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 来源: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乡村学校,体育,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03 08:28
【摘要】农村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开发农村人才资源,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根本途径。而体育教育也关系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要了解乡村学校的体育教育现状的不足,从而努力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一些色彩,为他们的未来增加一点希望。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育理念乡村教师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8-0083-02
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诞生使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在全国疯狂的开展了“体育之路”。但由于地区和城市的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城市里面到处可以看到的运动场随处都是,条件和设施都非常好,可以说那里的厕所都比农村的居民房要“豪华”的多,而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理论和实际几乎脱节,别说是什么场地和设施,能有一块像样的平地就不错了。这种天然的差异似乎和中国的国情相似,贫富差距的表现形式。而农村学校对体育的完美追求就像是追求共产主义社会一样。
一、乡村体育教育现状的浅析
1.国家的要求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落实脱节国家教育部门很早就提出了体育教育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和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需要。为了培育终生体育意识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而在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的思维,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常常都是一个教师从早上上到晚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看到他们那种渴望的眼神,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甚至缺乏匮乏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部分村小根本就没有体育教师。而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许多教师都是以前的民办教师,知识水平不高、思想落后、见识狭窄,稍微有能力的都去了城里好的地方教书,留下的可以说是“老弱残兵”。城市交通方便待遇都好,为了前途和未来能离开的都离开了。留下的都是淘汰的只能无奈去适应条件艰苦待遇薄弱的地方。许多教师妻儿老小一大堆都要吃饭,除了上课以外其余的时间都去干农活了还有什么时间去学习啊。如今的大学生下基层的工作大力开展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肯定,在各大学纷纷开展。许多大学生都踊跃参加了,但是谁人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呢? 从开始的一颗热爱教育的心到只是谋求一个职业再到无赖的接受这一切现实。踏上教育之路的大学生他们带着先进的思想、知识技能来到了乡村,看到了艰苦的学校环境和贫困的学生。教师想让他们走出去,对它们以物质和精神的帮助,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体育教师面对着一个月的一千多块钱,开始变得自私了……他们不想干了,他们认为工资太低了,比下苦力的人还不如。以前在学校的日子里,每月生活费都比现在的工资多,吃香的喝辣的,而现在吃不敢多吃用不能多用。正常的一个大学生一个月不到贴钱就是不错了。他们不敢告诉父母、亲人,因为他们是大学生,有知识文化技术、有文凭、有能力,丢不起这个脸。父母花了毕生的心血和金钱培育出来的人才就这么出息,这不叫人寒心吗,还怎么指望他们养老和养育下一代。有能力和背景的都离开了,而留下的却背了一身的包袱。这种状态下他们能衣食无忧的教学吗?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乡村的学校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运动场,更不用说器材了,除了部分中心校有部分器材外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场地的缺乏和场地的条件不好,安全隐患多,好多体育技能不能发挥。尤其是现代社会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师不敢开展一些稍微有难度的活动,即使有安全措施也怕意外,出了事情轻则开除重则追究责任。而许多教师心中最深的体会就是:教育可以搞不好,但是安全一定要搞好。
4.教师专业水平得不到提高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是村小教师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校体育教师少,没有讨论的空间,在村小就更差了,他们没有专职体育教师、没有场地、没有器材、没有多媒体、没有上网只有“祖传的教育”。
二、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和重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间内,有时候有地方而用不上,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乡村民间体育活动更是锻炼身心的好地方。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教育部门应该做好配备工作,让中心校有足够的编制、村校也要有。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让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不断加强和提高专业水平。教育部门学校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加强和落实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教育部门应该配备足够的体育教师,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国家和教育部门应解决资金问题,同时学校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落实学生课外活动计划不能是一句空话。综上所述,造成这种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先进的,是代表先进的生产发展方向。在城市里很容易接受这种新思想和理念的,所以实施起来实用性就比较强了,所谓要有人力有人力要有财力有财力,一句话就能够办到。而在乡村就不是那么回事情了。而国家提倡的升学率和减负又似乎有那么一些矛盾,又要学生玩的好、用时少、成绩好似乎不太容易实现,这样就会造成体育课会被其他主课占用,从学生前途考虑就没办法实现了。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体育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
赵建广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余田中心完小 424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