让行家见笑。联棋有联谊性,棋坛盛事,所以嘉宾是少不了的。怕棋坛大国手没兴趣,会有人推托,于是彭行、柳倩倩、胡多几方面出动,没料想凡被请的都答应来了。平常比赛,赛事再大,赛手的面孔大多是熟悉的,赛局再激烈,同时在电视上也都能看到。四代棋王联棋,是件有趣的事、热闹的事,自然引人喜欢,特别是陶羊子,眼下的大国手很少有与他对局过的,却都在师辈口中听闻过他的声名,向往见上一见。
多位大国手齐聚南城,联棋赛的声势大了,爽性就做开去,胡多的电视台更是来劲,安排了跟踪报道,准备做连续纪录片。
赛前采访在宾馆进行,胡多请来了参加联棋的四位棋手。先采访陶羊子,胡多先作解说,当年陶羊子下棋的时候,下围棋的人是很少的。现在围棋已经普及,胡多报了一个大概的统计数字,随后问陶羊子:“陶老,这么多的人下棋,你认为是不是好事?”
胡多到底做电视主持有几年了,他怕问题复杂了,老人脑子转不过来,也就设计了一个指向性的问话,让陶羊子答上一句现成的话。
陶羊子自然应说:“好。好。”他又接着说了一句:“那个时代,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不多,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有知识的了。”
这番回答是胡多没有想到的,不免喜出望外。老人的话虽然直白,却从文化发展来看围棋的发展,有着棋合时代的深意,作为电视人,胡多当然是需要的。
胡多随后问彭行:“彭九段在下棋的最好年龄段,遇上了政治运动,还下了农村,大家知道乡村几乎没有下围棋的人。你多少是错过了一个时代,是不是有点遗憾?”
彭行说:“没什么遗憾的。我偏偏那个时代一直在围棋中,不但没有脱棋,我的人生之路,都连着棋,坏也是棋,好也是棋。”
胡多点头,又对柳倩倩说:“你当初自己下棋,后来又开棋校教棋,前半生都在棋上。请你谈谈对围棋的看法。”
胡多与柳倩倩有不成文的协议,就是给机会便于她宣传她与棋校,所以提问是开放式的。
柳倩倩想了一想,她当然不会怯场,多少次围棋大赛在南城举行,她都上台作电视挂盘讲棋。她是有专业段位的棋手,又经常在课堂上讲棋,也许有女棋手棋比她下得好,但讲棋谈棋,她却比她们要流畅,并会抓要点,她的电视讲解,每次都给观棋者留下显大度有气质的印象。眼下两位棋坛前辈应答实在,她不想俗套了,她认真地对着话筒说,她对围棋深有感情,此生都在围棋上,从来没有厌倦过。不管是自己下棋,还是教别人下棋,都是用心的。
胡多点头,便移向小君,话筒对着他,问:“你现在是大国手了,能不能对观众说一下,你认为什么是围棋的美?”
这家伙似乎是在为难小君,突然出了一个有针对性的难题。换一位棋手,可以从围棋的历史上谈,可以从围棋的文化上谈,可以从围棋的智慧上谈,但胡多太了解小君了,他知道他的几斤几两。
计星月拉了一下小君,她虽然并不明白问话的难易,但看到胡多笑得有点得意的神情,她想提醒一下小君。
小君却很自在地回答:“什么是围棋的美?效益就是美!”
这一句回答出来,所有的人都有点吃惊。这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回答,但细细想,确实反映了现代围棋的要求,也合着时代的需要。严格说起来,围棋的每一个子都要求效率最高,那么效益是最重要的,自然体现出了一种美。
看着大家都在点头,小君得意了,他多少还是知道胡多有捉弄他的意味,并知道他没有被难倒,还下出了一步好棋。他又脱口说了一句:“什么是围棋的美?赢棋就是美!”
