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学生的情感缺失与教育
- 来源: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农村,学校,班级管理,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03 08:05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8-0071-03
任何管理都是一门艺术,作为学校的组成细胞--班级,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生活条件及背景的学生,无论从年龄、性格、生理还是心理都存在差异。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像医生解剖人体器官那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以及兴趣爱好;柳斌同志曾指出:“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情感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不是冷冰冰的机器零件,而是成长中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感情纯真,热烈而稚嫩脆弱,需要班主任的爱护。“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在班主任工作中师生之间的“情爱”则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必要条件,也是授之以知,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基础,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关心和爱护他们,产生共同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乐意服从自己的指挥,接受自己的感情。
农村作为中国教育一个较为特殊的地方,尤其是广大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还依然落后。作为一名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在班级管理中情感缺失的严重,大家知道,教育是个多方行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但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势必又离不开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在我看来,农村教育中情感的缺失并不主要来源于教师、学校。更多的来源于家庭和社会。这主要是由于地方经济造成的,经济的差异直接导致了:
(一)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大量的人力,财力趋向于经济发达地区,条件的落后导致了农村学生先天竞争力不足。从而很大一部分失掉了自信。
(二)家庭导致情感缺失。我所在的班级中有1/3的家长在外打工,有1/5 是单亲家庭,常年导致学生无人看管,使其心理过早的产生情感缺失。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尽心的做好本职工作外,我认为还应作到以下几点:
一、细心呵护,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生活在农村,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靠打工支撑整个家庭的开支,稍微成熟一些的孩子在提到这些问题时,似乎有点羞以启齿。班上就有一位这样的学生,有一次学校要捐款,当时我也没有在意,看到全班基本上都交了,只有一位学生没有交,我就随便问了一句,谁没有交,同学们都说交了,我听了觉得很怪,就说,那可怪了,都说交了,那为什么还差一个人呢?这时大家都不作声了,只有一位男同学的脸涨通红,大家都看到他,这时我明白了,连忙说:“啊,我忘了,有一位学生的钱最先交到我这儿的,我忘了真是对不起。”下可课了我没有想到,这位学生跑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我家没有钱,爸爸妈妈都在给别人打工,家里钱不多,我不想给父母增加负担。”我听了以后眼泪直不住的掉了下来,多好的孩子啊,连忙说:“没事,以后这样的活动你不参加,我会让同学们帮助你的。”他听了我的话感动的对我说:“谢谢您老师,谢谢您在课堂上没有点我的名字,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来报答您的。”就这样我给了他一个微不足到的一个面子,可收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真情流露,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
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首先得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荣辱与自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整个班级。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老师平时放下师尊的架子,多与学生相处、交流,让学生接触老师,亲近老师,甚至于喜欢老师,爱老师所爱,忧老师所忧。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与此同时,班主任也借机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在师生相互的言谈举止中,彼此平等,彼此信任。班主任向学生流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生也愿意向老师尽情地敞开心扉,遇到问题向老师请教,遇到困难向老师求助,遇到高兴的事也会与老师分享。班主任应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这时的班主任在孩子眼里最多是个大朋友、大伙伴而已,和谐默契的师生情感悄然形成。在每次的运动会上,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是愉快的,看到他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事,我会情不自禁的把他们抱起来,甚至和他们一起奔跑,一起欢呼,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和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和他们一样那么开心,那么激动。有时我在班上常谈到我小时侯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了解到老师小时侯和他们一样调皮、也经常犯错误。还和他们谈到我的孩子,让他们和我一起享受我的生活、工作中的愉快和失落。
三、耐心点拨,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有按照教育目的塑造学生的权利,但学生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环境或对待相同的事物所表现出的言行、举止、情感是肯定有差别的,即使是同一个在不同的时间内与同一事物产生的想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小学生处在儿童时期,无论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对生活、学习所持态度各不相同,对人和事物也各有千秋。班主任喜欢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多的应该关心在班集体中有特殊行为和语言的学生,更不能忘记那些在班集体中默默无闻的学生。在接到一个新的班级以后,有的老师喜欢向原来班主任了解孩子的情况,这本来是件好事,但也有时候,我们还没有见到学生的面,却在心中已判了孩子“刑”,这是不可取的。我每次接到一个班级,我总会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你不尽力跑,你准会像鸭子一样掉队,到时不要怪老师用‘鞭子’抽你哟!”多愉快的见面语。我会告诉孩子,老师小时候也不是最出色的学生,我现在也不是最好的老师,但我在尽力去做,我们也应该努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不能像接力一样,把各种帽子戴在孩子的头上,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俗话说一娘生九,个个都是不同的。我们怎么指望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个个出类拔卒,个个都成为当代的科学家、艺术家。爱迪生小学没毕业就被赶出了校门,可他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在课堂上拿出了极不像样的小板凳,尽管那是他第三次做的,还是引起了同学们的嘲笑。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各种差异的存在,更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差异,指点学生发挥不同的特长,让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都凸显出来,让每个孩子都有进步。所谓进步,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就算是成功的。给孩子多少关心,孩子就会有多少收获,这是毋庸置疑的。
四、宽容之心,给自己也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心态
宽容是人类最可贵的美德,宽容之心教导学生,给自己也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心态。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实在需时刻存宽容之心,允许学生犯错误,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错误,总是在犯了以后又常忘记。作为班主任,切忌粗暴地对待犯错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体验是越来越深刻,学生么,如果样样都懂,还要学吗? 我们都几十多的人了,我们都完美了吗? 当然,我们也不可以随意放任,学生的错误是要指出来的,我们不只是批评他们,更多地应该指点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样处置更好。孩子是敏感的,更是好教的,同样的错误肯定不会有第二次了。对待一个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如果能在温言软语中解决问题,为什么要在恶言冷语中收尾呢。记的有一次,我班有一位学生因家里父母之间的关系,导致该孩子特别心烦,对学习也不是那么上心,而且经常打架,顶撞老师。我找到他,耐心的给他讲解,谈心,举例子,让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希望他不因为父母的关系放弃了学习的机会,我说老师原谅你以前的不知,我相信你会重新站起来的,他听了我的话说:“老师你真的原谅我吗,您不生我气了吗,我以前的所作所为您都会原谅我吗?”我说:“我干吗不原谅你呢,你是个孩子啊,你就向我的孩子一样,那个父母不原谅自己孩子,只要你知道你错了就行,我就是怕你不知道你的错,我相信你会给老师一个好的变化的。”就这样现在这个学生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行为习惯也变了,看到他这个样子我不由的笑了,同时也感到我真的成了他们的妈妈,他们也象我的孩子一样,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加倍的呵护他们、关心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总之,作为班主任,只要你用心去和孩子交流,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一定会和孩子们相处的非常愉快的。唯有如此,学生才会觉得自己的老师可亲、可信;也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向老师敞开情感的大门,师生关系才能积极健康地发展。
李建茂
(四川攀枝花米易县第三初级中学 617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