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型团队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
- 来源: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团队建设,教师,学习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02 15:54
【摘要】学习型组织是圣吉博士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在组织上推行学习型文化,构成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组织比传统的教育组织形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前瞻性和凝聚性。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园园本实情,建立有效的教育机智,营建学习氛围,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园本培训体系,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增加集体凝聚力,提高教师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个人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力不断提升,达到教师专业化标准。
【关键词】学习型团队园本培训体系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8-0013-03
幼儿园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但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育智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起重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于以上认识,幼儿园领导班子,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制定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强、学历层次与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五年发展规划。为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实验课题,经过三年来的反复论证,我们提出了“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验研究这一课题。为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从整体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促进教师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求。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走进新课程后,教师主体思想、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师反思性实践,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新的思考。为使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应对教育教学活动,为培养和造就新型教师,结合我园园本实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新教师培训,打好坚实基础
为使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尽快地进入教学角色,我园对新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岗中指导。一是岗前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由道里区学前教育组织的新教师上岗前培训,目的使教师快速进入角色,适应教学要求。二是岗中指导。新教师在承接教学任务的同时,与学科骨干教师结对子“传、帮、带”,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跟踪指导,指导常规工作,重点是课堂教学,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进入角色。
2.培训者培训,促进能力提升
教学管理人员在自我提高的同时,积极参加市区级教育教研培训部举办的培训者培训。通过培训,掌握培训技能,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走进课改,并解决课改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通过培训者的引领,掌握课改新动态,借鉴先进经验,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3.骨干教师培训,树立学习典型
骨干教师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对教师成长与发展起着领引作用。如送教下乡活动中的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走近新课改引路课等等)。
4.教师岗位培训,更新知识结构
通过培训,补充了教师本体性知识,丰富了教师的文化底蕴,使教师实践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以完善,条件知识得以进一步更新。
5.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学科整合
结合信息技术的进一步使用,善于钻研,进行自学自悟。为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通过有效的教研互动,互相学习,互相促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之势。
6.学历提高培训,完善知识体系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提高学历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教师终身学习意识强,进一步完善更新、知识结构,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构建教研培训体系,促进教师快速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立意高,视野广,观念新,力度大。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与自身素质构建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健。根据边实验、边研究、边学习、边总结的教研原则。采取了分层培训、课题牵动、优化管理等具体措施,让教师在学习、实验、研究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
1.结合课题研究,把常规与科研整合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带着问题探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科研促课改,发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科研上,我们提出了“五个一”的科研工作目标。结合幼儿园科研课题,提出一个子课题(小课题),设计一个实施方案,写出一份实施计划、上一节研究体验式公开课、发表一份高水平科研论文。
2.结合自学自练,丰富教师内涵
每学年开学初,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制定教师自我发展计划,目的是丰厚教育理论,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教学特色。
三、构建园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园本培训以反思性教学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形式,它的基本策略有自我反思、集体备课、互动研讨、案例学习、专题论坛和课题研究。
园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主渠道,是引领教师走进新课改的关健。为此,我们结合园本培训策略,依据我园园本实际,开展园本培训活动。
1.自我反思-促进教师能力提高
通过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阶段,对教育问题的反省、思考,探索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从而促进自己观念转化,能力提升。要求教师写出一份教学反思,写出自己的行为记录(幼儿分析、策略分析、亮点分析),得出经验的积累,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2.集体备课-促进教师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主要突出交流与反思。程序是个人备课、集体议课、专人整理、反思修改。对在集体备课中认真准备,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在这一活动中,集体备课是同学年组共同研讨的最好时机。
3.互动研讨-促进教师优势互补
互动研讨是围绕典型课例进行的,突出教师参考的培训形式。环节:集体听课-分组讨论-大会交流-专家分析-总结评估等环节进行。互动研讨的重点是提供“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模式,是为了解决问题。教师在互动研讨中,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内在潜力,使教师间经验得以互相借鉴。
4.案例学习-促进教师经验积累
为更好地开展案例学习,培训者注重收集典型案例,引导教师定期“讲述自己的故事”,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通过案例解读、课件演示、角色转换、情境模拟等方法激发参训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培训者对案例要做全面、深刻和点评。即要把优点说够,要给人以鼓舞,又要把问题说透,给人以鞭策。
5.专题论坛-促进教师能力提高
专题研讨的内容主要基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对于个性的问题由学年组间探究解决;对于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由区教研组协调研究解决。这种专题性论坛促进教师围绕专题查阅大量资料,总结思考自己的经验,通过调研访谈、同伴质疑,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6.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提高功效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课题研究中有意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让教师真正领悟“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步骤是:问题-设想-尝试- 总结- 反思。提倡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确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型团队建设再思考
(一)园本培训,注重实效,以评促变
1.把园本培训做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
2.科学规划今后五年园本培训规划与计划。
3.在中心范围内全面启动,抓点带面。
4.抓住园本培训的关健环节,促进教师快速发展。
(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通过观摩一系列的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借鉴他人之长,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区内园开展园际间交流活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借名师效应,名师引领,促进我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三)激励机制,发挥潜质,创造机遇
一是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二是引导教师敬业爱岗,精益求精;三是鼓励教师勇挑重担,多做贡献。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挖掘教师的潜在价值,引发其强烈的需求动机,以进一步唤起、激活和弘扬教师对人生境界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完善和自身价值的不断实现;四是自我剖析,正确引导,营建氛围。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领引教师快速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并依据学校实际,进行自我剖析,制定出有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促进教师发展的管理体制,形成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管理氛围。
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行动,让自己享受生活;思考,让自己更加聪敏;收获,让自己更加充实。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型团队建设承担起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教师也在学习力提升的过程中,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懵懂走向智慧、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经验走向科学与艺术,最终实现了教师发展质的飞跃。
吕湘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 150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