这一句话说出来大家都笑了。话多少有点俗了,显着直奔主题。不过再想想,他说的话没有错,既然效益是美,那么围棋效益的最大值便是赢棋,这是合乎他的逻辑的。
本来胡多只是问一句,难他一下,出出这位小棋王的洋相。电视录像反正是可以删的,不行还可以再问。没想到旧日的伙伴,人成棋王,随之一切都有了变化。人一旦到了一个高度,什么都似乎是美的了,做什么都带着了风度与美,说什么也都有着了气度与美。
胡多呆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加了赞叹式的解说:是啊,好的棋当然要有效益,落子在最紧要处,还有比这个更美的吗?旧时代过去了,新时代,不光是围棋,连同我们的社会,现在都讲究效益,正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才是好猫。赢棋的每一着体现着了美。棋走输了,就像一个策划做坏了,一个企业破产了,一个社会动荡了,还会有美吗?小君不愧是时代的骄子,是时代的英雄。是围棋时代的美猴王。
大家也都笑了。
十一
这一次的联棋赛,吸引了很多的人,电视台直播时,比那些招亲访友的节目还要受关注。对围棋不懂的人,也对这样的一场棋赛有着谈兴。媒体介绍的画面,多少有点娱乐化了,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一个瘦小像孩子般的准世界冠军,还有一张说不清是不是柳倩倩的照片,姿态优美的玉体横陈于一片海滩上……
赛场安排在一个宽敞的房间里,四位棋手在一条长桌前对坐着。在房间外面的大厅里,坐满了来观战的业余棋手。大挂盘两边排着长沙发,坐着国手嘉宾,主持讲解的一男一女,是成炜与小康。小康原在方圆棋校学棋,刚取得专业段位,是个秀气的女孩,她也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国手,脸红红地介绍着他们。
里面已经开始联棋赛。主讲人介绍嘉宾还没有结束,介绍到某一位国手,此国手便起身来,聊几句与里面四位棋手有关的话题,气氛甚是活跃,台下的业余棋手能看到这些大国手的真容,很是兴奋。
旋风王谈得较多,他与里面的三位棋手关系不一般,他谈到了小君在道场里学棋的事,谈到了与柳倩倩同台讲解的事,但着重谈的是与彭行比赛吃包子,谈彭行对吃的“贪婪”,贪婪到不动声色,非得盘碗净空才停嘴。引得台下一片哄笑。
接下来,有国手谈到“神猴”小君,话题中自然脱不了巧克力。也有国手谈到漂亮的柳倩倩,退伍业余后反身夺冠。只有一位从海城进京的年长国手,谈到了陶羊子,谈他当年初出道时,在市里获得冠军后,由人介绍去小巷的旧楼上,与陶羊子对弈过一盘棋,他说自己其时年少气盛,中年的陶羊子在棋盘上,扎扎实实地给了他一个教训。他还说陶羊子有独特的棋路,但不知道他为什么从来不参加棋赛。最后他感叹说:高人不露相啊。
胡多作为电视转播的主持人,看到了里面最先下出的棋谱,口齿伶俐地说:“九十多岁还能赛棋,真乃老棋王也。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陶老先生显现的高人面目吧。”
挂盘很大,棋子也大,落子在高处,须用叉子叉到盘上去。外面在做介绍的时候,里面的棋已经下了二十多手。联棋有点特别,一人一手棋,顺序是柳倩倩执黑先行,彭行执白先应,接下来是小君执黑二行,陶羊子执白再行。彭行怕陶羊子年纪大了,记不清会走乱了,开局前就告诉他:小君走了,你就接着走。
陶羊子应着:“好。好。”
二十多手走下来,小君已经展开他不拘一地的习惯,但轮到柳倩倩走黑棋时,她一时没搞清楚他的思路,只有回到自己习惯的行棋中来。而小君的走法却合着陶羊子东走一手西走一手,尽量走在外面的棋思。彭行知道师傅的棋,年龄长了就越发理解师傅的棋,顺着师傅的思路去走。围棋是对弈,联棋也必须要顺着一种走法。小君再次中间点棋的时候,他已经对柳倩倩屡屡走实的棋很有意见了,走一步就朝她看一眼。到陶羊子跳迎了一手,却是同时关照了两边的走法。小君很怕柳倩倩只照顾到一边,便情不自禁地抢先到另一边下了一手,想打破白棋的占空意图。
这样一来,行棋的顺序被打乱了。彭行请来的是棋院正规棋赛的裁判,按说,棋局下错了棋,裁判应该作判的,要不联棋就不成为联棋了,但究竟该怎么判,他也弄不清,总不至于立判胜负吧。
