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朗读教学

  【摘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好语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朱熹说:“凡读书……须要字字读得响亮,……只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通过朗读能让学生读出语境,读出情境,把文章的内容尽快注入脑中。既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在农村中学是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在课堂上加强文言文朗读训练,反复地读,多种形式地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文言文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8-0069-03

  一、《课标》要求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 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是九义课标对古文的基本要求。可见,要学好文言文,首先要在“读”字上下功夫。

  二、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目前,在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文言文“之乎者也”之类,读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具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成绩不够理想。对教师来讲,文言文教学成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最不愿意深究的领域,研究课、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篇目教学,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不尽人意。即使是读,也没有读到位。文言文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就是少得可怜的朗读也走进误区,可以概括为“四多四少”:自读多,范读少;齐读多,个读少;讲前读得多,讲后读得少;纯朗读多,背诵少。课堂上,学生成为被动灌装文言知识的机器。这样大大削弱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天长日久使朗读变成厌烦的、事倍功半的“低效劳动”。在课堂上,常常出现一言堂、满堂灌、架空分析。教师自我陶醉,引经据典,逐字逐句翻译,黑板上密密麻麻,学生昏昏欲睡、一头雾水。有的教师讲得唇焦舌燥,尽管学生上课飞书疾笔,课本的字里行间插满了密密麻麻的注解,脑袋里仍然是空白。学生的内因没有调动起来,学生被动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水平依然不理想。“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三、初中课程编排

  初中人教版教材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每册有两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背诵篇目,背诵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养成诵读的习惯,课文在课堂上就要达到基本成诵,课后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诵读。人教版教材把诵读放在突出地位,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一项主要的教学要求,贯穿文言文的训练始终,并对诵读训练做了有层次、有系统的安排,提高了诵读的要求,也加强了诵读指导。如不以朗读为基础,文言文教学便会落空。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故义务教育教材特约编者张必锟先生大声疾呼要“把诵读放到文言文学习的首位上来”。再说,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目,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古人留给今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现代人,必须“吸取其精华”,担负起传承古代文明的重任,为创造新的文明打下基础。教学文言文,就是为了培养阅读能力,更好地享用古代文明成果。

  要明白,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从零开始,正如钱梦龙所说:“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 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的话,学生在阅读上和对现代文的理解一样不会有很大的差距。

  四、农村初中学生文言文的朗读

  有经验的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对朗读都花不少的时间,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歌和浅显的文言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农村初中学生文言基础较差,学生及学校有关文言文图书资料较少,课时较紧等方面的影响,朗读成了教学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可是,要学好总是有方法的,不学好也是总有借口的,何不在方法上下点功夫呢?

  朱熹曾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司马光亦有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寐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读不是为应付课堂40分钟而漫无边际地瞎读、死读,而是要通过读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读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为下面的感悟打下基础。

  学习文言文,要练好诵读这个基本功,要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怎样有效的诵读呢?

  第一,要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是学习文言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朗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更是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前提条件。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绝大多数汉字读音古今相同。但是文言文中存在“异读”现象。古今异读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古音异读: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有,就有固定性,从而保留了古音。对此,可查阅《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凡此表规定废读古音,统一读今音的,就读今音。凡是没有做规定的字音,依照传统或习惯来读它的音。例如,可汗:读kèhán。禽滑厘:读Qíngǔlí。

  (二)通假异读:通假指的是文言文中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语言现象。字通假产生的异读,当甲字与乙字通假后,应读乙字(即本字)的音,不读假借字的音。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说”通“悦”,读yuè。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读pī。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读Xiàn。

  (三)破音异读:古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食”作动词,读sì。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胜世家》)“王”作动词,读wàng。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文言文中存在的“异读”现象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掌握古音异读的三种情况,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预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读准字音,疏通课文。

  第二,要读出节奏和语气

  朗读文言文要做到节奏鲜明,关键在于要正确地划分停顿,正确的停顿,会避免读成破句,造成歧义。停顿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句子里的意思和语法结构而定。例如,《出师表》的“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等等。读出语气主要是读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这四种语气。又如,《桃花源记》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当用祈使语气读,用“也”作结表示诚恳地希望如此。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 - 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 口齿清楚→ 声音响亮→停顿适当→ 语气连贯→ 语调自然,表情达意→ 速度适中,完美和谐→ 领会主旨。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第三,要读懂文意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多读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文言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激情、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文言文教学要做到每堂课都能听到读书声,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老师范读,名家录音范读,听读、吟读、齐读、轮读、赛读、伴乐读、清读、分角色读、表演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诵读等等。“读”并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它还是学好文言文的必由之路。在文言文“读”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种“读”的方式。

  1.教师范读

  当前,教师的范读基本上被媒体录音替代了。事实上,教师的范读比媒体录音范读更亲切、更真实,更能感染学生。

  2.听读

  所谓“听读”,就是让学生听别人朗读,学会在听中品味、在听中评判、在听中享受。如文章的句读、语气、节奏、朗读者的表情、肢体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3.诵读

  诵读既是培养学生语感、加深对文章理解的重要途径,更是积累优秀篇章、积淀文化素养的必然选择。应注意的是,在“读”的过程中,“读”与“思”是不可分离的。朱子读书法中的“熟读精思”、“涵泳体悟”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面到深层含义,到潜在的情味的全面感知。在反复诵读中,使人潜心涵泳,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化古人的神气为自己的神气。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

  教是为了不教,具体到文言文教学,教师注重的不应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兴趣的引导,学法的指导,最后达到自学能力的形成。

  注重农村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朗读,只有以多读为基础,才能形成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快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能力、分析水平,才能大大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廖碧莉

  (云南省建水县第二中学 65431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