陶羊子进入棋局,正容正心,见小君下子,他也就跟着下了一手。于是接下去,就是他们连着下了。裁判想提出来的时候,被彭行的眼光阻挡了。彭行与柳倩倩退身站起,只是看着一老一少对弈。黑棋进攻性很强,每一子都在抢攻,而白棋应得自然,每一步都在行自己的空。彭行与柳倩倩本来身在局中,一旦脱身出来,但思想还在棋中,觉得这一老一少攻防都很入味,多有落子在自己想不到的地方,各有突发奇想。看他们下得精彩,就由他们去下了,小君不再看柳倩倩,陶羊子入了棋,也记不住是在下什么联棋了,小君落子,他就考虑下一步。
外面的大盘仍然在按最初拿到的四人序盘的棋谱摆棋,成炜一边摆,一边告诉大家,这一步是谁下的。说到小君下的,会谈一谈小君的奇思妙想。下面一步应该是陶羊子下的,应对平实。成炜一边摆棋,一边插入采访式的与嘉宾的对话。这么一直摆下去,摆到后来,成炜对着大棋盘看了一会,说:到底四位都是高手,配合还是很默契的。
这时,就见彭行与柳倩倩从里面走出来。大家都怔住了,难道出了什么事?不可能一盘棋这么快就结束了?是哪一边投子认输了,还是发生了什么突然状况?能想到发生状况的只可能是陶羊子,但见出来的两位神情轻松,还带着笑意,显然并无坏事发生。厅里顿时一片议论声起。
彭行毕竟是当院长的,早已估计到会有这种反应,他右手抬起向下压压,开始说明缘由。
柳倩倩接着说:“主要是小君对我的棋不满,当然他这个准世界冠军与我这个原来的师傅,棋的距离不是一点点啦……他就把我抛弃了。”
柳倩倩说着笑,大家也跟着笑了。彭行说:“本来我就对陶师傅说,小君下了以后就是他下。陶师傅看到小君走子后,他就跟着下。于是里面就是一老一少对弈了。我当然也就跟着退出来,要不变成两个年长的群殴一个年少的,就算他是世界冠军,也胜之不武了。”
彭行说得幽默,大家也都会意地笑了。当然,下棋还是要一对一的,两人对弈一人,输的可能性反而是大了,因为棋很难连贯。
彭行对大家说:“既然一老一少有兴趣下一盘,就算是开场。下面大家有兴,可以再看一场四人联棋赛,算是买一送一。”
场内又是一阵笑。柳倩倩感觉自从陶羊子来了,彭行显得愉快活跃,说话也不像以前那样有着教练和院长的架式。上面有了老人撑着,他就显年轻了。
既然彭行与柳倩倩出来,成炜与小康都退出讲解,让给他俩。彭行与柳倩倩与里面对弈的两位有着源渊,他们讲棋更适合。这时,他们也是一边说,一边把大棋子挂到盘上去。这一说话间,里面又下了好几步,开始进入了中盘的复杂棋局。
闲谈已停,大家不经意地看着了棋局,一个风头正劲的少年世界准冠军对一位九十多岁的老棋手,胜负结果似乎是明摆的。棋一步一步摆出来,彭行与柳倩倩轮番说着一老一少的行棋思路。摆着摆着,本来在两侧坐着的嘉宾都站了起来,背身朝观众,盯着大棋盘上看。下面有棋力高的业余棋手,嘴里发出啧啧声来,也有业余高段张大了嘴,本来笑着的,现今凝定神情。他们发现棋盘上,黑白的攻防既激烈且平衡。看得出黑棋进攻性很强,比小君过去在棋赛上的力量一点不弱,想着是咬着一股劲,要占据优势。而出乎意料的是白棋一点不显势弱地应着,步步行着自己自然轻松的步调,这步调是眼下棋人不怎么熟悉的棋形,每一步走得平实,却又显飘逸,只有细细去想,才能感受其中浸润着的内容。
柳倩倩主讲小君的棋,她说到了棋局还是平衡的,也许黑棋更需要一点进攻,因为大贴目的关系,现在还是白棋占优。柳倩倩为她的徒弟作解释,说也许是她开始的几步棋走得不合小君的思路,现在小君在发力赶超。
由彭行讲陶羊子的棋,他就谈得广了,点着头带着了自豪,一步步讲着白棋的思路要领,讲白棋既防且攻,防似不防,攻似不攻,白棋的妙处由他讲出来,显着应付黑棋的攻势,是针尖对麦芒,一点不落下风。如此判断由九段棋手说出来,加上旁边国手嘉宾们的点头,不由人不信服。彭行继续为他的师傅说话,他说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还能在棋的巅峰状态,证明围棋的根本并非决定于年龄,这对于我们这些快要进入老龄的棋手,是一种鼓舞。
里面的棋谱又拿了出来,行棋的步子一点都不慢。大家都知道小君是快棋手,现在看来陶羊子也不慢,起码能跟上对手的步调。而此时盘上的局面越来越粘着,已经看不清变化了。解说的两位也都在反复摆着可能性,但不论是黑棋和白棋,下出来的棋,很难让人预测到。大棋子在挂盘上摆来摆去、叉上叉下有点困难,几位嘉宾就进隔壁研究室去研究棋局了,他们摆下几个棋盘反复研究着。从研究室里通过连着摄像头的电视屏,可以及时观看到每一步着法,包括两位对手的思考情景。两个人的用时居然是相近的,只是老人伸手摆棋的姿势,有点缓慢,看上去显得是不疾不徐的。
外面讲棋以彭行为主了,他谈到了黑棋每一步的所图,还有那后续手段的伏着,而白棋每一着似乎是应着了,但又照顾了一贯空的意识,不用强又不让用强。空,这在围棋上,是具体的目数,又体现着一种文化。彭行谈到了他第一次见师傅的情景,他跟着日本来的袁青的徒弟山口劲夫,去陶羊子的小楼下棋,当时日本棋力在最盛时,然而半局棋下来,日本棋手山口劲夫向陶羊子请教棋的神态,完全是执弟子礼。师傅陶羊子的回应是:撸空了盘。彭行又说到自己在此后多少年中,对“空”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直到现在都无法说是真正理解了。
平时彭行与柳倩倩进行围棋电视讲解,都是彭行讲棋与棋局,而柳倩倩会脱出来,讲一点棋的历史与掌故。
棋局上是越来越复杂了,看得出黑棋的攻势变为寻衅挑事,以求复杂的转换。柳倩倩说小君的矛进攻强劲,如果白棋要是退缩了,就会损失一点目。而白棋依然如故,以不变应万变。彭行说陶师傅的盾是丝棉的,很柔却又很有韧劲,矛刺不进还拔不出。彭行讲了两次如丝如棉,他今天的讲解词带着情感,还随嘴吟了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没再吟下去,突然收了口。
柳倩倩接着说了一句,她跟着彭教练学棋,也有将近十年光景,还从没感觉到老师的讲解,有着诗的意境。看来陶师公来下棋,让彭教练完全表现出了自我,也充分体现彭教练对师傅的情感。她一直自认为棋与感情连着,但现在与老师一比,她显得差远了。
台下本来想笑的,但又觉得她的话无意中,有着某种沉甸甸的分量,都没笑出来。
棋局进入了白热化,有几处转换,但白棋都没有亏,对局中的陶羊子心境一片清明,仿佛回到了早年在烂柯山顶观天地的时光,棋形如山边之云,或凝定,或飞散,多少年来没有意识着这样清明的心境了,他在存世中已经顺随,早已离开了对弈的局面,生死在岁月中变得轻,变得空,变得坦然无碍。此刻,神凝于一,无尽的岁月尘埃都飘逝而去,一片自然的心境中,澄然明澈,他仿佛与老友方天勤在对弈,方天勤是喜欢下黑棋的,也是到处进攻,以求在乱局中取胜。陶羊子与方天勤几十年间下的多少盘棋中,已习惯了他这种争利的下法。抗战胜利的那一天,他们下的一盘棋,方天勤把这种下法发挥到了极致,是他在战俘营中一次次于死亡底线处求生存所获体悟。而眼下,这位年少的对手,却是带着天才般的奇思妙想下棋,让他赞叹,也让他在赞叹中,走出相应的招数来。要是没有对手如此的进攻妙思,他也不可能下出如此明慧的棋。手谈嘛,是相对的,是两个人相互影响的共同发挥。师法自然,是他几十年前所悟,他的棋从来不在力上,只是顺势而行。在人世间已有多少年岁,他都忘了,社会中的多少人与事,从他的面前流过去,他也是宠辱不惊,顺流而应。世事繁复,眼花缭乱的变化他看得多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不是负重,而是圆融,圆融之界,一片清明。他只是行着自己的步子,不惊不辱,不争不随。城市里天没那么蓝了,云没那么白了,但他的心境凝神一见,依然无垢无染。如此棋局中,落下子去,也是明明白白的。
棋局看上去没有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但每一处都含着了那种变化,一般棋手只能看到大转换,其实只有在棋局的很细很微处,子子所牵胜负反转的局面,才是最有难度的。每一处棋都含着四面八方的影响,每一步棋都要照应着四面八方的变化。棋局已经走到官子,对他来说,他的人生早已到了收官阶段,对他来说,这个阶段没有什么奇特的,所有的眩目之数,都在清明中还原为简单,他只须走过去,自自然然地走过去。凝神之间,没有颠倒众生的幻影,秦如梅的形象一样显着清明,飘渺上浮,他与她平行,不再有神驰的感觉,不再有牵挂,超越了任何的情感……
外面的讲解到了尾声,彭行已经放下话筒。到简单收官的时候,由柳倩倩在盘上点目,但点来点去都是差不多的,很难说出输赢来。彭行说了一句:等着数子吧。他们便往里走。研究室里也停了下来,只等单官收尽数子,没有说话声,只有旋风王感叹了一句:很难想象!堂堂正正!
柳倩倩与彭行走进棋室,看到裁判已经将盘上的子十个一排地放好,数的是白棋。他们走近长桌时,裁判已经数清了白棋,起身来宣布:白棋一百七十七子,加贴目七目半,白棋半目胜!
在场者不由都去看胜者陶羊子,只见他并无什么反应。他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声色地坐着。他收完最后一颗白子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似乎没有在意最后裁判宣布的胜负。
就听靠他最近的小君说了一声:太师公他这么快睡着了!
接下来一片寂静,走近陶羊子的柳倩倩,仿佛身在大树下,听到的是几声树叶舞起的声乐,响得幽幽悠悠。
走近陶羊子的彭行,嗅到了一缕檀香般的气息,他想到了:涅槃。
储福金
有关《黑白》白之篇
储福金
2006年,我写成了构思十多年的中国第一部反映围棋文化与棋人生活的长篇《黑白》。小说发表和出版后,即引起评论家与读者的关注,不少评论家发表了评价《黑白》的文字与文章,至今评论《黑白》的文章有好几十篇,有一大部分是我不熟悉的读者写的,同时,围棋界的众多国手对这部小说高度评价,凡此种种都让我很感动。
《黑白》主线是棋人陶羊子的人生,从辛亥革命开始到抗日战争结束这段时期的社会变化。
好些看过《黑白》的朋友问我,陶羊子后来怎么样?你是不是会写第二部?
其实我原本就准备写棋人陶羊子的一生,《黑白》的创作中,有完成了十多年中所构思的,有变化了所构思的,还有的构思并没有用上。三十万字下来只写到了抗战结束。当时我有关《黑白》的创作谈中,就曾写道:“我把这定为《黑白》第一部,第二部怎么写,我还没有想好,我想我会写那第二部的,需要一些新的积累,补充一点新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我需要表现出新的境界来。”
一直到去年,我才动手写这《黑白》的第二部,到今年完成,中间又有了七年的时间。也许有人认为,陶羊子人物形象已经站立,只要写他进入新社会新时代的故事就行。但在我的构思中,这第二部的创作难度更大,因为我不只是要写故事,重要的就是那境界。《黑白》第一部通过陶羊子的成长,最后观自然观生死,棋理已达文化与哲理的高度,第二部又如何来展示?同时在艺术的表现上,也不能趋于重复。
上一部《黑白》用的是传统手法,主要表现的是传统文化。而《黑白》第二部写的是当代生活,便用了现代手法,人物也不再以陶羊子一人贯穿到底,我写了四代棋手,从棋与文化、棋与生存、棋与情感、棋与金钱来反映时代的变化,棋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通。
四代棋手,五个人物,六种感觉。这五个人物,形象各异,思想各异,无论在棋,还是生活上,都受现代文化影响,具有着现代意识。而其间的六种感觉,寄希望由细心的读者去感受了。
这一部《黑白》题名为“白之篇”,那么上一部《黑白》便是“黑之篇”了。两部组合起来,就是“黑·白”。有意味的是,“黑之篇”中陶羊子擅长行的是白棋,而这一部“白之篇”中几位都喜欢行的是黑棋。
完成了两部《黑白》,我心中有着莫名的悲喜,能确定的是:我觉得不枉几十年中下棋的人生,不枉几十年中创作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